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寧作乞丐,不為人奴(1 / 1)

獨掌道紀 白特慢啊 6598 字 2024-03-17

白啟上輩子做的是撈偏門買賣,混跡於三教九流之間。   回憶前世,他隻不過進了個沒甚麼香火的破廟,求了一道轉運的“墨籙”。   怎麼就穿過來了?   猶記得離開前,瞅著慈眉善目的老道士,還特意交待。   讓自己一定要沐浴焚香,虔心供奉,必然迎來好事。   “轉運?好事?就是指我好不容易快要財務自由,然後眼睛一睜一閉,來到異世繼續吃苦?   老天爺你存的什麼心!?   況且,我記得,按照道家說法。   ‘籙’是記錄十方神仙之名屬,施行符咒法術之牒文。   但我啥時候受的‘籙’?   明明隻有接過傳度的道士,才能舉行受籙儀式,那可復雜得很。”   白啟忍不住在心裡嘀咕,還好這道墨籙派得上用場。   但凡他所掌握的“技藝”,隻要不斷磨練,就可不斷精進。   等同天道酬勤,付出必有回報。   正是靠著不知來歷的墨籙,自己才能迅速掌握打漁要訣。   不然,沒有一技之長。   實在難以在黑河縣立足站穩,求個溫飽。   “上輩子若有這個本事,我又何必去乾撈偏門的勾當。”   白啟感慨一聲,操著船槳,緩緩往岸上行去。   天色漸晚,該歸家了。   那道存於心間,隨自己一同來到異界的墨籙。   能夠映照萬法,顯示進度,極為直觀。   經過潛心摸索,他發現各種技藝。   大致分為“入門”、“小成”、“精通”、“大成”、“圓滿”。   至於後頭是否存在更高的層次,暫時還不清楚。   比如打漁,白啟每次下網捕撈。   都能漲些進度,給予更深的感悟。   那些涓涓細流似的經驗,就像練習許多次一樣,無聲無息滋潤著心田。   直至他把那些技巧細節融會貫通。   當然,刷取進度最快的方式。   還得是上大魚!   每一次爆護。   都能讓進度猛漲!   “可惜,剛入門的‘打漁’技藝,三五日才能中一回大魚,堪堪糊口。   如果突破到小成,收獲應該會有所提升,說不得每日都可以爆護。”   白啟手持長桿,撐著舢板,離開蘆葦蕩。   沒過多久,他就看到岸邊那間茅草遮蓋的土胚房。   紮起一圈籬笆的木門敞開著,遠遠望去,有個瘦小身影蹲在那裡,好似等候歸家之人。   白啟不慌不忙係好舢板,走進土胚房前,用水洗了洗滿是泥巴的雙腳,隨口嘮叨幾句:   “說了多少次,叫你去屋裡待著,天氣轉涼,萬一吹風受寒怎麼辦。”   蹲在門後麵的瘦小身影,眉眼生得秀氣,有種柔弱的氣質。   約莫十二三歲的孩童抬起頭,聲音怯怯,卻夾雜著歡喜:   “阿兄,我看天色晚了,擔心你。   魚欄那邊發過布告,酉時就不要打漁了,可能遇到禍事!”   這是阿弟白明,白啟魂穿此身之前,漁家兩兄弟就相依為命。   若沒這個弟弟照顧,他降臨此方天地的當天晚上,恐怕便被風寒帶走了。   正是白明挨家挨戶,跪地磕頭,求來半升米,又熬了一些熱薑湯。   才從鬼門關前拉回白啟。   “好像有成精的妖魚作祟,前幾天把魚欄東市的陳跛子都叼走了,兇得很。   黑河水深,風浪大,啥子都養得出。   這些自有魚欄出麵,跟咱們扯不上關係。”   白啟伸手揉了揉阿弟的腦袋,笑道:   “把漁獲收拾弄好,等下給你做魚飯吃。”   他把滿當的魚簍丟給瘦小身影,走進屋內拿起水瓢,咕咚咕咚狠灌兩口。   這時節天黑得快,郊野夜色茫茫。   兄弟倆棲身的土胚房裡,就一張方桌幾條矮凳。   角落裡擺著米缸泥甕陶盆等物。   說是家徒四壁也不為過。   四麵黃泥夯實,填充稻草秸稈的土墻,由於年份太久,又沒怎麼修繕過。   冷風“嗚嗚”一刮,寒意漏進來,吹得銅燈裡的麻秸燈芯搖晃幾下,閃出昏暗之色。   似是喝飽了涼水,白啟長舒一口氣。   抱起一捆柴禾,走到正屋右側的土灶旁。   開始生火,做飯。   這便是,他今世的“家”了。   ……   ……   “阿兄,魚蝦都弄乾凈了。”   白明忙活完洗好手,就乖乖等著開飯。   “今天去學堂沒?”   白啟站起身,從快要見底的米缸抓了幾把。   片刻後,土胚房的那方土灶,升起燒柴禾的嗆人濃煙。   瓦罐裡緩緩傳出蒸好的飯香,勾動著饑腸轆轆的兩兄弟。   窮苦人家沒條件,一天隻吃兩頓,可不得眼巴巴盼著。   尤其是白啟打漁早出晚歸,晌午就填了幾個麥餅進肚子。   此時已經餓得前胸貼後背。   “蹲在外麵聽了一會兒,教習講的東西,我都明白。   但不知道為啥,他總是翻來覆去說個好幾遍。”   身子瘦弱的白明把淘米水用陶盆裝好,小心放到一邊。   阿兄說這個可以洗臉洗頭。   “你腦瓜好使,學堂的其他人,未必有你那麼聰明。”   白啟一邊添著撿來的柴禾,一邊看飯啥時候熟。   他這個阿弟腦袋靈光,如果不是家底太薄,學堂的束脩太貴。   應當是塊當小縣做題家的好材料。   “阿兄比我聰明多了。學堂教習的字,寫的都沒你好看。   聽他說,識文斷字能夠過目不忘,一遍就通。   道喪之前,叫做‘讀書種子’,很厲害。”   白明仰起頭,望著被土灶火光照亮半邊臉的阿兄,滿是崇拜的語氣。   八百裡黑水河,那麼多打漁人。   隻他阿兄白七郎有提筆寫字,看書念文的好本事。   “那你可還記得阿兄怎麼交待的?”   白啟把瓦罐的米飯盛出來,搗碎蒸熟的魚肉蝦肉,用筷子拌好。   再鋪一層甕裡的豆醬,滋味便出來了。   雖然米是陳米,醬也是用豆腐渣、麥麩子炒出來。   但拌著鮮美的魚蝦碎肉,倒也不差。   像白啟這種漁家子,真個撈到好貨,肯定要拿到魚欄換錢。   隻有抵不上價的小魚小蝦,才舍得自己吃。   所謂,賣鹽的喝淡湯,編草席的睡光床。   便是這個道理了。   白明用力點頭,小雞啄米也似:   “阿兄識文斷字是爹過世之前教的,絕不是風寒之後,腦袋開竅了。”   白啟一家本是中三等的“農戶”,有著七八畝的好田。   養活個五六口人不成問題。   可惜娘親因為早產出血死了,便宜老爹又患了一場大病。   耗光家財,賤賣田產後。   隻能跟著商隊做些跑單幫的活計。   麻繩偏挑細處斷。   好巧不巧,幾年前撞上那場席卷義海郡的“天傾之禍”,從此再也沒了音訊。   就這樣,爹娘撒手而去,也沒幫襯親族的白啟。   為了討生活,不得已投身進魚欄,成了下三等的“賤戶”。   “家裡可以典當賣錢的東西,一樣也沒剩下。   唯獨隻有一摞雜書。”   白啟頗為慶幸,若沒這些“家產”,興許隻能當文盲了。   無論在哪個時代,識文斷字都是重要的本領。   也是上進攀爬的階梯。   “還有,阿兄,今天柴市的林管事過來,問我願不願入‘奴戶’。   炭坊的少東家,正缺個伴讀。   他還說,像我這種認得字,還能寫的書童,最少值五千錢!”   白明忽地抬頭說道。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柴市?姓林的?下巴有個大黑痔,像死蒼蠅的那個?”   白啟眉頭皺緊,這人是西麵炭坊的管事。   據說,專門負責采買奴仆的活計。   所謂“奴戶”,就是簽過賣身契,從此生死不由己的下等人。   黑河縣上那幾家大戶,每年都會派管事出來挑選采買。   廚娘,婢女之類,沒什麼太多要求。   能乾活就行,賣得較為便宜。   像書童,馬夫。   因為有一技之長,相對來說價錢會高一點。   能被開出五千大錢,算是不低。   “你怎麼回絕的?”   白啟直接問道。   “就按照阿兄交待的,講自己有羊癲風,不知道啥時候犯病,做不得伴讀的差事。”   白明低頭扒飯,輕聲道:   “不過姓林的知道後,沒像其他人一樣扭頭就走。   他說當不了少東家的書童,可以當他家的仆從,他不嫌棄。   但隻給兩千五百錢。”   白啟瞇起眼睛,他每每撈到大貨去魚市,總能聽到縣上的小道消息。   其中之一,便是炭坊的林老六。   最喜歡借著采買便利,尋些長得乾凈的男童帶回家。   “別搭理他,老爹死前說過,寧作乞丐,不為人奴!”   白啟瞇起眼睛,如果他有足夠的實力。   這關頭,就應該說一句“取死有道”了。   可惜……   目前而言。   自己隻是個打漁的賤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