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長工(1 / 1)

父輩那些事 劉若回 6191 字 2024-03-16

第二天早上。   我太公石魁去鋪裡頭報道。   這是一間占地麵積很大的鋪子。   掌櫃的兒子鐘忠也是剛開鋪門不久,此時正在用雞毛撣清掃櫃臺。   鐘忠比我太公要大上七八歲。   我太公上前道:“忠哥好,我是石魁,掌櫃的讓我今日來報道。”   鐘忠放下手中的活,招呼道:“哦,石魁老弟好,我父親昨晚已經跟我講了。”   我太公道:“是是,掌櫃的說讓我來試幾天活,隻是我不知道這鋪子活應從哪裡做起。”   鐘忠道:“不急不急,我逐一跟你慢慢說。”   於是鐘忠就帶著我太公在商鋪裡頭一邊轉一邊介紹,大概就是商鋪的後麵有個囤貨的倉庫,倉庫專門囤放物資,然後有個廚房,廚房的水缸要挑好水,隨時能取用,廚房主要用作燒水,鋪子裡頭要隨時有熱茶溫水,顧客上門來了,要斟茶倒水,好生招呼,鋪子裡頭的貨物要保持整齊整潔。   我太公一一記下。   然後鐘忠大概的介紹了商鋪貨物的擺放,哪裡哪裡擺放的是什麼貨物,醬,醋,黃豆,紅豆,綠豆,乾棗,大米,糯米,腐竹,米餅,米糕,酥,茶葉,煙葉,黃酒,燒酒,柿餅,花生,瓜子,白糖,黃糖,米粉,木薯粉,番薯粉,麵粉,雞蛋,鴨蛋,枸杞,扇子,凳子,櫃子,桌子,毛筆,墨水,紙張,布鞋,布匹,魚乾,鐵鍋,菜刀,碗筷,燈籠,西洋鐘等。   這樣大概的介紹一番。   我太公就開始入手了。   我太公先是打掃商鋪,備茶備水,期間有顧客來就熱情的上前迎客,招呼客人,斟茶倒水,稱重收錢,然後在鐘忠的指導下,如何給客人寫字據,如何在賬本上記賬等等。   我太公能識字寫字,賬本這一類活是很容易上手的。   我太公很珍惜這份工作,自己拿著一本紙,然後在紙張上記下所有的貨物的單價,並加以背誦。   很快,不過幾天,我太公就熟悉了商鋪裡每樣商品的售價,並且能熟練的稱重售賣,寫字據,記賬本。   登記賬本是必須的。   寫字據的話看情況,一般小金額交易可以不寫字據,除非客人有要求。   但大金額交易,都要立字為據馬虎不得。   由於這家商鋪是小鎮最主要的商鋪。   所以鐘家掌櫃跟很多供應商有合作,供應商會以更低的價格給鐘家商鋪供貨,並送貨上門。   比如專門生產腐竹的作坊,專門生產布鞋,專門生產布匹的作坊,專門生產糕點的作坊等。   雖然如此,但在商鋪上班,可不是一直都呆在商鋪。   因為也有很多的農產品,是需要自己進村采購的,上門去那些山村收購,拿回商鋪售賣賺個差價。   這些采購地點近則幾公裡,遠則十幾二十公裡。   哪個地方產的木薯的好,哪個地方產的花生好,哪個地方產的柚子好,哪個地方產的柿餅好,哪個地方產的燒酒好,哪個地方產的糯米好。   這裡的好,不僅僅是質量好,價格更是要便宜,有質有價才是好。   劉興是個勤快的人,但不認識字,所以都是鐘忠帶著劉興一起去采購,現在我太公來了,前麵幾個月,鐘忠會帶著我太公熟悉各個采購點,然後以後采購這事自然就落到了我太公身上了,鐘發跟劉興兩人則更專項的負責農事。   這鐘家掌櫃的商鋪大米的交易量是挺大的。   這大米有的是從外地采購回來的,有的是小鎮本地收購上來的,但小鎮人多地少,米價很穩定,米價在小鎮收小鎮賣,幾乎無利可圖,隻是圖個日常運營。   隔壁有個鎮叫潭下鎮。   潭下鎮跟我們這個小鎮雖然是挨著的。   但是中間相隔著十公裡的連綿山脈。   沒有大路,都是崎嶇的山路。   因為道路艱難,所以平時這兩個小鎮難有商業來往。   潭下鎮雖然是個不折不扣的山區,但潭下這地方大,人口少,雖然地處偏僻,但那邊的人宛如世外桃源,向來都豐衣足食,舉個數據,如果我們這個小鎮人均1畝地的話,那麼潭下鎮人均6畝地都不誇張。   潭下鎮的糧食產量大,所以潭下鎮的米價比周邊地區要低,潭下鎮的糧食如果想要賣出好價格,就要把糧食往外賣,不僅是周邊的鄉鎮,甚至是周邊的縣。   潭下有個村名叫模石村,這個村此時僅僅五六十人,是個地廣人稀的小村莊。   當中有個姓藍的地主。   這藍家確實算的上是一方地主。   因為這藍家擁有模石村一半的耕地,100多畝地,兩座山頭,幾座大宅。   主要種大米,糯米,木薯,番薯。   這藍家地主在潭下擁有一定的地位。   這藍家地主是個產糧大戶,家裡光長工就10個,牛好幾頭,他們家的糧食已經不是吃不吃得完的問題,而是家裡的糧倉塞不塞得下的問題。   這藍家地主就成了附近幾個鎮的米鋪,包括縣城的米鋪的搶手貨源。   這些米鋪都希望能跟藍家合作。   當然我們小鎮的鐘家掌櫃也是如此。   畢竟藍家產糧大,他們家的糧食價格又便宜。   但藍家主的米是跟商鋪固定合作的,私人上門求購,他們是不賣的。   據說這藍家原來主要是跟縣城一家商鋪合作,但是時間久了,這縣城的商鋪不知為何,有點刁難人,後麵給貨款的時候就總喜歡拖時間,而且總是說現在糧食不好賣之類的話。   這藍家主也是有脾氣的,想到自家辛辛苦苦種個田,都是辛苦錢,收個辛苦錢都要隔三差五的去催,糧食又不是賣不掉,又不是你一家鋪子,陰陽怪氣的總想再壓低價格,藍家主不吃這一套,於是把賬收上來就立馬斷了他的合作。   而我們小鎮這邊的鐘家掌櫃還真是個天生的生意人。   雖然兩地相隔十公裡的大山,路不好走,但鐘家掌櫃可會使喚人了。   近幾年來。   每年農忙後。   準時的。   鐘家掌櫃就會寫上一封信,大概是說非常希望能跟藍家合作。   然後安排劉興帶上親筆信,一些糕點,去藍家跑一趟。   吩咐劉興去到藍家把信跟糕點給藍家主就行了,也不必逗留,回來即可。   劉興每年都照做。   其實,每次劉興給藍家主的時候,藍家主都是有所考慮的,隻是這路著實不好走,兩地之間可是群山啊。   所以每次都沒有回復。   這不,今年農忙後,鐘家掌櫃又派人來藍家問候了。   還是劉興,不過除了劉興之外,還有一個人,就是我太公石魁。   兩人從早上步行,兩個多小時才到模石村。   我太公終於來到了藍家,見到了藍家主。   果然是一方水土一方俗,這藍家不比其他姓氏,這藍家不修建圍龍屋,而是修建了幾座高大的宅子,形似堡壘。   這藍家主五六十歲,身材高大,聲音洪亮。   我太公見到藍家主恭恭敬敬的雙手遞上信件道:“藍家主好,我們家掌櫃吩咐我們來給家主問好,這是我家掌櫃的親筆信,請家主過目。”   藍家主收下信件,吩咐人斟茶倒水,讓我太公跟劉興坐下休息。   休息會後。   我太公跟劉興兩人便起身告辭。   藍家主道:“你們遠道而來,吃個午飯再走吧。”   劉興道:“多謝藍家主盛情,隻是我們不敢勞煩家主,還請讓我們告辭。”   藍家主知道劉興他們是不會多逗留的,因為每年都這樣,所以也就不勉強了。   藍家主欲起身相送。   不過想到斷了縣城的合作,以後就賣給附近幾個鄉鎮的米鋪,這雙頭的鐘家掌櫃生意做的也大,或許可以試一試。   於是藍家主當即叫住了我太公兩人。   藍家主道:“你們回去跟你們掌櫃說,這兩天我會安排人試一試運糧,如果真的不好運輸,那也就真沒辦法了。”   我太公跟劉興聽到藍家主這話高興稱謝。   過了幾天。   這天。   我太公在商鋪整理貨物。   有一支運糧的隊伍,四個人,兩輛獨輪車,停靠在商鋪門口。   運糧隊伍裡走出來一個人。   此人正是藍家主。   藍家主向櫃臺裡的鐘忠詢問道:“請問小哥,這裡可是鐘掌櫃的鋪子?”   這鐘忠並不認識藍家主,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但待客之道還是有的,對任何人都是報以溫和的笑臉。   鐘忠一臉溫和,客氣的道:“正是,請問您是?”   這時候我太公抬頭一看。   天吶。   這不是藍家主嗎?   我太公高興的一邊趕緊跑出來迎接藍家主一邊對鐘忠道:“忠哥,這位就是潭下的藍家主。”   這鐘忠當即大吃一驚,趕緊從櫃臺裡出來迎接藍家主。   鐘忠道:“石魁,喊我阿爸來,說藍家主到了。”   石魁高興的答應去辦了。   石魁來到鐘家圍龍屋。   此時鐘家掌櫃正在書房讀書,掌櫃的妻子也在旁邊。   石魁急急忙忙的進屋,然後站在書房門口報道:“掌櫃的,藍家主來我們鋪子了。”   鐘家掌櫃一聽這話,立馬放下書本,趕緊問道。   鐘家掌櫃:“來了有多少人?”   石魁道:“有四人。”   鐘家掌櫃:“帶糧了?”   石魁:“帶了,有三輛獨輪車。”   鐘家掌櫃沒做聲的踱步走來走去。   然後吩咐夫人道:“事不宜遲,你現在安排殺雞宰鵝,我這就馬上去把藍家主請回家裡來。”   妻子疑問道:“貴賓遠道而來,不是去酒家?”   鐘家掌櫃解釋道:“這藍家家主,不喜歡胡裡花哨,酒家太俗,把藍家主邀請進家裡來才是最大的誠意。”   妻子道:“原來如此,我這就去安排飯菜。”   於是。   鐘家掌櫃就帶著石魁風風火火的趕緊往鋪子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