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簡單村落的復雜關係(1 / 1)

“爸,你說我們村裡年紀最大的是誰?”   漫無目的的聊天中,我忽然問了他一個問題。因為我突然想起來我爸已經快五十歲了,而大伯已經六十多歲。   大伯現在的年紀比小時候的外公的年紀都大,我在記得外公年紀的時候,外公似乎才五十四歲,他的頭發還是黑的,現在外公已經七十多了,頭發幾乎都是灰白的了。   轉眼間,時間已經到了這個階段了嗎?我的心情有些復雜,忽而想起了家鄉,想起了家鄉的那些老人。   這個答案似乎早就印刻在腦海,老爸直接說道:“我們村現在年紀最大的是你二爺爺,其次就是你爺爺。”   “二爺今年九十多歲了。”   “爺爺今年也快九十了。”   其實聽長輩說話有時候挺疑惑的,為什麼對小輩稱呼自己的長輩總是站在小輩的輩分,比如“我爸爸跟我說我爺爺的時候,也是叫‘爺爺’。”   以前沒深思,現在想來也許一方麵是方便小輩理解,另一方麵也許是感情變淡吧,產生了距離感。   我爺爺的年紀我以前問過他,他說國家搞大集體的時候他差不多二十歲,我以前跟他了解過,倒推回去大概是1934~1936年,我現在記不大準確了。   父親繼續說道:“別看二爺爺今年九十多了,身體卻還很硬朗,還到‘生地門口’種地,還喂得有兩個豬,每天割豬草、喂雞,樣樣都做!”   “二爺爺身體確實好,都九十多的人了,幾乎都不怎麼生病。”我贊同道。   父親說:“我們這家年紀最大大到你爺爺兄弟倆,年紀最小的我不確定了,反正有五代同堂了。”   我感慨萬千的說:“唉,一晃眼,我都是爺爺輩了。”   我爸聽了一愣,而後晃過神來,笑著說道:“從你二爺爺那邊算下來,你的輩分確實是這樣。”   “你二爺爺有四個兒子,你大爹、二大爹、小闖情、小闖六。”   “你大爹有高興、習書兩個,二大爹有你妹嬌姐、小習剛、小錳、小穩四個,闖情家好像是三個,闖六跑到雲南那邊去了,不知道有幾個。”   “高興家有習奎、小習景、小灰三個,現在習奎結婚了,不曉得有幾個。”   “習書家小進、小婷兩個。”   “你妹嬌姐家三個,習剛家三個。”   我饒有趣味的聽完,其實這種關係梳理,我已經聽過好幾遍了,但隨著時間的流逝以及講解人的不同,看待同一件事的角度也不一樣,同時隨著時間的流逝,家族成員之間的信息也在隨時更新。   我腦海裡想了下最小的那一輩稱呼最大的那一輩,該怎麼稱呼,我遇到的一般是四代,所以超過之後我就不怎麼了解了。   隨後我就問道:“爸,那第五代稱呼第一代怎麼稱呼?就像習奎家娃娃稱呼二爺爺。”   我爸也有些不解,他詳細梳理了一下:“我們第二代稱呼第一代喊做爸爸,第三代稱呼第一代喊做爺爺,第四代稱呼第一代喊做老祖,難道第五代稱呼第一代喊做老祖祖?我也不知道,也是頭次注意到這些問題。”   我問道:“爺爺他們是隻有兩兄弟嗎?”   爸:“他們是四姊妹,你爺爺還有兩個姐姐。不過好像都過世了。”   “你妹嬌姐家小劍的奶就是你爺爺的姐的女兒,也就是你爺爺的侄女。”   對於這個消息盡管我知道了,但還是有些驚訝。   我第一次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還是從小劍家奶奶口裡得知的,那時她老人家來看望她舅舅——我爺爺,那時候我才知道。   我整理了一下腦海裡的關係,說道:“關係這麼亂嗎?那小劍家媽又算我的姐姐,他奶奶也可以算我的姑媽?”   我爸聽完我的感慨,肯定了我的說法。   爸:“其實我和你媽還沒結婚的時候,小劍家爸爸喊我還要喊做叔叔。後麵我和你媽結婚,就不這樣喊了,都是稱呼名字。”   從我媽周家那邊來算,我媽好像還要小一點。   我扶額嘆息道:“怪不得村裡到處是親戚,不是舅舅就是各種公。我以前叫我妹嬌姐都是叫三婆的。”   爸:“那邊更親就往那邊喊,其實都沒錯,隻是關係有點混亂。”   我問:“我媽這邊的關係是咋樣的。”   爸:“他們這邊周家的話,往上是兩支,一支是外公這邊,一支又是小劍家。”   “不是一家的,這個還不好理清楚。”   其實我大概的還是能分清楚的,當然那些年長的外嫁出去了的就不清楚了,因為很多外嫁之後很多年都不回來一次,再加上以前的交通不好,來往不方便,所以造成一種影響,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   但是新時代交通更為方便,來往就不會有那麼困難,隻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困難,我們這一代就是:都出去打工了,人情關係就知曉的不多。   等熟悉的老人去世,活著的人就沒有多少羈絆了。   我問道:“爸,你知道外公有幾兄弟嗎?”   爸:“七姊妹吧。”   我說:“十姊妹。外公他跟我說過他有十姊妹,隻是其中兩個還是三個夭折了。以前我一直以為外公隻有三兄弟,他排老二,後來我才發現,我想錯了。”   “除我知道的大公,三公之外還有二公。外公還有大姐、二姐、三姐……”   “隻不過現在還活著的好像就隻有三公和他了吧。大姐很早就走了,大公在13年走了,二公前些年好像也走了,他的二姐好像是去年還是前年就走了。”   對於自己的兄弟姐妹去世,我問過外公他有什麼感受,他說沒有多大悲傷,一方麵是有的關係不好,死了也沒啥難過,一方麵有的隔得遠了,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都有自己的家庭所以感情也變淡了。   其實親人之間的關係不一定真的有多好,有的別看明麵上是兄弟,姐妹,親戚,但是關係真沒那麼好,再加上以前家庭人口多,競爭有時候大過親情。   我的外公是個豁達的老人,他對於年輕人的事,他不知道的普遍保持沉默,不去乾擾,在家也是瀟瀟灑灑的玩樂,按他的想法就是少管閑事,該死的死,不給子女添負擔。   而外婆就剛好相反,她總是碎碎叨叨,忙個沒完,兩老口相互扶持走到了現在。   我是外公外婆帶大的,我對他們的感情很深,對於她的念叨已經習慣了,都知道是為自己好,再加上很多時候都不在身邊,回想的時候隻會感覺親切。   而我舅舅的兒子,也就是外公外婆的親孫子就受不了了,那小子總是向我抱怨說他的奶奶總是那麼多話,他不喜歡,他更喜歡他的外婆。   哈哈,我們都更喜歡外婆。   小時候那小子比較淘氣,不聽話,對於外婆的話總是不耐煩抵觸,可能現在長大了,不會再說那些傷人的話了。   時間過得真快,一晃眼大家都長大了。曾經淘氣的小子也會懂得言語的分寸了。   村裡的關係就是這樣,人口其實不多,但關係往上數都能拉點。   現在的村子每家每戶都蓋的有大平房,都有各自的延續,很多比我們小的後輩或者新嫁來的我已經不怎麼認識了。   小時候在外麵讀書,長大後出去工作,年長的要麼跟隨子女出去,要麼走向死亡,童年再也回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