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廣告公司沒有真相(1 / 1)

職場沒有返場 濤蔚 6114 字 2024-03-16

周一,穿戴整齊早早上班,腦子裡幻想了各種和同事如何社恐式社交的模型,但發現都是無用功——整個公司空蕩蕩,果然應驗了廣告公司10點前沒有人的名言,隻有行政人員在崗,交代了各種流程和規章,帶到了座位上。   老板是策劃出身,果然和一般廣告公司大不相同,文案和策略的比例占據絕對優勢,2樓的位置幾乎都是和文字工作相關,設計師都屬於打配合,擠在一樓小小的一間內。   2000年初,正是央視主流媒介強勢之時,老板憑借著名的三板斧,在央視這個舞臺,拉開了他的時代,所謂三板斧當年還是赫赫顯耀的:請明星,上央視,打廣告。特別簡單粗暴,但是在那個傳播聚焦的黃金年代,請明星起到了信任背書的作用,大大縮減了企業樹立品牌信任的時間;上央視這類強勢媒介,對於普通老百姓或者經銷商來說,無疑又是一次信任的賦能,畢竟有決心上央視做廣告的產品,應該也不會差到哪裡去,畢竟中央電視臺能接受的,一定也是有點背書的企業;打廣告,考驗的更多是企業家的膽量,在2000年的黃金時代,滿地都是初級競爭,誰先發聲,誰就有可能成為領導者,誰先打廣告,誰就能成為消費者指名購買的品牌。   三板斧的綜合效果,幫助了企業快速成長,利潤大大超過了投入,越來越多的客戶慕名而來,也給了公司更強大的自信:公司更重視傳播的內容,傳播的有效率,對於傳播的美感則是滯後的,當時如果有一句廣告語出自你口,或者那個TVC的旁白是你寫的,你就能牢固的穩定你在公司的地位,重文案輕畫麵是公司當時的現狀,所以公司擠滿了各種文藝青年,搖滾朋克,小眾詩人,到了下午2點,大家都會吞雲吐霧,開各種頭腦風暴,表現自己的創意。   作為一個不抽煙的新人,我發現自己很難快速融入到任何一個小圈子裡,雖然聽說過海子,知道麵朝大海春暖花開,但對詩詞並不感冒;自己一定不喜歡搖滾,我的生活沒有那麼多的憤怒要去表達;   當時創意總監Kally,超級瘦,卻還熬夜抽煙,超級小的臉上,卻帶著超級黑,超級大的邊框眼鏡,每次對話,我都感覺回到了學校,麵對教導主任,搞的我對黑框眼鏡都有點抑鬱了;當時聽說她是從著名的國際廣告公司來的,老板似乎也希望她能把整個團隊的規範和調性重塑起來,畢竟公司越來越大,也必須從草臺班子走向看似正規的“草臺班子”。   因為我不抽煙,我總沒法和她走進,但我也不想為了靠近“創意”,染上抽煙的習慣,我總是默默縮在自己的位置上,聽到她標誌性的皮鞋聲,內心OS,快點給我派活,快點給我分個項目!   但每次,你都會聽到:“大家開個頭腦風暴,碰一下有什麼想法?”   “搞什麼,啥資料都不給,就直接頭腦風暴,風暴什麼鬼?”我雖然不是科班出身,但因為大多數時間都還是用在看書上,看的書多了,自然也知道一點常識,你多少要知道點產品信息,知道一點目標人群,投放陣地,銷售目標,開會才能靠譜點。   頭腦風暴,成為煙民盛世,各種妖魔鬼怪的創意,層出不窮,麵對這些風暴,我簡直弱爆了,甚至開不了口,我感覺自己太一本正經了,太講邏輯了,感覺自己一出口,就會被他們的眼神社死。   但人之間的悲喜真的是無法相同,當年的我看著他們感覺滿滿創意,瑟瑟發抖不敢開口,而在他們看來,竟然覺得我清高的不願意和他們“頭腦風暴”,覺得我骨子裡特別傲慢,因為我是老板娘麵試,而不是總監麵試的。   這個世界沒有所謂的實事,隻有我認為的“真相”;所以營銷界有一句話,說的簡直太牛了——認知大於實事,在一個聚義廳如此,放眼整個商業世界也是如此,所以為什麼今天那麼多企業打廣告,第一句話就說自己“遙遙領先”,或者說自己是領導者,發明者,創造者,這都是在搶占認知,實事遠不如認知重要。你自己怎麼想的不重要,人家如何想你的,才是實事(當然這種想法對於今天的95後,00後而言又是不同了)。   記得有一次,我們突然要想牛奶的創意,沒有任何的產品信息,就說是個利樂包的牛奶,要想個15秒的廣告創意,之前總監和老板已經提了2次,都沒有通過,客戶覺得表達方式和光明,蒙牛那些太過接近了,都是陽光下享受牛奶美味的鏡頭,但自己的牌子特別不知名,產品也沒什麼差異,沒有個性,自然就會被大牌淹沒掉,白白浪費廣告費。   那是我第一次在“頭腦風暴”會上看到老板,也是第一次近距離看到“風暴”——老板真的是會情緒失控,指著總監的鼻子問:養你們乾嘛的?   你會發現這個時候,抽煙,寫詩,搖滾,都沒法拯救“買稿必過”的剛需,廣告人的創意形態可以很多,你甚至可以像“廣告狂人”裡的高手們,吞雲吐霧一天,威士忌半醉,但沒有創意,沒有極度差異的創意,這些過程都隻是花架子,在我看來,廣告也是一種職業,為什麼一定要為創意靈感尋找那麼多“周邊”,花裡胡哨一點都不靠譜。   “給你們10分鐘,10分鐘後拿著你們的創意過來,我一個個聽你們講,不行就滾蛋!”老板猛力錘擊了一下桌子,把十幾個人都趕出了聚義廳。   回到自己的桌子邊,聽著他們還在激烈的討論原來那些方案可以做那些調整,牛奶的質感如何拍出高速,如何爆發出濃稠的質感,喝的時候如何表露出充滿活力的喜悅感,說來說去都隻是蒙牛伊利留下來的那些套路,蒙牛當時已經請了明星代言人,我們素人出鏡再怎麼樣也比不過明星簡單喝一口。   我快速瀏覽蒙牛和伊利的訴求,無非都是濃厚,香濃,醇厚,好喝,都在訴求內蒙牛奶的自然之源;作為一個小品牌,我們是無法在這些產品訴求上去和大品牌博弈的,不能隻是說產品有多好。但我們能說什麼呢?說什麼能區隔於對手呢?   我快速翻看最近的手抄筆記,USP理論的筆記,提醒了我:消費者購買的不是產品,而是產品獨特的買點,消費者是用產品來滿足需求,解決問題的。‘   大家都在說牛奶有多好的時候,我是不是可以表現喝完牛奶後,消費者獲得了什麼?   這是其一,第二:大家都在說牛奶營養健康的時候,年輕人喝牛奶是並不太關心健康和營養,更多的是疲勞工作之後的狀態,是約會時候的狀態,是運動時候的狀態,這似乎才是年輕人和牛奶之後的需求。   第三,如果我區隔於傳統“營養健康”的表達,而客戶又希望賣給年輕人,那是否可以和傳統牛奶的表現方式不同,用年輕人喜歡的運動元素來體現,喝完牛奶後充滿活力的產品力呢?   第四,客戶喜歡創意表達,那如何戲劇化的表現喝完牛奶充滿活力呢?   第五,我突然想到了以前看到的運動飲料的廣告創意,一個乒乓球運動自己和自己打比賽,顯得能量感滿滿。   想到這裡,我突然覺得沒有那麼慌張了,我自己的邏輯通順了,側耳聽聽他們聊的,還是在說俊男美女怎麼一起喝牛奶,怎麼說牛奶的蛋白含量。   10分鐘後,大家回到聚義廳,老板的怒氣壓抑著,誰先開口誰先倒黴的感覺,還好我隻是一個小兵,排名靠後。   每個人都輸出自己的創意,老板很不耐煩的表情,讓人不敢贅述,極簡的表達自己的創意內容和表現方式,生怕囉嗦了,老板就會把杯子摔到你麵前。   輪到我了,我沒有急著說自己的創意,和所有人不同的時候,我把自己的邏輯說了一遍:   先說了客戶需求:要在央視傳播,讓消費者記住新品牌   再說了現狀:產品沒有差異,品牌沒有知名度   又說了對手:都在說營養和健康,都在表現喝的開心   最後表達了自己的想法:我想站在年輕人的角度,提供喝完牛奶,充滿活力的滿足感,把喝牛奶的利益點放到“活力”而不是傳統的“營養”,為了表現喝後充滿活力,我想用比較有能量感的網球,一個人自己和自己打網球,體現出牛奶的活力感。   當我說到一個人,自己和自己打網球的時候,老板抬頭看了我一眼,用筆記下來“活力”,卻什麼都沒有說,但也沒有再發火,我立馬溜出了聚義廳。   直到下班,老板那方也沒有傳來什麼聲效,總監一直在老板辦公室,似乎已經開始商量腳本的繪製和提案的內容。   第三天,看到老板娘後,她笑著說方案已經通過,並且客戶還加拍了其他運動場景,都是一個人自己和自己玩,我開始有了真實的信念感和自信心,自己這樣也是可以再公司生存的,不用抽煙,不會寫詩,也是可以做廣告的。   但廣告公司有聚義廳,就有江湖,總監大人終於給我分組派活了——特別難搞的“苗藥”組。需要輸出大量的苗藥科普,需要了解很多不曾了解的苗藥文化,當我還以為靠“作品”可以生存的時候,靠“煙”吃飯的創意人也集結了起來,他們不喜歡我,那種不喜歡完全不掩藏,充滿了酸味,但一時間也無法驅逐我。   Kally把我分配“苗藥”組後,幾乎就放養了我,沒有任何指導和建議,而苗藥當時在公司也屬於超級邊緣的客戶,客戶經理也隻會把一些基礎網絡資料和客戶信息給我,至於要做什麼,怎麼做,都沒有人告訴我。對於這些“小”客戶,因為沒錢投放廣告,我們所做的日常工作,往往是看不到效果的,調整一個包裝,寫一段說明文字,一些日報的軟文,仿佛是為了完成工作而做,沒有核心價值,沒有品牌訴求,更別提賣貨和銷售了。當時我,極其羨慕那些從0開始做整案的前輩們,更羨慕那些能去央視打廣告的項目組,畢竟廣告一投,的確黃金百兩,能快速看到自己作品的反饋和效果,這才是創意人最大的成就。但我隻能守著我的苗藥,自己都沒有搞懂到底在賣什麼,怎麼賣,完全靠自己的有限的認知,在寫一些所謂賣貨的文章,其實對客戶不負責,對自己也是不負責。   保健品的廣告一直都是帶著枷鎖跳舞,想說的不能說,能說的不能多說,單靠文字類型的推廣,那些大爺大媽的錢也不是那麼好賺的。眼看著我們的項目快到了尾聲,啥貢獻都沒有,我不僅擔心自己還有沒有下一個項目。看著牛奶的創意一個接著一個,一會乒乓,一會足球,自己的苗藥卻冷冷清清,沒什麼起色。   安耐不住焦慮,找個機會和總監大人想聊一聊項目,還沒三句,就被踢回了項目組,讓我先和客戶經理溝通溝通。   “MD,要是和他說能有方向,我還憋著勁找你乾嘛”,心理極度不爽,表麵卻隻能嗬嗬,“好的,我再找老肖聊聊!”   走到策劃部那麼暗搓搓的房間,一眾經理都再扶頭午休,我自己很少有午休的習慣,所以一直不明白為什麼吃完飯,這些精英都必須要瞇一會,年紀也不大,一個個把亞健康寫在臉上,而且大多數人還是12點才進的公司!   我叫了老肖出來,想和他聊一下快要結束的項目,是不是還要努力一下。   “你不是顧老師親選的人嗎?你那麼擔心什麼?公司項目結束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嗎?”老肖不耐煩的看著我。   “總監上次不是剛說,項目續簽是要算考核的嗎?怎麼就不要緊了啊?”我也超級不NICE的回嘴,原來大家都還以為我和顧老師之間有著某種關係,廣告公司果然沒有什麼真相,流言傳的多了就是真相。   “那你覺得你還能做什麼?客戶也沒有預算要去投廣告,客戶也不會來投訴我們,和平分手啊!他就是一個土藥,你也不能把他吹上天,我們能說的都說了,能梳理的也都梳理了啊!我手上還有別的項目,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如果你想做點什麼,你可以去和設計師聊聊啊!”老肖雙手插兜,一副想要立馬回去瞇一會的表情。   “我不是覺得你每天和客戶溝通,你應該更了解客戶需求嗎?否則為什麼總監讓我先來和你溝通呢?我是半路插進項目的,我前不著村,後不著店,才想和你聊聊,看看能不能最後再做點什麼,能續簽當然好,實在不行也做點有意的事情啊,你看過服務清單嗎?上麵做的七零八落的,怎麼交代啊!要不,我們一起去總監哪裡,聊聊還能做點什麼?”我一頓輸出,其實我自己也不明白,為什麼要翻天的強勢,是真的為了客戶,還是為了自己存在的價值?   但在那個階段,我被大家邊緣化,的確讓自己很沒有安全感,總想牢牢抓住點什麼,能確保每天工作的價值,但又實在是很弱小,弱小的不知道能抓什麼,怎麼抓。而他們認為我和顧老師之間的關係,又可笑的很,我進公司後,和顧老師說話的機會都不超過3次,對老板的社恐就和學生時代對老師的社恐一樣,能躲遠點就躲遠點,我總是天真的以為,等自己工作上做出貢獻,老板和領導們就會認可自己的價值,就會有存在的機會。   事實上,老板看不到真相,就像消費者看不到產品真相,看到的都是營銷人創造出來的幻覺,錯覺和心理暗示。廣告公司是創造幻覺的地方,不是討論真相的地方。   估計是被我的“叛逆”嚇到了,肖經理拉著我和項目設計開了一個會,我們終於決定要好好做點事情,而我內心則希望,能夠平穩度過我的試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