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與考古(1 / 1)

我的一個考古係出身的朋友說,對歷史永遠抱著懷疑,探索,研究的態度是一個好的開始,而不要去過度肯定或者否定歷史,尤其是對後人評說書寫記錄的歷史人物   認同這句話的人幾乎是不需要做任何事情的行為就能否認已有的所有考古的努力,太像一個嘴硬的小醜會用的論調了   沒錯的,成王敗寇是個關鍵因素,前朝的歷史一定會被修改一下,來有利於下一位統治者的統治。所以研究歷史需要保持懷疑和嚴肅的態度,別以非黑即白的觀念去看待。   很像我最初捧著古書的樣子。好奇、懷疑、探索、發現。那是我初見《春秋左氏傳》和《史記.高祖本紀》的樣子,那時我大概七、八歲剛剛認字   回復:有很多考古發掘可能與我們熟悉的歷史結論是矛盾的,但能說哪個是一定對哪個是錯誤的嗎。考古發現是幫助我們補全對過去的認知的,不要過度神話也不要過度貶低。   回復:考古就是會挖出一些證據可能駁倒史書甚至之前專家們根據證據研究出的線索,現在可信度最高的反而就是被春秋筆法過的明清史,之前大多文物不可考了,歷史的真相到底是什麼,沒人能說清楚,說不定史書隻能講出一個能自圓其說的“真相”呢?   回復:我先問一個問題,懷疑從何而來?我們畢竟是後人,歷史也是有人寫的,如果有事件在不同地方記載有出路,那我認為這懷疑也是有事實依據支撐的,也是合理的呀   回復:沉默的歷史。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   歷史不會說話,你所知道的,就是你認為對的事情。   確實。。始皇帝被黑了兩千多年。。結果一個睡虎地秦簡給掰過來了   回復:我沒有抖機靈,是我拿這句話來諷刺那些看過史書就百分百去確定歷史人物就是如此的人,世間歷史千千萬,為何要通過一本史書就去給一個歷史人物下定論,我討厭這種感覺   回復:對,史記當中的主觀印象以及自己所編的東西並不少.舉個例子.在寫長平之戰的時候,史記當中說了一段,趙奢和他妻子對於趙括的評價.這個可信度就非常低,春秋戰國時期,史官記錄的東西實際上相當少,很多大臣大將的生卒年都記錄不完善,史官們隻會跟著王和侯,記錄他們的言行和對話.兩口子的私房話,是絕不可能被流傳下來的.而當父母的跟外人提起時,隻會誇贊和謙虛自己的孩子而不會貶低.即便是某些特殊的目的,也不會做到讓孩子成為笑柄的程度   回復:我明白你的意思,尤其這段話,太形象了。我看近代史也有這種感覺,了解一個人物通常要看很多資料,他的自述,身邊人的回憶錄,戰地日記,電報,同事的回憶,其他關係較淡的人的回憶錄裡的蛛絲馬跡等等,有時候身邊人的回憶錄還可能相悖,就涉及到中間可能發生了一些事,又要去搜索關於這件事的考證,然後才能對比出誰的說法更可信,整個過程特別繁瑣,所以如果隻是看某幾個人的回憶錄或者幾篇文章就篤定觀點恐怕會讓一個人麵目全非。尤其近代史資料算多的都這麼曲折,遑論那些幾千年的人物,更不敢輕易下結論了,真不知道時間那麼長的該怎麼考證   直到現在,狩獵都是男性裡高端的娛樂項目,血腥暴力野性征服武器,各種快感。   古代結合生存,戰爭和冷兵器,我覺得可以支持。   現代嘛……   哈哈哈,就商代而言,田獵不止有遊樂性質,還是軍事訓練的重要手段,甲骨文中很多記載田獵的卜辭都體現了這一點,另一方麵商代田獵還有墾田的性質,由於一些商代其他方國部落生產力水平落後,商王會派人去該地墾田,於是乎需要焚林而田,驅趕野獸,因此田獵田獵就這麼來了,所以如果但從甲骨文上的記載,狩獵,田獵,應該具有軍事訓練、焚林而田、打獵遊樂等多種性質。   那個時代人出城就可能被野獸所殺,農業村鎮或多或少都有被野獸襲擾的問題,故打獵不僅是娛樂,也是重要的定期驅逐和削減野獸並訓練軍隊的重要方式。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真正的竹書紀年在唐宋時期就已經失傳了,可是有些古籍可以側麵印證竹書紀年的一些說法,比如《韓非子·說疑》中:舜逼堯,禹逼舜,湯放桀,武王伐紂。此四王者,人臣弒其君者也,而天下譽之。這段話可以側麵印證在當時的政權交替其實並不平靜。   回復:比如《山海經·海內南經》中:蒼梧之山,帝舜葬於陽,帝丹朱葬於陰。《山海經·海內北經》中:帝堯臺、帝嚳臺、帝丹朱臺、帝舜臺,各二臺,臺四方,在昆侖東北。   回復:山海經是最準的,山海經不是神話故事,是真正的人文地理經書。山海經所描述的內容非常準確。這些帝王墓葬也都對應上了。但不在中國。   回復:準不準也沒人知道了,畢竟我們經歷了那麼多朝代,看到的山海經肯定多少也有刪減或者缺失,所以隻能從各種古籍的隻言片語來進行側麵印證了   回復:如果現在能看到的是古本竹書紀年,那當然還是有可信度的,畢竟是從魏惠王墓裡挖出來的魏國官史,先秦乃至西漢早期,史官都是家傳,不妄言不漏語   回復:其實上古歷史已經破解了,隻是主流不能說。知道的說了一般人也不能信。就怎麼簡單。這些東西早在民國時期的大家們就質疑過。隨著考古學和科技手段的發展好多東西其實是知道的。但是礙於一些東西不能說而已。   回復:我國的歷史溯源以及考古一條規矩定死的。全部基與現在的中國而定義。用許鴻的話講就是狹義考古。隻能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