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務(1 / 1)

從戎百十事 甘下風 1662 字 2024-03-16

剛剛接觸“內務”這個詞的時候,我猜想它應該是“內部事務”的簡稱。這個猜想在部分時候是正確的,因為《內務條令》所規範的就是內部事務。但在大多數時候,“內務”這個詞後麵還要加上“衛生”這兩個字,這時候的“內務”就與疊被子、整櫃子、搞衛生等行為掛上了鉤。   對於學員或者戰士來說,“內務”有如孫悟空頭上的金箍,時時刻刻約束著你的一言一行。稍有不慎,你千辛萬苦疊好的被子可能就會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突然出現在宿舍樓下的草叢中。   剛剛發下來的軍被,被套上的褶皺就是一場噩夢。在教官們的親切指導下,不記得有多少個午睡時間,我們一手按住被子,另一手拿起小凳子,與褶皺展開殊死搏鬥。有時,為了強化凳子摩擦的效果,大家還會往被套上噴一點水,以便早日用小凳子把這些褶皺磨平。   但磨平褶皺隻是萬裡長征的第一步。接下來,還要在被子的內側做好標記,以確保按照標記疊起來的被子是方方正正的形狀。後麵的行動,還要按照“掏、掐、拉、整”四字口訣的要領來依次展開。總之,按照“疊世界一流被子,建世界一流軍隊”的思路,我們通過勤學苦練最終把被子疊成了豆腐塊,終於不用擔心自己的被子因為形象太差而時不時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但疊被子隻是“內務”的一項內容,學員們的衣服、鞋子、臉盆、毛巾、口缸都被賦予了整齊劃一的內在要求。放在櫃子裡的外套,要疊成方塊,並完美的遮蓋其後側的內衣;配發的皮鞋、解放鞋要按照規定的順序在床下整齊擺放;洗澡用的拖鞋要統一購買,確保顏色、外形一致;刷完牙之後,務必確保牙膏、牙刷指向同一個方向。   但這些都不足以治愈解放軍同誌保持多年的強迫癥。某單位整理內務衛生的巔峰之作是:當上級來檢查單位豬圈時,為了確保所有的肥豬都整整齊齊、乾乾凈凈的,該單位用麻藥把所有的肥豬全部麻暈後,將豬圈沖洗乾凈,然後再把肥豬擺成統一的睡姿,並通過拉線調整來確保豬鼻子在一條線上。   有了豬鼻子成一條線的珠玉在前,領導們對內務衛生建設提出的各種要求便自動合理起來。在聽說了這個故事之後,大家對整理內務的認識都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紛紛以飽滿的熱情積極投身疊被子、疊衣服、擺線條等工作。同時,也不要忘了,領導們檢查內務還有另一個絕招,那就是——白手套。   傳說中,白手套的故事最先發生在大清帝國北洋水師身上。日本人在參觀北洋水師的軍艦時,戴上白手套到處亂摸,離開時發現白手套上沾滿了灰塵,於是據此判斷北洋水師管理不善、戰力不強,所以才敢冒險發動甲午戰爭。按照這個故事的邏輯,誇張一點說,一副白手套造成了甲午戰爭的慘敗。   眾所周知的是,二戰中,美軍擊敗了日軍,而抗美援朝時,誌願軍與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打成平手,以此判斷,我軍的戰力顯然強於日軍。在這個邏輯之下,我軍的內務衛生標準當然要高於日軍,自然不能容忍領導們的白手套上出現灰塵。   為此,學員們不得不練就一身過硬的打掃衛生本領,墻上汙垢,用砂紙仔細打磨;清洗地麵,用洗衣粉增強效果;角角落落,擦過之後用紙巾再檢驗一遍;總之,凡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地方都要按照“寧可錯殺、絕不放過”的原則進行清理。以致於中隊本就不多的一點經費,大部分用來采購各種衛生工具了。而這些通過無數實踐得得到的整理內務衛生本領,在我們成為基層帶兵乾部後,還將繼續發揮重要作用。彼時,我身為副班長,主抓內務衛生建設,憑借三代積累的豐富經驗,帶領班級在整理內務方麵取得了一定成績,個人曾獲得“內務標兵”證書數本,有一本至今仍存放在家中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