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讓與家天下(1 / 1)

我覺得對於舜禪讓禹的這事沒啥可討論的。   因為他們不是君臣關係,而是皇帝和太子的關係。   因為禪讓是舜唯一的選擇。那時候又不是皇帝的一言堂,想搞死禹或者拿掉他的權利是需要理由的。   而禹又是眾望所歸的繼承人選。所以除非舜打算讓自己的兒子繼位,否則就隻能禪讓給禹。   所以禹又有什麼理由,冒著留下汙點的風險逼宮舜呢?他的身份就是第一繼承人,他可以明正言順的繼位。   所以我們要換個角度看,舜放權給禹,是為了鍛煉繼承人的能力,確保國家穩定。   所謂禪讓製隻發生在堯舜禹之間,之前之後都是血親繼承,很可能是因為大洪水對領導人的治理能力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和挑戰,導致權力無法在親子之間好好傳承,隻能推賢讓能。洪水治理好了,伯益再想玩禪讓的戲碼,就行不通了   回復:那時候應該生產力水平也提高了很多,財產多了會起爭奪,韓非子就有說遠古公有製能行得通是因為生存艱難,沒有什麼個人財產能積累,且要求部落領頭人一定要有足夠本事能帶領族人生存下去,部落首領事多好處又少,不會想著一定要傳給兒子,這時候禪讓是最好的選擇,後來利益多了,都想傳給自家子孫,防止爭端就會有家天下的概念   其實就是原始部落軍事民主製。。很多國家都經過這一階段,,清朝入關前還有四大貝勒五大臣聯合執政,蒙古帝國建立後還有大忽裡勒臺選舉大汗的傳統。。。漢人也經過這樣的一個“選帝“時期,沒啥可難解釋的   禹之所以會去治水,是因為他父親治水不利,被天子砍頭,屬於父債子償,治水的過程中,難道禹就一點想法都沒有,舜可能就是托大,覺得禹隻是治水能臣,沒想到居然做了那麼多,不讓位都說不過去了   幾千年前的事情誰說的清楚,都說禹讓位給啟開啟了世襲製,但也有說禹沒讓位給啟的,是真是假誰說的清楚,到今天禹治水到底在哪都還有爭論呢   按現在的考古情況來判斷,禹所謂的禪讓就是推翻了舜的治理,你可以去看陶寺是怎麼被敵對方搗毀的,那堯也是被舜打敗的,而且所謂的堯舜也是很多個統治者的稱呼,堯舜都是傳了幾代,那大禹傳給兒子就很正常了,如果大禹沒有治水統一起來中原地區的幾個大的勢力隻是打敗舜繼承了他的地位,很有可能也不會有啟,而是又一個禹,傳幾代以後沒落最後再次被打敗。其實大禹最大的功績應該是劃分九州,其次才是治水,隻是後世治理黃河水患才拿這個作為最大功績,可以去讀禹貢。禹別九州,隨山浚川,任土作貢。禹敷土,隨山刊木,奠高山大川。這才是大禹最大功績,可以說大禹通過聯姻還有結盟等手段才能統一各個勢力從而劃分勢力範圍再疏浚治水。   南朝宋的太子可是親手殺死了自己的皇帝父親,所以太子弒父是完全有理的,有史料依據的,更何況舜禹連父子都算不上   權利的表達對應生產剩餘的分配。刀耕火種,朝夕不保的時代,有人能上位帶領大家生存必然都是對集體有貢獻的人,父傳子沒威望和能力能服眾嗎?後世王朝時代的血親傳位尚且磕磕跘跘,一個不好是真能動搖國本的。本人是願意相信上古禪讓,德者居之是可信的。是生產力對應的精英民主製度。   你好天真啊,上古時期基本都是血緣相傳,不可能唯獨舜天生大善人,禹的父親治水不利被殺,舜又任命禹繼續治水,擺明了不安好心,如果禹治不好就死定了。結果禹不僅治好了水,還經過十幾年有了龐大的勢力,不過是舜和兒子商均兩人政治勢力較弱,無力和禹抗衡才被迫“禪位”,即使沒有逼宮流血事件,也是類似“光榮革命”的和平政變,否則上古每代都有各種功臣,也沒見一直實行禪讓製,就連禹本人也把王位給了親生兒子   回復:堯舜禹也是血親,堯舜禹都是黃帝的孫輩,舜是三代孫,禹是四代孫,堯也是黃帝的三代孫,玄孫。   商王子姓,也來源於黃帝,是黃帝五世孫,和啟同輩。   而神農的子孫,隻有兩個首領出名,還沒統一天下,是炎帝和蚩尤出名,尤是首領,蚩是惡謚號是說他邪惡瘋狂。南方少數民族就是尤的九黎各族,確實都養蠱的,哈哈。   而炎帝的地盤和黃帝合並了。首領其實是黃帝,神農和炎帝一脈也源於伏羲,黃帝也是伏羲孫輩。   夏啟作為禹的兒子,和益一樣,都是黃帝幾代孫輩。   啟後就沒有傳給親戚,隻給兒子了。   而周也是夏的遺民,周天子也是黃帝子孫,孵化出來的什麼各國,鄭國姓,韓國姓,楚國熊氏(那時候還分姓和氏分立,楚國也姓姬,而黃帝也號有熊氏)還有隔壁老王的王,也是姬喬太子的姬姓王氏。氏是稱號地位。還有田姓氏等,都是黃帝子孫。   隻有秦朝贏姓隻是黃帝子孫親戚,   等大漢朝,劉姓,又是黃帝子孫的氏族。   李姓是上古顓頊(黃帝兒子)後代,姚姓理氏,後變桃李的李氏。   都特麼是親戚。   可以說中國一直是家天下的。   禹與舜是有仇的,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舜借治水無功的罪名殺了他的父親,並且還讓禹去治水,這不明擺著要他的命嗎?所以就有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實際上是為了防止被抓到把柄,所以明麵上舜禪讓給禹,倒不如說是禹通過治水積累經驗架空了舜   回復:原始部落沒有剩餘,眾人合作勉強溫飽。後來隨著人的勞動實踐,生產力逐步發展,生產力發展導致出現了勞動剩餘,一開始生產資料和勞動剩餘是氏族內部公有,隨著生產力更進一步的發展,後來逐漸發展出私有製,有了私有製才有了階級的劃分,才有後來的一係列矛盾運動。   要分清楚等級和階級的概念,等級在猴群時代就存在了,階級是伴隨著私有製的誕生而誕生的,也會隨著私有製的滅亡而滅亡,而等級隻要人類還是群體動物就不會消失,因為等級是群體秩序建立的根基。   回復:黃帝之前也沒有禪讓,你看他的姓,公孫,說明他在自己的部族裡也很可能是首領的後代,至於後來被尊稱帝是帶領華夏族征服和團結了更多部落,召集並管理了部落聯盟   是聯盟部落製,他們分別是不同部落的首領,什麼皇帝太子的關係,應該是一個組織多個派係的關係   不如此是不能解釋為什麼禹治水十三年,一步步取得天下歸心,舜如果不想他繼位卻不加乾涉的。   回復:匈奴是夏桀的後代,突厥是匈奴分支、鮮卑和蒙古屬東胡部落,東胡是殷商後人,契丹自稱黃帝後人、這麼一算何止漢人,連北方少數民族甚至匈牙利和土耳其都是黃帝的家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