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商與甲骨文(1 / 1)

捉個蟲,甲骨文貌似不是我國最早的文字,隻是最早發現的文字。甲骨文造字體係完善,是一種成熟的文字,顯然不是最早的中國文字。   而且甲骨文是因為常被刻在龜甲上才得名,視頻裡說是因為燒成裂紋的形狀變成文字叫甲骨文,這不對   甲骨文是中國商朝時期的文字,它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係統,也是漢字的源頭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脈。甲骨文主要指中國商朝晚期王室用於占卜記事而在龜甲或獸骨上契刻的文字,是中國及東亞已知最早的成體係的商代文字的一種載體。   回復:的確,我也覺著甲骨文之前大概率還有文字,因為甲骨文真的太成熟了,似乎目前漢字六書(會意指示轉注形聲象形假借)都能在甲骨文裡找到相應的構字方式,而且整體漢字構成方式其實一直延續到現在,可以說變化不算特別大。   回復:不是的,這期整個問題太多了,埃及文字聖書體早就被破譯了,對應的情況和商博良的事情還有紀錄片,甲骨文之所以叫甲骨文是因為最開始被發現的就是在龜甲獸骨上刻畫的,龜甲燒出來的裂紋不是甲骨文本身而是占卜的結果,一般會在龜甲或者獸骨上再寫上什麼時間,問的什麼的記錄,去看婦好墓或者殷墟的資料,從甲骨文可以推測中國早期象形文字應該是從畫圖上簡練來的,由於文字寫法保存完整,從甲骨文到現代楷書之間是可以找到完全的推演關係的   回復:文字學屆的權威學者裘錫圭先生表示在甲骨文(也叫殷墟文字)之前的都稱不上文字,隻是一些符號(包括原始時代的族徽符號這類的)。你要知道文字不隻是字,它更是一個人們約定俗成的係統,需要的是當時所有使用文字的人都默認這樣的特點,如果一天變一個樣,或者一個人用這樣的符號表示,其他的人都有自己的文字係統,那還怎麼使用文字交流呢?   甲骨文的“發現”而不是傳承,恰恰證明了中央統治的斷代,譬如洪水一來,淹沒一切,包括甲骨文和之前的文字。隻能靠僥幸活著的周邊人們繼續傳承繁衍文字。   回復:甲骨文的由來,是因為商朝人特別迷信占卜。舉個例子,商王打算發動戰爭,討伐某個部落。這個時候他就會讓人,在龜甲上刻字,寫“某年某月,我打算打某個部落,請神明告訴我吉兇。”然後拿去煆燒,燒出裂紋後,由巫師或者神官進行解讀。然後解讀後的龜甲作為檔案封存起來。這就是甲骨文。所以裂紋並不是文字的由來。   回復:是指商代刻在甲和骨上麵的文字,的確是通過燒裂的紋路占卜用的,古代出土後叫做龍骨,是金瘡藥的重要成分,直到清代人們才知道龍骨上是上古占卜的甲骨文   提一個好像很多人沒提的吧,在臨汾陶寺遺址發現的一個扁壺上發現了兩個字符,這兩個字符被認為是拿毛筆寫的,甚至還有筆鋒,其中有個字符已經和後來的甲骨文中的“文”字非常像了……而其年代大約在公元前2300年到公元前1800年   回復:在商代後期就開始流行在青銅器上鑄金文周代達到高峰,而且在甲骨文之前還有半坡符號刻在陶器上。文字在使用時沒有明顯的分界,隻有一個大概模糊的時間,不是說哪一天突然就不用某種類型的文字了換下一種,所以會存在兩種文字同時使用的過程   第一,不是你說不刻在甲骨上的文字流傳不下來?我想說的是甲骨文也不全是刻在甲骨上的好吧。最初是用刀刻在龜甲和獸骨上,但是商王朝歷時四百多年,在這四百多年漫長的歲月裡不可能都一成不變的隻用刀來刻字,也可能用其他銳利的工具在龜甲和獸骨甚至其他物品的麵上刻出文字。第二,我剛看明白,你說我的“符號”觀點錯誤,你認為我所說的的“符號”不是文字的原因是因為沒有流傳下來,這些符號都有流傳下來好吧!已發現的可能跟原始漢字有關的資料,主要是刻劃或繪寫在原始社會時期遺物上的各種符號,根據外形上的特點分為兩類,一類是象實物,大部分刻劃或繪寫在陶器上,在仰韶、大溪、馬家窯、良渚、龍山文化的遺址裡都有發現;另一類是幾何形符號,在大汾口文化遺址中有發現。第三,雖然我不是古文字學的研究生,但專業相關會有涉及,你所謂的我不正常是因為我以為這是個和科學相關的視頻,可以發表一些略為專業的言論,沒想到遇到的全是你們這些隻知一知半解就自以為了解的laymen,簡直對牛彈琴!   隻能說現今的考古發現中,甲骨文已經是相對成熟的“文字”,再往前都隻能歸為“符號”,除非有更新的考古發現,不然甲骨文確實是中國最早的文字,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這麼說是沒啥問題的   回復:這本身就是不公平的事情,確實,按正常道理來說,良渚文字不能說是一個文字體係。但是他們不滿的原因不是這個,是中西文化考古方法雙標,西方很多存疑慮的東西直接被敲定為真實,中國夏朝明明白白的歷史一次一次不被承認,這已經是很明顯的針對了。西方那邊不能證明為文字體係的東西都成歷史了,講個笑話莎草紙皮革可以傳遞長達百千年的歷史消息。本身就存在不公平,很多人即便是是拿符號當文字也沒問題,畢竟這玩意確實可以傳達一定的意思,就像電腦的機器語言一樣,再咋樣也是可以交流的,西方的歷史不都是這樣算的嗎?何況韓國文字字符隻能有一個音,不考中文都沒法交流,這玩意都可以是字,我們的歷史符號當文字顯得也沒有那麼強詞奪理了   回復:你所說的這個情況我並不了解,我不是考古學學生,也不是學對比四大古文字學的,所以不予置評,我會加強對這方麵的了解。但是大家一直在爭辯的這個問題完全取決於從哪種角度解讀,我是從學術角度說出這些話,因為這是古文字界的泰鬥級人物所認定的,我相信這位在古文字學領域得到各大家的親身傳授,自己深耕於該領域70多年,成為目前最牛古文字學者的論斷。如果你們從別的方麵解讀,我也控製不了,畢竟你們也不需要考試答卷。還有關於西方學術話語權的問題我也很關注,國際上不承認的不是成果,而是誰做出的研究,因為我們國家還沒有完備的接軌國際的自己的學術評價體係,唯Nature和Science論,這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任務,需要覺醒自強。   甲骨文存世量很大的,刻著甲骨文的龜甲之前都當中藥用了   回復:《尚書》裡記載“惟殷先人,有冊有典,殷革夏命”,殷商人是有書籍的,而且有歷史記載說明有史官有完備的文字體係,絕對不可能是從甲骨文開始起源的。而且甲骨文發現前其實我們都不知道有這種東西,因為按照記載來說商人應該也是用毛筆和竹簡的。   回復:201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已經把良渚古城文明遺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並承認其對中華文明起源的貢獻,我建議你更新一下理論。   回復:商代祭司占卜時會焚燒龜甲和祭祀用牲畜的骨頭,根據燒裂的痕跡判斷吉兇禍福,然後在龜甲和骨板上刻上本次占卜的結果,並不是裂痕演化成文字。除此之外,商代還有金文、陶文等出土文物。金文(刻與銅器青銅器之上的文字)為鄭重場合所用,而甲骨文(刻於占卜龜甲骨板上的文字)為祭祀活動使用的較簡便文字。它們都是很成熟的文字。   回復:符號被使用時那也變成了文字,但是甲骨文實在是太完整了,完全不像是最初發展的漢字,最起碼也要有成片記錄的符號書吧,之前的記錄那完全沒發現或者發現的時候當成象形文字的一種了,總之還要在發現更多的證據   回復:不是哦,甲骨文的由來是巫用甲骨卜辭,根據煆燒龜甲獸骨出來的裂痕來預測王所詢之事,給王參考,最後巫會把王詢問的內容和實際的發生情況以及影響刻在這塊龜甲獸骨上。   回復:裴裡崗遺址出土的骨刻文應該是最早的(距今差不多7000年),三星堆遺址大致與中原的商王朝同期遠遠沒有7000年的時間   回復:我並不認為因為中西評價體係不一致就要放棄對自己國家文化的研究,對自己國家科學的探求,難道因為他們沒有挖掘真理我們就要放棄真理嗎   回復:有說古彝文有9000年歷史的,但可沒有說在三星堆裡發現過,你是在哪看的   在甲骨文之前很多都是結繩,契刻,結珠,訊木,而他們的載體又都是不易保存到現在的材料,比如貝殼坑可能不是財富,而是檔案庫;契刻實際上和甲骨文很接近了,有沒有可能,隨著當時龜甲占卜的盛行,用契刻上的符號對龜甲占卜後的裂紋進行注解,並刻於其旁,然後由於溝通上神的需要,慢慢的本來使用竹木的契刻都被移到了龜甲上,隨著部落的融合,甲骨文也就吸收融合了其他的記事方式,最後留存到現在被發現。   回復:燒裂紋是通過裂紋走向進行占卜,甲骨文雖然會在裂紋龜甲上被發現,但那些往往是在記錄占卜結果,依舊是刻出來的而不是燒出來的   首先“我國”這個概念隻能到夏,夏之前部落就別談了上百部族就有上百符號,而且不會太過成熟。現在發現的甲骨文是商朝的,但按照推斷夏朝文字雖然不同但也屬於甲骨文範疇,這是學術界目前最科學的解釋了。要硬說百萬年前原始人塗鴉難道不是最早的?   回復:龍骨不完全等於甲骨文,龍骨是古代大型哺乳類動物的化石,絕大部分龍骨上應該都是沒有文字的[喜極而泣],隻不過最早發現甲骨文是從龍骨上發現的~   回復:我理解你的想法,半坡、良渚等地出土的陶器刻符在體量的確上撐不起係統的概念,不過我的意思是主語前最好加上“目前發現的”,而不能直接說商代後期甲骨文之前沒有文字係統,這樣的說法不夠嚴謹   回復:不好意思,我還是不認同你的說法。“獨立的文字體係要具備以下的條件:1.一個圖形跟語言裡的一個語素或詞相當。2.這種圖形可以重復使用而所表達的意義不變。3.把這種圖形做線形的排列,依照它們的順序念出來,也就是語言裡的詞的順序。”半坡、良渚等遺址的符號係統可以滿足這三個條件嗎?歡迎你拿實例來說服我   回復:我沒有討論這個問題的想法,畢竟學界就半坡、大汶口、良渚等地出土的陶器刻符是不是文字本身就有爭議,我看到的說法裡其實大都對這個問題持保留態度,其中李學勤先生的態度大概是比較樂觀的,但他也沒有下斷語,所以我使用的詞語是陶器刻符,而不是陶文。大概你理解錯了我的意思,我指的是,不能排除一種可能:目前還有未出土的、早於商代晚期的、成體係的文字係統等待我們發現。而你先前說甲骨文之前沒有文字係統,在邏輯上是有問題的。   回復:既然還沒有發現,我這麼說沒問題吧,這麼多文化遺址都沒有出現係統的文字,你知道甲骨文有15萬片甲骨,才破解了四五千的單字,如果真的有甲骨文之前的文字,首先它的出土材料就會無比豐富,這一點就不具備。   回復:就是以形成原因的說明。作者說的跟你說的都是對的。甲骨文確實是因為在龜甲上而得名。但是他之所以是在龜甲上,是因為龜甲燒製時會產生裂紋。而當時的古人就是通過這些裂紋,順著這些痕跡在上麵刻畫。這是甲骨文的成因。你說的是甲骨文的名字的由來。   回復:原來是個英語baby,相信你所謂的權威去吧!上來就說甲骨文是最早的中國文字,例舉什麼權威教授證明。真理不相信權威,這是每個中國人都明白的道理。這麼多年對甲骨文的研究學術界早就知道甲骨文是一套完整的文字體係是不可能憑空出現。爭論的根本原因是還沒有發現比甲骨文更早的文字體係。隻能定義甲骨文是目前中國發現最早的文字體係之一。   回復:是西方認定甲骨文是我們最早的文字,我們有更早成體係的符號,隻是他們不認那是文字。相信隨著考古的發展,真相會慢慢浮出水麵   回復:事實是,符號和文字的發展總是漸變的。我們可以理解,古文字學者們研究文字演化史的時候,為了便於研究,對“文字”和“符號”下了定義,並且將文字的煙花分為了某幾個階段。但在我們普通老百姓用咱們通用的語義來理解“文字”和“符號”的話,就各自有各自的理解了。   在甲骨文出現之前,極其類似學術上的“文字”的“符號”,或者說極可能被老百姓按通用語義理解認定為古文字的東西,也一定是存在的。   回復:“獨立的文字體係要具備以下的條件:1.一個圖形跟語言裡的一個語素或詞相當。2.這種圖形可以重復使用而所表達的意義不變。3.把這種圖形做線形的排列,依照它們的順序念出來,也就是語言裡的詞的順序。   回復:甲骨文也是近代才被發現,隻能說依靠現在發現的文字不足以證明甲骨文以前有文字這一概念,但有符號的存在就不能篤定的說沒有文字存在   嗯,就像一個成年人他絕對不是突然蹦出來的,他得是受精卵然後到胎兒然後出生還要度過幼兒期青春期才能變成一個成熟的成年人一樣,成熟的文字絕對不會是突然出現的。   回復:和中國古代一樣,西方的史書都是一代代手抄,以及口口相傳,收集古代西方史和寫史記方式差不多。而且誰和你說的西方純用皮革和草紙記錄?埃及的確用草紙,但是因為埃及獨特的自然環境。羊皮紙的環境稍微好一點認真保存就能保存上千年,更不用說全球通用陶文了   現在人類最早的文字應該是類似於中國八卦之類的符號但是中國八卦決不可能是我們人類最早的文字而是另一個一個文明對宇宙認識的高度總結那些生命把它傳給了中國先人現存人類自己發明的文字最早應該是圖形中國的結繩而治的思維也可能是別的人教的也可能是最早抽象思維應用的例子最早的表意文字數字之類抽象符號具體應用   中國最早的記錄符號是河圖洛書。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但那顯然不是傳統意義的文字了。但他是最早的思想記錄載體。本身也有文字的功能。   中華文明的記錄符號。文字體係本來就書圖同源。這本身可能又是另一個話題了。   我補充幾句。有的時候國家是兩種或兩種以上文字並行文字體係。殷商時,甲骨文大量應用於祭祀甲骨上。除此之外,“惟殷先人,有冊有典”,說明殷商人也用竹簡,在其還有一種運用於竹簡和青銅器的通用文字,我猜商中期時已經形成並日常寫鐘鼎文(金文),隻是因為竹簡不如青銅器易保留(出土的竹簡在戰國後保存最多,最早有文字竹簡是出土於春秋曾侯乙墓室),所以看到青銅銘文最多才叫鐘鼎文(金文)的。由此可推出,甲骨文在夏末?(不確定叫夏,有可能是甲骨文提過的“西邑”)早商時,就是日常書寫文字。那麼這時候,必有個比甲骨文還原始的祭祀文字,有可能還保留著一部分符號化的圖像文字。   甲骨文是專門用來祭祀的文字。肯定有起源於日常使用的文字不過這些字兒交流的時候大概就是拿石頭在地上畫一下雨啊什麼的很就沒了。很難留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