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德崗老人撒手人寰(1 / 1)

圍屋情 劉承桂 5110 字 2024-03-16

劉德崗看完書信,知道兒子已經脫險。老人家如釋重負,病一下子好了許多。   兩位老人還是放心不下,安排弟弟德林和內侄陳凱明前往九江把兒子接回來。   二十幾天過去了,去接兒子的也該回來了。劉德崗老人坐在圍屋大門巷子邊的長椅上眉頭緊鎖,眼睛不時瞟向門外,盼望兒子早點出現在門口。   暮色已經模糊起來,堆滿著晚霞的天空也漸漸平淡下來,沒了色彩。劉德剛老人在老伴的攙扶下回到了家   “老頭子,怎麼不多吃點?人是鐵飯是鋼,吃得多才能康復快。”老夫人免不了嘮叨幾句。德崗老人胡亂往嘴裡塞了幾口米飯,放下碗就進臥室倒在床榻上。   劉德崗老人乃教書匠還不懂這個道理?他得病以後身體慢慢虛弱,遭受挫折心裡難受,整天頭昏腦脹,全身無力,沒有一點胃口。   從此,沿襲世祖的私塾學堂也隻好關門停辦。   劉德崗膝下四子,世春、世迎、世金、世福。   劉世春是長子,其仨還是十幾歲的娃娃。   南坑圩十幾間店鋪隨著洪水一掃而光,祖宗留下的財富隻有那勉強糊口的幾十畝良田。   劉德崗的家境已麵臨家徒四壁窮困潦倒。   劉世春的遭遇更是雪上加霜,如同枷鎖栓住老人家不可開脫。   “老頭子,想開些,不要整天垂頭喪氣萎靡不振的,打起精神來闖關度難,家裡的孩子們都在看著我們呢。”   “也是的,世春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兒子定會為家族爭光,好日子還在後頭。”劉德崗老人不住地安慰自己。   傍晚,圍屋大門巷子裡。   “天色已晚,老頭子該回去了。”老夫人走到跟前邊說邊伸出雙手攙扶。   “我自己會走!”劉德崗老人站了起來,擺了擺了手拒絕攙扶,看上去今天精神了許多。   兩位老人剛邁出十幾步,聞聽後麵有人大叫一聲:“德林大伯回來了!”   劉德林看見大哥大嫂,快步上前招呼,拉著大哥的手一同往回走。   “怎麼就你們倆個人,世春呢?”兩位老人同時一驚,預感情況不妙。   “大哥大嫂放心,世春侄兒還好,隻是頭腦撞傷還未痊愈,不宜長途跋涉回來看望親人。”劉德林知道老人家心情焦急早已望眼欲穿想見到經歷磨難的兒子。   兩位老人這才鬆了口氣,暗嘆兒子命苦招此一劫。   也好,兒子安然無恙就好。   人逢喜事精神爽。劉德崗仿佛回到了青年。   這一夜,他做了個美夢,夢見兒子考中狀元,披紅戴花坐彩轎,前呼後擁的護衛和樂隊正緩緩地朝村口走來。路口人山人海,鞭爆聲接連不斷......   他在爆竹聲驚醒,原來是夢。   這時才想起今天是初九,是觀音娘娘祭拜日。家家戶戶都要做粄照竹①。   家庭婦女會早早起床,推磨做粄備好齋供②香蠟爆竹。粄蒸熟後趁熱夾滿三碗,外加三樣水果、三碗香茶酒水用米篩盛著。   調皮的小孩把圓圓的籮筐推到門口空曠處,在合適的位置擺放好。   大人端出米篩貢品,安放神位,點燃香燭,燃放鞭爆。   一家人雙手合十四跪四拜,祈求觀音娘娘保佑家人安康如意。   劉德崗顧不了這些,就讓女人折騰罷了,眼前最要緊的是私塾學堂復學,要把孩子耽擱的學業補回來。   他寫了兩份開學通告,吩咐兩個孩子去張貼,遇到同學也好口頭轉告。鄉下識字的人不多,還是口頭傳遞消息速度快。   老二世迎和老三世金接過任務,一溜煙跑的無影無蹤。   “復學了!復學了!”兩屁孩各拿一張“通告”邊跑邊喊。   “你的哥哥找到了?”人們更關心的是劉家大公子的安危,都期盼平安無事能考取功名,鄉裡鄉親的也能沾點光。   第二天。   “老頭子,別忘了去陳員外家寫請帖。”老夫人提醒道。   劉德崗拍了拍腦門,“哦!我真的忘了。”   陳員外是劉德崗一起玩大的鐵哥們,從小愛舞槍弄棒的,可讀書不認真鬥大的字識不了多少,但很有江湖義氣愛打抱不平。他的祖宗留下來不少家產,在當地也稱得上是“富二代”,故家庭富有而稱“員外”。   早飯後,劉德崗提著書箱寶盒急匆匆往陳家走去。   這書箱寶盒有兩隻,是劉家的傳世之寶。   一隻紅色的,裝著文房四寶和一本本珍貴的文獻資料。紅本本分娶親嫁女、滿月過歲和生日作壽等喜慶禮儀文案模板。   一隻白色的,裡麵裝的都是做喪事的一係列文案樣本。   這些文獻資料乃劉公良友根據祖傳的文本,結合自己幾十年的實踐經驗,花了十幾年時間撰寫而成。   陳員外愛麵子,兒子結婚免不了大操大辦,該有的禮儀一項也不能少。   劉德崗忙到深夜才算完結。   陳員外為了慰勞先生,吩咐廚房炒菜、熱酒,要和先生好好喝幾杯。他們邊喝邊聊,回憶童年趣事,展望未來美景,更多聊的是劉世春的遭遇巧合、前程遠景。   劉德崗談到高興處忘了自己的酒量和年齡,恍恍惚惚懵懵懂懂喝了個酊酩大醉。   陳員外也喝得一塌糊塗。   員外夫人見狀,慌忙吩咐廚房不再暖酒添菜,收拾桌上的殘羹剩菜。   幾位傭人一哄而上,要扶兩位醉漢進裡間下榻休息。   隻見劉德崗大手一揮:“我沒醉!我沒醉。我要回家。”   大家手忙腳亂不知所措,廚房熬了醒酒湯要他喝下。劉德崗喝了一半就放下碗,邁開步子往外走。陳員外家人無奈,隻好派兩個年輕人護送他回家。   兩位年輕人攙扶著劉德崗往家走,沒走多遠就累得滿頭大汗。   他們走到圍屋大門口,劉德崗老人一個跟鬥摔在地。   扶不起來,就是扶不起來。   年輕人以為劉德崗老人是醉得厲害睡著了,隻好扶起背著回家。   “怎麼回事?”劉夫人驚叫道,   “喝醉酒了唄。”年輕人回答。   年輕人把劉德崗老人放在床上,如釋重荷地說:“劉嫂,我們把劉先生交給你了。我們得回去了。”   “歇會兒,喝口水吧!”老夫人禮貌得說。   “不了,謝謝!”年輕人說完就走了。   老夫人折回裡屋,摸了摸丈夫的額頭涼涼的,身上也是涼涼的。她沉思:酒醉應該是血液沸騰滾燙滾燙的,怎麼會冰涼冰涼的呢?   老夫人不由自主地用手指按在丈夫的心臟和手腕脈搏處。許久,隻聽一聲尖叫,老夫人倒在地上暈了過去。   仨孩子聞聲翻身起床,來不及穿鞋就沖進父母的臥室,看見母親躺在地上不醒人事,哭著喊著要把母親拉起來。   老二世迎急中生智轉身走出房屋,跑步去請德林叔叔幫忙。   劉德林一骨碌起床邊穿衣服邊往大哥家走去。   他進屋一看,隻見大哥大嫂一個在床上一個在地上一動也不動。   劉德林用手按了按大嫂人中穴,知曉是驚嚇而昏厥,身體無恙。再摸大哥胸口冰涼冰涼的,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心臟停止跳動,翻開雙眼發現瞳孔已經放大。   “不好了!大哥已經沒有了生命體征。”他驚悚了,癱軟在地嚎啕大哭。   劉家的哭聲驚醒圍屋男女老少,大夥兒一窩蜂往那趕,大人小孩跪滿一地,哭聲響成一片......   一位偉大的教育家;一位襟懷坦蕩、平易近人老先生;一位樂善好施、助人為樂的好心人就這樣安詳地離去......   真乃福無雙至,禍不單行,這個家垮了。   德崗老人撒手人寰,世春遠在他鄉,老夫人悲痛欲絕不能自主,仨小孩還不懂事。   怎麼辦!怎麼辦?   劉德林留下陳、張兩姓德高望重的老人,共同商議後事。   現在,首要的是寄快信叫世春回來,老人遺體要入殮進廳堂,還有請地理先生選墳地、擇良日.....   這些,那些,都要有人料理。   劉德林知道自己責無旁貸,應該主動挑起重擔。   幾個小孩在德林家照顧,無妨。   老夫人不吃不喝把自己關在房間痛哭。不幾日,眼睛紅腫淚水乾枯披頭散發不成人樣。鄰居弟妹輪流勸說,要老夫人開門出來吃飯,無果。   “大嫂,節哀順變。大哥走了哭也不可能回世。不要自殘身體,要顧及小孩,你的責任重大,”勸慰的話說了一大推,老夫人就是聽不進去,無奈。   老夫人的身體垮了,眼睛快哭瞎了......   劉德林請了幾個抬棺人,把德崗遺體入殮存棺,停樞於劉氏廳堂左側的老人間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