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要過年了。 今天是大年24。 按照習俗,年24就開始進入年關,這天可以給親朋送禮品表示祝賀。 沈氏從集市上買回來一些糕點,紅紙。 然後把紅紙切做十幾份,用來包裹糕點。 不過這次不同的是,沈氏這次居然還買來了筆墨,她自己在紅紙上工工整整的寫上一個“福”。 我17世太公從外麵一回來,看到屋裡頭正在提筆寫字的沈氏,驚道:“小妹,你這是。” 沈氏道:“還記得上次我們大喜日子派發糕點的事嗎?” 我17世太公點點頭道:“哦。” 沈氏道:“其實當時呢應該在紅紙上寫上一個“囍”的,不過那天太匆忙了,我也想不到這麼周全,這次呢有的是時間,能好好準備。” 沈氏說完,雙手捏起一張紅紙,上麵寫了一個福。 沈氏對我17世太公道:“看,用這樣的紅紙包裹上糕點,是不是更好看了。” 我17世太公看了看眼前的字,然後看著沈氏,不可思議的一字一句認真的道:“小妹,您這可是先生啊。” 要知道,那個時候,百姓的識字率並不高,10個男子,恐怕也隻得二三,女子的識字率就更不必說了,絕大部分的女子都是不識字的,因為女子是不能進學堂的,所以像沈氏這樣會讀書識字的,是非常少見的,我17世太公自然一臉吃驚。 沈氏噗嗤一聲笑道:“哎喲,我的相公,您可言重了,會寫字就是先生,那會舞槍弄棒的不成了將軍了?小女這幾個字啊,在讀書人麵前不值一提呢。” 我17世太公道:“我們老劉家可沒幾個讀書人,除了老叔公以外就是劉尚了,小妹,我看你這字可是正經的好啊。” 我17世太公看著這字連連點頭深表贊許。 沈氏笑道:“好就行,來來來,你把字跡乾了的紅紙,包裹好糕點,要留意那個福字,要居中,包裹好之後呢,你把這些糕點給族親們送去,我們受了族親們那麼大的恩惠,送上這點小禮算不得什麼。” 我17世太公高興的答應。 次日,上午。 一個婦女手上拿著一封紙,急匆匆的跑到大堂對老叔公道:“老叔公啊,你可要為我做主啊。” 老叔公正在沏茶,聽到來人這麼急忙,趕忙放下茶杯起身詢問道:“是阿梅嗎?你這是怎麼啦。” 阿梅道:“那個遭天殺的劉二,居然背著我跟鐘家的寡婦有來往,老叔公,這可如何是好啊。” 老叔公驚道:“阿梅,空口無憑不可亂說,萬事得有證據。” 阿梅舉著手上的這封紙道:“老叔公,這封信就是證據,最近這幾天劉二早出晚歸,回到家也不愛搭理人,前天我還撞見他跟鐘寡婦在田地裡聊天,當時我也沒多想,然後今天早上我洗衣服的時候,從他的口袋裡找到這封信,我雖然不認識字,但是信裡麵的鐘這個字我還是知道的,這個鐘除了那個鐘家寡婦,還有誰啊。” 阿梅說完就把信遞給了老叔公,然後就哭嚷起來。 老叔公拿著手上的信,緩緩坐下道:“有這麼趕巧的事?可惜我老眼昏花,看字不得。” 於是老叔公就差人去把劉尚叫來。 來人很快回復:“劉尚不在屋裡,他家人說他上午被遊家請去了說事,這一去不知好久才回來。” 老叔公道:“嗯,這樣啊,劉尚不在,劉二這會也下地乾活了吧,在事情沒弄清楚之前,不能平白無故把劉二叫回來,阿梅啊,要不你把這封信拿去街上找我賣肉的兒子看一看,我那兒子雖然不是讀書人,但也能讀懂一二,你拿去給他看看,回來再商議如何。” 阿梅拿過信,欲依老叔公之言。 這時,沈氏剛好在大堂附近了解到了情況,於是對阿梅輕道:“慢。” 沈氏來到大堂跟老叔公道:“老叔公,我認得幾行字,如不見笑,我願看一看這封信寫的什麼。” 老叔公來了興致的道:“如此甚好,如此甚好。” 沈氏拿信一看,道:“這是集市上那家鐘氏掌櫃給劉二的字據,上麵寫著,昨日劉二在鐘氏掌櫃那裡,用大米兌了200錢。” 一聽到200錢,阿梅就彎腰哭喊:“200錢,哎喲,我得賣多少豆腐啊,這遭天殺的,居然把200錢給了那寡婦,咦?什麼,?不是鐘寡婦,是鐘氏掌櫃?那劉二當米乾嘛,我們家最近沒用錢的地方啊。” 老叔公道:“阿梅,你把這字據收好,你先回去,等中午劉二乾活回來,我且問問他。” 那天晌午。 一個三十歲出頭的壯丁在大堂祖宗牌位前,一動不動的筆直的跪在大堂上。 這個壯漢就是劉二。 老態龍鐘的老叔公拿著一根小木棒,在劉二身邊一邊轉一邊道:“劉氏家訓,第十一條,戒賭博。” 說完就一棒子抽向劉二的屁股。 “看你還賭不賭博。” 又一棒子。 “看你還敗不敗家。” 又一棒子。 “看你還拿家裡的米去兌錢。” 惹得周圍的族親圍著一大圈笑哈哈的看熱鬧。 劉二屁股挨棒子的事,一下子在圍龍屋成了去賭博的下場,要是發現誰還在外賭博,回來就要挨老叔公的棒子。 而沈氏能識文斷字的能力,也被圍龍屋的人知曉了,都稱贊我17世太公是不知哪輩子修來的福分,娶了一個寶回來。 我17世太公聽到稱贊,自然是非常高興。 過幾天就要過年了。 我們這邊正月初一是要舞獅祭祖的,屆時所有姓劉的村莊都會派出一隻舞獅來到老祖屋。 在壩尾村以東1公裡有座山嶺名曰鄒嶺,鄒嶺山下有個村名曰林湖,林湖村有個依山而建的圍龍屋,這圍龍屋就是這個小鎮最早的劉家祖地,是元末明初,喬英一世始建的。 後來子孫人口多了,這間圍龍屋住不下那麼多人,就陸陸續續從這裡走出來各大房係,在附近擇地建新的圍龍屋。 壩尾村就是其中的一個分支。 後來就逐漸形成了一個習俗,就是每年正月初一,各個劉氏村都要派一隻舞獅到老祖屋這裡集合拜年祭祖。 舞獅是由兩人來操作,一人舞獅頭,一人舞獅身,兩人分工合作,配合步伐,舞獅要領,兩個人能把獅子舞得活靈活現。 舞獅看是好看,但舞獅可是個體力活,特別是舞獅頭的那個人,沒點體力臂力的話,舞不了兩下獅頭就舉不起來了。 所以舞獅頭的都是年輕力壯的。 但一個村就一隻舞獅,一隻舞獅就代表一個村,村裡壯丁也不少,所以最後能被安排去舞獅的人,肯定是一個莫大的榮光,特別是舞獅頭,這是歷來每個壯丁都躍躍欲試的名額。 這不,還有幾天就要過年了。 村裡的舞獅,也要定下名額開始練習了。 於是老叔公就召集男丁在大堂議事。 集合開會,總是有些人會先到。 劉二跟幾個男丁先行來到大堂等候。 他們幾個閑聊的著就開始討論起來,你一言我一語的討論今年會是誰去舞獅頭。 劉二是個粗漢,大大咧咧直腸直肚的說道:“要我說啊,今年的舞獅頭,就必須是老實光。” 一人問道:“怎麼說?” 劉二道:“大夥想想,老實光非官非貴,今年五十歲還能娶到個好媳婦,這樣的好彩頭別說我們老劉家,哪怕是在這個鎮上也沒聽說過幾回吧。” 幾人附和:“是是是。” 劉二道:“所以,今年的舞獅頭給老實光那也是順應祖宗之靈啊,讓他在人生50歲大放光彩。” 這時候不料老叔公跟我17世太公等幾人正好趕來。 劉二那左一句老實光又一句老實光的被老叔公聽得一清二楚。 老叔公對劉二責道:“什麼老實光老實光,那也是你叫的?你應叫哥,沒大沒小。” 這把劉二嚇得一頓雞皮疙瘩,尷尬的一臉發白。 忙起身彎腰點頭尬笑:“是是是,老叔公,光哥。” 老叔公在大堂坐下,平緩一下心情道:“這次召集大家,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是商量一下舞獅的事,今天是年二十五了,馬上就要年三十了,所以我們村的舞獅從明天開始就要訓練起來,關於舞獅的人選,鼓手,鑼手,大家商議一下,看看如何安排。” 劉尚道:“諸位,容我先說,去年的舞獅,是劉二跟阿英兩人,所以今年的舞獅名額,我覺得他兩人首先不作第一人選的考慮,應由其他年輕的族親多多歷練歷練。” 劉尚是劉二的哥哥,三十八歲,是個書生,參加過縣裡的考試,但沒考到秀才,劉尚也是老叔公在圍龍屋最喜歡的得力助手。 老叔公道:“嗯,有道理,那麼除了劉二阿英兩人,有誰要去舞獅?” 這時有幾個男丁紛紛舉手表示要加入舞獅。 同時也有幾個男丁建議讓我17世太公來擔任舞獅頭,這幾個男丁就是之前跟劉二一起吹牛皮的,他們覺得劉二說的有道理。 劉二本來一言不發,但此時居然看到有人支持他剛才那吹吹牛皮的想法,於是他也喊道:“我也建議光哥來擔任今年的獅頭。” 老叔公聽到好幾個人都推薦我17世太公,於是向我17世太公問道:“阿光,你覺得如何?舞獅頭雖然是殊榮,但也是個體力活。” 我17世太公激動的作鞠道:“老叔公,不打緊,雖然我年齡大一點,但我力氣尚足,我願意擔任獅頭,在此多感謝諸位。” 老叔公道:“嗯,那你就擔任舞獅頭,明日開始訓練,如有不適,隨時可以提出更換。” 於是。 我17世太公就擔任了那年村裡的舞獅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