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冬日圍城(1 / 1)

大明小卒 初·十三 4422 字 2024-03-17

通知眾人來議事之前,李定國已經派李過帶人去周邊和更遠的地方查看打探消息去了。   “務必多派人,務必走的遠一些……”   當時,李定國是這樣囑咐李過的。   眾人都去忙了以後,李定國就帶著李傳勛等人登上一處高處,看著依山而建的清澗縣城。   看著布防稀鬆的清澗縣城,李定國心說打這樣的一座縣城,三百人足也。   看到城西北角沒有,城墻包磚已經脫落,隻要夜間派人從那裡爬上去,在城裡放幾把火,然後趁亂打開城門,自己的手下一擁而進,此城陷落耳。   但李定國不想把這座城打下來,而隻想圍困它。   那些新近投靠自己的賊寇裡,就有清澗縣的人。從他們那裡得知,這清澗縣城……   其實已經被賊寇們禍禍了最少三次了。   王二、王嘉胤、王左掛都曾經打過這裡,哪一次也是攻陷城池,殺官劫庫而去。   三四年間,這麼一座不大的縣城,竟然被攻陷了三次,李定國覺得這就是一塊雞肋,根本吃不到什麼肉了。   可他必須下令圍困這座城池。   原因有二,一是隊伍裡的人太多,確實需要補充糧草,雞骨頭也是骨頭,至少可以磨磨牙。   二是,自己已經是賊寇了,必須要做一件事告訴官府和陜西的眾多賊寇,自己帶人起事了。   圍困清澗縣城,有平地一聲雷,陜北出了一個李定國的意思。   按照賊首李定國的吩咐,李自成帶著數百雜人,到了清澗城下。   為何是數百雜人呢?因為李自成帶的這些人,實在是不好看出他們到底是什麼身份。   有人白帽箭衣,有人破衣爛衫,有人甲衣齊整,有人赤膊坦胸,已是初冬,且天氣極冷,也不知道這些人是怎麼想的。   反正吧,尋常人一眼是看不出這些人是乾什麼的。   但他們都帶著兵器,有的還騎著馬,且隊伍整齊劃一,好像訓練過一樣。   賊寇?   賊寇從來沒有如此整齊的隊伍。他們向來是一窩蜂,進攻的時候一窩蜂,逃跑的時候也是一窩蜂,就是站在那裡,也是一窩蜂一樣。   流民?   那就更不像了,流民中鮮有這麼多壯士的漢子。而且,流民從來不帶刀,帶刀就會被認為是賊寇,會被官軍絞殺。   陜西大地上,除了官軍,除了賊寇,除了流民,就再也沒有這麼多人會聚集在一起了。   所以,聽說城外來了很多人,害怕是賊寇來了的清澗縣令,看著外麵這些人頓時就懵了。   這時候,一位顴骨高聳,鴟目曷鼻的人,騎馬走到近前,仰頭問道:“上麵的人可是清澗縣令嗎?”   縣令一聽這人說話很是刺耳,好像豺狼嚎叫一樣。再看這人的穿著,明顯就是邊軍的把總啊!   邊軍這個樣子……與賊寇何異乎?   縣令搖搖頭,對著下麵喊道:“這位把總,我正是清澗縣令。請問,你等是路過還是催征糧草?吾並沒有收到兵部和巡撫的行文,並不知你等要路過這裡……”   官軍催要糧草,也是官府加在百姓頭上的一項稅賦。且這種稅賦向來很重,也更是扯蛋。   有一地的縣令曾向巡撫報告,說是某年某月,某軍突至,催要糧米幾千石,豆幾千石,草幾千束,草席幾千領……   又一日,某軍讓買健騾若乾頭、布袋若乾條送至某營交納矣。   又有一日,讓製銅鍋若乾口、買戰馬若乾匹送至某營交納矣。   也不說從哪一項開銷中支取,以後怎麼算賬,惟曰遲誤則以軍法從事耳。   這種私派多於正賦,最後隻能老百姓買單,民不堪命,怨聲四起。次數多了,老百姓無法承擔,乾脆就去做賊寇了。   清澗縣令看著城下這支軍不像軍,賊寇不像賊寇,流民不像流民的隊伍,心說不管是哪一路神仙,估計都是來催要東西的。   可清澗縣城,此時很窮很窮啊!   近幾年來,幾乎每年都被賊寇禍禍幾次,地皮都刮乾凈了,毛都沒了。   百姓也已經逃亡殆盡,就是想給他們催要一些東西,也沒處要啊!   縣令說完後,李自成仰頭喊道:“我等不是來催要東西的,也不是路過的,而是聽說這周圍來了一股賊寇,故而主動過來護城的……”   護城?我看你們是想進城吧!   已經被官軍、賊寇禍禍了多次的清澗縣令,早已經是對官軍的套路、賊寇的套路了然於心。   “既然你等是來護城的,那辛苦你們了,你等就護吧。”   說完,縣令走了。   這時候,一些守軍和百姓也上到城墻上,清澗縣城也是四門緊閉,城頭上還擺著幾門炮。   看這架勢,那是不管誰來了,就是皇帝老子來了,今天也甭想進城。   李自成看到這個架勢,心說大首領果然說的對,清澗縣城是不會讓任何人進去的。   於是,李自成下令,圍住清澗四門,隻許進不許出……   一名手下報告,清澗隻有三處城門。   李自成大手一揮,道:“那就圍住三處……”   數百人呼啦啦的展開,然後稀拉拉的把城池圍了起來。   賊首李定國站在高處,看到李自成已經把城池圍了起來,就對李傳勛說道:“老侄,你看到了沒有,這就叫勢。”   “勢?”   李定國點點頭,道:“對,勢。別看李自成隻帶著三百來人,但清澗被賊寇和官軍禍禍過多次,城裡的人如驚弓之鳥,見到李自成他們,必然會害怕……”   李傳勛明白了,為何李自成隻帶著三百人,就可以把一整座縣城圍住,且能鎮住的緣故了。   不過,小叔一直自稱為賊寇,聽起來可不怎麼好聽。   “小叔,這賊寇的稱呼,過於刺耳,小叔自嘲不要緊,就怕李自成他們……”   “嗯,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沒事,我在他們麵前一直說的是義軍,和水滸上的梁山好漢一樣。”   李傳勛點點頭,然後看向北邊的官道,說道:“就是不知道延安府的官軍什麼時候到啊!”   “老侄,耐心一些,圍點打援,也是老套路了。”   圍點打援,圍清澗縣城,打從延安府來的官軍,然後……   清澗,雞肋,就是進城了又能怎樣?   況且,賊首李定國有令,禍禍百姓者,殺無赦!   “你等原來就是百姓,回頭再禍禍你等的爹娘,你等的兄弟姊妹,你等的叔伯子侄,你等的小夥伴,你等的青梅竹馬,你等的同鄉,忍心乎?”   能忍心的都是禽獸。即使有人想做禽獸,也是不敢公然做的。   所以,賊首李定國帶領的這支賊寇隊伍,至少軍紀是很好的。   但軍紀好,這大軍的開銷就會成為一個大問題。   賊首李定國決定以戰養戰,缺什麼都從大明軍隊那裡搞。   圍清澗,打從延安府過來的援軍,就是賊首李定國以戰養戰的第一戰。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安排好以後,李定國就帶著李傳勛,還有十名親兵,去了老營那裡休息。   老營,是李定國新近設立的,收留的全是不適合打仗的人。   但他們也不是閑人,在廚子老張的帶領下,他們做軍糧乾糧,縫補衣甲,甚至修理軍械,醫治馬匹……   但裡麵老弱婦孺居多,行軍的時候,會與義軍隔開很長一段距離,以流民的形式前行。   此時,那裡由李哼哼和李哈哈兩人管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