26回 袁老爺秉公斷案 瘋老漢衙前喊冤(1 / 1)

麒麟轉世 袁清義 7482 字 2024-03-16

書接上回,隨後,袁大人就把驚堂一拍道:“最近本官了解,聽說你崔員外倚仗有錢有勢,也不知天高地厚了,是到處違法亂紀,壓迫窮人,欺負良善。而且,還慫恿你的幾個兒子,經常是為所欲為,橫行鄉裡,為非作歹!這次,你的小兒子崔狼就是例證,他讓人趕著你們家的牛羊,到崔仁義家的麥田裡去放!也幾乎把他家的,二畝多麥子都要吃光了。他家的女人要求索賠,找到你你不與謀麵,崔仁義又托人和你協商,你不但不理還打哈哈!不僅想蒙混過關,還想把此事拉倒算畢,你覺得這事情有可能嗎?”   財主崔明貴見袁縣令直言不諱,並且聲色懼厲很不客氣,指出了他的問題所在,這時候就把他嚇得,混身光哆嗦。他心想這位縣令大老爺,怎麼知道得恁清楚!於是,便連連叩頭說:“要說起這事情吧!都全怪我一時糊塗,當時就不願意賠償,不想破財消災。直到方才還在強詞奪理,硬是不承認我家的錯,現在一經大老爺指出和教育,我經過反省也明白了,全是我家的錯,我有罪、我該死、我願意進行賠償!”他一邊說著,一邊還打了自己兩個耳光!”有詩為證:   崔財主跪在堂上,認識有錯打耳光;   雖然隻是假惺惺,但是損失要賠償。   列站在大堂上的三班衙皂,以及在下邊參加聽審的百姓們,大家一看了都覺得好笑!這時候但見縣令袁大人,又把驚堂木一拍啪!的一聲響,然後說道:“我說崔員外、崔明貴,看來你還真有點自知之明,不用打就自招了。那好吧!我想你心裡一定很清楚,也從來就沒有糊塗過!因為你們家不缺吃、不缺穿,也不缺錢花,可缺的就是人性和良心,你說對不對?”   “那是!那是!大老爺教訓的好!”原來這會兒崔財主,就好象是被嚇傻了,也跟軟柿餅子一樣憑人捏!反正無論怎說,他一點都不打別扭。   袁大人又道:“崔員外!”   崔明貴回答:“有!”   “我讓衙役們把你連同你的小兒子崔狼都帶來,怎麼隻來了你一人,你的小兒子怎麼沒有來?他可是主要當事人呀!”   崔財主又連續叩頭說:“大老爺有所不知,在此之前,我兒子外出討賬不在家,還得幾天以後才能回來,所以,我一人來也可以代表他。”   袁大人道:“一人犯法一人當,你怎麼能代替你的兒子呢?”   崔財主說:“對!對!對!我糊塗了!可是他不在家呀!也確實沒辦法”。   知縣袁大人道:“那好吧!本縣就暫且不傳你的小兒子到案,不過你要記著,也必須根據案子的,審理進展和結果而定!按說你們富人家的生活,居都是過得很好的。可是我就不明白,你們為什麼還要欺負窮人,而對他人還十分刻薄不講理,甚至還要逼得人家無路可走!所以窮人就自然而然地,要告你們富人的狀。咱們就單論今天這事情,但說來說去還是由,你們父子所引起的,真是放著痛快不痛快,自己給自己過不去!也可說是咎由自取!當初原告要求索賠,你家要是同意了不就沒這一場”。   到了此時,崔財主就像撒了氣的皮球,是缺氣無力地說:“事情既然這樣了,我認罪、我伏法、我們家賠償就是了。”   大堂上的衙役和陪審的人,大家聽了都在心中好笑!心裡說你不賠償行嗎?要說他崔明貴還是很聰明的,也不是拖泥帶水,答應得還是比較痛快!其實這裡麵是有原因的!有人問:“什麼原因?”   我記得有句歇後語就說得好!蘆葦棵裡羊叫喚——蹩住腳哩!因為在事實麵前財主崔明貴,也是黔驢技窮無路選擇,他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才不得不低頭式認罪。要按人們的說法,這就叫見風使舵,光棍不吃眼前虧!原來他已經想到了,如今他不承認也不行,是想躲藏也躲藏不了!所以,他不能光為財而不顧命。再者說,人證、物證一切俱全,已經鐵證如山,則又遇上了袁縣令,這樣的一位清官,又和他叫上了汁,所以也才能使公理彰顯,違法者受到懲罰。而讓財主崔明貴在事實麵前,想抵賴都抵賴不過去,這一次他也隻好認栽了!這就叫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正所謂:   路邊雜草有人鏟,世上惡茬有人管;   崔家父子不行正,縣令為民要申冤。   知縣袁老爺道:“那好吧!今天這一案我念你態度還算好,並有侮改之意!鑒於此案是一期,仗勢欺人和財產索賠之事,也夠不上刑事大案,本縣就無需往下再審和動刑了,下麵就準備為你們雙方調解,不知你是否同意?”   已經到了這個時候,崔明貴也不好再說別的啦!就隻好點頭答應說:“那好!那好!我一切都聽從大人的安排。”   袁大人又問崔仁義道:“崔仁義你呢?是否同意也要表個態,但要說實話,且不可說謊話!不然可要負法律責任的”。   那崔仁義本來就在下麵跪著呢,他立刻又向前爬半跪說:“小子沒有啥意見,俺一切都聽大老爺的!”   隨後,袁大人就宣布道:“崔員外的小兒子崔狼,把他家的牛羊趕到別人田裡啃莊稼,這就違犯了大明朝的青苗法,按照律條不光是要如數賠償,而且還要加倍罰款。然而當受損者崔仁義家,向崔財主父子提出索賠時,對方卻是躲躲閃閃,推三阻四想賴賬,由於情節較為嚴重,手段又比較惡劣,所以本該加重處罰。但是經過庭審調查,被告崔明貴已經承認了錯誤,願意認罪伏法,即包賠對方損失,這也算是被告有了悔改之意,為此本縣令也念他,在當地有點身份名聲,又不同與一般人物,所以老爺我就開恩不準備嚴辦了。不過崔明貴家必須如數,照價賠償被告崔二義家才行,而且還要另處罰金!以對被告因受侵害而誤工,以及精神上的刺激和受到的損害等,都要給予相應的賠款,隻有這樣才能體現出國法,即大明律的公證。其次,在預估產量時還要根據,春天的麥子長勢而定!原則上也不能讓受害一方吃虧!比方說每畝地可產糧四鬥,崔仁義家兩畝多地麥子,至少就是產糧十鬥。對此,本縣令也早經過作過計算,如果每鬥按二兩銀子計價,那崔員外就需要向崔仁義家,賠償麥子款項就是二十兩。並且還需要加上誤工費,侵害受損補償費,計算在一起也得十兩銀子,這樣,賠償應該是三十兩銀子。另外,根椐整個案情而論,你崔明貴也欺負窮人太過,若不加重懲罰也不足以平民憤!故還要再對爾等加罰紋銀二十兩,歸公國庫,這樣,總共下來就是文銀五十兩”。   當知縣大老爺剛說到這裡時,堂上、堂下都是一片歡呼聲!而且又伴隨著,叮當亂響和嗚嚎亂叫的喝彩聲!同時還有人吹起了口哨。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不言而喻,就是讓民眾看到了,多年以來少有的一次,對於民事官司的正義判決!故而堂下才出現了如此場麵。那些在堂下聽審的眾人,也把官府先前宣佈的規定,隻準默默聽審觀看,不許大聲喧嘩的規定,好象一下子全都忘記了!或者是都給拋到了九霄雲外。豈不知這都是他們,心情激動和高興的原因,因為大財主崔明貴,原本就是臭名昭著,惡名遠播,誰都知道,他和兒子們盡乾壞事,可是從來沒有人敢惹他們。平安縣的百姓們心裡都清楚,若要誰得罪了他們家,就肯定會招災惹禍遇麻煩,乃至生命不保連累全家!如今隻有這位新來的,縣太爺敢拿他們崔家開刀。也為世上的窮人出了一口惡氣,所以黎民百姓的心情,就非常激動和亢奮!這時候就聽有人喊道:“好!好!好!縣官大老爺真為英明,您是一位大清官”。   其次還有人喊叫說:“這位縣官老爺很公道,秉公斷案沒有一點瑕疵,您對本案的判罰真為高明!而對大地主崔命鬼這樣的人,就得這樣不能客氣,要狠狠治他才是!”   可能有人要問:“除了那嗚嚎雀叫以外,你還說叮當亂響是怎麼一回事?”   原來,在堂上兩邊站班的衙役們,一看到那些聽審的民眾亂喊叫,他們要維護秩序,則把手裡的黑紅木棍,往地上劈裡啪啦亂搗!意思也是在嚇唬庶民百姓,所以隻弄得叮當一片聲響。這時候,袁大人又把驚堂木一拍!問崔明貴道:“我說崔員外!本縣這樣處理你可同意?有沒有意見!”   財主崔明貴回答:“我同願沒意見!”其實這正是:   人怕輸理,狗要夾尾。   公堂之上,法律無情。   有罪之人,就怕動刑。   袁大人又問崔明貴:“崔員外!你是否真正服氣?若要覺得冤枉有委屈,還可以當堂講申訴你的理由!”   崔明貴說:“我沒有什麼冤枉,老夫從心底裡服氣你!”其實他這是違心的話,與其說不服氣到不如講,他敢怒不敢言!不這樣說也不行。不管是誰,如果要在公堂上對抗,就會罪加一等,換句話說,就必然受治裁挨板子!他崔明貴又是何等的聰明,所以,平時也以虛偽狡詐為著稱,就愛說騙人的鬼話。因為他明知道目前的處境,對自己是極為不利的,若要說出不服氣的話,鬧不好還要繼續再審下去,那他就非挨打不可!然而就在心裡想,反正胳膊擰不過大腿。有句話叫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我現在又何必同狗官叫勁,不如眼下先忍氣吞聲,等我緩過勁得了勢,到那時再和他算總賬!於是他就忍下了。也正和人們常說的一句話,“大丈夫能屈能伸!”但他卻恰恰相悖是個小人,所以,才順水推舟一切順從,不管袁老爺咋說他都答應!這就叫見風使舵,光棍不吃眼前虧!他認為自已是最聰明的人。   隨後,袁大人又讓雙方都在訊問記錄上,也就是案卷上簽字畫押,等把手續完備了之後,就命人先暫且把被告崔財主羈押,並派人通知他們家要帶著銀兩來贖人。換句話說,就跟做生意一個樣,要當麵交錢,隨手取貨,一下算清,兩不欠賬,隻要拿來了錢,即刻就會放人。原來,崔財主的身上本就帶著銀票裡,他事先也沒來得及使錢托人打點,等到官司輸了才舍著錢上,與其說是留有後手,到不如講是早有準備。因為他比誰都清楚,自古以來,正如黎民百姓所講的那樣,官府衙門朝南開,有理沒錢別進來!換而言之,隻要你肯使錢,不管有多被動輸理的官司,都能夠打贏!所以,崔明貴也早有了盤算。   接下來,就見被告崔財主從衣服兜裡,掏出了一張五十兩的銀票,雙手交到了一位衙役的手中,袁大人便派人去錢樁上,兌換成散銀,按照方才的判決,當堂分給了原告崔仁義,應得的一份紋銀三十兩,剩下的二十兩就讓人存入了國庫。崔仁義的官司雖然贏了,但在精神上卻受到了痛苦和折磨,經濟上也算是沒吃虧,並且還占了點便宜!隨後,知縣袁大人便宣布退堂。而那些聽審看熱鬧的黎民百姓們,也都自動走出衙門回家了!但是他們每個人都把今天,經過自已眼睛所看到的,一切情況都記在了心中。大家回去以後,都是奔走相告,甚至有人還去宣傳演說,他們認為如今的縣太爺,也確實是位好父母官,自從上任以後,前麵通過,挖渠治水和興修水利,已經讓文安的民眾都有了感受。如今又經過這一案件的審理,庶民百姓對於他的一舉一動,都是看在眼裡記在心中,就充分說明了他能夠處處,為老百姓辦實事做好事!人們都從心底裡感謝他。此事一經傳開不當緊,全縣人民馬上都知道了,人們奔走相告,說如今的文安縣令是一位大清官,他不光主持公道,維護正義!而且能替下邊的老百姓,說話辦事!有人就編了一段順口溜唱道:   袁縣令為民做主,迎得民心都擁護;   文安人家喻戶曉,到處傳頌齊歡呼。   然而,文安縣的廣大平民百姓,也感到有了依靠,讓不少人都覺得能揚眉吐氣!比如說過去的老百姓,由於怕官不敢告狀,有冤不去伸,所以多年來才導致了,一直沉冤於民間的案情,沒有被人揭發和暴露出來。而現在也就不同了,有很多人敢去狀告,並且還有人敢惹那,惡霸地主崔明貴父子們,看來世道也真的變啦!說實話過去誰敢呀!因為那崔家父子倚仗權勢,長期以來都是搶男霸女,欺壓百姓,可以說他們罪惡滔天,無惡不作。結果就害得一些人家破人亡!如今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現在時辰已到,官府一定要對他們懲罰,恐怕這也是上天的意思,也就正符合了,佛家所宣揚的因果關係。這就不得不讓人們,回想起朝廷腐敗,皇帝無能,使當今的社會才導致了,天下黎民怨聲載道!這就叫:   朝廷衰敗民遭殃,天下到處有災情;   官府不理百姓事,民間處處事非生。   冬去春來,時間荏苒!袁縣令來文安縣上任已到了第三個年頭,且說這一天,袁大人正在後衙休息,就聽前麵吵吵嚷嚷!他讓表弟曹旺出去看看,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那曹旺出去不大一會兒就回來了,他向表兄稟報說:“縣衙門前來了一個要飯花子,他說有冤情非要進來,擊鼓告狀不可!結果把門的衙役不讓他進,他便大吵大嚷與衙役們爭吵起來。於是,就有不少過路的和旁觀者,圍在那裡看熱鬧!”曹旺問看門的弟兄:“為啥不讓他進來擊鼓告狀?”那兩個把門的衙役說:“此人不光是個流浪乞丐,而且還是個瘋子。說他有精神病,過去也經常是這樣,不斷來吵鬧!已經有好多年了,前幾任的縣太爺都是推脫不問,所以他這次來值班門衛,仍然是用以前的老辦法對付他,也就是不讓他進來!則就發生了沖突吵鬧起來”。   袁縣令一聽就納悶啦!不由心中暗忖,一個瘋瘋癲癲地要飯花子,一直要告狀,又已經有好多年了!之前的幾任縣令都不問,究竟是為什麼?這倒很蹊蹺了。常言說得好,若要想知道蜜桃的滋味,是甜是酸到底如何?就需要親口嘗一嘗才清楚!否則的話,我這個縣令也是當得稀裡糊塗,心裡也不清楚到底是咋回事。真要是不管不問,就這樣下去的話,那是一不稱職,二不像話,三也配當這文安縣,黎民百姓的父母官。再者說,朝廷既然把我放到這裡,我就應該為這裡的老百姓排憂解難,要做些實實在在的事情,以保人民的平安和幸福才是。袁老爺想到此也就對,要告狀的瘋子有了興趣。他腦子一轉就有了主意,心想我不免就學瞎子趟水——試著來!我到想體驗一下,文安這潭水究竟有多深。於是便對曹旺說道:“你再去衙門口一趟,要明確告訴那兩位看門的衙役弟兄,就說是我講的,讓他們快把那要飯花子放進來,我想會會這位瘋子,則要聽聽他有如何的言語說辭。”   曹旺說:“表哥!你別沒事找事做了,聽說前幾任縣令都不願問,這裡麵必定有問題,可能會有許多麻煩的,既然守門人員為你擋了駕,你何必放著自在不自在,要給自己找麻煩呢?”   “哎!這下你可說對了!正因為前幾任縣官都不問,所以表哥我才要問!”   “為什麼?”那曹旺用兩眼緊盯著,表哥袁耀文不解地問。   縣令袁大人道:“因為我和人家不同!我奉命來這裡做官不能白拿朝廷奉祿,更不能有名無實而掛羊頭賣狗肉!所以我得過問,這叫當和尚要撞鐘,也為歷行公務。人們常說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所以,咱們得多為老百姓辦實事,你快去把那要飯花子帶進來!我在二堂等著你們,要看看他到底有何冤枉?”   曹旺也拗不過表兄,就隻好答應了一聲“是!”爾後就出去了!   此刻,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縣衙門口外邊人頭攢動,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許多圍觀者,而比方才,又增多了不少人,人們吵吵鬧鬧亂成一團,還有人和把門的衙役乾起仗來!好像故意起哄鬧事。並且還有人喊話說:“瘋老頭!你是不是又瘋癲糊塗了!你如果非要告狀?就趕快進去找縣官大老爺,讓他為你做主和出氣!”   甚至還有人在罵大街。而更多人都在幫瘋老漢講話,並且還有人竟膽大包天,在侮辱謾罵官府不是玩藝兒!不但不給窮人申冤,卻還總用權勢罩住富豪、鄉紳,及那些有錢人家。意思是說官府衙門裡的人,處處都向著富人,總是光替有錢有權人說話,從來就不為窮人辦事,這種世道也早該改變了。另外,還有人護住那告狀的瘋老頭,看其陣勢好像馬上,就要與那兩個把門的衙役,大打出手撕扯起來!真要到了那個時候,其局麵就不宜控製了。   曹旺就站在縣衙門裡,清了清嗓門高聲喊道:“大家都靜一靜!知縣大老爺有令,隻讓俺帶告狀人,單獨進去麵見大老爺,其他一切人員不許入內,如果大家沒有別的事,就請馬上離開散去”。此刻,正把縣衙大門圍得水泄不通的人們,一聽說縣官大老爺,隻傳喚瘋老頭單獨進去,大家馬上就停下來不吵鬧了,在圍觀的人群中也有人認識曹旺,知道他是縣太爺跟班保驃,也比一般人說話算數。於是就給他閃開了一條道,那曹旺就不慌不忙地,走出衙門外去招乎老要飯花子,然後又領著瘋老頭一塊兒,進了縣衙大院!若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