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回 微服私訪到鄉下 假扮郎中給看病(1 / 1)

麒麟轉世 袁清義 7430 字 2024-03-16

書接上回,當縣令袁老爺聞聽了,瘋老漢田石頭訴說後,不僅是心驚咋舌!同時也感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也可講在心裡或多或少,都是增添了一些壓力的,他就在心中暗想,看來這案子比較復雜,或者叫是非常棘手。因此他也似乎覺得,這位田老漢申訴的案情,也確實不好接!換而言之,如果要辦就會遇到很多阻力,乃至於也不容易審清察明!於是他便思考了良久,爾後才下決心,非要接這個案子不可。再者說,他又是個明月知山有虎,偏往虎山行的人,其性格也決定了行為,方才當他對事情,稍微一踟躇猶豫的時候,便又馬上想起了他來文安前,到吏部去領憑時朝廷對他的期待,以及他當場向吏部官員,所表達的決心和豪言壯語。然而他又想到了,如今,我已經是文安縣的父母官,常言說得好“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我受十年寒窗苦究竟為了啥?還不是要忠君報國,為國家、為百姓、做點事,倘若是當官不為民做主,就不如回家賣紅薯。世間也有句名言,叫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現在我剛上任不久,就前怕狼後怕虎的畏縮不前,又怎能取得朝廷信任,還叫什麼文安縣的父母官?想到此,他便立刻振作了起來。   隨後,他又繼續向田老漢詢問道:“我說田大叔!你以上講的這些情況,是否都是很貼切的真情實話?也就說有沒有什麼出入和水分”。   田老漢聽了袁老爺的問話後,心裡非常激動!於是就說道:“小老兒已經含冤受屈了二十年,也從來就沒人管、沒人問,今天有縣太爺您親自過問,小老兒我哪還敢,撒謊和欺騙大老爺您!所以我敢對天賭咒發誓”。他一邊說著,一邊就撲通跪到地上,是又磕頭又作揖的,爾後便對天發誓道:“皇天在上,我田石頭可對天發誓!俺方才向大老爺所講,若有不實之詞和半句謊言,可遭天打雷劈!讓我不得好死。而且俺還心甘情願,再接受大老爺的懲罰,到時候,至於加滅九族就不說了,因為我田家的老根,不在這裡還在山西,所以還請大老爺最好把我,田石頭遊街示眾,而後再剮骨熬油點天燈”。   縣令袁大人道:“田大叔你不必這樣講本官我相信你就是了!你方才所講的情況現在本縣令已經知道了,說實話我不是不相信你,但也不能完全信你。然而辦案需經過程,很事多情也需要調查落實,那麼一是時間隔的太久了;二是我也隻是剛聽你說,眼下你手裡又沒有什麼可靠證據;三是你得容我有時間去考慮,而且一切結論都必須產生於,調查了解之後才能做出。所以,有些事情我現在也答復不了,還需要你先回家等著,容我抽時間進行深入調查了解,得到最後才能回答你,請你放心,反正不管最後結果如何,我都會給你有所交待。不過我還要提醒你,咱們倆今天的談話,你出去後對任何人都不能講,以免打草驚蛇,影響和乾擾了我的今後行動,以及破案的計劃,我問你:“這一點是否能作到?”   田老漢聞聽後,又再次跪到地上,磕頭如搗蒜似的說:“請大老爺您放心!草民田石頭俺一定能!因為您是文安的父母官,為俺黎民百姓的清天大老爺。同樣更是,俺田石頭的大救星,您就像活佛在世一樣,隻有您才能為俺田家申冤報仇,我田石頭感謝你都來不及!又怎麼能壞大老爺的事,所以我不會壞你的事。倘若真的要那樣做,不就等於給你設障礙添麻煩!不但壞了你的正事,也是給我自己挖坑我還是人嗎!”他說著又是抽泣不止,淚雨千行。要說這也是老漢田石頭,一番掏心窩子的話,則讓袁縣令很受感動和同情,要說這位田老漢也正是:   有理膽自壯,負屈聲音大。   皆因冤情重,什麼都不怕。   句句占有理,對手很害怕。   老漢田石頭的一番話,不光讓袁縣令震驚同情,且就連自小都比較頑皮淘氣,又歷來不愛哭不愛掉淚的曹旺,也控製不住情緒了!就看他在旁邊不斷的擦眼淚。袁大人的心情也很激動!但見他兩眼噙住淚水道:“田大叔快起來,請你坐下來說話!”這時候,曹旺走上前去把老漢田摻起,又扶住讓他坐在了凳子上。袁大人便接著道:“田大叔你以上所講,本縣我當然不會懷疑,但不知你聽到沒聽到過,關於你兒子的其它事情。換句話說,還有沒有別的什麼證據?請你一並都說出來!也好讓我作為依據和參考,本縣還要做一周密計劃,爾後才能選擇突破口,進行全麵偵察和實施!”   田老漢回憶了一下說:“不過有這麼一件事,讓我感到很稀奇!”   縣令袁大人道:“不管是什麼事,隻要你知道就隻管講!”   田老漢說:“我們大崔崗還有家姓劉的,男人是崔姓一家的倒插門女婿,他家裡有五個孩子,最小的一個叫劉孬,與我兒子還是同歲一般大,就在田孩失蹤前,他倆一直都是好夥伴。有人說他能知道點當時的內情,但很巧妙的是,從那時起他就瘋了,要說他的病情也不算太嚴重,就是間歇性的有時光犯傻,後來他們家又搬回到了,原先的老家劉水河村。”   袁大人聞聽後到覺得,這是一條重要線索,而且說不上還很有價值,便就打斷了田石頭的話問:“那劉水河在你們村哪邊?與大崔崗相距有幾裡路?”   田老漢回答說:“就在大崔崗北邊,大約有六七裡路吧!”   袁大人不動聲色地點點頭道:“你還接著往下講。”   田老漢又說:“就在他們大崔崗的東麵,還有個程窪村,村上有個小名叫程強,大名叫程廣路的人,據說,由於爹娘死得早,自小就沒人管教,所以他才好吃懶做,好逸惡勞,到處要飯,成了乞丐。而且手還長不規距,經常偷人家的東西,人們給他起了個外號,都稱他為“三隻手!”他與我兒子的年齡也差不多,聽說還學好了,後來就不再偷人家的東西,而且還學會了一門手藝,便在村上專門蓋間屋,開了一個理發店給人剃頭。但有時候也擔著挑子,四處下鄉專給人理發!不過他還有愛酗酒和賭博的毛病,把給人剃頭掙來的錢,是經常輸個屌蛋腚光,所以一輩子也沒成家,從未償到過女人的滋味,再說也沒有人願跟他。   到現在他還是光棍一條,聽說有時他喝醉了酒就會對人講,說我兒子的死因他知道得最清楚!對於這一情況,後來我還單獨找過他,想從他嘴裡了解到一些,有關我兒子的事情和死因,可是說破天道破地,他對我都是隻字不提。有時候逼急了也會含糊其詞地,一會兒說知道點,一會又講不知道,嘴裡好像是沒有一句實話!”田老漢滔滔不絕往下講,袁大人也很感興趣地在聽著。待到老漢把所知道一切都講完了,袁大人就讓他先回去等信!並還一在囑咐他:“最近縣衙裡有可能,隨時隨地要傳喚!讓他不要出門或遠去!”老漢田石頭聽了全都,一一答應下來。通過田老漢的告狀這件事,知縣袁大人的頭腦也更加清楚了,心裡也似乎更為明白,他就覺得文安縣這地方,情況也確實比較復雜。可不像他原先想象的那樣,雖然是地廣人稀窮人多,百姓貧困無辦法,單從表麵上看,一切都是風平浪靜,而實際情況,存在的問題卻很多!有詩為證:   暗流湧動妖風大,水深浪急王八多;   千頭萬緒不好縷,心中回想在琢磨。   對於老漢田石頭反映的問題,袁大人也作了認真深入的思考,他心想,我是要替黎民百姓說話辦事,還是為了自己的烏紗帽,戴得牢靠而事不關已,高高掛起,明知不對,少說為佳。如果按後者辦,我這一生也隻能是,碌碌無為無所用心!哪怕是油瓶倒了都不用去扶它,對此他反復考慮再三,也是很久都難做出決定!然而他的心底又很善良,做事從來都是很細致謹慎,並且還有一種,從不服輸的倔犟脾氣。因為袁大人的品質與性格,也決定了他的做事原則和風格,那就是言必行、行必果!則如芝蘭一樣生於幽林,從不以無人而不芳;又如君子修道立徳,不為窮困潦倒而改節。他心想我就是冒險,也要接收這個案子,根據告狀人田老漢所提供的線索,一切應該先謀定而後動,要準備順藤摸瓜把這個案子,搞得個水落石出!所以他想來想去,最終,還是決定要下鄉微服私訪,打算首先到流水河訪劉孬,然後再去程窪村尋找那程強。   原來,田老漢講那劉孬家住劉水河,其位置也就在文安縣城西北方向,大約有三十多裡路,實際就在大崔崗的北麵,兩個村子相距隻有六七裡路。而劉水河的村子並不大,隻有二、三十戶人家,因全村人都姓劉,所以才叫劉水河,據村上人講,這裡原為小劉莊,隻因村前有一條河,河水常年流淌也從來未乾過,後來他們的先人,才把小劉莊更名為“流水河”。要說“流”與“劉”二字,本是同音異寫,他們老輩人也真會琢磨,就把自已的姓氏劉,同流水的流連在了一起,可說了算一種智慧。原來事情是這樣的,當時,這裡隻有幾戶人家姓劉,但都是人丁不旺,代代單傳,後來,就請一位風水先生看,那風水先生看了周圍後,就告訴人們講:“我看你們村不如改個名。”   有人問:“改個啥名好?”   那風水先生便用手一指說:“還用問這不就是名字!”   眾人一聽都發愣了,也不知他葫蘆裡賣的什麼藥,人們都望著他問:“先生的意思是?……   那風水先生道:“乾脆就叫流水河!也象征住你們姓劉的就如同,這河裡流水一樣前赴後繼,源源不斷,以後還能人丁興旺,六畜發達!”眾人一聽都很高興!又是跳、又是唱、非常快活!自打那時以後,這裡就叫劉水河了。   老漢田石頭曾向袁大人提到過,劉孬小時候與田孩非常要好,聽說後來他們劉家,也從大崔崗已經搬回到了,原來的住處村子劉水河。如今正是盛夏時節,天氣也比較炎熱,地處華北的大平原上,雨水一般都不太多,今年夏季,天氣也似乎有點反常,好相老天爺的脾氣很壞,最近時不時的臉色說變就變。就在一日午後,剛剛還是烈日當空,把人曬得頭皮發奓,心情不爽!也正當使人,喘不過氣來的時候,隻見從遠方飄來一朵烏雲,並馬上就在天空擴散,瞬時間便在半空中,就是人們頭頂上,形成了密雲籠罩。而後,就是一道閃電劃破天際,接下來又是一聲炸雷!其轟隆隆的雷聲不絕於耳!要在往常,這種情況都是難得一見的,換而言之,就是極少發生和罕得一見!而今天就比較特別了。   也許大家都清楚,一般情況下,閃電和雷聲就是,即將要下雨的前奏曲,而這時又一陣狂風乍起,緊接著,便是風雨交加,一場傾盆大雨便下起來了。有人說:“夏天的雨都屬於過路雨,”也有人稱作是“車轍雨!”意思是說它很有局限性,幾塊雲彩湊合到一塊兒,隻要打個雷就會下陣子雨。有時這個村下,鄰近的村子還可能是晴天,甚至是隻隔一條大路,路東邊下雨,而路西邊卻沒有下,所以才叫過路雨和車轍雨。今天的雨下了一陣子後,天空馬上又放晴了!這時候,劉水河村卻來了一位,給人看病的江湖郎中,隻見他衣帽堂堂,人很帥氣,較為年輕,說到底,就是很有氣質。他頭戴方巾,身穿蘭衫,雲鞋布襪,在肩膀上挎個小藥箱,手裡拿著招帖,還不時地喊叫著,要給人看病。並且還聲稱:主要是以診斷和治療,癡呆、羊羔瘋病,精神分裂失常,以及一些,疑難雜疾癥什麼的,還說隻給針灸和拔火罐,一般是不開方抓藥的。   然而,那時的鄉下平民百姓,家家都是少吃無穿窮得很,患病的人雖然很多,但一般人家都看不起病,而有了小病也不當成一回事,哪怕是得了大病,由於請不起先生郎中,沒錢治病也隻有在家中硬熬著!若按他們的說法就叫憑天有命。那麼來的這位年輕先生,一進村就有不少人聚攏來讓他看病,因為他不收費,既使收點也很便宜!給人紮針也無痛苦!再說農村人的眼皮薄,個個都愛占點小便宜,關鍵還是家裡窮沒有錢。他們都很講究實際,心想著既使不能把病人治好,但一般又治不壞,所以也不會留下什麼後遺癥,有句話叫“有病亂投醫!”尤其是在鄉下農村,更是以缺醫少藥所困。例如很多人家中都是,吃了上頓沒有下頓,有不少家就是因為病人的拖累,所造成砸鍋賣鐵和傾家蕩產,甚至於數年或一生,幾輩子人都貧困。如果家中有了病人,就自認為是該倒黴!反正好就好不好便拉倒,隻有任命憑天了,要不就等死埋人。   今天,劉家河來的這位郎中,隻用紮針不開藥方這辦法,對窮人家來說就比較適應,換而言之就是很合算!要說這種便宜事不撿白不撿,還有人不願意乾?不就是傻子嗎。所以人們才常講:“賣藥的嘴,唱戲的腿!”意思是說凡賣藥人,都是能說會道,嘴皮子很有功夫;而唱戲的腿則跑得快!不管是離多麼遠,哪怕是十萬八千裡,就如孫悟空的斤鬥雲一樣,一兩句話說到就到。比方說戲臺子上的,演員和跑龍套的隻要在舞臺上,轉上一圈或跩兩下邁幾步,他就在戲詞裡唱念道:“離開北京城,來到南京地!”當然,還可以是其它地方,哪怕是出國都可以。   常言說乾啥指望啥,賣啥吆喝啥,這位郎中也不例外,他是一進劉家河村,就張羅喊叫著要給人看病紮針,結果還真吸引出來一些人!而像他就被稱為“江湖郎中”。接下來,他就在村中一處較為,平坦的地方紮下攤子,須臾之間,那些聽到喊聲後就出來的,一般都是要看熱鬧的人多,所以一些人就向他跟前圍攏過來。要說劉家河這裡也是地處偏僻,由於遠離城鎮人們都不常出門,所以隻要一聽到點動靜,或有什麼事情發生,就會馬上驚動全村人,再說大家也都未見過世麵。所以一有點事人們都感到,有趣好奇很新鮮!今天有一郎中來給人看病,人們一得知出來圍觀看熱鬧!當然也不否認,有人前來是真正要看病,但大多數人還是以看熱鬧為主!然後,就有人向郎中問這問那。同時,也不乏有人非要打聽,這位不速之客的來歷,他到底是從哪裡來?而那郎中都會認真講解,一一作答。   有人問他是從哪裡來?又備準往哪裡去?那位郞中便是不緊不慢地回答說:“他是從京城北裡來,打算要到南方去!具體要去哪裡我也說不清,因為江湖人走到哪裡都是家,眼下就隻是路過這裡”。譬如講,又有人詢問他的姓名,他說他姓吉,字義文。劉家河的村子雖然不大,人口不多,但人吃五穀雜糧沒有不生病的。特別是一些上了歲數的人,一生辛辛苦苦,都在農田裡勞作,甚至每天都是起五更、睡半夜、風當頭、雨打臉、不辭勞苦,不少人都患上了,風濕病和腰腿疼病。而這位郎中給人看病紮針,本是不收錢的,如果非要給就隨便,那怕是一兩個銅錢,或拿個雞蛋都可以,所以一些村裡老年人,就專門讓他看病或針灸。你還別說,對於多數人還真管用,有些人經過紮針,而在當時就見到了效果!比方說,有人腳手麻木和正腰腿疼,但一經拔罐針灸和推拿按摩,就覺得減輕或不疼啦!病情大大緩解和減輕,有詩為證:   針灸能治風濕病,按穴紮下就見輕。   患者要是不相信,可問先生和郎中。   正在這時候,就見從一條胡同裡走出來二人,他們是一老一少,老者已過花甲之年,年輕的也有三十歲出頭。原來他們本為父子二人,老漢名叫劉士貴,他的兒子小名叫劉孬,如果單從表麵看,年輕人也長得五大三粗,體格健壯,好像身體沒有什麼毛病。倘若是細瞧就會發現,那年輕人有些目光呆滯,雙眼無神,一說起話來還有點不照趟,要說他還真有點憨傻,現在老漢領著他兒子出來,就是要找郎中給看病的。或許大家都還記得,那喊冤告狀人田石頭,所提到的一條線索,說是崔家父子在害死田孩時,據說還有一知情人了解情況,其實就是這位年輕人,這次縣官大老爺調查了解案情,要找的人實際就是他!這就叫: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有心栽花花不開,無意插柳柳成蔭。   縣令下鄉訪人證,解鈴正遇係鈴人。   前麵說過,這位劉士貴原本為劉家河人,年輕時皆因家裡貧困,弟兄們多找不到媳婦,直到快年三十歲了,才經人介紹去大崔崗入贅,做了一個倒插門的女婿,其實也就意味著他以後,必須得給嶽父、嶽母養老送終。他的嶽父名叫崔興善,與財主崔明貴本為一門人,若論輩份他還長崔財主兩輩,崔明貴應該喊他的女婿為姑父。劉士貴的嶽父崔興善本是絕戶頭,老兩口這輩子隻有一個女兒,實際上還是孩子出生後,被父母遺棄了他們在路邊上撿的,當時女孩才有倆仨月。那崔興善的媳婦偏巧又不能生養,正好是天上掉餡餅,兩口子就把女孩養活起來了,給她起名叫桂花,長大以後就娶過來劉士貴,為倒插門的養老女婿,也在事先講好的百年之後,劉士貴要為崔興善老倆口送終。   崔家的女兒和女婿成婚後,反正也不論是男孩、女孩,那桂花就撲哧!撲哧!是一連生出好幾個孩子,這一回家裡可就熱鬧了。又因家裡貧窮生活上顧不住,日子就過得非常艱苦!兩位老人又比較慈善,一家人聚一起也能和睦相處,小輩們都很孝順聽話,家中雖然窮困潦倒,而家庭成員都是團結一心,生活得喜悅開心。常言說有利就有弊,他們家日子過得好,別人就看不慣很眼氣,尤其是崔家門裡人,如崔興善老漢的侄兒、孫兒們,也總把劉士貴夫婦和他們的子女們,看成是外來人,時常還要欺負他們,若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