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與文明(1 / 1)

夏桀商紂,共同點是真多,就連武力爆表這點都很像,夏桀傳聞可以徒手搏殺虎豹,商紂則是能力托懸梁,個頂個的猛人啊,也是,畢竟天天酒池肉林,哪樣造完,身體還能頂得住   商紂的話持我保留意見,歷史上好像也叫帝辛,坑殺過一些人,最後查出來是雅利安人種還是別的啥人種。以上就知道這些,當然,封神榜我也喜歡看。   回復:畢竟夏是周代的說法了,更古老的考古遺址沒有可考的文字,商代前是不是夏、叫不叫夏、是否是王朝的更替都存疑,沒有起源故事的直接描述,鬼知道更早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到底局麵如何   回復:甲骨主要是占卜用的,幾乎都以問句的形式卜問,比如“歷貞:王征(某地、地名),無禍?”,而甲骨中記事刻辭一般不記載王的功績。另一方麵,目前甲骨主要都是在殷墟發現的,成湯伐夏時為了戰爭而占卜的甲骨,可能不在殷墟,在別的地方占卜或因為其他原因沒有留下來也有可能,還有就是,當時夏朝應該有別的稱呼。我的研究方向就是甲骨學與殷商史,就目前大家在一些科普性文章讀到的知識,其實還有很大爭議,就甲骨文目前釋讀出來的字,90%都存疑[笑哭]所以,還是很值得大家討論,目前很多問題也沒有定論。   回復:哈哈哈,商代的先公先王在甲骨文裡都有記載的,無論是普通的祭祀,還是特定的周祭,但確實王和王有區別,比如無論哪種祭祀,先王上甲都是第一個祭祀順序,包括從甲骨中記載祭祀數量的差別也能看出王和王的地位不同,當然商代直係先王和旁係先王的祭祀地位不同,主要還是強化宗法製的一種體現。但是甲骨對於各種商王的記載,是非常非常多的哈!   回復:沒有什麼翻案的意思哈,就目前考古發現來看,西周的人祭製度還是很鼎盛的,尤其是中原地區的墓葬人祭人牲的數量依舊很誇張。   回復:考古發現的二裡頭就是一個廣域王朝,持續時間長,範圍廣。有青銅技術,然後考古發現,二裡頭是被商人滅掉的。商人也從那之後發跡。翦商那本書裡就列舉了大量二裡頭和商的考古發現   如果質疑夏商捉放,是不是也要質疑吳越抓放勾踐,事實上抓敵國人質,對方必然賄賂,然後朝代更迭,故事傳下來,成了悔之晚矣,幸存者偏差罷了,畢竟美國也抓過法國企業家,沒反成功就沒當回事。   回復:不論這些的真實性如何,也不談商周的問題,就說這個酗酒的確問題不小,酒是什麼做的?中國一直有嚴重的缺糧問題(沒錯即使你認為那些很不錯的時期也缺糧,很多人口中的富宋也缺),是直到近十幾年才基本緩解,而古代那時候生產力和生產工具匱乏,土地肥沃程度和氣候全看老天,尤其君王酗酒極其容易形成上行下效,後麵歷朝可是常有嚴格的禁酒令的,隻是具體執行措施不一樣(即使現在也有公務員禁酒令法規)   回復:周公旦粉碎的是商朝關於人祭的全部記載,將係統化宗教化的人祭體係破壞了,使得周不再與商走上同一條神權恐怖主義的道路。但人祭人殉的傳統肯定短期難以改變而且還有口口相傳這一條途徑,和人祭類似的人殉就在整個中國歷史上多次反復直到二十世紀。而周公召公一類重臣都是帶頭在葬禮上不采用人殉的。   回復:個人感覺可能會編,但是動機不一定是政權合法性,那個時候根本沒有進入封建時代,君君臣臣的禮教還沒有徹底與道德捆綁,你能當王就得是天下共主,僅此而已。   你那套封建禮教還在萌芽階段,要是“怕得位不正才編纂歷史”,那為了政權合法性,是不是夏朝還得編出來一個春朝,春朝再編一個冬朝呢?不能以後世思想揣摩前人啊   回復:所謂的偷家?武王伐紂時候商人軍隊倒戈,武王死後東邊叛亂被周公旦太公望聯手平叛,後麵甚至武庚之亂時候把商人的祖墳刨了,祭祀毀了,給你臉然後在老家當公爵養老你不要臉是吧?也沒見商人軍隊能把周推了   回復:商代可能是因為周滅商之後夷平了商的幾個主要城市,大肆抓捕商人做奴隸或者剝奪權利,也就導致商人隻能從商,最後導致沒有商代城市遺址   回復:帝辛不反對人祭,但是也不贊同,縮小了人祭範圍,同時也不熱衷於人祭,貴族反他主要是自身利益受損,從用給商列的罪狀就能看出,不重用貴族反而重用平民和奴隸,這是傷害了當時貴族的根基,放那時候這就是天大的罪狀。   回復:人無完人,我也說了算是缺陷。但是說真的,一國之主愛喝點酒也沒什麼,那時候那酒那度數頂多算是饞飲料。他自個兒放開了喝能喝多少。這個罪狀還有的說,其他的罪狀簡直就離譜,頂多是思想過於先進。傳到現在罪狀就多了,隔幾個朝代就給他添點。   回復:哥們,周朝廢除人殉和紂王並沒有歷史編的那麼昏庸殘暴有必然聯係嗎?合著商朝人祭的錯你都歸到帝辛一人頭上?那周武王打入朝歌之後拿幾百個商朝大臣火祭你怎麼不說?   回復:拉倒吧,商周一直是世仇,周國也是野心勃勃瘋狂擴張在前,所以帝辛的祖先就跟周國不對付,雙方互有摩擦。另外商朝很多大臣是帝辛從平民中提拔上去的,這些人陪商朝直到最後,周武王拿這幾百大臣去活祭。貴族之所以背叛商朝,是因為帝辛大力提拔平民想要製衡貴族宗教集團架空王權的行為嚴重威脅了貴族的利益,所以箕子和微子當了商奸,私下聯係了周武王通風報信。孟津觀兵又回去了,就是因為時機沒到,再去的時候就是內奸通風報信說時候到了。   回復:他們可能想說的是紂王不樂於搞從盤庚後開始的那種人祀,按殷墟記錄裡確實是祭坑裡人少了不少,不過帝辛自己玩的那套如何我不知道,畢竟背景是商周的話語權之爭,兩邊各自立一個自己的宗教體係,而巫族早就在武丁時代就沒落了。畢竟史記都說的很明確,殷之大師、少師乃持其祭樂器奔周。這些人本身就被帝辛不喜,微子先跑的,比乾被殺後這倆管祭祀的也跑路了   回復:笑死,你猜孟津觀兵為啥又回去了?因為到那了內奸告訴他時機未到。論正麵打仗,十個薑子牙和周武王也不是帝辛對手。你以為中國現在的主體版圖最早是誰打下的?周王朝建立後版圖基本是沿用的商朝版圖,而帝辛在四麵強敵環飼的情況下把商朝版圖擴大了一倍,最遠打到今天的福建、廣東一帶,江浙滬等東南地區最早就是帝辛打下來的。你以為又為什麼叛亂,倘若百姓都認可周朝,難道放著大好日子不過受三監鼓動響應帝辛之子武庚的號召去造反?恰恰說明商朝帝辛在百姓心目中形象不算差,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他們仍然懷念商朝。   回復:武王伐紂的時候,真正倒戈的隻有膠鬲的部下和帝辛剛征服還沒來得及消化的俘虜部隊,否則真的是所有人都投了,就不可能如《逸周書世俘》記載的那樣周武王殺入朝歌後還殺了幾天幾夜,殺了商朝“惡臣”(實際是帝辛從平民中提拔的有能力的人)數百人,按照周武王的邏輯,任用賢能的平民為官就是大罪,就應該任人唯親隻用宗親貴族。武王伐紂的第一目標是報仇,第二目標是奪取天下,真以為是他心係天下百姓啊?嗯,周國野心勃勃意圖造反,商朝沒給他滅了隻殺了幾個人就是殘暴不仁;周朝建立後殷商舊民懷念商朝響應武庚號召反叛周朝,周朝殺了那麼多就是應該的、百信信服眾望所歸,你們是懂幽默的   回復:周列數商罪狀其中就有帝辛荒於祭祀,不敬天神。牧誓中也說昏棄厥肆祀弗答。在殷墟的考古探索中,也發現殷墟末期(帝乙,帝辛時期)出土的祭祀和占卜大幅度減少。   回復: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辭中每次祭祀是有記載的。紂王也有不少人祭,但是並不熱衷,從出土的甲骨文編成的甲骨文合集裡看,商最後兩任帝王舉辦的祭祀要比之前少的多的多。   古代生產力低,一般民眾或多或少看起來都麵黃肌瘦,四肢無力的。能常年吃得起酒肉,還有胃口吃的,基本上身高體重也都高於大部分民眾。再加上鍛煉得當的話,武力出眾是肯定的。   就連董卓這樣的,看似肥胖,但人家也是將軍出身的,打不過呂布還打不過小兵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