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戰(1 / 1)

臨馬執槍 好一個純情 5471 字 2024-03-16

哨騎的聲音幾乎算是嘶吼,周圍的下屬將領和部分甲士都聽到了哨騎的話,他們都將目光投向周連生,而周連生則不甘的看了眼將軍府的方向,心情沉重無比。   “到頭來隻有我這裡損兵折將嗎。”周連生突然感到憤怒萬分,他憤怒朝廷內部的爭鬥,憤怒他們對南關的打壓,憤怒他們不把二十萬百姓的生死放在心上,憤怒何承平這些人就這麼放棄了南關。   “南關一丟,我朝南境門戶大開,難道北方的慘事又要重演一遍嗎?”周連生長嘆道。   周圍的人沒有出聲,有的是不敢,有的隻是不願開口。周連生看了看兩側,這條街上幾乎是昏暗至極,兩側都是門窗緊閉,周連生知道裡麵肯定有很多正蜷縮一角渾身顫抖的普通百姓。   就在周連生有點出神時,一陣吵鬧聲將他拉回現實,原來是後方的隊伍在前方隊伍將旁聽到的消息傳下去後,後方的隊伍中便有人不願在這裡活活等死了,隨即煽動起了隊伍喧鬧起來,周連生看了眼身側的將領,那人隨即會意,打馬向後維持秩序去了。   一騎去便又有一騎來,來者同樣渾身浴血,大口喘氣不止,此人是被周連生散出去負責各部聯係的哨騎營所屬。   “原先都略派出去阻擊敵人援軍的兵馬已經全部戰死了!”這名哨騎勉強緩過口氣後急切地說道,“對於正南三門的奪取並沒有成功,突襲的隊伍遭遇了齊軍!”   沒待周連生催促,哨騎便簡短的說出了詳情:“屬下在接近城門附近時發覺異常安靜,於是下馬潛伏靠近。隻發現戰鬥早已結束,一支全員披甲的軍隊在打掃戰場,而且城門大開,越來越多的兵馬有序進入。”   “他們沖上城墻,把宋旗換成了寫有齊字的大旗!”   隨著哨騎的最後一句落下,周圍的將領登時惶恐不安。齊軍入城,意味著這一局算是徹底輸了,他們這支所謂的奇襲隊伍也再無翻盤可能。   但實際上齊軍並沒有比周連生快多少,帶著這上千騎兵硬沖劉涵所在的節度府仍是有可能將他當場鎮殺。此時齊軍仍在城門處徘徊布防,而劉涵也不能調動全部的南關軍,劉涵自己的嫡係也算盡出,兵力上雙方都沒有形成優勢。   隻可惜周連生並不知道這些,南關內的情況實時變化,在齊國細作的幫助下劉涵能更快掌握戰場變化並做出決斷,周連生每一次的決策都比劉涵慢一步。   伴隨著周連生一聲令下,宋軍後隊變前隊,全力朝北方前進,沿途的齊國暗樁也將消息快速地傳遞到了上層,兩千騎狂奔的路途上,阻撓也越來越多。   城門處的李宏毅也在盡力堅守,這並不是他有多麼忠心或者已經認可周連生的表現,隻是單純的服從軍令不撤罷了,畢竟李宏毅所在的軍隊並沒有被染上多麼濃重的個人色彩,對於來自陌生將領的命令也能更好的執行。   原先按照開戰前周連生的部署,李宏毅率領麾下騎軍安置在城外就是為了以防萬一,若城內危險便用以接應的後手,但是他也沒想到如此普通的後手竟然成了救命的機會。   為了實時的掌握城內情況,李宏毅在本部哨騎不多的情況下還是盡力撒了出去,但在哨騎三三兩兩的回來時他就明白出大事了。於是他先令斥候營剩餘全部人馬立即進城尋找周連生,自己則率軍靠近北方兩門以防萬一。   就在李宏毅率軍向城門進發時,負責戊守城門的部隊正是剩餘的七千步卒,而他們由一個萬戶帶領。為了剿滅這七千人獲得城門的控製權,劉涵調集了南關精銳對其進行圍攻。   這位劉姓萬戶麵對密密麻麻的南關軍,心中按耐不住即將麵對激戰的興奮,在旁人眼中幾乎是雷厲風行般的下達軍令,指揮軍隊編織出了防線。   劉萬戶這裡總共約三千人,另外的四千人駐紮在另一城門,由於地勢條件限製,臨時組織起來的防線實在是簡陋不堪。   麵對如此拙劣的防線,南關軍做出的決定不知道是輕視還是重視,一支身披鐵甲的千人規模的隊伍臨陣而出,直朝宋軍而來。   若是湊近看的話這支千人的隊伍的鐵甲上都布滿了密密麻麻的刀痕,這便是他們身經百戰最好的證明,毫無疑問他們便是戰場上的陷陣營。   “太誇張了!”看著緩慢逼近的陷陣營,劉萬戶不禁握拳錘身,“這一千陷陣營完全可以殺穿我們三千人。”   為了防止前麵的士卒因為害怕而擅自逃跑從而引發全軍崩潰,劉萬戶將自己的親衛派到前線作為督軍,擅自後退者當場鎮殺。   似乎是想靠著鐵甲陷陣營直接碾過去一樣,南關軍並沒有發射弩箭來製造殺傷,陷陣營沉重的腳步聲緩慢而又有節奏的踏在每一名宋軍的心上,從腳步聲裡大概也能感受到鐵甲的厚重,這無疑給宋軍造成了極大的心理壓力。   在督軍陣前斬了幾名實在承受不住,妄想逃跑的宋軍後,陷陣營也終於發起了沖鋒,在劉萬戶下令全軍不準擅退後,兩軍接陣了。   第一條防線完完全全的承受了陷陣營的全力猛沖,伴隨著陷陣營的突破與前進,戰鬥完全變成了陷陣營單方麵的屠殺,頃刻間第一條防線便崩潰下來,陷陣營的攻勢沒有受到絲毫影響,而防線內殘存的宋軍則四散奔逃。   陷陣營很快脫離了第一條防線,他們依舊保持著所向披靡的氣勢,潰退下來的宋軍裹挾著陷陣營朝第二條防線湧去,無形之中給陷陣營形成了護盾,見此情景的劉萬戶勃然大怒。   “讓督軍給我頂上去,那些潰兵讓人去收攏,誰敢靠近防線就斬誰!”   第一線與第二線相距約兩百步左右,在保持攻勢繼續沖鋒的路途上,陷陣營不斷收割著潰散逃離的宋軍,很快便直接殺到了第二防線前。   看著陷陣營無可匹敵的攻勢,劉萬戶不禁怒罵一聲,而與之相對的,不遠處的南關軍指揮那裡就顯得輕鬆多了,南關軍指揮與手下將領談笑風生,絲毫沒將劉萬戶那三千宋軍放在眼裡。   “你們看,宋軍的這個陣勢是不是頗有點背水一戰的味道?”南關軍指揮指著不遠處的戰場,笑著說道。   “背水一戰是兵仙韓信的成名之作,對麵那位連姓名都不知,又像隻小蟲一樣要被將軍的精兵碾死了,那裡比得上韓信?隻是單純的等死罷了。”一名南關軍將領奉承道。   聽得此話眾人轟然大笑。   遠處的戰場上,很快陷陣營便狠狠的撞進了第二防線,但出乎意料的是,這次顯然沒有上一次那麼輕鬆,陷陣營甚至不得不與防線內的宋軍近身廝殺起來,他們的攻勢被完全阻滯了下來。   望著突然停滯不前的陷陣營,南關軍指揮皺了皺眉頭:“小看對麵宋軍了,他們竟然還有後手。”   在看到了陷陣營後劉萬戶便急忙將全軍上下的鐵甲聚集起來,匆忙間湊了三百鐵甲兵,僅靠三百鐵甲自然無法拖延陷陣營,但在攻破第一防線時陷陣營便已經有了近兩百人的損失,隨後在進攻第二線的路上得益於少數保持了理性的宋軍,使得陷陣營損失確確實實的超過了兩百。   以三百鐵甲為主力加近千兵力對抗不到八百陷陣營,雖然依舊無法與之抗衡,卻也可以拖延一二了,這三百鐵甲成功阻擊了陷陣營,也為宋軍止住了頹勢。   雖然暫時止住了攻勢,但戰場優勢依然在南關軍,南關軍指揮顯然也明白這一點,在確定陷陣營無法繼續有效推進時,他隨即示意手下將領領軍接上。   “不要讓他們站住陣腳,配合陷陣營直接猛攻猛打,他們在另一城門那還有四千人,這裡如果能拿得下,也算功勞一件。”   大批的蓄勢待發已久的南關軍朝戰場奔去,看著終於出手的南關軍,劉萬戶懸著的心終於踏實了,踏實歸踏實,守不守的住還要兩說,畢竟他也掏不出兵來對抗那南關援軍了,但至少不用再分心關注戰場之外的變數了。   “這宋軍指揮也算有本事了,三千人扛我南關精銳這麼久,換同等兵力的齊軍可未必做得到。”南關軍指揮笑道。   聽得話外之音的南關軍將領連忙說道:“哪裡有本事,估計是占了地利加之運氣好罷了,哪有將軍你指揮得當。”   聽得這奉承話指揮也隻是微微一笑,看著戰場隻待勝利後將那人的首級割下來好生觀看一番。   下一秒指揮的笑容便止住了,隨即身後眾人的笑聲也止住了,所有人齊齊看向戰場,隻見宋軍身後的城門開了。   “開城門是幾個意思?莫不是害怕了要逃?”   “這麼焦灼的時候開城門,豈不是告訴軍隊那裡有生路趕緊跑?這隻會潰敗的更快吧……”   指揮沒有理會手下將領的議論,他也沒明白那位宋軍統領想做什麼,隻是瞇了瞇眼想揣度宋軍的真實意圖。   很快他便睜大了雙眼,驚怒道:“那他媽是宋軍的援軍!還是騎軍!”   眾將齊齊望去,果然城門處沖出來大批的宋軍鐵騎,這批宋軍騎兵繞過了第二條防線內陷入焦灼的戰場,而是直直地沖向了被派過來支援的南關軍。   先前派出去想要穩固局勢的援軍也一頭撞進了宋軍鐵騎的懷抱,由於自認為大局已定,領軍的將領在沖鋒時並未刻意保持軍陣,這個舉措使得此時的南關軍的陣勢是混亂至極,手下人也約束不住兵卒,無序的亂兵對上整齊有序的宋軍,根本無法阻止起有效的遏製防禦,那接下來便是宋軍單方麵的屠戮了,畢竟援軍可沒有陷陣營的鐵甲,南關眾將滿臉驚怒的看著南關軍被宋軍鐵騎來回沖鋒,幾僅僅在幾個回合後便全軍崩潰。   戰場局勢瞬間反轉,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成批的南關軍潰兵朝他們湧來,眾人對這一幕有些呆滯,仿佛剛才的優勢都是假象,就在眾人默不作聲時,到底是一軍指揮使,最先反應過來的指揮立馬下令收攏潰兵,重整戰線。   看著入城的李字大旗,所以人都明白是李宏毅來了,這位年輕的將領在南騎軍中可是頗有聲望的。   而南關軍指揮使也瞬間理清了戰場局勢,他明白優勢仍然在他們,對於李宏毅部和那估計僅剩一千兵左右的宋軍,他們依然有兵力優勢和地理優勢。   但他得先整理手下的潰兵才能保持這個優勢。   在南關軍重整陣型的時候,宋軍並沒有發起進攻,而是同南關軍一樣選擇整理防線,因為南關軍的陷陣營也還在他們的戰線內,而李宏毅也見到了那名劉萬戶。   雙方都並沒有更多的動作,重新回到開戰前兩軍對峙的局麵,隻留下了陣前無法計數的屍體。   而被困在宋軍陣地內的陷陣營顯然陷入了一個十分尷尬的境地,因為身上厚重的鐵甲他們無法像其他人一樣迅速撤出戰場,而在經歷一番廝殺後又僅剩五百餘人,被宋軍圍的水泄不通,但宋軍又沒有主動進攻,隻是像看什麼珍惜產物一樣看著他們。   攻是打不過的,撤是跑不掉的,陷陣營隻能聚在一起不敢妄動。   但此時宋軍的指揮也就是李宏毅與劉萬戶是根本顧不上這五百陷陣營了,他們需要立馬接上周連生然後撤離,拖得越久就越有可能與養精蓄銳已久的齊軍精銳正麵對抗,到那時宋軍除了全滅外不會有第二個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