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個大家庭曾經是和睦過的。那段其樂融融,父慈子孝,婆媳和氣,妯娌互助的畫麵,因為我還沒出生或是出生不久是沒有記憶的。 祖父曾祖父都是農民。但祖父年輕的時候犯過“錯誤”,把自己養的鴨子鴨蛋拿去賣了,換回來了別的東西。被批評教育過,所以他對新想法新東西,都持謹慎觀望的態度。祖父長得挺高,眼大眉濃,頭發粗直,可惜臉色發黑,臉型身材消瘦,讓他顯得沒那麼英武。他時不時不能控製的咳嗽幾聲,聲音大的時候樓裡都有回音。他會養鴨子,後來又允許養的時候,他就養了許許多多的鴨子,以此為業。他基本不怎麼參與家裡的農活,一是鴨群每天都要放出去,要人看著,二是他身體也不好,乾不了體力活。可能因為他咳嗽多,所以說話少,不咳嗽的時候就閉口不言。祖母是祖父的童養媳結婚的,本來就是一起長大的。他們在一起的日子可算長了。祖母短發小圓臉,眉目清秀,個子不高又顯得乾凈利索,出了名的持家能手。她總是風風火火,說話走路都是能快則快,迅如疾風。把大伯父親他們拉扯大可不容易吧,練就了一身本領。 大伯的身材魁梧,臉型有點祖母的圓臉所以顯得憨厚。他是家中的老大,也沒上過學,早早地就開始幫助家裡乾活並且照顧弟弟妹妹了。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小時候吃過苦,生活非常節儉,說是摳門都不過分。大伯母是鄰村娶的,微胖會乾活,會做各種農村裡的小吃食。剛來那一陣聽說挺厲害的,後麵生了倆女兒就比較隨和了。那時候無論是家裡還是村裡的地位,與吵架的聲音大小,跟有沒有生兒子是有一定關係的!我父親各方麵都符合老實人的標準,包括身材長相。老實人是哪會兒都不好找媳婦的,所以我母親是登報征婚征來的。來自遙遠的四川。從我母親口中經常聽到說自己是被騙來的,年輕不懂事相信了報紙上說的信息。“長相帥氣,家境不錯,性格老實,交通便利”等。後來發現不過是從一個窮鄉僻壤到另一個僻壤窮鄉。母親年輕的時候應該是個大美女,我從一些老照片上看到的,不是那種特別精致的驚艷美,是那種小家碧玉的溫柔美!她說當時到了我們村以後馬上就想走,奈何不夠路費,父親也是苦苦追求,可她還是不同意!最後實在沒辦法父親去給她湊了路費要送她回家,她被感動了反而同意了。她自己有點像《牧馬人》裡麵的秀芝,跟我說的情節也有點像電影情節。這是我後麵看了這部電影發現的,不知道我母親她是不是也看過。我三叔是個矮個子,身體結實,孔武有力,乾活做事非常勤快賣力。他還學了木匠手藝,會做桌椅,風車,穀鬥等物品,家境一直是四兄弟裡最好的。在靠近縣城,屬於城郊的農村娶了三嬸。三嬸一直以城裡人下嫁自居的。她的確也有城裡人的樣子,長發膚白,體態纖瘦。她的眼神異常的銳利且冰冷,不茍言笑,寡言少語。但吵起架來如秋風掃落葉,如大雨滂沱不可抵擋。同時她也很勤勞節儉幫助三叔快速的發家致富。一兒一女從小不說是錦衣玉食,也是吃好穿好。小叔是村裡一等一的大帥哥,活力四射,精力充沛。本來身材勻稱的他還鍛煉了一身小肌肉。人帥心花自古如是,談了幾個女朋友都沒有成,最後結婚得很晚。 九十年代村裡已經不存在餓肚子的情況了,交完國家的公糧,家家的糧食基本都夠吃,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穀倉裡都有餘糧了。主要矛盾已經從解決饑餓轉移到日益增加的物質文化需求同當下的實際情況有差距的矛盾!當時父輩們正是年輕力壯的年紀,老人也都還健康。除了種田也都會找別的事情做賺取外快改善生活。每個家庭也都在蒸蒸日上,養兒育女!大家的關係也是一片祥和,親善有愛,和和睦睦。雖說在一個大門裡,但裡麵早已分了家。大伯和三叔分到外麵這個天井兩邊和二層小樓的房子,東西各一半。父親和三叔分到後麵的三層樓,後麵可能房屋多點,祖父母也住在後邊。由於小叔還沒有結婚祖父母跟他一起吃飯。按農村的習俗,兒子們都結婚了,倆兒子的,老人一家分一個。孩子多的就輪流還是別的分法就不太明白了。廁所有一個,在樓後山坡大樹底下的菜地裡,是共用的。前麵的大廳也是共用的,挺大,擺下了四張桌子。平日大家都不到大廳來吃飯,逢年過節或者來客招待時用。大伯母時不時地做點小吃:炸糕,米果,米漿蒸的粉粄,做好了給公公婆婆,我們家,三叔家都分點。三嬸每次從娘家回來也帶些“城裡的”東西。吃的,用的,小孩子的小玩具等。我母親既不會做當地美食,也不允許時常回娘家,他娘家遠在四川。在那個年代那個經濟和交通條件下,她的娘家就跟沒有一樣。這也樣讓之後發生的一些事,讓她一生都難以釋懷!但她每次去趕集,去鎮上回來都買些“等路”一般是水果,給大家分分。“經濟情況,決定家庭關係結構”這樣和諧的畫麵也終將因為一個“氣球”的爆炸而宣告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