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與李營長的又一次“午夜偶遇”裡,小康毫不猶豫說出了真心話:“不留了!”當他把自己與聰明的“愛恨情緣”和盤托出後,年近40歲的老營長紅了眼眶。李豐營長也是從通訊員一路乾到了今天的崗位,深知基層戰士走留進退的不易。小康也許不會知道,營裡麵為爭取多一個士官編製也費了很多功夫,無奈改革當前,“留不下”的優秀老兵何止小康一個?所有人都要懂得,改革車輪滾滾,有些人不得要離開心愛的軍營,看似做了“減法”,但卻為整體戰鬥力卻做了“加法”,“離開”何嘗不是一種最崇高的奉獻? 幾天後的一個清晨,在莊嚴的換銜儀式上,小康微笑著為聰明戴上了“槍”,聰明的眼淚卻啪嗒啪嗒:他知道,這嶄新的肩章裡,帶著歷任文書的厚望與責任。 新電腦爺隨著改革步伐走進了文書室,小康和聰明再也不用在猝不及防的死機中大呼小叫。兩人一起把資料拷進嶄新的硬盤,終於在退伍前夜完成了兩個文書的“哨位交接”。兩人默契地相視一笑。 野菊花花期正盛,開得漫山遍野轟轟烈烈。任何一種離別都是開始,老文書們永遠不老。“不留”是為了更有意義的“留下”,老陳所說的“滋味”,小康這一刻好像懂了。 退伍那一天,小康避開了聰明手中的相機,把最後一瞥留給了美麗如畫的251團,當然,還有那新種的小樹苗…… 部隊,軍營,是最講紀律、最講政治、最講規範的地方。然而,隻要到基層部隊的文書室裡走一遭,聽聽領導和官兵、機關與基層之間如何上傳下達,很容易發現:嚴謹的“軍語”之外,另有一套“黑話”,是當過兵的人都懂的一門“行話”。其中,“搞”字獨占鰲頭,是使用最頻繁、也最富代表性的一個字:上政治教育課叫“搞教育”;體能訓練叫“搞體能”;參謀乾事們撰寫文稿叫“搞材料”;而官兵最熟悉的刷樹拔草掃落葉,則統稱“搞衛生”。可以說——搞,是個“百搭”用語。 萬物皆可搞。這是陳聰明在他的“士兵日記”裡記錄下的新感悟。 於新戰士而言,也許最“怕”的是班長的一句“搞不搞得清楚?”此話一出,就須務必進行靈魂深處的自查自糾:被子沒疊到位?軍姿手型沒貼緊?窗槽兒沒擦乾凈?……56種過錯匯成一句話——“沒搞清楚。”欲知“一級戰備”又是何種景況,相信更是再熟悉不過、甚至讓人心驚肉跳的一種“搞”了——搞整頓。此項活動之範圍,下可至一個班,上至全師全團全軍,最常見者則是“XX單位作風紀律教育整頓活動”。“活動”二字一旦排在“整頓”之後,立刻一改原本使人愉快活潑的意味,使人乍見之下隻覺“整頓”之嚴肅而忘卻“活動”之輕鬆。事實上,要“搞”好一次整頓,各級也是嚴陣以待、各司其責的,同時,也會衍生出更多的“搞”——方案計劃要搞,動員部署要搞、再動員再部署要搞,配套活動要搞,經驗總結要搞…… 新文書陳聰明已經習慣了,部隊裡要搞任何一種“活動”,大抵都是這樣一頓“搞”。深究其因,隻因“搞”本身就帶有一種詼諧意味。一方麵,這種代用法可省去許多冗長冰冷的書麵用語,例如“開展、組織、進行、準備、舉辦”等等,另一方麵,也是廣大官兵紓解壓力、調侃鼓勵的一種方式。 譬如,若接上級通知“三天內把迎檢材料高標準整到位”,就不及直接領導一句“三天,給我把材料搞好!”更具威懾力。 譬如,將“搞”字運用好了,還可拉近官兵距離、深厚戰友情誼。節假日中,搞搞文體活動,搞搞拉歌演講,搞搞篝火晚會,——都是部隊的優良傳統。搞著搞著,溫馨和諧的內部氛圍就搞起來了,各項建設和工作開展也能搞得更順暢。 將“搞“字運用好,還是激勵軍心士氣的一種有力手段。每天下午,體能課目雖豐富多樣,但在大家口中皆稱“搞體能”,讓每個戰士也一聽就明白訓練的奧義——無論是五公裡還是俯臥撐,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無論是做器械還是沖百米,目的隻有一個:把體能素質“搞”上去。一個“搞”讓官兵們覺得那麼有趣,那麼詼諧,同時還激發成就感。這樣的語言暗示法不僅在心理學上十分知名,對於戰鬥力提升的作用也不可小覷。 是啊,既然改革,就應有新氣象。“搞”的文化,聰明認為值得保留,關鍵就看導向能否把正。可是眼下,部隊裡還是經常把“搞教育”理解為抄寫筆記,把“搞訓練”理解為急於求成,把“搞迎檢”理解為麵子工程,那就完全失掉了乾事興軍的務實本義。 “你們這是在上教育?”一個周四下午,宣傳科長徐曉明到通信連“推門聽課”。退伍季過後馬上就接近年底,是最後一輪首長下基層“蹲連當兵”。此刻,徐科長眼前哪裡是政治授課的樣子,而是指導員吳鬆澤帶著全連戰士匆匆補筆記的“聽寫課”。 “科長,我們前期搞演示,落下不少課……”吳鬆澤趕忙跑上前與科長解釋著。徐曉明沒有搭理這個長相奶油小生的廣東乾部,而是隨機拿起一位戰士的筆記本,赫然發現補的居然還是上個月的筆記。上個月才在政治教育優質課堂評比受表揚的連隊,臺下竟忙著抄筆記?徐科長皺著眉,看來部隊裡形式主義問題已迫在眉睫。 陳聰明就站在一旁——首長突擊檢查連隊,他早就通過對講機裡通信連的哨兵得到情報,火速端著照相機來拍攝照片,其實這些照片大部分也沒什麼用,懂得都懂,領導檢查,有人拍照,是一種“麵兒”的體現。
第4章:通信連指導員有煩惱(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