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多年前,吳宇就已經聽各路親朋、各色好友們異口同聲地稱贊:企業真的好! 這些人來自祖國的四麵八方、五湖四海,從事著各行各業,他們想必是都已經拿本行與企業進行過全方位多角度的詳細對比,才能得出這麼短小精悍、石破天驚、簡明扼要的結論。在眾口鑠金的一致共識下,吳宇不假思索地相信,這絕對是個不爭的事實。 那麼,企業到底好在哪兒?有人說,企業什麼都管,接著如數家珍地列舉了柴米油鹽醬醋茶、婚喪嫁娶等等一係列的實例,聽口氣仿佛那裡是個超級福利院,能掌管一個人從出生到墳墓的方方麵麵。 也有人說,企業的生活工作氛圍好,到處充斥著人情味,最要緊的是能提高同人打交道的技能,言語之間似乎在說那裡就是個處世速成班,摸爬滾打一番後,社會上那些人情世故潛規則全都能滾瓜爛熟於心。 吳宇駑鈍未開,入行時間尚短,得不出那麼驚天動地、振奮人心的結論,隻結合親身有限的見聞,說一說企業的福利如下—— 凡企業做事,事無巨細都考慮得十分周全——主要是因為事前考慮要是不周全,事後的各種投訴就會很周全——周圍全是群眾的聲音,可見隨著社會發展,物質精神條件進步,群眾們的身體素質得到明顯增強——不僅眼睛雪亮,聲音也夠高亢。 事關民生的衣食住行,在哪都是得重點提上議事日程的。企業深諳民心,自然能比較體麵地深安民心—— 衣,公司統一發放工作服和勞保鞋。工服順應四時,分為夏秋冬裝,夏裝薄薄一層,穿著涼爽,秋裝變成夾層,冬裝就直接發了棉襖,至於春裝,可隨氣溫變化,在前麵工服裡三選一。勞保鞋倒不會隨四季更替而變化,仿佛企業員工的腳與眾不同,都具備自動調節溫度的功能,耐得住寒冬酷暑。 食,有大小食堂專供的工作餐。公司財務每季度頭一個月初便將餐補下撥,員工可以拿飯卡將330元圈存,也有人形象地說是圈錢。起初,每餐的底價是5元,按每月22天給補助,後來餐補與物價與時俱進,起拍價上漲到660元/季度,再後來由於競爭激烈加上新領導官恩浩蕩,拍賣價水漲船高到990元/季度,再再後來因中外合資再度攀升至與國際接軌的每季度1200元)。 住,一二三生活區、北顧山莊很好地解決了新老職工住的問題,而那些早些年進廠的老師傅們,也正在享受著或享受過公司的福利房待遇,至今說起來,語氣裡仍帶著驕傲,提起當事領導仍感念不已。 行,安排了以公司為中心,幾乎輻射全市區的通勤車,每個月更是有足額的車補,刷卡一次的錢隻相當於給公交車的四分之一,幾乎等於免費乘車。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既然“食”被上升到“天”的高度,那就必須要著重說一說了。 由於企業的各個裝置大都是24小時連續生產,操作控製臺得留人盯著,尚不具備無人駕駛的可能。為了安全起見,理論上是不允許倒班工人擅自離崗吃食堂的,因此大多數人隻能吃餐車。 堂食和車食都來自同一撥廚子,區別在於前者能夠看著實物點菜,好比麵對麵相親,選擇餘地大,往往能從一而終;後者卻隻能看婚介所廣告,聽天由命默認既定套餐,遇到搭配不當的也隻能與之廝守,痛苦不堪,多半會勞燕分飛。 久而久之,有人對這種拆盲盒似的點菜失去了興趣,尤其是那些居家食堂夥食向來優越的老師傅,自然瞧不起夥食本就不優越,還珊珊來遲導致夥食發酵,以致越發不優越的餐車,所以常常混在常白班人員中間,一同去光顧能現打現吃的大食堂。 每天的送餐服務是這樣的:上午9點和下午4點前後收飯盒,中午11點和下午5點左右挨個裝置送飯。在吳宇們看來,從大學的學校食堂,再到寄居的北顧膳齋,最後到廠食堂,共同特點是做飯菜時都要用到大鍋,大鍋飯的味道同氣連枝、似曾相識,好比天下武功都出自少林。 然而,與工作之地的大家閨秀相比,曾經求學寄居之處隻能算小家碧玉。大家閨秀平時大手大腳慣了,闊氣地把大方豐富在菜的品種上,吃得新人們賞心悅目、大快朵頤。由此可見,物質基礎往往能夠決定上層建築——飯吃得好,精神才會愉悅。 做飯的人都曉得“眾口難調”的道理,好比已婚男人明白“婆媳關係”是千古難題。多數在廠裡不做飯的人,便眾口一詞地調侃:經過廠食堂上下所有員工團結一致的努力,飯菜品種和質量能夠長期平穩運行,情比金堅,真是可喜可賀。 這讓不明就裡的生產裝置的廣大員工不得不佩服人家操作有方,恨不得上食堂偷師學藝——因為自己再怎麼精心操作,總會不定期地出現幾次天災人禍,從而導致生產波動的。 然而,即便是三珍海味,也會有吃膩的一天。久而久之,廣大職工日益增長的飯菜質量需要同落後的紅白案水平之間,終於發生了矛盾。 隨後,公司主管夥食的大領導明察秋毫,開始明顯關注民生,身先士卒地同普通員工共進午餐。上級肯賞臉,食堂科當然覺得有臉,精神固然為之一振,不僅服務態度大好,各類飯菜更是推陳出新,花樣層出不窮。在那些陽光燦爛的日子,廣大員工都自告奮勇、歡天喜地來吃食堂,維修單位還因此修了好幾次大門。 無奈大領導公務纏身,微服私訪無暇,興滅繼絕的偉大事業未競。帶頭大哥一離開,廠食堂的夥食板塊就好比遭遇了一九八七年的美國股災,毫無懸念地呈現出斷崖式暴跌。 美中不足的還有車食專用飯盒。作為常規吃飯工具,它的設計符合美學卻不大科學,還不怎麼得人心。飯盒的材質是標準的304不銹鋼,外表光滑耀眼、優美異常,顯得無比高大上,可一經公司采購部門之手,自然便價格不菲。 除去盒蓋,飯盒由三個去掉上表麵的空心圓柱體組成,最下層裝米飯的像是唐三藏西行路上化緣的紫金缽盂,另外兩層裝菜。這種層層遞進,拆裝費事的組合體,能讓打飯人和乾飯人難得地達成共識,隨後一致地抱怨:裝個飯而已,搞得像是在安裝變形金剛,這是要鬧哪樣啊? 為了方便起見,打飯人向金朝的海陵王完顏亮學習,大勺一揮,各類菜肴便“萬裡車書一混同”:番茄雞蛋、青椒肉絲和椒鹽蝦好比元明清時的儒釋道,彼此融會貫通、三教合一。 乾飯人見此情形,起初還抗議兩聲,情況倒是好轉兩次,可警力一鬆懈,惡勢力便抬頭,隻好算了——反正這些菜一旦入口,過完嘴癮後,最後總是要在胃裡重逢的,現在隻不過將會師的時間和地點提前而已。 再者,許多人為圖洗碗方便,將小而無當的上層無頂圓柱體挪作他用,飯盒便被肢解成兩部分:盒蓋和大號圓柱體。經這一波破罐破摔操作,結果是飯菜們好比戰國七雄統一於秦了。 這飯盒還引起了另一些倒班員工的不滿(常白班人員多去食堂,鮮有用飯盒的),他們不甘心飯菜大一統而變成飯菜一大桶,這些師傅們胸中有塊壘,當然得一吐為快。 於是,他們紛紛將不滿訴諸筆端,把食堂的意見簿寫得滿滿當當,無奈人微言輕,收效甚小。有人說,上白班的領導們不用飯盒——他們平時都是吃自助餐的,自然無法體會民間疾苦。領導們不重視,管食堂的那幫人當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躲都躲不及,哪個要主動往上湊? 要真有人多管閑事,旁人就會用食堂的專業術語,連發兩問從旁指點:你是腦子被鍬挫了吧?還是剛從六角亭放出來?(注:食堂炒菜以鐵鍬作鍋鏟;六角亭代指當地著名精神病院) 聽了這番以退為進的話,那些不關己的事便被高高掛起了。然而,有些能立等可取的事情:比如飯菜裡出現已知和未知生物或者飯盒被送飯人弄丟,乾飯人還是能保留更換新菜或者要求賠飯盒的權利的——前者不僅能夠做到包換,還能做到換包—— 嶄新的打包盒裝好的嶄新飯菜,而且盒裡的飯菜也比先前合理,雞鴨魚肉果蔬們都已長大成人,顯示出打飯人的誠意——盡管他們帶回家的例行飯菜難免要少幾份。 至於後者,飯盒失蹤事件嘛,則需要當事人彌補一下理論同實際的差距——事情能不能成,往往在於受害人致電食堂科的語氣和態度。吳宇見識過老師傅的親身示範,深知其厲害:電話接通之後,不管青紅皂白地怒吼幾聲(用當地方言效果頂呱呱),以求先從聲勢上震懾對方。 對方必然理虧地以禮相待,好言安撫,隨後隻見原告以老子對兒子講話的口氣,不依不饒地把被告教訓一頓,最後還要加料威脅:如一審結果不滿意,必然上訴。 這樣一來,電話那頭必然老實服帖,覺得此人不好惹,自然會乖乖挨個車間尋訪打探,尋不著便將全新飯盒奉上以求息事寧人。 對於吳宇這樣的新人,先是沒有老師傅們的底氣,隨後自己情緒把握不當,導致原告變被告,甲方成乙方:明明飯盒被人弄丟,語氣裡的禮貌和客氣,倒軟得像是乞求戀人回心轉意,仿佛自己犯了錯要請對方原諒。 對方打飯多年,閱人無數,一聽之下先放了心,忐忑改坦然,嘴上雖說答應幫忙找找看,結果肯定是音信全無。等原告過段時間再問,卻被通知早過了追訴期限,吳宇同那飯盒也就緣盡於此了。 俗話說,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這樣一想也就被動釋懷了。何況,企業的如意事就算沒有十之八九,也會有十之五六。那名目繁多,讓人目不暇接的福利,成功地轉移了吳宇的注意力,飯盒無法失而復得這件不如意事,也就早給他拋到九霄雲外了。 比如,逢年過節發的那一筆筆參差不齊、毫無章法、率性而為的“過節費”——說毫無章法也許不對,資深牌友們領了幾次,就能極容易地找到其中規律:每筆款子必然以百元為單位,數字遊走於二五八之間——仿佛管發錢的人也是同道中人,深諳打牌之道,忍不住把“二五八作將”的核心理念灌輸到工作中去了。 又比如,正月十五元宵節,照例會有厚禮相送——本地在秦嶺淮河以南,理應發些湯圓,可這樣也許起不到團結北方職工的作用,於是乾脆送上本地名牌糯米粉和餡料,滾元宵或包湯圓悉聽尊便,分量嘛,基本能包諸位滾出正月。 再者,那隻外印環保、內襯保溫,用來裝主材的袋子,也免不了喧賓奪主,容易讓人產生買櫝還珠的沖動。清明時節雨,當然不適合熱鬧地發福利,隻襯托了紛紛路上行人,暗自神傷獨欲斷魂,難以釋懷地思量:不如買醉杏花村。 逢著端午節,在追思三閭大夫屈原的同時,當班的所有人都能在線上看一看龍舟競渡,在線下飽一飽棕子口福。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秦觀的《鵲橋仙》襯托了中國情人節。牛郎織女七夕相會的故事,中國人當然耳熟能詳。隻是商人重利輕別離,並不同情那對一年一度一重逢的眷侶,隻賣力地鼓吹2月14號。 而那些狂熱的、著了西道的起哄者呢,好些隻曉得那天是西方情人節,既然是媚外,自然要懂點零星英文,知道“St. Valentine's Day”,可一看見聖瓦倫丁節就不認得了。 作為企業,當然要表明立場和發揚母愛,就免不了在七夕前後大操大辦組織大型相親會,以示愛國和愛國人。對那些待字閨中的青年男女而言,這顯然不失為一種福利。可是,也並不能保證所有愛國人士都會愛上企業人士。 不過這難不倒基督教信徒,因為他們深知: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就會為你打開一扇窗。 對於那些在七夕未能玉成其事的男男女女,公司會在中秋節奉上“華美”月餅一盒,作為單身職工的慰問,這是企業“愛幼”的表現。 隨後,秋風一起,九九重陽如約而至。自1989年起,這天就被定為老人節,企業立即響應,在重陽節將尊老敬老表現得淋漓盡致。 企業如此“愛老”,退休乾部職工心裡頭感激,自發自願組成工作委員會,“老愛”關心下一代。然而,這機構的簡稱極易引起誤會,總會讓人以為企業不僅崇文,還能尚武,所以拿武聖人冠名,深入了解後才知道“關工委”同“關公”並無瓜葛。 作為專管福利的法定機構,工會除不定期派送動輒成百上千的購物卡或提貨劵外,還有一項尤其得人心的舉措:逢員工生日,必然會有“關愛”相送。 最開始,工會的表達方式比較直接,愛的載體是一個直徑十寸的奶油水果相間的大蛋糕,由公司常年合作的特約後勤單位友情贊助,帳是早已算過的。 工會的初衷是營造班組的和諧氛圍,讓當事壽星臉上更有麵子,可時間一長,那些裡子不夠的人,決定不要麵子,隨即向上反映:蛋糕隻給送到班組,不太方便甚至太不方便—— 當了那麼多同事的麵,自然不好往家裡帶,否則顯得太小氣,隻好學習楊修“一人一口酥”地分掉,以示大方。 在外麵的大方爽快了,家裡的小芳不免要嘰咕埋怨,所以心裡多半又會重新不爽快。工會領導聽取了職工意見,相當重視,馬上知會後勤單位,說凡事得與時俱進,麵子裡子都得要。 不日便改為當眾發放的100元蛋糕卡——這一下,分糕的楊修就再無用武之地了——持卡至後勤單位指定地點自取,或電約送貨上門服務;再後來,工會的愛意不僅繼續含蓄,還水漲船高地升至300元。 此外,原先的供貨單位也在一片埋怨聲中識相地變成了本地知名蛋糕店;再再後來,因公司與外企業業合資,蛋糕卡的金額先工資獎金一步,得以再度攀升,以求同國際接軌。 除此之外,作為勞動者,不僅有國際勞動節可過,定期更有勞動保護用品相贈——從起初的毛巾,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手套,勞保服,逐年與勞動強度俱進地追加了香皂、洗衣粉、洗發水、沐浴露等等等等—— 很明顯,這樣搭配是有深意的:衣服、毛巾或身上臟了都有得洗,表達出企業從授人以“魚”到授人以“漁”的心路發展歷程。 平心而論,像吳宇們這類單身職工,既不講究穿,吃方麵又能做到一人吃飽全家不餓,住行又有廠子來助興。隻要不學花錢小豪或大豪的同事那般手筆,每月的錢還是足夠自個花的。 生活如此安定,就該想想終身大事了——為這事,不僅家裡頭爸媽說碎了嘴,公司工會和新組委更是操碎了心。 彼時的吳宇,輕信了人家吹捧他年輕有為前途無量,顏值也剛從巔峰下滑不久,自信離帥僅一步之遙,即便沒有民國軍閥張大帥、李大帥的那種帥,追趕小帥的實力還是有的,所以不必惆悵交不到女朋友。 可是,現在網絡太發達了,直接導致現在的女孩子太現實了——隻要有車有房,即便長得不忍直視,那也沒關係,經過高中、大學、也許還有碩士階段的層層歷練,她們深切地明白了一大人生哲理:隻有溫飽問題解決了,才能去追求精神享受,換句話說,解了近渴,才好去盼遠水呢——連口腹都飽不了,哪有那閑工夫去網上看帥哥飽眼福? 吳宇這批人都沒趕上好時候,享受不到房子的福利,家底也不算厚實,要想順心地不再單身,買房和買車就成了唯一不順心的事情了——也不知道,房車最初的設計靈感是不是來源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