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回 0姓聯名要上訪 都為縣令鳴不平(1 / 1)

麒麟轉世 袁清義 7590 字 2024-03-16

卻說太監劉然利用特權詢私情,當即又從監牢裡放走了,他的表弟崔明貴和兩個兒子,同時也把縣令停了職,就等於無緣無故掛起來了!因為這次太監劉然下來,又是帶有皇上親筆手諭,其實也和聖旨是一樣。說明他處理此事是經過了皇上同意,倘若不遵就是違抗聖命!犯有殺頭之罪!誰又不怕掉腦袋呢?這事袁大人也沒辦法,他是啞巴吃黃連——有苦難言!也是有冤無處訴,想告狀都不知道上哪裡去告。那劉公公放了崔家父子,也就是完全否定了這一案件,眼下使得案犯逍遙法外,這可不是一般的事情,作為縣令袁大人,也隻有冷眼縱觀螃蟹爬,看它橫行八道能幾時?這正是:   崔家父子被施放,縣令辦案受牽連;   人間冤情處處有,官場仕途多兇險。   俗話說棉花包金不稱不知分量,泥沙裹玉不擦軾不會乾凈,而且也不能施放亮光!那太監劉然處理這一事情,他既不是走大道,也不走正規小道,卻走的是一條歪門邪道,所以,這件事就必然後患無窮,則為今後要留下很多問題。換句話說,那劉然就是想通過正規程序,來審理這一案子,他也沒有實際經驗和操作能力,說穿了就是沒那兩把刷子!並且又不可能辦得到。因為他是個太監,整天住在皇宮裡,隻知道投其皇上所好,陪伴著主子取樂鬥趣玩,隻顧博得皇上歡心就是了!他不但不清楚農民種植稼禾之辛苦,同時,也更不懂得治國安邦之大計。他劉然雖然也見過一些世麵,但是官場裡的很多事情和路數,他是一概不知,所以一天到晚也隻會,乾些繩營狗茍的事,而要乾大事他就成了,搟麵杖吹火一竅不通。   就說崔家父子殺害田孩一案吧!原來在審理時就是半公開的,如每次過堂都有百姓到場觀看,崔家所犯下的滔天罪行,也赤裸裸暴露在了光天化日之下。有句話叫紙裡包不住火!關於崔家父子違法犯罪的事,其消息也早就傳開了!所以,文安縣的黎民百姓心裡,都跟明鏡一樣全部清楚。那太監劉然要一手遮天,否定這一案子,就文安縣人民也不答應,不光弄得他本人沒有麵子,不好收場,且就連官府乃至朝廷,都不好向社會民間交待!所以也預示著他們今後,必然要成為人不人,鬼不鬼的下場。   豈不知,那太監劉然也想來個,人不知鬼不覺的暗渡陳倉,結果也就沒有那兩下子,而且又缺乏一些套路,所以,到頭來才弄個明不明、暗不暗的,公私不分及瞎胡來。就屬於徇私舞弊,暗箱操作,不管後果是如何了,我說這樣辦就這樣辦!好像法律就是他們家定的,公堂就是由他們家所開,一切都得專為他們服務,所以也就必然要出岔子。再說像這消息一經傳出,就如長了翅膀,即從縣城不翼而飛!很快就在全縣傳開了!一時間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接下來,又驚動了鄰近的各州府縣,使這件事很快又傳遍了,整個冀中大平原,不光引起了民憤,而且也激怒了一些,黎民百姓和社會團體,便就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常言說官逼民反,文安縣的黎民百姓也都不是傻瓜,大家口都是誅筆伐,有人還四處散發傳單和貼出小廣告,一時間,就把事情鬧得風聲水起,甚囂塵上!故而就使民怨沸騰。還有人聯絡各界人士,發動全民聯合簽名,向朝廷上書了數份的“萬民冊,”而且,都是狀告崔家和他家的親戚,也就是宮廷裡那位太監劉然,如果要往深層次講,實際要告的就是朝廷!有道是:   宦官具有翻天手,知縣遭殃百姓愁;   走遍天下哪說理,民憤難評場難收。   然而,就連附近幾個縣的人聽說了,也有不少人來湊熱鬧,全是聲援支持這一舉動!並進行了遊行示威,還派出代表到京城裡上訴,還要去大理司和刑部告狀打官司。如果得不到很好解決,他們還準備在京城午朝門外,以靜坐表示抗議,向朝廷宣誓民心、民意,以及老百姓的實際訴求與表達!要說這就叫官逼民反,是由上頭的強加民意所迼成。文安的黎民百姓致所以要這樣做,也充分說明他們是很氣憤!而這一舉動朝廷也害怕!因為歷史上曾有過多次,官逼民反的事情發生!從而也以此深深教育了,官府裡統治者們。倘若他們要長期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其最終後果是不堪設想的,那就是到頭來烏極必反!因為有壓迫就有反抗!這已經成為了鐵的定律。所以,這一次不光使皇上擔心,而就連滿朝文武,也就是朝廷大臣們都非常害怕,再說,歷代封建王朝的統治者們,都變著法子忽悠人民,騙取百姓信任,如果做事真要對不起人民,最終還要被人民所打倒。   那財主崔明貴由於比較壞,人們才稱他為崔閻王,他在文安縣是出了名的大壞蛋,他們父子幾人又是,罪惡累累,惡貫滿盈!老百姓對他們也早就深惡痛絕。因為有不少人都受過他們的害!所以廣大民眾都認為,他們崔家父子的罪行是磬竹難書,死有餘辜!如果說大明王朝朱家的江山,要是包庇罪犯而激起民憤!乃至再發生民變也根本不合算。真要到了那種背動局麵,可也叫敲著鑼打鼓找孩子——丟人打家夥!然而這個時候又因為,自然災害和乾旱饑荒,全國各地人民又起來反抗統治者。一時間,也把朝廷搞得焦頭爛額,讓官府時時都覺得惶惶不安!所以朝廷也比較著忙,相這樣的事情已經顧不上處理了。   俗話說無巧不成書,也就在袁縣令心情悲觀頹喪的時候,卻有位京官到南方巡視完了,就在回來時路過文安縣!原來他的名字叫徐溥,官居吏部左侍郎。說來也就在半年以前,他受皇上指派,作為八府巡按到南方視查,如今任務完成要回京繳旨了!就在路過此地時,當地的老百姓聽說以後,則就成群結隊的攔路喊冤。其理由就是要為他們父母官,原文安縣令袁耀文鳴不平!常言說民願不可違,這位徐大人也是當今皇上信得過的,一位賢達忠君的老臣。他對於朝廷歷來都是忠心不二,以上到南方去就是為了考查民情,所以他遇到這一事情後,還哪有不管之理。於是他便停下來,對民眾的反映問題進行了,深入調查了解和取證,之後才回京城,準備把他了解到的情況,一一奏明皇上知曉!這正是:   巡按路過文安縣,百姓攔道齊喊冤;   調查了解罷免事,上奏朝廷化民怨。   眾所周知,崔明貴父子在當地,作威作福,橫行八道,處處欺壓窮人,罪惡累累,民憤極大!前些天,就是因為文安縣令袁大人,在大堂之上對崔家父子,行兇殺人一案做了判決,所以,才被那劉然回來免了職的。然而,我在這裡就要多說一句了,其實就在對崔明貴父子,進行半公開審理時,那縣令袁大人就是有意,讓人們去觀看和聽審的!其目的就是使民眾能夠,清楚的了解崔家一門的行徑!也就是所作所為。當時也就有很多人在旁邊,參加和聽審了案件的全部過程,人們都共同耳聞目睹了,崔家父子行兇殺人的經過,可以說老百姓都是咬牙切齒地恨。認為崔家父子屢做壞事又不改,官府要殺他們也是該殺!也就正如人們常說的一句話,走路腳上打水泡——是自己磨的!這就叫:   仙藥難治壞心病,傷天害理法不容;   善惡到頭終有報,閻王麵前難逃生。   然而,崔家父子傷天害理,惡貫滿盈,又犯下了殺人害命的滔天大罪,就連崔閻王自己都清楚,他父子都是自作孽不可活,他們猖狂之極!作惡多端,則就正遇上了這位,清正廉明,剛阿不惡,正派耿直,眼中又揉不得,一點沙子的袁大人。他雖然出身於貧苦家庭,自幼還受到很多磨難,但是他讀的是孔孟之書,學的是孔孟之道,而讓他記得最深刻的就是,孟子曾說過的幾句話,即: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所以他就不是那種,趨炎附勢和貪圖富貴的人!他做事就不畏權貴,你越是刺頭我就越要治你,他是明知山有虎,偏往虎山行的人,他要處治崔家父子,實際上也就正符合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口味,這也叫眾望所歸。由於黎民百姓滿意,整個文安縣的人們都擁護、都贊成,大家稱贊他是個好官,實事求是講,他的一些舉措!都是非常英明的,其支持的人也就多。   當然,反對的人也有隻不過都是少數,也不用問持反對太度的人,顯而易見大都是崔家的親戚朋友,或者是比較要好的!再不然就是一些,心懷叵測和故意搗亂的人。故而就少不了個別人講:“崔家人是冤枉的!”他們為崔家鳴冤叫屈!其實凡是這種人,都是善於造謠惑眾搞搧動!具是一些顛倒事非,混淆黑白,經常胡說八道的人。並且還說縣官大老爺,進行了嚴刑考打和逼供,崔明貴父子因熬不過酷刑,才不得不胡亂承認!就如人們常說一句話,瞎話說十遍,就自然變成了真的。你別看人不多,經過極少數人一攪合,一時間,還真是謠言四起了,結果就弄得人心惶惶,個個昏頭轉向,人們心中不安。由於他們的能量都很大,扯謊又在行,所以就搞得滿城風雨,也讓一些人不知道,馬蝦究竟要從哪頭放屁了,使很多人都分不清大小頭,以及事情的真偽了,這正是:   人間到處有冤鬼,縣令無辜丟了官;   公理歷來在人心,也讓百姓心不安。   所以,就有人議論說:“這位袁縣令自從來到文安以後,就帶領全縣人民築堤挖渠,興修水利,攺造了一窮二白麵貌,也真沒少為我們這裡做好事。再看過去,多少年來每任縣令來了,是隻顧當官拿俸撈外塊,他們哪位縣太爺關心過,文安的平民百姓?人活在世上不能忘本,我們大家都應感謝他才對。就說這位縣官大老爺,他不畏權貴,敢於秉公執法,對崔家父子行兇殺人一案的判決,摸了崔家的老虎屁股,又需要頂住多大壓力。若要是換了別人,誰又能下得恁大的決心?實際上他也是在為,我們文安人民除害!你們大家說是不是?”   然而,人在做天在看,鄉下的普通老百姓也都不傻,他們人人心裡都有一桿秤,縣令袁大人為他們好,又做出了成績和貢獻,自然而然,老百姓就同情感謝他。再說,誰不知道那崔家父子,他們就如磕瓜籽磕出來的臭蟲——都不是好人(仁)!所以人們又奔走相告,互為串通,一下子就動員了,數萬人自覺簽名,準備進京請願。一是要揭露崔家的罪惡劣跡,二是證明知縣大人,秉公判決是對的,也大得民心!所以,文安黎民百姓才向,官府遞送了簽名簿,也稱作是“萬民折!”若按現在的說法,就叫“聯名信”或“聯名狀”。並且又選派出代表準備進京,把這萬民折分別投送到,刑部和大理司,這種做法在封建社會裡,就等於是捅天行為!也屬於是罕見和不法的。   黎民百姓的做法也充分說明了,縣令袁大人自到任以後,在文安勤政、廉政、清如水、明如鏡,他忠君報國,為民分憂!而且又鼎新革故,組織文安人民興修水利,做了不少好事,也都是有目共睹,人所共知的事。結果下邊這一鬧騰,也讓朝野上下都全部清楚了!然而這事又在文安周圍幾縣,掀起了一個大的波瀾!那就是百姓遊行示威,及到官府衙門前靜坐請願,以給官府施加壓力。   此事傳到京城以後,朝中就有多位大臣向皇上奏疏,並陳述了一些利害關係,有的大臣們就說:“民意不可違,否則就會天下大亂!”讓皇上趕快做出決斷。要不然很可能就會,因為這一事情會引起和導致,更大的波折和麻煩,直至發展為不可收拾地步!其後果是不堪設想的。有人舉了古人所講:“民如水,君如舟,水可載舟,也能覆舟”。然而在當時,由於全國饑荒漫延,到處都是災民造反,也弄得官府十分頭疼!朝廷又黔驢技窮沒有辦法,如今再加上這一宗事,便使統治者處於了十分尷尬地步。   前麵述過,明王朝到了中後期,由於朝廷腐敗,皇帝昏庸,重用奸臣宦官,聽信讒言,陷害忠良,至使國家動蕩,內憂外患。統治者為了維護權力,又使後宮參政,並設東廠、西廠、內行廠,訓練了大批軍校、高手,同時,又結連江湖黑道,充當朝廷鷹犬,縱容殺手,肆意橫行,濫殺無辜。並且又有王振、汪直、劉謹、魏忠賢等,宦官專權,則使外寇入侵,一致於內亂外患,兵洶戰火連年,此前就有英宗皇帝,土木堡被俘受辱之事。後來,又出了個嚴嵩禍國,所以,官場裡就更加黑暗,而官官相護,貪官汙吏多如牛毛,比比皆是!特別在用人問題上,更是存在著諸多弊端。從而就造成了,大規模地農民起義運動,他們前赴後繼,接連不斷!把內亂的戰火愈燃愈烈,直至最後李闖王進BJ,末代崇禎皇帝吊死在煤山,以上事實都足以說明了,明王朝中後期的黑暗。   那時候,官宦人家的子弟還可以,靠父職得官或有人保官、捐官,及用錢買官等等,簡直是五花八門亂糟糟。咱們不說別的,就連大名鼎鼎的戚繼光,還是靠父親傳承子繼父業!當然,他後來成了抗倭名將,則可另當別論。但是這種風氣是惡烈的,而且又在統治者內部形成了一項製度,就足以說明了官場裡的垢病,以及政權的腐敗,所以朝廷在用人問題上,就不能很好地選用人才。加之官府橫征暴斂,勞役賦稅繁重,弄得民不聊生,怨聲載道!也就促使了社會矛盾激化,人民苦不堪言,各地農民起義和反抗的運動,就風起雲湧!甚囂塵上。可以說直到明朝滅亡,黎民百姓與統治者的鬥爭,都是此起彼伏!一刻都沒有停止過,正因為這樣,官府也把人民逼上了絕路,人民才起來造反。然而在這個時候,隻要有人登高一呼!就會有窮苦百姓報名參加,也可講,在當時若要拉起一支隊伍,是不費吹灰之力的!正所謂禮儀生於富足,盜賊起於貧困,就是這個道理,有詩為證:   朝廷黑暗天下亂,奸臣當道民遭殃;   官逼民反成定局,天經地義合情理。   卻說在河南、河北、山東、陜西、江西、湖北、湖南、四川、寧夏及兩廣,全國各地都有,農民和少數民族起義。比如說在四川保寧,農民起義軍領袖,廖惠、藍廷瑞和鄢本恕等,他們自稱順天王、刮地王、掃地王,率眾十餘萬人,設四十八總管。在川東北漢中,及鄂西北廣大地區,流動作戰長達數年之久。河北的劉寵、劉宸,按他們的排行又稱劉六、劉七兄弟倆,在河北霸州起事,次年,他們又聯合楊虎,眾達數萬人,轉戰河北、山東,三次進逼BJ,攻破州縣無數。之後又聯合劉惠、趙燧,進入河南、湖北,及轉戰兩廣。其兄長劉六,在湖北黃州犧牲後,劉七仍與齊彥名等,率領人馬沿江東下,最後,一直打到江蘇南通,在山東青州,首領王堂與礦工門徒,數十人造反殺官將、戰官軍,轉戰萊蕪、新泰、臨城、曹縣等地,後沿黃河西進經東明、長垣,又在考城擊敗官軍,從此使河南大震。廣東農民起義軍首領張璉,因殺死族長投奔鄭八、蕭晚,合兵轉戰福建、江西、浙江,稱帝建元,並在饒平、柏嵩嶺建造宮殿大寨,聚眾超過十萬之眾。如此諸多事例,我就不一一列舉了!當時在民間,就曾傳唱著一首民謠:   官府惡吏胡亂行,橫征暴斂刮百姓;   朝廷腐敗奸臣多,黎民豈能會安生。   這一時期,由於朝廷的頹敗,全國各地的幫教和會道門也頗多,其中,較為著名的就有白蓮教、明教、日月神教和天地會等,真可說是五花八門。如山東汶上的田斌與妻子連氏,及僧惠金等人,就是以白蓮教名義組織農民起義,後來他們這支隊伍轉戰曹縣、單縣、滕縣,以及河南的歸德、濮陽,與江蘇徐州,安徽鳳陽等地。又如四川大足人蔡伯貫,也以白蓮教組織起義,稱大唐,建元大寶,接連破合州、大足、銅梁、榮昌、安居、定遠、壁山等,眾多州縣,諸如上述例子,舉不勝舉。   在邊境上,北方蒙古人經常入侵騷擾,無故挑起戰端,並掠入到京畿,已達數十次之多,直接威脅了明朝政權。在東南沿海,倭寇猖獗,從明朝一開始,直到萬歷年間,連續二百多年,也牽涉了朝廷很大精力。後又在山東沿海一帶,發生海盜屢平不滅!以至於延續了數十年都未能消除隱患。結果隻弄得朝廷焦頭爛額,千瘡百孔,帑藏耗竭,國庫空乏,直到明朝滅亡,都是一蹶不振。   另外,在統治者內部為爭權奪利,也發生過多次內訌。如自明朝前期,明成祖和他的侄兒朱允炆,爭天下以後,他的兒子朱高煦,又想謀奪侄兒朱瞻基的皇位,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再到後來的安化王寘鐇、寧王、宸濠的反叛,又一直都沒有消停過。也就難怪,便有後來的李自成、高迎祥、張獻忠等,十八家闖王領導的起義軍,一舉推翻了明政權。從以上情況看就可足以說明,那大明朝朱家的天下,也真是腐朽沒落到了頂點,這就是導致於失敗的原因。   閑言少敘,關於崔家父子的事情,那當今皇上是最清楚不過了,因為這件事完全是由他身邊的,劉公公向他奏請過了之後,當時,他也未加思考和細心想一下,就稀裡糊塗同意了太監劉然的奏請,便讓他回去處理此事。而且還附予了他特權,並為他寫下了親筆手諭,弄成了現在這種結局,他皇帝能怪誰?如果要怪的話,除了太監劉然外,也就是他自己本人。而身為天子的他,這事又是由他做出的決定,如若承擔責任也主要是他,你說他能低頭認罪嗎!所以,就隻好把責任推給了,那太監劉然來承擔!有詩為證:   讒言終究不堪信,是非歷來自分明;   多行不義必自斃,善惡遲早得報應。   縱觀歷史,從古至今,如果說朝中出了奸侫,就可以證明,當時的皇帝比較昏庸!正因為如此,往往就會事非顛倒,也給留須拍馬和阿諛奉承的人,提供了生存的空間,讓滋生殘渣餘孽有了溫床。一旦到了這個時候,亂臣賊子就可以得勢禍國殃民,攪鬧清平世界,使皇上最終失去江山,來個改朝換代又能怪誰?這些殘酷的歷史教訓都不可否定的,這就叫爭天下時需良將,坐江山時得忠臣!也把話題扯遠了,要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