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幾天的航行,這艘船到達了他的目的地合浦,不論是南海珠,還是作為海北沿的行政中心,都讓他注定成為一座擁有文化底蘊的名城。隻是自華夏政治中心由西往東,在由南以北,隻是地位一是不斷下滑。 如今,其所屬的連州府卻依然是位於大明的西南邊陲,地位無疑很是尷尬了。人家薊縣一步步成為了國都之所,而合浦卻是越混越差,甚至已經被朝廷所遺忘。 六伯說合浦的衰落是隨著南流江入口海淤塞,更是讓這座歷史名城蒙了塵,失去了連通海洋的動脈。 但林夕通過他對歷史上的了解知道合浦港衰落的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國失去了對安南的統治權。合浦昔日的輝煌,是因為聯通安南並接通南洋。如今大明失去了對交趾布政使司的統治。所以使這個西南的連接海上運河的港口也衰敗下去。 帆船停在了南流江的入海口。然後又南流江上下劃出了幾隻小船。從船上接駁貨物和人員順著水路劃入了南流江,進入了合浦縣。 六伯在小船上給林西解釋道:“我們的船是海船,吃水比較深,如果趁著大潮也能進入,但是今天不是天文大潮的時間。所以我們隻能坐小船進去。” 林夕坐著小船接近合浦縣城的時候。在縣城的南郊看到了有一座寶塔聳立在那裡。 劉伯指著塔說:“那就是文昌塔建於明朝萬歷12年,文昌塔的外形為八角形,高大概十二丈,石座方圓三丈,內徑一丈方圓,上下七層。 文昌塔的造型從底層向上組成收窄,塔頂是一個紅葫蘆的形狀。都開著東西通風,門渠的裝飾用的是假門。 塔內有階梯盤旋而上,向南邊文成塔頂可以望見茫茫大海,向北邊可以將合浦這座連州古城盡收眼底。” 六伯看向林夕有些調笑的意味說道。 “你知道建這個塔的原因嗎?” 林夕說:“建塔無非有兩個,第一個是供奉佛寶。第二個,鎮壓地氣。比如說西風的西湖的雷峰塔,就是為了鎮壓妖邪的。如西安的法門寺塔,就是為了供奉佛寶的。不,就外乎這兩個原因,還有什麼原因?” 六伯看著林夕說:“按照官府的說法,這個地方多年未出科舉人才,對此,人們認為是因為周邊的地勢過於平坦,無法聚集文韻才氣。當時的知府考慮到大家的想法,鼓勵更多的學子求學,所以在當地建立了文昌塔。文昌塔底粗頂尖,形如筆尖。可據文慧之氣,保佑此地出科舉人才。” 林夕仿佛聽出了劉伯的話外之音。 “那麼。私下裡呢?” “私下裡的一種說法是。此地的海中有一隻避水犀牛。經常在夜晚到岸上休息,文昌塔所在的那個位置就是它休息的位置。而且。避水犀牛脾氣不太好,經常鬧脾氣。 它一鬧脾氣南流河和大海經常海潮泛濫或者南流河泛濫。給四處的百姓帶來了很多水患,所以找高人選址建了這座文昌塔。 文昌塔的影子猶如牛鞭。可以在晚上抽打這手這頭避水神犀牛,所以碧水溪就不會來了,就能夠鎮壓住水患,你信哪種?” 六伯和林夕說笑著來到了合浦縣的碼頭,棄船上岸。 六伯帶著林夕的小兩口,還有四名隨從。向合浦縣城西門走去。 合浦縣城建於北宋紹聖年間,到本朝曾有增築,城垣周長42裡,高4丈,厚2丈。 合浦縣城城外濠繞城東、南、北長62裡,闊3丈米,深丈五。西段以南流江江為護城河。城墻上有角樓。馬麵,敵臺等防禦設施。還在垛口間還引架著大大小小的火炮有三四門。 城中還有城隍廟、鐘鼓樓。真武廟和娘娘廟。 合浦城垣周圍有5個城門,各門都有宏大的城樓。 除小南門外,4個城門外都築有月城,月城又各有門。 六伯等幾人來到了城門邊。林夕看到城門旁邊已經擠滿了趕著牛車和拉人力車的民夫。車上麵滿載的都是用麻袋裝稻穀。 六伯長嘆了一聲,“又到了征糧的時候了。” 大明實行一條一條鞭法後,雖然此後的夏稅秋糧征收都改為征銀。 不過,普通的老百姓手中有多少銀子?再說那點散碎銀子也不夠交糧稅的。 隻能將收獲的糧食運到州城或者縣城。在城中的各米店中出售,換來銀兩。再用這些銀兩向官府交稅。 這實際上等於是在稅前之外又加了一層稅。而且這些。這層利益都被本地的官紳分了。普通的老百姓交的稅更重而且所剩的糧食也不多,不夠糊口。 隻是本地的草木常年不枯能夠挖一些野菜或捕獲一些海魚或河魚,能夠勉強糊口罷了。才沒有像北方那樣到青黃不接的時候,又不得已從高價從商人那裡購買他們賣出去的糧食充饑。 每到青黃不接時,便是各地老百姓。窮迫不得已賣兒賣女的時候。 張首輔當年推行一條鞭法,本意是緩解民眾徭役以及千裡運糧之苦。同時也是為了增加朝廷的稅賦。 張居正死了才短短幾十年,現在這條良法已讓民眾忍受更多的侵襲與剝削。 實行一條鞭法之後,各地的甲長已經糧長名存實亡。各地的州縣都是以差役征收稅負到戶。 但是差役太少,大明各地便出現了各種包頭或攬戶,通常由地方大戶、富戶、地方豪強人家承認個個所處地方糧稅。 這些人代交稅銀,雖然方便了一些百姓,不過也加強了這些富戶對土地的侵吞。也讓很多百姓願意自己前往州城交納賦稅,此時門口擠滿的百姓車輛顯然就是屬於這一類人。 門口已經城門已經擠滿了人,無法進城,有看守城門的軍士不停的嗬斥維持秩序。讓人們有序的通過。 此時天氣炎熱。四周也無遮涼的大樹。在城門的不遠處,有一處經營茶棚的。有一處茶棚。 經營茶棚的是一個老漢。茶棚是由竹竿製成。上麵附著芭蕉葉和茅草。底下有個五六張桌子。有一些穿著文士瀾衫的讀書人和穿著一些鬆江布的商人坐在桌子旁邊悠閑的喝著茶。 他們看著城門口的忙碌,悄聲的議論著。六伯一看便帶著幾人來到茶棚,獨占了一張桌子。 開茶棚的老漢走過來,躬身問道:“幾位客官,是吃我這裡的大碗茶,還是你們自帶茶葉?” 劉伯說:“給我們一人來一碗大碗茶。如果有有吃食的話,再上一點。” 老漢躬了躬身便下去,一會兒拿來一疊大碗,給每人麵前放了一個黑瓷的大碗,然後從一個細嘴銅壺中沖出滾熱的茶湯,沖入到茶碗中。等茶水至碗中大半,左手虎口輕輕一挑,茶水便斷了。 老漢右手提著茶壺,左手捋著茶嘴。茶壺嘴從老漢的背後經過。老漢的茶壺嘴輕點的七下。林夕這一桌的茶就已經斟滿了。 老漢將細長嘴的銅茶壺放到一般一旁的爐火上。然後從旁邊的一張桌案上端過來那一盤荔枝,一盤芒果。還有兩種林夕不認識的水果。 六伯指著盤裡的水果說:“你們兩個若是不願意喝茶的話,也可以吃這些水果。” 王鐵錘仿佛對這些水果很熟悉拿起了一種林夕沒見過的水果。拿起來把皮剝下來然後把裡麵的像橘子瓣的東西掰下來,遞了兩瓣給林夕。 林夕接過來往嘴裡一放一股熟悉的味道,便從嘴中傳來,這是柚子,林夕恍然大悟。 隻不過這時的柚子沒有林夕吃的那麼大,隻是比橘子要大一些。另一種水果,林夕也認出來了,是龍眼。隻不過這種龍眼和他見到的有些不太一樣。 林夕一邊吃水果,偶爾的喝一口茶湯。這些茶湯的味道林夕喝的滿嘴苦澀,還在其中喝出了一些中藥味兒。 六伯看到林夕麵朝無表情咽下茶水,便有些無趣端起茶碗喝了一口。 林夕立馬明白這就是老漢自己配的一種涼茶。涼茶這些東這種東西在這一帶很流行,不過每家配的口味和藥材都不一樣,不過大致上也離不開那幾種消暑敗火的中藥。唯一的特點就是難喝。 這時,林夕耳邊傳來了一陣話語。那旁邊的幾個人正議論著連州府新近崛起的一個大商人譚佳慧。 隻見一個頭帶著網巾書生,身著瀾衫30多歲的頜下短然的男子正在口若懸河的說:“我聽說譚佳慧出生的那天晚上。他的通房丫頭的母親難產,疼的死去活來。 他爹譚俊傑做了一個夢。睡夢中夢見城隍老爺穿著全副的衣冠來拜,他突然從夢驚醒。恰好房內傳來嬰兒的啼哭聲。心中大喜的譚爹,譚俊傑就想,這孩子將來必定成大器。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隨即走到小妾的房內,看著剛出生的兒子為他取名譚佳慧。不管是真是假還是巧合,後來的確實沒有讓父親失望,在商場上一路高歌,成為光宗耀祖的人物。 真正讓他孝心名傳天下的事。五年前發生的事情。當時,他的生母李氏病逝,譚佳慧要為母親辦一場風光的葬禮。 但是在譚佳慧生母李氏出殯時,因為李氏是妾室,所以族裡人堅決不讓棺材走正門。 作為孝子的譚佳慧完全不能接受這樣的行為,他據理力爭,最後乾脆自己躺在棺材上大喊一聲,今日我譚佳慧已死,抬我出殯。 族人見狀了,也是鴉雀無聲,隻好乖乖的讓出一條路。躺在棺材上的譚佳慧想到母親一生艱難,頓時淚流滿麵。 他雖然和生母這一世母子緣分盡了,但是他卻憑借自己的努力,甚至不惜詛咒自己以死來使母親得已的棺木從正門出府,得以風光大藏。此事一出他的孝子之名傳遍兩廣。” 就是旁邊一個穿著鬆江布的大肚子商人輕哼了一聲,說道:“那個家夥還沽名釣譽,說什麼他的母親就因為是小妾受了很多罪,他不再坑害其他姑娘。在婚姻中堅持一夫一妻,哪怕自己功成名就也沒有動過要納妾的想法,不過他隻有兩個女兒。最後那些家產不知道便宜了誰?” 這時城門口的人,已經陸陸續續進城了。城門口的人開始稀少起來。 六伯從身上拿出了一塊小銀子,拍在桌子上對老板說。“老板不用找了,” 然後便帶著林夕幾個人離開了茶棚向城門口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