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沈小妹(1 / 1)

父輩那些事 劉若回 6516 字 2024-03-16

不知不覺流浪女跟我17世太公已經一起住了快兩個月了。   平日裡,雖然我17世太公在白天經常在外打短工,找活乾。   但這流浪女住在圍龍屋並不會孤單,因為住在圍龍屋是很熱鬧的,左鄰右舍,有老媽老嬸子。   也是這些老媽老嬸嘰嘰喳喳的找流浪女聊天,也是流浪女極高的語言天賦,流浪女很快就適應了客家話。   原來流浪女姓沈,名喚小妹,今年三十有六。   至於其他的,從哪裡來,因何流浪,流浪女隻是輕輕地搖搖頭,沒再道出來,大家也就不再問了。   這些老媽老嬸都道這沈小妹好命,看起來比三十歲的女子還年輕。   我17世太公對流浪女是真的好,吃的穿的,把最好的都給了流浪女,知道她這纏足的腳是乾不了重活的,所以從不會讓流浪女去挑水劈柴。   為了讓流浪女放棄去挑水的想法,我17世太公每天早上出去乾活之前,就把家裡的水挑滿。   實在無聊的流浪女隻好每天跟著老媽老嬸用竹編織簡單的家具。   那時候的客家人家裡的家具普遍是竹器,什麼竹凳,竹椅,竹床,竹籃,竹雞籠,竹帽,竹杯,竹筷,竹碗,竹盤,竹框,竹掃把,竹蒸籠等,米鬥酒鬥都是竹子做的,幾乎人人都會用竹子製作一兩樣簡單的家常用具,當然集市上也有很多賣竹器的,他們賣的往往做的更精致更好看,而且像竹床,竹櫃這些大物件,一般人做不出來,都要交給專業的竹匠。   有時候,晚上回來,我17世太公還會帶回來一些糕點給流浪女。   這些糕點大部分是他幫人乾活得到的一些報酬,他舍不得吃,拿回來給流浪女吃。   知道家裡多了一副吃飯的碗筷,我17世太公乾活也就更勤快了,多在河邊放竹籠,多謀些差事,想著家裡有女人就有希望,再苦再累都不怕。   隻是這流浪女確實有幾分氣質,這種氣質令我17世太公在這流浪女麵前顯得很自卑,所以從不敢對她有過分之舉。   雖然同住一屋,但我17世太公每晚自己睡草席。   這天,午後。   我17世太公道:“妹子,你在我這也有一兩個月了,我家的情況你也清楚,我就這樣的條件,我今年48歲,雖然我做夢都想娶老婆,但是你可知道,我總是覺得配不上你,俗話說的是,怎樣的秤就配怎樣的砣,如果你也覺得這個家不合你心意,你可以去尋個好人家,我無怨無悔,絕不會阻攔你的。”   流浪女聽了後,低下頭,沒有作聲。   我17世太公繼續道:“如果你真的決定要留下來,跟我過日子,那就跟我去祭拜我父母,把這件事告訴父母的在天之靈,我們就正式結為夫妻,你意如何?”   流浪女聽完後。   起身向我17世太公走來。   她伸出白皙的小手,輕輕一把拉住我17世太公赤黑赤黑的大手,拉著我17世太公就往屋外走。   這可把我17世太公嚇著了。   我17世太公活了大半輩子,第一次這麼跟女人觸碰。   我17世太公慌慌張張,激動的,不解的道:“妹子,你,你這是?”   流浪女回過頭,看著我17世太公輕聲道:“祭拜父母。”   我保證。   這一天。   絕對是我17世太公有生以來,最開心的一天。   家徒四壁的他。   年到半百的他。   這一個月來懸著的心終於徹底的放下來了,迎來了他人生的大喜事。   我17世太公跟沈氏兩人就是這樣正式結為夫妻的。   我17世太公跟沈氏祭拜完父母後,一起去街上買了一些米餅,紅紙。   回到家,把這些米餅分成了十來份,每份用紅紙包裹著。   然後派發給這圍龍屋住著的每戶人家。   告訴圍龍屋的親房子叔,今天他們二人正式結為夫妻,但家裡條件有限,宴席就不擺了,發個米糕通知一下大夥,大夥隻管接受米糕,不必回禮。   眾人紛紛道喜。   這事來到圍龍屋老叔公這,老叔公不乾了。   這老叔公是這圍龍屋裡輩分高,德高望重的人,是這個圍龍屋的族長,現年有82歲了。   老叔公看了看天色,心裡嘀咕著這離天黑還有些時候。   於是老叔公讓人把大夥集合起來,對各位道:“各位族親,我們都是13世俊廷公後裔,同住一個圍龍屋,屋裡頭住的都是血脈近親,這是上天安排的緣分,將來以後,我們的子孫後輩會是怎麼樣,那太遠了,我們也不得而知,但是,現在我們相親相愛,情同手足,所以今天這個婚事,我覺得不能就這麼算了,傳出去被外人知道,我們老劉家的臉麵也無光,難道我們老劉家沒人了?老劉家的大喜事我們都辦不了了?所以,我在此號召大家,一起幫忙,熱熱鬧鬧的把這婚事辦了,各位覺得如何?”   眾人紛紛道:“願聽老叔公安排。”   老叔公繼續道:“既然各位都同意,那麼等會各位回家,把家裡的米,家裡的菜,拿出來湊一起,交給劉尚統一安排,家裡餘糧多的可以多拿一些,少的可以少拿一些,多多少少切莫去計較,然後把各自家裡的桌凳搬到大堂來。”   劉尚是個童生,圍龍屋裡除了老叔公是個書生,另一個書生就是後輩劉尚,其他幾個識一些字的都算不得書生。   老叔公看著人群中的一個人道:“劉二,你到街上去,告訴我那賣肉的小兒,讓他收了攤,把剩下的肉全帶回來,就說我說的。”   劉二:“是,老叔公。”   眾人紛紛鼓掌。   老叔公又轉頭看著身邊的一位老者道:“二弟啊,我知道你家今年的收成不錯,頗有剩餘,你家還釀了兩壇黃酒,你把一壇黃酒拿出來煮了給大家喝,這壇酒錢算我的,兄長我買下。”   身旁的二弟忙道:“不不,酒錢萬萬不能收,弟弟願聽兄長安排。”   眾人紛紛道:“我們都願聽老叔公安排。”   老叔公看著各位族親道:“各位族親,我今年八十有二,天知道還有多少時日,或許一覺睡下去就此長眠,在我百年後,我們老劉家也不一定有這麼團結的光景了,但是隻要我還活著,我就要去安排老劉家的事,你們滿意也好,你們不滿意也罷,但我要告訴各位的是,我們老劉家辦喜事,不需要大魚大肉,我們老劉家辦喜事,不需要用錢財去衡量,我們老劉家辦喜事,情分高於一切。”   眾人紛紛熱烈鼓掌表示贊同:“老叔公說得好。”   老叔公兩手抱拳:“老夫在此感謝各位族親,各位就這麼去辦吧,有何疑問,可來大堂找我。”   於是眾人紛紛蠕動。   殊不知,我17世太公在人群已是熱淚盈眶,不能言語,噗通一聲,便向老叔公族親們跪拜了下去,沈氏也立馬跟著跪拜。   眾人一驚,扶著老叔公趕緊扶起這對新人。   老叔公對我17世太公道:“無需多禮,都是一家人。”   然後老叔公對沈氏道:“這位娘子,你現在是我們老劉家的人了,我們老劉家的族譜上會記上你的姓氏,列祖列宗在上,日後如受到委屈,有老叔公為你做主。”   沈氏熱淚盈眶感動的直點頭道謝。   於是。   我17世太公跟沈氏的婚宴,在圍龍屋裡親房子叔的幫助下,熱熱鬧鬧的張羅舉辦。   除了基本的大米,有花生,有黃酒,有糕點,有鹹菜,有蘿卜乾,有臘肉,有一籃子雞蛋,,,,,,,   老叔公的安排甚是妥當,雖然是臨時決議,時間倉促,但大體還是循規循距,頗為周到,安排族內的一個大嬸做媒人,安排人采購鞭炮采購紅布,安排人趕緊把還在外乾活的人叫回來。   一場婚宴,好不熱鬧。   在以後的日子裡。   我17世太公深知娶到媳婦不易,對沈氏一直是關愛有加,對沈氏從不粗言粗語。   我17世太公攬下所有農活,他是不願意讓沈氏乾農活的。   壩尾村是小鎮有名的豆腐村,村上很多戶都在賣豆腐,小鎮集市上十之八九賣豆腐的攤子都是出自壩尾村。   我17世太公早想賣豆腐,他的父母也曾經是賣豆腐的,做豆腐的家當還在,無奈之前苦於單身,做了豆腐沒人張羅,會耽誤其他很多活。   現在好了。   有妻在家。   於是我17世太公就麻溜溜的重新乾起了賣豆腐的家傳行當。   每天半夜起早,在天微亮之前做好一筐豆腐,然後挑到集市上,交給沈氏賣,然後他又繼續去乾別的活。   兩不耽誤。   對於纏足的沈氏,原地賣豆腐再適合不過。   賣豆腐是賺不了什麼錢的,在這小鎮光靠賣豆腐是無法維持生計的,隻能說是換一些銅錢來補貼家用。   這日子雖然過的清苦,但漸漸有了點起色。   我17世太公在村裡是個出名的寵妻狂魔,據說沈氏半夜起來要幫忙推一下石磨,我17世太公都不願意,趕緊把她請回去坐好,實在睡不著,在旁邊看著他磨豆腐也行。   我17世太公愛喝酒,在成婚之前,有時候會喝的伶仃大醉,東倒西歪的爬進家門,但成婚後,我17世太公就再也不貪杯,照他的說法是,今時不比往日,現在要是喝醉了,隻怕會在沈氏麵前失了態,驚嚇到她。   我17世太公的愛妻行為,在村裡是人人皆知,對這事最滿意的莫過於那位老叔公族長。   因為這位老叔公向來就一直教導圍龍屋的後輩,夫妻過日理應相敬如賓,家和可使萬事興。   我老實巴交的17世太公也不管錢,對沈氏極為信任,但凡家裡的錢財都盡交沈氏手上。   很快就到了年底,臨近年關。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年關,各種活也比較多,我17世太公白天經常在外幫人乾活。   這天,我17世太公乾完活回到家。   沈氏安靜的坐在桌前,看到我17世太公回來了,就示意讓我17世太公到她身邊來,然後從懷裡拿出一個銀手鐲,一根銀發簪,交到我太公手上道:“這些銀飾是我一直隨身攜帶而來的,你把它拿去,四處打聽打聽,水田是指望不上了,旱地也許還是能換來一塊的。”   我17世太公道:“這,這怎能使得,這可是你最貴重的物品了。”   沈氏笑道:“丈夫不必推辭,聽我的便是。”   然後低頭看著自己的肚子輕聲道:“我們家啊,怕是很快就要多口人吃飯了。”   我17世太公一愣。   兩眼又驚又喜的看著沈氏。   呆呆的道:“你的意思是?你,,,你,,,?”   沈氏羞澀的點點頭。   我17世太公,瞬間高興的兩手一拍個響:“祖宗有靈,祖宗有靈。”   於是趕緊便焚香遙叩。   完了之後。   我17世太公,單膝跪坐在沈氏麵前。   隔著衣服,輕輕撫摸著沈氏的肚子。   對沈氏感激的說道:“人老知天命,我不求一兒半女,隻求夫人能安康,若上天待我不薄,順利產下一兒半女,我這輩子還有何憾。”   惹得沈氏一灘淚水直流,抱頭相擁。   不久,我17世太公依沈氏之言,用這塊銀手鐲換來了山腳下的一塊旱地。   家裡的收成增添了一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