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1 / 1)

神話傳說時代即夏之前,是部落聯盟製,類似於十幾個村長組成一個鄉。   這個鄉長,即盟國的首領是帶領這十幾個村去發展、調解各村矛盾糾紛的人,一般都是由村長們推舉一個德高望重的擔任,那麼相應的他統領村的利益肯定會多於其他村的。   黃河水又又又又又泛濫了,這次洪水已經關係到這個鄉的生死存亡了,需要有人來治水。   鯀是鄉裡的治水局長,他有豐富的治水經驗,這次一樣得到了鄉長堯和民眾的大力支持的,但所有治水局的技術員都沒有料到這次的洪水如此之大,不按套路出牌,之前的治理方案失敗了,於是鯀被迫引咎辭職。   但舜村長借此大做文章,承諾如果自己成為新鄉長肯定把水治理好。便聯合幾個村長以此為借口讓堯鄉長下臺自己順利上位,於是堯引咎辭職,禪讓舜就出現了。   鯀是上任鄉長的人,舜這個新鄉長需要培養自己的人同時以儆效尤,鯀便被無情處理了。但他還需要一個專業人士來治水,於是禹——知名技術骨乾、治水局副局長、原正職的親兒子(家學淵源)就要戴罪立功了,頂著壓力去完成父輩未竟的事業,同時也為父親正名,三過家門而不敢入地去治水。禹非常肯定原來的技術方案,他重新調整模型,終於完成了治水!   這之後因為禹拯救了鄉,政績突出,在蟄伏多年累積功績後終於也順利讓“舜”禪讓(報仇雪恨)。   舜的權力是堯給的,雖然自身也很強,但上位之時,沒有自身的集團,全是堯交給他的權力集團,所以,舜的權力還是受到約束。。。   禹就完全不一樣,通過治水,協調九州諸侯,十幾年來自己發展出一個龐大的權力集團,這種權力是來自於自己,遠遠比舜由堯那裡接收的權力更加穩固。那些跟他治水的人,是由心的敬佩他,跟隨他,治水成功後,舜就隻剩下名義上的天子之位了,禹成了事實上的權力第一人,舜已經沒法動禹了,因為隻要舜敢動禹一根毫毛,禹下麵的龐大權力集團分分鐘為禹報仇,舜也會死無葬身之地。   所以,基本上,禹是後麵的天子繼承人已經確定了,那時候權力更替不像後麵的王朝那麼血腥,並且天子有權力的同時,也是一項辛苦活,舜在看清形勢之後,自己的天子之位沒了權力,確保留了辛苦,再加上年紀又大,自然不願再做這個名義天子,要把天子之位禪讓給禹了。。。   禹獲得的權力遠遠大於舜也從禹的家族後代能看得出來,天下諸侯都對禹服服貼貼,哪怕是禹死後,依然對禹的兒子保持尊敬,所以,即使是禹將天子位禪讓給了伯益,禹的兒子啟還能夠召集大量諸侯將天子之位搶回來。正因為禹的權力來源太穩固,這才形成了家天下的源頭,這是實乾派形成的權力,遠比形勢派的權力穩固。。。堯將天子位禪讓給舜,舜將天子讓給堯的兒子丹朱,但天下諸侯卻找舜匯報工作。。   舜將鎮天子位禪讓給禹,禹將天子讓給舜的兒子商均,但天下諸侯卻找禹匯報工作,,,而到了禹將天子位禪讓給伯益,天下諸侯卻不找伯益,反而繼續找禹的兒子啟,,可見禹的權力相比堯和舜是要遠遠勝之的,達到了家族傳承的地步。   其實堯舜禹都不是指具體的人,堯舜禹還有一個稱呼,那就是唐堯虞舜夏禹,唐虞夏就是他們當政時期的國家名或者部落名,唐國(唐部落)當政一段時期,經過了幾代王,然後唐國衰落了,虞國(虞部落)乘機崛起,取代了唐國成為了部落聯盟的首領,虞部落經過一段時期,也經過幾代王,也衰落了,夏部落取代了虞部落成為天下共主,後來夏部落衰落,被商部落取代,就是這麼簡單,因為時間久遠,大家傳著傳著就將堯舜禹當成了一個具體的人。   回復:形勢派就是名份大義落在自已頭上,,實事派是通過自己努力奮鬥獲得名份大義。。用以後的朝代皇帝來劃分。。實事派都是通過自己打天下的開國皇帝。。形勢派就是後期接任皇帝名份的皇帝。。雖然都是皇帝,但權力的意義是不一樣的。   中國人從大禹時就懂了人定勝天,而西方人遇到事了就隻會向上帝祈禱打救   禹真地能靠一己之力完成開九州,通九道,陂九澤麼?我覺得鯀應該已經做了很多基礎工作,有一定的群眾基礎,基於此,禹才能繼續推行,拓展,治水成功!治水應該不是一代人就能完成的,禹的家族應該是世代治水,到了禹這一代,憑借禹的領導力加上代代相傳的專業能力,終成!   感覺是古人可能把很小的一塊地方定義成九州。。大禹就治了一個省那麼大的地方的應該。。   回復:黃帝還巡遊天下呢,活動軌跡都能從黃土高原到河南山東,戰勝了長江流域的蚩尤,娶了蜀女,基本上把黃河和長江流經的大部分地方都走過了。而大禹製9鼎代表當時主要的9個州,覆蓋了中原大部分地方   回復:大禹出生於四川,但是禹會諸盟卻是在安徽馬鞍山。你覺得四川到安徽遠不遠?你以為的古人和真實的古人可能不一樣。   史記上就這麼記的,現在沒多少人去讀。記錄兩種一種說是三代祖孫治水,一說是九代治水族人死的就剩夏禹一人了。   禹治水跟他老婆以外的女人生了兒子叫夏後氏,治水以後他兒子自立為夏傳柞五百餘年亡於夏桀滅於商湯。   而且據記載是一場下了幾百年的雨剛好在大禹治水的最後階段停了。有的傳說三門峽就是當時人工開鑿的。   回復:不見得如此,鯀治水多年,成果太小,下麵人怨聲載道,就像你自費跟著他乾了多年,收獲幾乎沒有,人都會有怨言的!即使是現在,上麵派個人下來折騰你十幾年,你也受不了!不殺他不足以平民憤,而接任者必須有足夠高的身份,否則阿貓阿狗什麼的,諸侯們可不認。堯舜禹的品格有口皆碑,我覺得沒必要暗黑向解讀!畢竟治理國家不是玩模擬遊戲必須也得考慮下麵人的想法!   回復:不要你覺得,人類文明史可能隻追遡幾千年,但人類活動史可以追溯超過五萬年   原始社會是部落製的,隨著歷史的進程和文明的進步,一個部落可能有原先的幾百人發展到上千人,甚至上萬人,但整個中華大地又有多少這樣的部落呢?   當部落間開始接觸時,他們會產生交流,兩個相距較遠的部落通過他們之間的第三部落也會產生交流,直到一個部落網絡連接到他們所能接觸的所有部落。   當部落間的交流愈發頻繁時,他們甚至會產生聯盟,和敵對,炎黃的時代就到來了,當時的人們應當分布在當時所有適於人類生存的地方,而當有大勇氣的探險家進入險地探索並歸來後,一些偏遠的方國也會被發現。   唐堯時代,部落聯盟的融合已經極深了,甚至已經產生了王庭   回復:歷史就是一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就光近代都有多少歷史記載說不清道不明,把一本書奉若神明就多少有點死板了,書是死的,人是活的   回復:別低估了古人的行動能力。在身體機能上古人並不比現代人差,甚至要更好。現在你隻需要背一包乾糧走走停停都能一天輕鬆走二十多公裡,更別說古人從小還要被迫學習各種狩獵采集等各種求生技能,能走得更遠。   回復:歷史從來都是為政治服務的。平心而論,歷史上的人物真的都非黑即白嘛,一萬個人心中有一萬個哈姆雷特,這些精神固然值得後人學期,但將其神化,宣揚其不可侵犯性,這種行為也斷不可取   千萬不要以現在的眼光去看上古時代,按照現在的眼光來看,當時九州有沒100萬人都值得懷疑,更別說連青銅器這種像樣的鋤頭,工具都沒多少,即便是不停的挖100年,從大禹少年到死,組織百姓不間斷開工,都不見得能開鑿一條長20公裡,寬50米的河道來.   這麼大的功績記錄在案,說明隻有一個答案,當時的生產力,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先進許多許多   回復:有熊部落由西向東開圖,遇到了由東向西的九黎部落,雙方為了爭獵場打了起來,有熊沒打過,回去搖人,聯合了炎帝終於打敗蚩尤,   上古史一定要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去看,即從較為鬆散的部落聯盟逐漸過渡並形成國家,發展脈絡基本上也是按照中央集權的劇本去發展。   在堯時期,加強製度建設,製定歷法,已經有了一定的雛形,但從堯和大臣討論繼承人來看,此時內部尚有較大的分歧,有丹朱一派,有共工一派,最後堯選了一個根基不深的舜,可以說是權衡之下的結果。   回復:舜在位時期,消弭了內部的權利鬥爭,鞏固了中央集權,削弱了周邊其他的力量。   這裡不得不說一下鯀,鯀作為共工的得力助手,他的治水是承襲共工的,即堵,這實際上是有效的,最後舜以治水不力誅殺是不合理的。   細講歷史裡邊有一個觀點很有意思,即鯀在治水時,有竊取天帝的息壤,書中認為,息壤即是鑄鼎青銅,以青銅打造的工具更有效率。   而在史記中也對鯀的性格有說明,他擅自去使用王權象征是有可能的,後續也是與舜有過多次摩擦。   回復:目前認為最可能是堯舜之都的地方是山西襄汾陶寺遺址,這個遺址主體部分距今4300年到3900年(也有說是3800年)左右,考古發現了280萬平方米的都城,裡麵分為王宮、手工業作坊、天象臺等劃分,還有發達的禮樂文化(出土有銅鈴、鼉鼓等禮樂器物,還有帶有“文堯/邑”字樣的陶壺),種種跡象表明當時已經遠遠不是所謂的部落了,而是比較成熟的早期國家文明了,而類似陶寺這種遺址在距今四五千年前的中國大地上遍地都是,北至蒙古高原南至長江流域都有。   回復:另外考古發現陶寺遺址在整個統治時期動蕩不安,來自東方(主要是山東一帶)、西方(晉陜高原一帶)、南方(江浙一帶)、北方(陜北地區)的各類文化先後匯入、交流、碰撞,不同時間段統治家族不同,晚期陶寺遺址更是爆發了慘烈的戰爭,最終都城被摧毀、部分王族被被開棺挖掘鞭屍、下厭勝之術詛咒,而當時的王族被虐殺致死,場景非常慘烈。   回復:又來這套,按照這個,華夏仿佛從一夜之間就進入了商周,在此之前還是茹毛飲血的部落,上古歷史不可考證這句話是顧說的嗎?   研究歷史的都知道,考證是去一點一點拚湊當時的場景,最終的拚圖就算隻考證到清朝,都不是全麵的,那麼清朝是偽史?   沒有文字的時代?誰說文字就一定可信?可信也不會有那麼多說編造的了,歷史是全方位的,考古,文獻,人述都要去綜合考證。   按照這套邏輯,隻要沒有100%還原歷史,那就是偽史,簡直可笑,但歷史是不可能被還原的,因此這套邏輯就神奇的自洽了。   拿聖經的應許之地來說話,也是很有意思,典型的點對麵,應許之地是神話,所以上古史是神話,拿這個類比的邏輯是什麼???不講邏輯麼?   回復:我倒感覺你最後的字眼用來說你很合適,因為歷史上並不存在什麼信史,即便是黑夫留下的家書也有可能因為黑夫的描述而與事實不同,發明歷史是可恥的,但全麵否定歷史也是可恥的,一樣的偏執。   至於你踩不踩的,哦,你居然踩了,多可怕啊!天要塌下來了!有人會在乎?   一直在否定,一直在自我定義,一直在抨擊他人,不覺得兩極化的人多可悲嗎?就像是小醜一樣,在臺上盡情展現自己的醜陋。   回復:漢武帝是掌控欲極強的男人,以儒為工具很正常的操作,沒有儒,也會有其他的,看待這個,需要更加細致的去看,思想的控製不是一言兩語就能夠形成的,得在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等都下功夫,而在製度上也需要輔以支持。   任何有集權的組織都會有或多或少的思想控製,這是集權必須的條件,太多抱著打破思想束縛的走上了束縛的老路,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區別就是束縛的內容不同,以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現在而言是不破壞穩定。   回復:又是點對麵,天命玄鳥這是傳說,看法有不少,有說是出軌後神化來保障的,有說是後來編造的,有說是玄鳥圖騰崇拜的,不一而足,但這是點,而不是麵,正常考究的應當是哪些內容?應當是可考的,比如黃帝與炎帝的阪泉之戰,從描述中去推究大致的地點,從而引導考古發掘,拿一個玄鳥就去否定上古史,你覺得合適嗎?   回復:早年無權謀這句話不敢茍同,部落到一個國家的形成是不同的勢力交匯融合的過程,中間是伴隨著腥風血雨的,尤其當時有活祭的情況下,堵疏都需要進行,主次關係不同,鯀治水九年,如果是治水不力,導致民怨,那麼大禹又怎能直接接手鯀的事業呢?舉賢不避說不通,因為大禹的治水尚是未知數,而若是故意將燙手山芋給大禹也說不通,因為若是要陷害大禹,大可以在治水時使絆子,但舜沒有,因此我認為舜誅殺鯀的最可能的是在於竊帝息壤,治水不力隻是導火索或者說明麵上的說法。   回復:像天命玄鳥這樣的傳說在上古史中太過於常見,不是一個點,而是廣泛的麵,以至於完全影響了這些史料作為真的歷史的可信度。史記記載吃鳥蛋生商始祖契,踩腳印生周始祖棄,其魔幻程度不亞於耶穌誕生。一眼不那麼魔幻的,例如周人自稱祖先是帝嚳元妃,商人祖先帝嚳次妃,吳人自稱始祖太伯,都已經在考古學基本證偽。祖先神話,世係攀附在上古史中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