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汪直的困境與倭國亂局(1 / 1)

蔣洲在大內家,也聽到了不少倭國的當下情形,以及大內家的近況。   大內家本身是和細川家一同把持幕府的頂級勢力,但因為上一任家主大內義隆的經營不當,導致了實力衰退,進而引發了內亂。   日本此時就和春秋一樣,周天子徒有其表,諸侯之間不僅爭鬥不休,諸侯國內部也經常爆發出臣弒君子弒父亦或是廢長立幼的戲碼。   大內家幾十年前,為了和九州島上的大友家結盟,大內義興就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大友義鎮的父親大友義鑒。   但大友家並沒有就此和大內家冰釋前嫌,在大友義鎮四歲那會兒,兩家還在九州島大打出手,姻親之間照樣爭執不休。   大友義鑒對作為大友家的繼承人義鎮,從小便寄予了厚望,也因此特別選定親信重臣入田丹後守親誠作為新太郎的師範。然而不久之後義鎮的處境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正式舉行成年禮被起名稱作義鎮的前後,其生母突然去逝了,隨後義鑒又娶了一個後妻,一係列的打擊使得義鎮的性格在成長中逐漸變得粗暴冷漠。同樣也成為家中變亂的根源。   嘉靖二十九年,大友義鑒乘義鎮到別府的溫泉療養之機,於府內西山城召見重臣齋藤播磨守、小佐井大和守、津久見美作守、田口藏人佐四人,向他們征詢對於廢義鎮改立續弦所生的鹽市丸一事的意見,齋藤四人表示拒不服從,最終不歡而散。津久見與田口自知不久之後就會遭到主家義鑒的報復乃至是討伐,因而做出了迅速反應,先下手為強,逆襲了義鑒所在的居城,斬殺了義鑒的後妻與幼子鹽市丸,義鑒本人在桐之間被砍成重傷,史稱“二階崩之變”,而後府內城陷入混亂之中。義鎮隨即從別府從容起兵,以佐伯惟教為前驅殺入府內,在居城接受了義鑒的遺言,成為大友家第二十一代家主。不久之後義鎮經過激戰,誅殺了事變的首逆津久見美作守與田口藏人佐。   在此次事變中,義鎮的行為足以稱得上是疾風迅雷,然而這樣的速度足以使人懷疑其事先是預謀好的,因此他也被扣上了在暗中策劃弒父的罪名。   大友義鎮剛剛上位不久,他的好舅舅大內義隆就出事了,嘉靖三十年八月底,大內氏重臣筆頭家老陶晴賢突然起兵叛亂,打了個措手不及。   大內家堪稱虎父有犬子,一代梟雄大內義興的長子大內義隆,在經略武功上可謂庸庸碌碌。他屢次興兵和自己的舅子哥大友義鑒開戰,最終都沒有取得理想的戰果。之後又轉向和龍造寺家聯盟,共同覆滅了少貳家,在北九州占得了一點便宜。稍稍打了勝仗,他就誌得意滿,妄圖去插手京都的事務,但卻連連失敗。   大內義隆這個人的運氣也相當差勁,本來在嘉靖二十年支持毛利元就,一同打擊宿敵尼子家,取得了非凡的戰果。   自此大內義隆躊躇滿誌,經過充分的準備後,第二年他親率大軍,打算一舉覆滅元氣大傷的尼子家。而尼子晴久卻巧妙地布置月山富田城的防禦,於大內家士氣下降之時成功地抓住時機分化了尾隨大內氏的其他地方豪強,如三澤、三刀屋、本城之流,尼子氏最終大破大內軍,成功轉危為安。在這一戰中大內義隆的養子大內晴持(是從大貴族一條家過繼而來,因血統高貴受義隆喜愛)也在此役中意外戰死。   大內義隆自此一蹶不振,沉迷玩樂和發展文化事業,並因為這次戰敗,遷怒並疏遠了領兵大將陶晴賢。   嚴格意義上說,大內義隆雖然缺乏戰略眼光,更是一位常敗將軍,但在文化事業上,卻有著突出的貢獻,堪稱低配宋徽宗。   大內義隆是一位注重文化與貿易的大名,本身也對和歌與連歌等京都文化事物表達很強的關心,並且與文化人和公卿階層有所來往。延攬了不少文人和落魄公卿,來到山口授徒講學亦或是製禮作樂。同時獨占與明朝和李氏朝鮮的勘合貿易,將朝鮮的大藏經於日本出版;並允許基督教的沙勿略於山口傳教,形成了與京都齊名的“山口文化”。   但這些方麵的成就,本質上和宋徽宗並無二致,他因為重用文治派的相良武任而導致武治派的反叛,嘉靖三十年,在武治派的擁戴下,統兵大將陶晴賢以不願意見到本家衰落為理由,悍然發動下克上叛亂,大內義隆事到如今才發現自己已然喪失了對軍隊的控製權,於是在略作抵抗後就逃到了大寧寺。九月一日,大內義隆於長門的大寧寺自裁,享年四十五歲。這件事被後世稱作“大寧寺之變”。   陶晴賢在弒君之後,又請來了大內義隆的外甥,也就是大友義鎮的同母弟,大友晴英來擔任大內家的家主,並將其改名為大內義長。   作為交換,大內家將自己在北九州的一部分勢力,轉交給了大友義鎮。本質上講,陶晴賢也不是什麼好鳥,照樣為了私利出賣本家的利益。   而大內家內亂,給了毛利元就崛起的機會,毛利打著為大內義隆報仇的名義,拉攏了一大批反對陶晴賢的勢力,開始了快速擴張。   大內義隆死後的第四年,忍無可忍的陶晴賢,於嘉靖三十四年,領兵兩萬五千,在嚴島和毛利元就的四千兵馬展開決戰。   卻不曾想到,五倍於敵的大內家,竟然被毛利元就玩弄於股掌之間,最終陶晴賢兵敗身死。   雖然這對於大內家而言,是一個天大的噩耗,但對於本就是傀儡的大內義長而言,卻是千載難逢的良機。如今大內家雖然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大內義長卻是鬥誌滿滿,朝氣蓬勃。   蔣洲對於這樣的亂局,也是完全看不出頭緒來,不過他感興趣的是,由於倭國各地戰亂頻繁,民不聊生。所以有大量的民眾或武士淪為盜匪,武士的本質,其實是地主。一旦他們所追隨的大名主家戰敗覆滅,那麼武士就有可能失去土地,繼而成為破產浪人。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貧苦的漁民和盜匪,以及失去領地的流浪武士,有一部分繼續活躍在本土打家劫舍,但也有相當一部分人,流竄去了大明的沿海,和華人海盜勾結合夥,成為了所謂的“倭寇”。   足利幕府正常運轉的時候,日本其實沒有這麼多盜匪、流民、破產武士。如今秩序崩潰,不僅禍害到了自己,更是連累了到了大明頭上。   如此一來,蔣洲對於倭患有了更加全麵的理解,倭寇不止於九州島本身,由於全日本戰亂,流離失所的倭人,遠比之前預想的要多很多。整個九州島再加上靠近九州島的本州島西部,甚至是四國島,都是倭寇的兵源地,為海盜集團提供著源源不斷的人力資源。   想到這裡,蔣洲也隻能哭笑不得,使勁搖了搖頭。現在情況就是這麼情況,你除了和大友家等強力諸侯合作以外,再沒有更好的辦法。   同時,蔣洲也聽其他人說起,大內家掌握著一座銀礦,名叫石見銀山。如今大內家勢力衰敗,石見銀山落到了尼子家手裡。但尼子家和若狹商團合作密切,並不理會汪直和他的盟友博多商團。   但不知道為什麼,汪直非常需要銀兩,可能是需要在大明采買貨物吧,不僅要得急而且要的量也非常巨大。蔣洲也有點好奇,汪直為什麼需要如此海量的白銀,他的貿易額有這麼誇張嗎?   反正聽別人講,最近汪直因為缺乏足夠的白銀貨源,成天急的跳腳,這倒是讓蔣洲心中起了別樣的想法。難道說?正是因為汪直最近碰到了一係列困境,所以他才變得這麼好相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