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伐紂(1 / 1)

事實商是真打不過,周打商的時候那些諸侯國幫幫場子,或者就是看著,反正不會去幫商,從文王伐崇,到武王伐紂,武王把帝辛都乾碎了,然後武王伐攸,武王把殷商的反抗勢力蜚廉惡來全部乾碎,分封王子祿父,善待那些商人貴族,但是那個時候商人還是很強大的,周隻是擊敗了商成為了天下共主,然後武王分封自己的三個弟弟把紂王的兒子祿父堵在東邊監視起來,結果武王兩年就駕崩了,三監叛亂,然後帝辛兒子武庚祿父認為復國時機已到,聯合了三監,徐東夷薄姑奄國等十幾個諸侯國發動叛亂,這個時候周朝真正的六邊形戰士周公旦站了出來,周公穩定成王和召公,然後開始平叛,兩年乾碎三監,把武庚祿父打的北逃,平定東夷諸國,直接消滅所有殷商反抗勢力,召公殺武庚祿父,周公班師回朝製禮樂還政成王。反正就是武王伐紂隻是擊敗了殷商,但是周公東征是真正的把殷商反抗勢力消滅,穩固了周人的統治,周公這人很厲害的   是,姬昌的父親季歷陸續擊敗西方戎狄,被商王文丁忌憚,將其囚禁並殺害,加劇了商周矛盾,文王受命後逐步蠶食商都周邊的大小諸侯國,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局麵   姬昌把周邊實力打的差不多了,再多活幾年自己就能收人頭了,可惜早死,姬發繼位,拿下紂王過幾年也死了,姬旦趕緊挑大梁,這時候周朝內部有部分貴族不滿,同時商朝貴族想要復商,被周公太公召公一起清理了,翦商大業才算徹底完成。   回復:周公真的好厲害,翦商過程中就一直是文王武王的核心智囊,武王死後武能平叛亂、東征,文能建禮製,最後老了還把權力還給成王,看完歷史我是真喜歡周公   根據李碩《翦商》一書的推測,   由於商代吃人是一種祭司禮儀,   因此很有可能是紂王以賞賜的方式,   把伯邑考剖開,然後肉皮分離,   然後肢解,然後煮熟,   然後賜給周文王,作為商朝分封周的禮品。   因此“周公吐脯”原意不是指禮賢下士,   而是弟弟在現場看到哥哥被肢解煮熟,   因此周公吃飯非常容易吃著吃著就吐出來。   回復:帝辛不祭祀是不搞肆祀,也就是不用牛羊祭祀,沒有說帝辛不搞人祭。另外吃人的話,商朝出土兩件人頭甕,其中一件是晚商,甕裡的人頭是一個少女,對其牙齒還是哪檢測發現她常見食用魚類肉類,體質與安徽六安一帶古人相似。而恰巧帝辛時期攻打的屍方大致就在那一帶,所以武王吃人目前沒有一點證據,帝辛吃人反倒稍微有那麼一點證據。   我也看到過一種說法。古代有些民族有吃第一個孩子的習俗。因為當時禮法不全,不能保證第一個孩子是自己親生的。而且剛好還在岐山邊上,根據歷史記載這個習俗在漢朝的時候還存在   伯邑考不是一個人去朝歌的,他們三兄弟一起去的。商朝人祭越尊貴,代表對神明越敬重,所以贖回姬昌要他兒子來獻祭。最後紂王自焚也是想獻祭神明以求勝利   他爺爺王季被帝乙祭天了,夠尊貴吧。本來應該是搞姬昌的,換伯邑考了,姬發次子沒資格。   沒事,武王到時候會用商紂王和他兩個妃子的頭來進行開國祭祀的,最尊貴的祭品   回復:帝辛穿著華服,身邊四周都是精美的玉石並遮蓋自己麵部,武王進入朝歌看到帝辛還沒燒完的屍體,武王向紂王屍體上射了三箭,然後下戰車刺擊紂王的屍體用黃鉞砍下紂王的頭,然後把頭掛在大白軍旗上,帝辛的兩個後妃自縊而死然後用處理商紂王的方法處理這倆妃子,射三箭,輕呂劍刺屍體,玄鉞砍頭,頭掛在小白軍旗上,這是一套軍禮,可能是殷商的軍禮   這些東西更多是一種手段吧!普通貴族信,王侯這一階級肯定是不信的,即使信也是有選擇性的信,在他們手上這種東西更多是一種政鬥手段,隻是相比後世精妙復雜的鬥爭手段顯得很原始血腥,故事隻是表象,古人載史都有把殘酷的真相埋入有趣無害的小故事裡的習慣   回復:我倒是覺得不要把現代人的思維代入古代人,特別是那個時候製度還沒有完善,很多現在的思想在那個時候才剛開始萌芽。當你沒辦法控製自然的時候,自然就是最大的神靈,由不得你不信   而且以前古代有長子而食的習俗,就是會吃掉自己的第一個兒子,或者拿自己的長子來獻祭祖先,我到覺得伯邑考這段搞不好有點屬於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成分,搞不好伯邑考是被姬昌給獻祭先祖了,最大的問題就是伯邑考作為長子連具體的名字都沒有,伯邑考到底叫姬什麼,當然純屬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回復:在我看來當時風氣就是這樣的,很難說王侯階級不信。我印象中帝辛這一代開始改革活人祭祀來著,取消了很多活祭但因此受到了很大的沖擊,信仰這些至少是最頂層維護統治的手段(例如,維護對次一級的王侯的統治)   按照記載來說,好像紂王是要廢除祭祀,姬昌以不尊重天神等借口發起篡位戰吧。   歷史不隻他們三個去過,其他兄弟也去救過,戰國策和呂氏春秋裡麵資料也隻寫周武王羈玉門   回復:沒有,是網傳的,網廟十哲事跡之一。   實際上是帝乙帝辛用周祭製度(依舊用人祭),讓自己的直係祖宗在國家祭祀中受更多祭祀,別人的信仰和祖宗少受祭祀(主要是為了收攏祭祀權利),然後又任用小臣集團取代貴族(小臣是祭品兼奴隸,甲骨文裡經常一次性剁幾個小臣給祖宗開心,小臣一般是罪人和別國逃奴還有一些為了出頭自願當商王小臣的小部落人。),因此貴族離心,姬周就借此拉攏他們一起討伐紂王。   後麵周取代商以後,周王也是把很多商遺民們分封在了商的舊地盤(包括紂王的兒子和兄弟們),周那邊的勢力裡依舊是不興人祭的,但商遺民們喜歡,就繼續人祭(甚至貌似因為帝乙帝辛對他們的排擠而報復性地加大劑量),導致出現周朝剛開始的人祭坑比帝辛時期多的現象,很多人就開始喊說帝辛廢除人祭周朝興人祭等等,鼓吹帝辛是聖人,實際上喜歡人祭的一直是商人和商遺民。   回復:時代局限啊,那時候商周圍還有很多小部落,為了資源和地盤就得打仗,打仗抓來的戰俘養著浪費,當奴隸消化不了,放回去就白打了。   而砍了給祖宗和神明當祭品,又消耗敵人力量,又振奮本國士氣,還上玄學buff,一本萬利,特別是砍對麵的方伯(族長之類的角色),對麵更害怕本國更興奮,還威懾新上位的方伯不敢搞事,甚至因此換了對麵的統治政策。在商朝建立和擴張的時期,這種人祭是立了大功的,久而久之不就形成了信仰和傳統。   雖然被砍的人確實很慘。   回復:兩個時代的認識論和生產力發展水平不太一樣,恐怕很難這樣類比。。實質上上麵也有人提到了不同時代認識的差異,否則取消活祭引起四方諸侯的強力反彈就是典型的例子。事實上很難認為當時的認識有沒有脫離原始崇拜的範疇。   回復:還有就是那個時代的奴隸製生產力其實根本用不到那麼多奴隸,所以會出活人祭天、活人殉葬之類的活。後來生產力上去以後人用的上了,過去用活人的就可以改成用牲口或者陶俑代替   回復:在甲骨文中,異族人的獻血是給神明最好的禮物,所以這裡異族指周人和羌人,有很多嚴格的標準,並且一些神明祭品也不一樣。所以並不是看尊貴不尊貴   回復:你有沒有發現你的話有個邏輯錯誤,活祭人口哪兒來,商王用自己人口給諸侯祭祀?顯然不可能,廢除人祭客觀來說反而保留諸侯人口,就像本來有人天天向你收保護費,突然有一天不收了,你難道第一反應是打他?或者按照你們貴族造反的邏輯,那麼攻擊商王的人,怎麼也輪不到遠在西邊的周(部落),如果你還是不理解,那就是美國不實行霸權主義了,不印美元讓世界買單了,然後世界各國在非洲國家帶領下滅了美國。   回復:你可以看一點殷商考古相關的書籍。活祭的人口來自羌族,是不屬於商人的種族,自然談不上損害或保護諸侯的人口、商人貴族感恩戴德了。   反而更讓商人貴族破大防的是,帝辛會拿貴族當人牲。這種情況下誰遭得住啊,本來自己的祖宗和信仰不能得到正常祭祀就夠難受的了,自己還可能被拿去祭祀。   回復:這個是超級網絡謠言了,牧誓裡說,周人認為紂王冷淡祭祀為由討伐帝辛,都沒有說他廢除祭祀;   事實上根據考古發現帝辛時代該有的人祭都有,隻是商朝晚年商王們更喜歡祭祀祖先神,而不是自然神;   有關先祖神的祭祀在晚商日益隆重,祭品也越高貴,而對自然天神-上帝的祭祀卻越來越冷淡。   --   商人的鬼神觀有點類似於猶太人,商人認為人和神的地位是相同的,在人世間貴為中原霸主和帝王的商民族和商王家族,即使死後也會變成天界僅次於自然神-上帝的強大的鬼神;   如同在人間,商人統治諸國萬邦一樣,商人認為他們死後化為的先祖神,也在天界統治和奴役其他民族的先祖神,同時商人也認為隻有他們的先祖神能直接接觸上帝,其他民族的先祖神不配,這反過來加深商人的傲慢心,讓商人理所應當的認為自己是天選民族。   回復:誰告訴你沒有的?用活人祭祀陪葬一直存在,隻不過沒有商周時代那麼瘋狂而已,活人祭祀還好,慢慢的演變成了牲畜,雖然還殘留一些餘孽,用活人祭祀,但也是1/10000的幾率,但也無傷大雅,但是陪葬可是一直存在的,哪怕明清兩朝的皇帝明令禁止,照樣屢見不鮮。   接近現代的朝代都這樣,就更別說春秋戰國的,雖然那時候有類似於兵馬俑的陪葬,但這隻是小眾文化,大眾還是喜歡活了。   回復:他們的智商能跟你處在一個水平線上倒好了,古代的統治階層基本都是利己主義者,底下的過得好不好關我什麼事,隻要別妨礙我的權利,享受我的生活,手下的奴隸平民,隻要別一次死光就行,再給你普及一個你不敢相信的概念,古代的平民並不算人,在統治階層看來,平民就是他們的私有財產,不容他人侵犯。   回復:古典人皇地位高是因為天帝的前身就是人皇,五方天帝分別是赤帝東方青帝太昊(伏羲氏),南方赤帝神農(魁隗氏),中央黃帝軒轅(有熊氏),西方白帝少昊(金天氏),北方黑帝顓頊(高陽氏),人皇是五方天帝的直係血脈,地位能不高貴?   比乾見人心,商鞅知馬力,古人誠不欺我呀!   回復:不是,書裡麵說的是比乾和了子牙的符紙水後往城外走不能說話命才能保住,但是中途遇到個賣空心菜的,所以好奇問了一下,馬上就暴斃了   車裂這個刑罰據考證都是給已經死掉的犯人用的……因為古人認為屍首的完整會對死後有影響。   回復:比乾挖心這些屬於神話故事了吧,能當歷史來看嗎?反正我覺得遠古的歷史中外都有神話的特點,還有就是皇帝普遍活得長得離譜。蘇美爾石碑上寫得他們最早的王都是幾十萬年壽命,慢慢的變成幾萬,幾千越接近現代越符合現實   回復:我為什麼不能討厭帝辛?我要討厭一個商朝奴隸主還需要你同意?好比兩坨擺在一塊,有一坨可能稍微好一點,我就非得喜歡那一坨?一群人受了點蠱惑,狂吹這坨有多好吃多香,還想推薦給正常人,我不能批判他們狂吹這坨的行為?我還得順著這群人吃下這坨咯?你這邏輯多少有點難繃。   你自己又不去找,這一大段甲骨文本來就是帝辛時期記錄,我節選了兩段甲骨文你就破防了?你說不是就不是了?這甲骨文你挖出來的還是你寫的?真挺搞笑。   一群人吹他廢除人祭和奴隸製看不見你,我給大家貼兩段甲骨文辟謠你就破防裝理中客了?怎麼不見你回復樓上那幾個紂吹?嗬嗬。   回覆:根據夏鼐的考古文獻資料,紂王不是廢除活祭,是廢除其他人活祭的權利,同時廢除其他人祭祀的權利,前者是隻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後者相當於清明節不讓你回家掃墓,這直接導致商人和紂王人心不和。   回復:基本沒可能,因為受哥主打的就是神權獨裁,打壓旁係祖先的祭祀。所以武丁時期人祭多但不一定都是武丁搞得,也有可能是雀、師般這些重臣。但是帝辛時期的人祭基本上隻能扣給他,因為當時的旁係貴族祭祀都被嚴格限製了。   回復:帝辛祭祀小氣對社會恐怕未必進步,簡單減少人牲與犧牲的用量不能直接轉化為民生利益,反而在當時包括平民階級在內的整個殷商國族眼裡是對社稷不負責的表現。要是真把諸多專家的觀點研究結合一塊就會發現,他們有的過時有的矛盾。就比如商代後期國力不斷上升,無非就是四期聚落巨大,發掘規模遠大於之前階段,表現在外部則是豫西一代有豐富的西周遺存卻斷代在晚商,南向的天湖類型、北向的酒務頭遺址相較於二裡崗和殷商前段都是規模較小。這反映出晚商的勢力範圍在西、北、南都在收縮,而殷墟卻膨脹起來,武丁時期按聚落推算人口可能不到10萬人,但是四期遺存下人口或在20萬。對於殷都來說是繁榮了,然而站在大邑商角度來看邊民流入都城,西土失控,南北縮水,很難說這時候的商國力還在上升。   回復:那我問你一句話,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牧野之戰之前兩年,周武王在孟津閱兵,聲勢浩大要來乾你,紂王在乾嘛?別說兩年時間還不能從東夷調兵回來,那就是純fw,後麵周公東征怎麼隻用三年平定三監之亂還順便把東夷滅了?別說武王孟津觀兵的時候紂王不知道,那隻能證明他又聾又啞又是fw。   姬發個人不可能跟紂王打,托梁換柱不是開玩笑的,如果按記載這個人戰力也隻有項羽能比   紂王獨自迎戰七十二路諸侯聯軍,立斬兩路諸侯,獨戰五人不落下風,被人用偷襲的手段擊傷才露出破綻。   回復:能以少勝多周武王用兵能力都已經吊打紂王了,更別說人家的心計了,孟津觀兵先溜一圈又退兵明明是把諸侯全部綁上自己的戰車:看,商王可是知道你們要跟我起兵的,不死心塌地跟著我,你們知道商王會如何處置不絕對忠誠的人,作為一個君主,比單兵能力也是純搞笑來的   可是牧野之戰是以少勝多啊,用兵的能力也是綜合能力的一部分啊,你以為打擂臺1V1呢天天擱這尬吹紂王   紂王年輕時還是個有為青年的,隻不過老了,和締造開元盛世的李隆基一樣,沉迷女色是其一,最主要的還是他們倆都認為自己如今是盛世,經得起造   原來姬發之前,姬昌就跟周邊開乾了嗎   老周家一直是商王家的金牌打手,和老薑家一起對周圍的異族開片。   姬昌剛繼位的時候就進行過小規模翦商,商周是世仇,文王他爹就是紂王他爹弄死的,不過失敗了,這才開始猥瑣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