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拜年(1 / 1)

父輩那些事 劉若回 6600 字 2024-03-16

光緒十七年。(1891年)   大年30。   今天可是過大年。   我17世太公上午訓練完舞獅後,就高高興興的去集市剃了個頭,把額頭剃的光亮光亮,然後回到家認認真真從頭到腳把自己好好洗漱一番,穿上一身最好的衣裳鞋子,端正的坐著,沈氏給他紮好一條長辮。   這可是時隔多少年來,我17世太公家裡,再次迎來有家人陪伴的佳節。   我17世太公自然是無比珍惜此時的時光。   今年的佳節不會冷冷清清他一個人了。   沈氏這一天也都沒閑著。   早上賣完一筐豆腐回到家就井井有序的忙著過年的張羅。   年糕,糯米粄,釀豆腐,春卷,腐衣,釀豆腐。   這些都是過年的傳統美食,家庭富裕的做的種類全乎,量也多,堆的滿羅滿框,家裡清貧的就選擇一兩樣做一下,做的量也少,嘗嘗滋味就行。   但不論富裕與清貧,每戶村民都少不了魚。   我們這邊每個圍龍屋的屋前,一定是有一口池塘的,這口池塘是村裡共有的,池塘每年春節打撈一次,所以春節時候,每戶都能分到若乾魚,能吃完就趁新鮮吃,吃不完的就會做成臘魚。   (附:年糕,用糯米粉加入黃糖水攪拌好,整塊蒸出來的,年糕呈黃糖色,頗有食欲感。   糯米粄,用糯米粉加水攪拌好,然後分成饅頭大小,釀入餡料,蒸熟即可。   春卷,把攪拌好的雞蛋液用小火慢慢煎成薄蛋皮,然後用這薄蛋皮把肉餡卷起來,蒸熟就是春卷。春在客家話是指蛋的意思,雞春鴨春就是雞蛋鴨蛋,並不是指春天,春卷跟春天沒關係,春卷是我們這邊的民間常見的特色菜之一,並不是過年才有吃,平時一年到頭,都可以自己做著吃,集市上也常年有的賣。   腐衣,用腐竹皮把肉餡裹起來,放進鍋裡油炸而成。   釀豆腐,把肉餡釀入豆腐裡,可蒸可紅燒。   我們這邊的人自古就喜歡釀食,釀豆腐,釀茄子,釀苦瓜,釀冬瓜,釀黃瓜,釀螃蟹等,反正萬物能釀皆可釀,端上桌,沒有人會覺得大驚小怪。   對於釀餡,我們這邊主要是以肉餡為主,豬肉,魚肉,牛肉,黃鱔肉等都可以的,但也並不是要純肉,這個要結合生活水平,在以前的社會,普通家庭很多都是一半肉餡一半糯米粒的。   別說在以前的社會,就我小的時候,我家還經常吃加入糯米的肉餡釀食,特別是釀苦瓜這種需要大量餡料填進去的,一般家庭都舍不得用純肉,不過這種糯米肉餡別有一番滋味,口感很好,所以時至今日,即使生活富裕起來了,這種糯米肉餡還是繼續流傳下來了。)   沈氏是外鄉人,並不熟悉這客家人過節的飲食文化。   但隔壁的老嬸老媽子很熱心,手把手教著沈氏。   比如年糕與黃糖的比例,春卷皮如何做出來。   我17世太公在旁看著家裡這溫馨的一幕,心情無比愉悅,感嘆果然家裡有女人才有家。   我們這邊過年是要貼對聯,掛一對紅燈籠的。   這本是一件開心喜慶的事。   但之前的春節,每到貼對聯掛燈籠的時候,反倒成了我17世太公一件相當難熬的事。   看看周圍的左鄰右舍,都是夫唱婦隨,妻子遞上燈籠,丈夫把它高高掛起,或者孫子遞上燈籠,爺爺把它高高掛起。   而我17世太公從前一條老光棍,實在沒老臉。   但今年不一樣了,我17世太公家裡可是有媳婦的人,今年掛燈籠的時候,我17世太公真真實實的感受到了過年應有的喜慶,他不慌不忙的站上高凳,沈氏把燈籠遞上。   老嬸看我17世太公在夫妻兩人門口貼對聯掛燈籠,打趣道:“我的大侄子,今年終於能睡個安穩覺了吧。”   我17世太公趕忙笑著回道:“阿嬸,托你的福,托你的福。”   經過對聯燈籠的這麼一擺弄,家裡過年的氣氛,就更加呈現出來了。   而放眼圍龍屋,更是喜慶洋洋,紅彤彤一片。   家家戶戶都是如此裝扮。   時隔上百年,我雖然無法完全體會我17世太公那一天是懷著怎樣的心情過春節的,但是我知道,那一定甜蜜。   正月初一。   舞獅拜年。   由於加入了舞獅隊伍,我17世太公老早就起床了。   早上六點,一串鞭炮後,隨著一聲大銅鑼敲響,村裡的舞獅就伴隨著鑼鼓聲中在自家圍龍屋大門口舞動起來。   而且不止我們村,其他村也敲鑼打鼓的把獅子舞起來了。   在以前,正月初一,是一定要早起床的,都是天微亮,家家戶戶的全員老幼就要起來了。   這敲鑼打鼓的舞獅子不僅是拜年,也相當於一個叫大家起床的鬧鐘。   正月初一是不能睡懶覺的。   老叔公也老早的起來,端坐在大堂上,一邊沏茶,一邊等候著族親們一一上前來拜年。   但凡有人來拜年,不論老少婚否,老叔公都會高興的發一個紅包。   舞完獅子就吃早飯。   吃完早飯,又接著舞獅子。   然後看著時間差不多了,村裡的舞獅隊伍就出發去老祖屋了。   而老叔公帶著劉尚等人早已先行一步去老祖屋那邊候著大家了。   舞獅在前,後麵跟著鼓手,鈸手,鑼手,然後接著是一些挑擔的,這擔裡麵放著鞭炮,祭祖用到的香燭紙錢祭品什麼的。   挑擔的後麵就是一排長長的跟著來看熱鬧的族親了。   還有一個負責點鞭炮的,這個負責點鞭炮的是機動位置,不定時的跑前跑後,一般是先跑到隊伍最前麵放一小串鞭炮開路,然後又跑到隊伍後麵再放一小串鞭炮收尾。   點鞭炮要看飯下菜的,不能一下子點完,要勻著來,大概點到老祖屋,還能剩下一兩圈鞭炮就行。   剩下的那些鞭炮就是到時在老祖屋拜年的時候,大家一起拿出來用的。   今年負責點鞭炮的是劉二。   於是。   一行幾十人浩浩蕩蕩的跟著舞獅往老祖屋那邊走去。   不多時。   隊伍走到了一半路。   這時候,要經過一條田間小路,小路的兩邊是收割完的稻田,收割完稻子的稻田是沒水的。   很巧。   對麵也走來了一支舞獅隊伍,前前後後也是幾十人的隊伍。   這是鐘家的舞獅隊。   壩尾村西北300米,有一座山嶺,名曰大山裡,大山裡的腳下有一座依山而建的圍龍屋,是小鎮最早的鐘家祖屋。   現在遇到的這支鐘家的舞獅隊就是要趕著去鐘家祖地匯合。   兩隻舞獅相遇是有所講究的。   舞獅中有個會獅禮。   大概兩隻舞獅會互相聞聞身上的氣味,然後緩緩擦肩而過。   此時,兩隻舞獅即將會獅。   兩邊隊伍的鑼鼓聲更是使勁敲打起來,兩邊的村民也紛紛歡呼起來。   兩隻舞獅當然知道這會獅禮。   於是兩隻舞獅慢慢互相靠近,然後在狹窄的小道上也是把獅子舞得盡顯神態,靈活生動。   兩隻舞獅進行了一番親密的動作後,然後兩隻舞獅就緩緩擦肩而過。   這時,對麵的舞獅突然一個小跨步,身子往我17世太公這靠來,我17世太公根本沒料到有這個狀況,被對麵人這麼一靠,重心不穩,就跌落到了稻田裡,翻了一個跟鬥。   獅頭也掉落在稻田裡。   把沈氏嚇得,趕緊過去查看我17世太公。   對麵的舞獅頭的,慌忙摘下獅頭,把頭探出來一看究竟。   這個鐘家的舞獅頭,是個年紀輕輕的楞頭青,經世尚淺,興許不是故意的,興許是民間故事聽多了,腦子老想著以獅會友,隻是沒想到他這一靠,把對麵的舞獅撞翻了。   興許他也是想著把對麵的舞獅扶起來道歉的,但沒想到看到的是一個挺有年紀的人。   於是便笑哈哈的道:“原來是個小老頭,怪不得不經靠。”   這話一出。   這邊的劉二便再繃不住了,連忙跑過去,飛身就是一腳,把這愣頭青一腳踢飛進稻田裡。   劉二罵道:“我光哥也是你能欺負的。”   劉二這一飛腳把對麵的舞獅隊不願意了。   於是兩家舞獅隊就扭打在起來。   兩家的婦女們一個勁的攔架,但是無濟於事,有的時候不勸架還好,沒人勸架也許就消停了,隻怕是越勸架就打的越起勁。   這不,兩邊的婦女齊刷刷上去勸架,場麵就逐漸失控了,漸漸地,越來越多的壯丁也加入了戰場。   。。。。。。   老祖屋這邊。   各大族長站立在祖屋大門口兩邊,欣賞著這熱鬧的舞獅。   眼看時間越來越近。   老叔公跟劉尚在老祖屋這邊,看著各村的舞獅都陸陸續續的到了,敲鑼打鼓的,好幾隻獅子在老祖屋門前熱熱鬧鬧的舞動。   但唯獨沒看到壩尾村的舞獅。   劉尚看了看懷表,走到老叔公麵前道:“老叔公,馬上要八點了,這,,,怎麼還沒到啊,不應該啊,也就兩裡路。”(民間二裡等於現在1公裡。)   老叔公此時也是渾身難安,對劉尚道:“你跑一趟,看看是什麼情況。”   劉尚忙答應。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正準備前去,這時一個壩尾村的族親,慌慌張張,滿臉著急的跑來對老叔公道:“打起來了,打起來了。”   老叔公道:“什麼打起來了?”   那人指著一個方向道:“我們村跟鐘家在那邊打起來了。”   這話一道出,眾位族長大驚。   劉尚道:“各位叔公在此候著,我立即去看看情況。”   叔公們應允。   劉尚一聲吆喝,讓大夥跟他一起去看看。   這時候劉氏祖屋門前本來聚集的人就多,他這一吆喝,隨便二百人就跟上了。   眾人浩浩蕩蕩的急忙趕到事發地。   看到劉尚這邊這麼多人的到來,陣勢很大,兩邊打架的這才停了手。   劉尚氣喘籲籲。   看著鐘劉兩隻舞獅灑落在稻田上。   看了看壩尾村這邊的壯丁鼻青臉腫。   看了看鐘家那邊的壯丁也是鼻青臉腫。   劉尚大呼:“糊塗,糊塗,都糊塗。”   劉尚道:“鐘劉兩家雖然不同一個姓,但我們的祖先在幾百年前,一路上守望相助,風雨同舟,患難相共,這才能順利來到這裡開荒定居,早已情同手足,現在你們在這裡不顧祖宗情誼,好鬥好勇,大打出手,實為祖宗蒙羞。”   劉尚這一番話令全場雅雀無聲,個個低頭埋臉。   這時,一個鐘家大嬸走到近前道:“阿尚,都怪我,沒看住他們,你看現在如何是好。”   劉尚道:“阿嬸,眼下各自回村,祭祖為大,之後的事再從長計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