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蘇苦笑一聲,眼中神采黯淡下去,搖頭道:“這恐怕不行。” “大秦給不出這麼多錢。” “這些年大秦各項工程不斷,我雖不知少府具體情況,但想來不會有太多富餘錢糧,不然大秦也不至多次征收口賦。” “再則。” “大秦律法嚴明。” “不支持給錢,更沒有理由。” “孔子曾說過:‘不患寡而患不均’,大秦就算能給關中民眾錢糧,到時關東民眾又會如何看待?情緒沸揚之下,若為奸人教唆,恐會落得天下生亂。” “給錢是萬萬不能夠的。” 嵇恒微微額首,對扶蘇的說法很認同。 大秦現在的確給不出錢。 也不能給! 大秦這龐大的官僚體係,就靠壓榨社會底層維持,若是將部分錢糧分發給底層,隻怕本就艱難維持的朝廷,會在瞬間崩裂瓦解。 給錢也亂法。 從各種角度而言,直接給底層分發錢糧,對大秦是小利而大害。 扶蘇目光狐疑的看向嵇恒,這麼淺顯的道理,自己都能看的出來,嵇恒不可能看不出,為何他還會提出‘給錢’的建議? 嵇恒挪了挪身子,側身躺在躺椅上,用手枕著頭,開口道:“按你的話,大秦眼下給不出錢?也給不了?更沒法給?” “的確如此。”扶蘇點頭。 “那先不論給錢與否,我再問一個問題,少府眼下有剩餘錢糧嗎?”嵇恒道。 扶蘇眉頭一皺,這已涉嫌大秦機要,本不該對外泄露,隻是見嵇恒神色肅然,最終還是點了點頭,道:“敖倉那邊還存有不少錢糧。” “不過除非麵臨生死危機,不然敖倉積攢的錢糧,是斷不容妄動的。” 聞言。 嵇恒微微點頭。 他自是知曉敖倉的存在。 他也並未打敖倉的主意,隻是想知曉大秦國力。 嵇恒道:“所以你能動用的錢糧有限。” 扶蘇無奈的點點頭。 嵇恒輕嘆一聲,揉了揉額頭,揶揄道:“始皇還真是夠大方的,兩手一攤,錢糧是分文不出,就指著我自己去變出來。” 扶蘇乾笑一聲,沒有去接話。 他倒不覺得始皇不想給,而是實在給不出。 給少了,沒用。 給多了,朝廷撐不住。 甚至最後兜兜轉轉,隻能繼續加賦於民。 這顯然不是始皇想見到的。 嵇恒見銅爵放在地上,眼中露出一抹肅然,沉聲道:“世間熙攘皆為利來利往,而今天下有錢萬事好,無錢萬事休。” “始皇既不給錢糧,那就自己想辦法。” “搞錢!!!” 聞言。 扶蘇連忙道:“大秦眼下租賦稅都很高,朝廷恐不會同意征收口賦。” “我來之前,父皇曾說過,是大政小改。” 嵇恒微微額首。 他自是清楚這個情況。 大秦這幾年租賦稅都很高,已沒有太多提高空間,若是再增加,隻怕政令剛下發下去,地方就瞬間暴動舉事了。 這也是大秦當下癥結所在。 朝廷維持龐大的官僚體係需要大量錢糧,加之又有各項大工程要修建,同樣需要耗費大量錢糧,底層的血汗早已抽乾。 就算想加征,也征不上來。 他也不會這麼做! 嵇恒道: “有錢好辦事。” “因而必須要搞錢。” “眼下朝廷不發,又不能殃及民生。” “那就隻剩兩個辦法。” “兩個?”胡亥驚呼出聲。 他前麵一句話都不敢說,也以為嵇恒已無計可施,沒曾想,嵇恒張口就是兩個辦法,這屬實給他驚住了。 扶蘇也麵露異色。 嵇恒沒有理會,自顧自道:“第一個辦法,是印錢。” “印錢?”扶蘇一愣。 嵇恒道:“大秦的錢幣太少了,根本滿足不了民眾日常所需,而秦半兩為國家貨幣,因而隻要能多造一枚秦半兩,大秦也就多一枚錢。” 聞言。 扶蘇若有所思。 但最終還是搖了搖頭。 他沉思道:“大秦眼下生產的銅鐵,大多用在兵械跟農具上了,目前沒有那麼多銅鐵用於鑄造秦半兩,短時想提高也不太現實。” 嵇恒輕嘆一聲。 扶蘇顯然沒意識到‘秦半兩’的價值。 他其實也可以理解。 自周代以來,天下貨幣雜多,各國錢幣的形狀也不一,如鏟幣、刀幣、環錢等,而且流通範圍普遍不大,因而世人更推崇以糧食及布匹為幣。 即以物易物。 大秦上下也都深以為然。 因而朝廷對鑄造秦半兩並不上心,除了開國時宣布秦半兩為天下統一貨幣,除此之外,便再也沒提及過貨幣,也很少大肆鑄造,就算有鑄造,也鮮少超過百萬枚。 但相對大秦兩三千萬人口,這點錢幣根本就不夠用。 貨幣乃經濟的血液。 大秦顯然忽略了貨幣本身的價值。 大秦作為第一個大一統王朝,思想觀念上依舊沿襲著過去,這其實也不能過於苛求,但擁有如此大的貨幣利器,卻一直閑置不用,屬實是有些浪費。 嵇恒深吸口氣道:“朝廷上下低估了秦半兩的價值。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 “過去天下之所以盛行以物易物,主要是因各國貨幣不同,互相也不能流通,因而地方更習慣以物易物。” “而今天下一統,秦半兩為統一貨幣。” “貨幣壁壘已被打破。” “大秦印出的任意一枚秦半兩都是錢!” “大秦明顯忽略了這點。” “這種忽略並非隻有當代,秦半兩自創立以來,存世已有130餘年,但唯有秦惠文王時大肆發行過秦半兩,其餘時候,秦半兩都隻被當做輔幣。” “這明顯本末倒置了!” “大秦若重視秦半兩發行,根本就不至落到如此地步。” “大秦是少錢,但並不缺錢。” “大秦若把金人十二,鑄成秦半兩,不知可少征多少口賦,也不知能從商賈手中購買多少商品。” “懷璧而不自知,讓人貽笑大方。” 聞言。 扶蘇心中微動。 他感覺嵇恒所說有些道理。 隻是以物易物的觀念,早已深入人心,想用秦半兩替代,恐要花費不少時間。 嵇恒點到為止。 並沒繼續沿貨幣多說。 以糧食布匹為交易基準進行交易,顯然是朝廷各級官吏樂於見到的,因為布匹糧食是實打實的,就算出現貶值,物品卻是實打實的,但貨幣不一樣。 貨幣隨著發行隻會不斷貶值。 大肆推行秦半兩,於公有利,但於私不利。 實則是與‘民’爭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