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交趾巡撫八(1 / 1)

黃世仁和石秀在接受建“三寶城”的任務同時,也接到一項重要任務,在爪哇島推廣華夏語言、文字,二人搖頭不止,連說自己也是跟孩子學得《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劉鷹告訴他們一招:糧食種子對寫華夏文,說華夏語的當地人低價銷售,因為在此之前,劉鷹的價格是一斤黃金一斤種子,同樣重量的虎骨或犀牛角亦可。對登記入大明黃冊的家庭免費提供種子、耕牛、鐵製農具、住房(水泥磚瓦)。   大明七年六月二十六日早卯時,船隊開拔,六月二十七日辰時船隊抵達舊港,受到宣慰司以施進卿之子施濟孫為首的官員的迎接。同時還有“三佛齊”國戶部尚書一行人,他們是為高產種子而來,雙方達成一致,大明海國公劉鷹每三個月在三佛齊用玉米種子一百斤換“火油”一萬斤。雙方在舊港海邊修建官廠庫房,明人金失任倉大使率一千戶所官軍和五百匠戶、二千五百民夫駐紮在舊港。鄭和與施進卿談了什麼不是國公爺所關心的,但他命令一萬士兵把宣慰司衙門團團包圍,並做了三次重箭齊發。於是國公爺收到了一批“禮物”(梅花片腦、丁香、檀香、豆蔻)。七月一日卯時船隊開拔。   八日辰時到滿刺加,劉鷹與滿刺加國王拜裡米蘇拉簽訂租借合同,大明海國公劉鷹用每年一千斤玉米種子租滿刺加王國淡馬錫(現新加坡)五百年。劉鷹立即支付一萬斤玉米。然後命令李自城在海邊修建城堡,並留下一百門轟天銃和五千士兵和二萬戶礦工,農戶。一個月時間,兩個長寬各五裡的水泥巖石城堡對應建在海峽兩岸。   八月八日早卯時啟航,八月十八日抵達蘇門答刺,這次下船,劉鷹告訴鄭和:   “鄭總兵,有人在跟蹤你們?”   “為什麼?是誰?”   “無妨,‘YSL’本意就是‘實現和平者’,‘真主’立教就是人類與萬物平等。”   劉鷹前世從書上看到鄭和病死於此次下西洋,但是,他來了後接觸到的鄭和身高兩米,十歲起天天習武,從伊斯蘭教到佛教,在飲食上萬分注重,船隊自成立以來,對醫療事業十分重視,士兵每百人一名醫士,鄭和身邊無論人和藥都不缺。極端J義主張者對“叛教者”的處罰五花八門,對“異教徒”處罰采用方法千奇百怪。他命令阿哼、阿哈十二時辰不離鄭和左右,二人穿著與鄭和一般無二,三人內穿特別軟甲(用一股細鋼絲繩編)。   劉鷹命令從奴兒乾過來的穿甲匠、絡絲匠、絳匠聯合編了十二套。在船上一人穿一套,會見他人,穿兩套,下船一人穿三套。用以預防遠攻刺殺。三人外衣一致,混淆視聽。這次劉鷹同樣用玉米種子在海邊換了一塊地,築了一座五十平方公裡的石頭城,十月十日卯時起航,十一月六日辰時到錫蘭山(斯裡蘭卡島),停船後,劉鷹不聽鄭和的勸阻,命令全體奴兒官軍要把海邊一座山用工具從地麵上挖掘為石堡。所有石頭和樹苗都送入奴兒乾號庫房。石頭內有紅寶石,樹苗為紅茶樹。該國對大明死心塌地,所以,無論船隊乾什麼而無人過問,鄭和不聽劉鷹的勸,決定去佛光寺禮佛。十日卯時起航,十八日辰時抵達古裡,二十二日起航,   大明宣德七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船隊抵達忽魯漠斯。停船上岸休整,鄭和先後兩次在錫蘭和古裡遭遇刺殺,但沒有受傷。為了完成把海國公劉鷹送到忽魯漠斯的聖意,一路場帆不停,之所以在古裡停留,是傳達朱瞻基命令他們朝貢。包括麻林(肯尼亞馬林迪)、刺撒、忽魯漠斯、柯枝、南巫裡、祖法爾(阿曼佐法爾)、阿丹(亞丁)、木骨都束(索馬裡摩加迪沙)、卜喇哇(索馬裡布臘瓦)等受永樂大帝朱棣冊封過的國家都要進京朝貢。   國公爺和總兵太監經過長時間磋商,長到十萬人安營紮寨後完成全島搜捕。   “報告校長,忽魯漠斯國黃冊上共有國民一萬九千八百七十六人全都抓進營房!”   “有多少婦幼老殘?”   “統計如下,國王一名,王後三名,王妃九百五十四人,世子一名,王子三百三十三人,王女一千六百六十六人,一品大臣三百三十三人,從一品六百六十七人……從九品一千人,百姓八千八百七十六人,十歲以下二千一百一十一人,女人總計一萬二千三百四十五人”   “鄭總兵,就按商量好的辦!你帶著阿哼、阿哈和他們孩子走陸路去麥加,穿三層軟甲,領二千火銃兵,二十輛偏廂車。馬匹用你們的,我隻有牛。別粗心大意,小心無大錯,我在這裡建我的國公府,兩個月如無消息,我將血洗這半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