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沒有靠山,就想辦法開路(1 / 1)

職場沒有返場 濤蔚 3477 字 2024-03-16

我其實是一個內心極度沒有安全感的人,所以才希望萬事能夠達到自己的標準,那萬一職場掛了,也沒有什麼遺憾。   大家都覺得我有靠山的時候,我自己才知道靠山是個鬼;總監每天都高喊著“拿結果說話!“所謂結果,不知道是她喜歡的結果,還是老板采用的才算是結果。素不知總監早就成為很多人的靠山——所謂文藝分子,用藝術的方式做創意,提高本土營銷的審美,一直都是他們的”結果“,但看著我司出街的那些廣告似乎也沒什麼藝術氣息,依舊”講人話,接地氣,快賣貨“。對於我這種被排擠在外的小文案,實在不知道結果是什麼,結果有什麼標準,隻是越臨近三個月的底線,我越慌——沒什麼拿得出手的”結果“,也沒什麼實際可靠的靠山。   我不知道其他新人會怎麼麵對“沒有結果“的試用期,我也不敢和家裡人說,他們除了緊張之外,隻會讓我更緊張,我一直記得我第一個老板和我說的話:“到了職場,有些事情就不要回家說,說了也沒用,隻會讓他們跟著你擔心。”   為了避免無效的焦慮感,我給自己搞了幾個選項:   1、找總監聊一聊,表達一下我想投誠的心態,最好能撈到一個靠譜的項目;   2、找老板娘聊一聊,表達一下我對公司的感謝,也略微透露一下我對總監的不滿,最好能撈到一個靠譜的項目;   3、找老肖再聊一聊,深挖一下苗藥還有沒有別的可能性,能讓我的三月總結顯得漂亮點;   4、啥都不做,等待結果,順便把簡歷做了,尋找下一家。   似乎想也不出別的,第一,第二條感覺自己沒那麼大的勇氣,就像逃避班主任的心態是一樣,第四條感覺太窩囊了,一家公司隻呆了三個月不到,簡歷都被拉低了。目前的心態,似乎隻有第三條可以嘗試一下。   有的時候,當你對生活滿認真的時候,老天的確也會伸手拉你一下——下午的時候老肖竟然主動找來設計和我一起開會:項目快到了尾聲,老板去客戶哪裡例行訪問,客戶也說不上來哪裡有問題,產品放在藥店,隻要導購按照我們給的話術推銷,就能賣出去;但如果沒有導購,實際銷售的情況就很一般;   老板自然會很強勢的論證“你看,我們提供的話術都是有效的,說明方案是沒有問題的,是你要下決心去做傳播,哪怕在藥店也要搞個終端,給自己打廣告。”   這話,看著聽著都沒毛病,從傳播原理上也是百分比正確無比,但問題其實就在客戶沒那麼多錢,在每個渠道都養一個導購。老板把問題丟給了老肖,讓他幫著客戶解決一下終端轉化的問題,有這種“好事”,自然想到了我,一個人無能肯定不如一組人沒用,好遮掩呢!   一個下午,我,老肖和設計師卓婭,霸占著會議室,卻沒人發言;卓婭的性格的某一部分和我很像,不抽煙,不喝酒,不發瘋,是個內向的設計師,靠作品說話——我們相熟很久,成為到處覓食的飯搭子,但說話的總量也不大,這就是那種讓你很舒服的朋友,不用刻意說話,也能呆在一起;不用刻意找話題,反而覺得更想呆在一起。   “你兩怎麼不說話?一點想法都沒有嗎?之前你不是還追著問我說要做點什麼嗎?怎麼現在要你有想法了,一句話都沒了?”肖領導頗為囂張的對著我兩一頓輸出,“下周客戶來公司,要聽我們的解決方案,訴求都不用改,就是終端怎麼”不花錢“的做。”   我內心白了一個大眼,“不花錢?”想什麼呢!廣告就是浪費一半的行為,老板也隻說花小錢,辦大事,到你這裡變成“不花錢,辦大事了”?   低下頭,逃避領導凜冽的眼光,看了看包裝,看了看卓婭,這姐們估計已經進入發呆的狀態,她已經安全過了試用期,而且公司對設計師從來沒有所謂“創意結果”的指標,她躲避的眼神,估計不想和領導交流,也和我交流不出什麼結果來。   “我們回去自己想想再和你開會吧!”我抬起頭,盡量真誠的看著肖領導,把自己的不耐煩和無語收藏的很好,甚至放棄了問他多要一點客戶資料的要求,“下班前,我找你呀!”希望我裝出來的真誠,在他看來不要有任何的異議,不要覺得我有靠山,耍脾氣。   為了壯膽,我拉著卓婭走快速走出了會議室,心理發慌,絕不回頭看,特別擔心看到他抓狂的表情。   “你有啥想法嗎?”我隨口問了問   “沒!”卓婭頭都沒抬。“我覺得老板應該也想不出來……”   “我KAO!“脫口而出的問候,“你說的對!哈哈!”可能就是這句話,讓我堅定的想和卓婭成為搭檔。   有的時候人和人走近,真的沒有什麼大道理,大目標,尤其女生之間,就是一句話的共識,就會放下很多防備。   “我還得好好想想,我試用期還沒過呢!”   “你不是老顧的人嗎?還擔心試用期嗎?”卓婭也是個不過腦子說話的。   “老顧是我靠山,對吧?”我翻了個白眼,“我告訴你,我就是老顧麵試來的,你信不?我就是沒讓總監麵試而已,就感覺走了上層路線,我要真有那大靠山,我還能忍肖領導?”   “也對,哈哈哈!“我兩同時爆發了大笑。   其實,老肖也不是很糟糕,在那個煙味熏香的地方,也算是踏實派的,隻是江湖呆久了,總有些油膩的味道,多少有點欺男霸女的傾向,他最擅長的莫屬於分得清案子的輕重緩急,知道那些是可以做案例的,那些隻是陪跑的,重點扶持的自然加班加點;陪跑賺錢的案子,自然懂得指派下人;但過他手的案子,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倒也有一些做的令人佩服,且不是出自老板的創意。   後來相處久了,發現這人,把職場看成第一商場,如何在老板的光芒之下,做好自己的職業成就,不能擋到老板的光芒,也不能擋著老板看到自己的光芒——真是職場厚黑的營銷高手,但有的時候,你也會認同這些上不了臺麵的“策劃“思路。任何職場,都不會隻靠本事說話,遇到貴人,找到靠山,也是一種本事,讓人認可你的光芒,能允許你發光也是一種能力。   但彼時老肖作為我最想拉的一根稻草,我還是必須為他出謀獻計,讓他發光發熱的。   “答案在現場“   既然想破腦袋也想不明白,我和卓婭就準備去藥店看看,到底怎麼樣才能賣貨。   當時藥店的包裝都特別質樸,用營銷話術就是同質化,不是綠色就是藍色,唯一不同的就是名字不同了,藥品和保健品作為特殊產品,國家一直嚴格把控訴求和文案內容,但如果有個導購在現場和你講解,煽動,勸說,大概率會說服消費者——從營銷學看來,沒有專業的消費者,所以必須有專業的廣告。   你走進藥店,就不難發現,都是各類的專家,心血管專家,糖尿病專家,就連孩子感冒也要聽專家的,在一個專家橫行的世界裡,消費者是弱小茫然的,這就是為什麼廣告學的地基其實是心理學,洞悉人們心理的黑洞、營銷就能一招致命(老板的口頭禪)。   所以,一個苗藥如何在一群高大上專家的圍毆中,突刺出來?就像我,該如何從靠山的幻想中,殺出一條路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