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春秋中後期的主流就是晉楚爭霸,晉國自文公後,世主夏盟,襄公、景公、厲公、悼公皆為諸侯盟主,在晉悼公時晉國霸業到達巔峰。悼公之後晉國再無雄主,但晉國卿族個個強勢,晉國仍舊由晉國卿族主盟,繼續維持霸主地位。南方楚國則隻在楚莊王時期斷暫壓過晉國,多數時間都是處於劣勢。春秋後期宋、衛倡導弭兵之會,晉楚休戰,平分天下之霸權,中小諸侯國向晉楚同時納貢,齊、秦兩國可以各自在東方和西方圈地自萌,不向晉楚納貢,天下形成四強格局。雖然表麵休戰,但晉楚依然在以另一種方式鬥爭,吳國和越國就是分別由晉、楚扶持的力量,晉國資助吳國,以對抗楚國,楚國資助越國以對抗吳國,後期的吳越春秋也是晉楚爭霸的延續,不過吳越後來也開始不聽話了。 楚莊王即位時年齡尚不足20歲,國內矛盾重重,在復雜的形勢下,他采取了以靜觀動的對策。三年後,他對楚國的政局和各類人物有了一個基本的了解。他任用孫叔敖為令尹,光大楚國。為了爭當霸主,楚晉發動邲之戰,結果楚國大獲全勝。使楚國的聲威大振,國勢日強,而晉國在中小國中威信下降,失去了支配他們的能力。不久,楚莊王飲馬黃河,問鼎中原,實現了自己稱霸的願望。 繼位二十三年,四十二歲就去世了,也沒有昏庸,頭三年韜光養晦,一鳴驚人。其後,十九年滅二十餘國,拓地五千裡(誇大),莊王八年年問鼎中原,十五年穎北之戰大破晉國,十六年打敗鄭國,二十年還在進攻宋國,這一次久圍都城不下,害怕荒廢田地而撤軍。 在為期間,重用的人才也數不勝數,虞丘子、子孔、孫叔敖、子重、子反、蒍賈、伍參(伍子胥的曾祖父)、申叔時、申公巫臣。 唯一的問題就是和後來的始皇帝差不多,他可以憑借自己的能力壓服一切,整合國家資源,所以他可以問鼎中原。但是,他死後,他的兒子就不行了,新老貴族的矛盾不斷激化,楚國由此衰落。 左丘明:民不罷勞,君無怨言,政有經矣。荊屍而舉,商、農、工、賈不敗其業,而卒乘輯睦,事不奸矣。 可見的是,楚莊王在軍事、政治、經濟上的建設都是極其出色的,在那個時代,從孔子到左丘明到後來漢朝的司馬遷無不對他稱贊。 晉國確實不錯春秋時期最強,無奈國內卿大夫架空君權就算了,但是令出多門無法形成合力,國內跟養蠱似的,最後三家分晉成了趙魏韓,都是位列後來的戰國七雄,除了韓國稍微弱點,魏國趙國都是強國。楚國其實位置、人口、人才、物產都是傲視群雄的存在,可惜楚莊王之後,楚平王楚靈王哥倆手裡沒落個好,一個晏子使楚名聲盡喪,一個搶兒媳婦為自己老婆,迫害出了一個伍子胥,最後自己還被挖墳鞭屍。 就是說,楚莊王!!!三年不鳴,一鳴驚人。三年不飛,一飛沖天。成功都是需要一段時間的潛伏的,鳳凰涅槃,浴火重生。每次想想都很有鬥誌! 不貪圖小利的人才有遠大抱負! 大丈夫生在天地之間,豈能鬱鬱久居人下。 春秋就是一部晉楚爭霸的史書。 回復:晉國在立國之初就是大國,畢竟是周武王的兒子,周成王弟弟,受封的地盤好,國土大,級別高!在東西周巨變的時候,晉國可是站在平王對立麵攜王這邊的!要不是周平王東遷,中央權威衰落,關東諸侯爭霸,各國之間展開私鬥,各國的權力怎麼能下移至士卿!晉文公歸國後為了獲取即位的合法性,不得不與楚國爭霸,此時晉國內部已經曲沃小宗代替大宗,小宗內部三代動亂,國內公族已經凋亡,不得不啟用外姓家臣領兵主政,結果就是六卿崛起,從而埋下了六卿內部爭鬥,三家分晉的結局! 回復:晉國一開始隻有汾水流域那一塊地方 晉獻公經過假道伐虢等一係列操作,五年內滅三國,領土才算大國 到晉景公一直對戎狄作戰,晉國領土才能和齊國持平(不過晉在中原,開發程度高) 晉國公族零落是晉獻公的手筆,晉國十一卿中,魏氏畢公高後人,姬姓,先,欒,郤,韓,狐,胥都出自晉公族 回復:錯誤的,不是放權給卿族,而是由於曲沃代晉,往後晉國內亂,公族到晉文公時,已經幾近凋敝,晉文公不得不啟用外卿,這讓晉國崛起,又埋下三家分晉的禍端 其實戰國的開局史就是封建作亂史,韓趙魏三家都是晉國的親族,晉國是公國,三家的老祖都是子爵,是有封地的卿。當然三家之上還有個更強大的智家也是卿,不過也被三家分了。 魯國有三桓,也是國君親族,大家本來是親戚,過了兩三代以後就你死我活了。 最有意思的是周天子,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在周被滅之前居然還分封了,周朝分封出了新的東周國。 分來分去,越分越小。最後把自己作沒了。 春秋稱霸,戰國爭雄,秦並天下!自此以後,秦之前的歷史為先秦。相當於公元1年的概念,亦可以稱之為新世紀的開端。可惜的是在世界島爭霸中我們輸了,甚至沒有爭霸的資格。不然世界就是用秦並天下之時間以定公元前後。 在生產力不發達的條件下,中國必定會成會區域強國,畢竟經濟的重心不是海上,而是陸地,但在現如今海權經濟的背景下,誰控製了海洋,誰就是世界性的強國,而西方國家民族眾多,地理環境復雜,必定會形成數個以海權經濟為主的國家。 諸侯是一個體係,周天子承認的才是諸侯,而周天子不承認的,哪怕同出西岐的兄弟族群,也是姬姓戎、薑姓戎,哪怕夏、商承認的諸侯,也是徐戎(徐國)、長狄(長國)、萊夷(萊國)。 還有一點就是,殷周爭霸時,東方擁立殷商的舊諸侯,基本在周天子建立自己的體係後,全被打成戎狄了,戎狄的政治含義大於民族含義,戎狄也是本土農耕族群,犬戎也是耕地、築城、用戰車的。本質上隻有姬姓周族諸侯國才是最正統的。 夏民經過多次戰亂大多被趕出中原了,很多成為當地高度文明化的部落。 戎狄並非一定落後,隻是沒有得到王室封建。比如中山戎,多次與中原群雄交戰,以一敵數不落下風。近年考古發掘中也證實陸渾戎有高超的青銅器鑄造術,並非山野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