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寒冷的冬季都會過去。等到大家把酒都釀好,保存好,就要開始籌備過年了!村裡的婦女還能在菜地和照顧家禽牲畜之間忙碌,而身強體壯的男人卻找不到什麼事來做。白白浪費著勞動力,像孩子們等過年一樣,你家晃蕩到我家,我家晃蕩到你家。聊天喝茶,打打撲克。但三叔和幾個有手藝的人,都還很忙碌。他會木匠活,年前新做桌凳椅在集市很暢銷的。還有打鐵的,各種刀具農具,因為他家在山崗上,整天當當響,半個村都聽得見。而我父親那個冬天少有的也挺忙,他釀的酒不是挺好嗎?酒烈就是因為水放得少,酒漿的比例高。所以他用一樣多的糯米釀出的酒比別人少得多。往年大家來嘗過酒的雖然都贊揚酒好,但也沒人買酒啊。今年不一樣了,個別小債主眼看今年是還錢無望了,乾脆提出“以酒抵債的想法”。按照市麵上的常規價格。這我父親也不好拒絕,釀了又釀,直到家裡已無糯米可釀!還有就是祖父,養了一年的鴨子到了收獲時候。小叔和祖母都要幫忙,挑到集市上去賣,村裡也賣些。這裡就要說到年前的集市,那摩肩接踵,人山人海的畫麵看著有趣,實則艱難並潛藏著“危險”。有發生踩踏的風險,有失散孩子的風險,而丟失財物,首飾的情況那就太普遍了!所以出發前大家都要謹慎地藏好現金以及摘下不必要的首飾放家裡,並且反復地叮囑孩子跟好自己。小點的孩子都被長輩扛在肩上。集市上賣什麼的都有,各種年貨,衣服,農副產品,家具,小家電,吃的,玩的,應有盡有。要直到許久以後,鎮上陸續開了許多生活超市,加上網購的流行,很多東西平時就買了,不用等到大集市去買,場麵才會顯得冷清點。但也有很多外出回來的人就喜歡去逛集市,可能不缺東西,就是去逛那個熱鬧與回憶!包括多年以後的我! 再往後就會嚴格按照習俗裡的“忙年、祭灶、掃塵、殺豬、洗疾、貼花”等流程走了,大概在是這些流程。我們家族的年豬是祖母養的,殺了四兄弟各一份。殺豬當天大家熱熱鬧鬧地吃一頓,其他的分完各自醃好,過完年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吃這些煙熏肉。由於母親不在,除了掃屋祖母幫著掃了一遍,其他的能免則免,父親向來不在乎那些! 我始終記得那個春節,可能是因為剛懂得喜慶熱鬧,又還不懂或者還感受不到人們的辛苦!尤其是父母的艱難處境。父親的“債主”們孜孜不倦地“追求”,也終於在除夕那天結束。這是農村裡不成文的約定,也是做人留一線的“線”。到這天大家就都不再追債了,各忙各的,大家過個好年!一切等過完年再說。 這時候的農村過年可真是熱鬧啊!一個村有那麼些個在外工作謀生的人,也緊趕慢趕回來過個年。基本上全村人都在,一家放一個鞭炮都夠響一天!也有條件好的幾家,會“比賽”放大煙花的。當一個碩大無比的禮花升空時,大人小孩都跑出去看“哇哇”喊。大人是羨慕,並以此為奮鬥目標。小孩兒們是真心覺得好看。到了過年那天我們在大廳會用兩張桌子並排拚接起來,每家都煮幾個菜,合在一塊兒吃大團圓飯!每個小孩都有紅包,互相送領,有意思的是無論誰家孩子多還是少,包出去的和收回來的金額基本是一樣多的。比如我收到三嬸,伯母20元紅包,母親就會給她們家孩子一人十元的紅包。母親今年不在家,不知道父親有沒有想她,她有沒有想我們。肯定有!至於我,估計是沒有想母親的。祖母地細心嗬護,大過年的熱鬧,加上那時的年紀還不懂想。當我懂得思念,懂得盼望,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會期待他們外出以後的回家時,也就沒有那麼快樂了! 大年初一的拜年也是讓人十分懷念的。家家戶戶大廳的桌子上都擺滿了好吃的,糖果,花生,瓜子,水果,各種蜜餞果凍等。過了年初一所有的孩子都會後悔,為什麼那天不多吃一點,口袋裡不多裝一點!而後又會心心念念期盼一整年。當然家裡長輩也會給出門拜年的我們立許多規矩:“勤叫人,說好話,少吃拿”等。隊伍一般都會有一個比較大的孩子領隊,帶著我們全村跑。年初二開始就是各種走親戚回娘家了,嫁出去的姑姑,姑婆,拖家帶口地來了。大伯大伯母,三叔三嬸拖家帶口地又走了。我們家稍微“清閑”點,母親娘家太遠,走不動,在家裡負責招呼來客。農村人對於招待正月裡回娘家的親人,向來都是極大方,極熱情的。分別之時雙方含淚不舍,拉拉扯扯,相約再來!就這樣你來我往,熱熱鬧鬧地眨眼就鬧到十五元宵節了!鬧元宵可是真“鬧”啊!有些村比過年還熱鬧。有舞獅子的,有舞長龍的,有走花燈旱船的,,,,,,。那些年的熱鬧讓人覺得,好像他們一整年的忙碌和辛苦,就隻為了過一個年和十五。過完了就又開始勞作,開始節約,開始算計。 如今我的福建老家過年場麵,雖然大不如前,但依然還算熱鬧。過十五,鬧元宵就真的沒幾個村還有了。年輕的還有多少人能在家呆到十五?年老的早已“舞不動”了,甚至那些工具與流程都快斷了傳承,漸漸沒人會了!生活逐漸好了,但“年節味”淡了。經歷過那些熱鬧的人都會懷念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