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之後布雷斯勞就氣溫驟降,這一天終於下起了大雪,得虧莊園的仆人們每天都清理積雪,否則馬車和行人都很難進出。這天早上,齊格弗裡德和曼弗雷德守在壁爐前,聽著拉斯維茨給他們上德語課。窗外的雪花紛紛揚揚,還沒落地就被風吹得四散。齊格弗裡德突然看到兩個人影從雪幕中走出,他們都穿著深色兜帽披風,一前一後的走進莊園主樓,有種絕地大師領著絕地學徒的感覺。當大門擋住外麵的風雪後,那兩人才脫下兜帽,原來是李林塔爾和謝纘泰,叔叔、嬸嬸也笑著迎了上去。 一陣寒暄後,李林塔爾把一堆禮物拿了出來,並笑著對齊格弗裡德說:“小齊克,還好我們沒有錯過你的生日,這些是維多利亞·路易絲公主、蒙森先生、還有我和你父親送給你的生日禮物。你現在真厲害,那本《曼弗雷德歷險記》漫畫現在超級火,每周都能看到學生們拿著連載漫畫的報紙進學校。還有你的鋼琴曲譜也賣得非常好,書店甚至請樂手在店裡彈奏你的那些曲子來招攬顧客。尤其是那首《德意誌狂想曲》,聽說連威廉二世陛下也每天都要聽幾遍。而且《天空之城》小說熱度不減,出版社已經推出了英文、法文等不同版本,連帶那些飛艇模型都快賣瘋了,我聽說甚至還有不少國家的外交官為了競購模型都快打起來了,但這事也把我愁懷了。” 齊格弗裡德有點驚訝的問道:“奧托叔叔,你為什麼要發愁呢?” “因為聽說最近有不少國家都加大了對飛艇研發的投入,我擔心比空氣重的飛行器會輸給飛艇,所以前段時間我已經處理好了其他工作,打算在布雷斯勞把全部精力都投入飛行器研究。”李林塔爾轉頭朝謝纘泰問道:“小謝,你們中國那句下決心的古詩叫什麼來著?” 謝纘泰回答:“不破樓蘭終不還。” “是的。”李林塔爾繼續對齊格弗裡德說道:“上次你爸爸的學生斯文·赫定(Sven Anders Hedin)也說過這句話,我覺得隻有抱著這樣的信念,才能把飛行器搞出來。” “我相信奧托叔叔你肯定能成功的。”齊格弗裡德很開心,終於等到李林塔爾來設計飛機了,【空騎係統】裡不少任務和指標都等著點開飛機的科技樹後才能快速提升呢。不過齊格弗裡德不打算再經歷一次半夜改圖紙的尷尬了,他要更主動的引導,先從忽悠一個工具人開始。 “謝哥,聽說風箏是中國發明的。”齊格弗裡德覺得還是謝纘泰最好糊弄。 “沒錯。”說到中國發明,謝纘泰就來勁了:“根據中國史書記載,在中國古代楚漢相爭時期,一位名叫韓信的中國漢王朝將領發明了風箏。他在攻打一座宮殿時,利用風箏測量這座宮殿下麵的地道長度。後來在另一場戰鬥中,他做了一個更大的風箏,並安排個子輕巧的軍官乘著風箏飛上天,用唱歌騷擾敵軍,中國有個“四麵楚歌”的典故就是講的這個故事。後來意大利人馬可·波羅遊歷中國,在返回歐洲時帶來中國風箏,風箏才開始在歐洲傳播開來。” “那楚漢相爭時期是哪一年呢?”齊格弗裡德希望謝纘泰有足夠的中國歷史知識。 謝纘泰絞盡腦汁的想顯擺一下中國的悠久文化:“好像是公元前200多年吧。”還好他小時候學《阿房宮賦》時問過老師,老師說項羽火燒鹹陽大約是公元前206年的事情。 齊格弗裡德很高興謝纘泰這麼配合:“中國的文明真是久遠,那時候愷撒都還沒出生呢。”然後他看了一眼身旁的曼弗雷德,故意大聲的說:“如果愷撒打仗的時候有風箏的話,我就能讓漫畫裡的曼弗雷德乘著風箏去偵察敵人了。” 曼弗雷德果然上鉤了,他激動的說:“齊克,如果漫畫裡的曼弗雷德能乘著風箏上天,肯定非常有意思,你就畫出來吧。” “我也想畫的,但是我得知道什麼樣的風箏能帶人上天,我們上次在柏林做的風箏飛得很穩,我們先拿小動物做下試驗,沒問題的話再做一個足夠大的,然後看看風箏是否有可能帶人上天吧。” 齊格弗裡德把李林塔爾的設計暫時放在一邊,先指揮謝纘泰和曼弗雷德繼續進行在柏林未完成的風箏項目。他們找出在柏林製作的那隻哈格雷夫風箏,換了更結實的風箏線,然後在風箏下麵吊了一隻雞進行放飛試驗,因為齊格弗裡德覺得“飛雞”比較討口彩。由於哈格雷夫風箏的雙翼結構,有比較大的升阻比,因此起飛很順利。而且箱形結構也十分牢固,遇到風也很平穩,飛行很成功。 接著齊格弗裡德按原先的計劃,設計了一隻科迪版的箱形風箏,當然現在應該被稱為齊格弗裡德版的風箏了。他在放大哈格雷夫風箏設計的基礎上,在兩隻前後串聯的風箏上增加了兩側機翼和尾翼,並在機翼和尾翼之間設計了類似邊條翼的結構,另外還在風箏底下設置了單人吊椅。這次因為風箏尺寸較大,齊格弗裡德特地找叔叔要了美國山胡桃木來製作,這種十分堅硬的木材能確保風箏的牢固性。 12月18日這天是齊格弗裡德的生日,風箏也正好製作完成了,先吊重物試飛了幾次都十分順利,最大載重能到30多公斤,雖然不能承受成年人的體重,但吊起一個不到20公斤的小孩是綽綽有餘了。齊格弗裡德覺得時機成熟了,就要求搭乘風箏試飛,沒想到曼弗雷德提出不同意見,他要求先試飛,理由也很合理,他是哥哥,理應先嘗試,而且沒有比他這個曼弗雷德更合適給漫畫曼弗雷德當模特的人了。最後經叔叔、嬸嬸和李林塔爾的磋商,他們決定讓曼弗雷德先上,齊格弗裡德後上。 在莊園仆人們的謹慎操作下,風箏終於帶著曼弗雷德慢慢上升,這是他生平第一次飛行,但卻毫無畏懼,他感覺自己非常適應飛行。曼弗雷德興奮的拿著望遠鏡四處張望,試圖模擬出漫畫裡的場景,他一會兒低頭在旁邊樹林裡找尋動物,一會兒又張望遠處市區裡的教堂高塔,玩得不亦樂乎。 五分鐘後,曼弗雷德依依不舍的從風箏上下來,終於輪到齊格弗裡德試飛了,坐上吊椅的那一刻,【空騎係統】也照例加成了風箏的飛行性能。不像上次在托倫的意外氣球之旅,在這次飛行中齊格弗裡德能全神貫注的體會飛行的感覺。當風箏升上空中,齊格弗裡德發現能更清晰的感受到氣流的大小、風速,以及風箏在風中的飛行性能。他現在充分同意法國作家莫泊桑對於飛行的描述:“在飛行時會將一切遺忘,會對一切都不在乎,仿佛被一種深沉而陌生的幸福感包圍。” 風箏帶著齊格弗裡德在這種美妙的靜止中穿越天空,空氣承載著他,給他灌注沉默、快樂和瘋狂。雖然莫泊桑在飛行時會覺得自己變成了風的奴隸,但齊格弗裡德卻有一種莫名的信心,堅信自己總有一天能控製住風。他還故意扭動身體改變重心,但風箏依舊十分平穩,即便遇到大風也一樣。這也引起了地麵上李林塔爾的注意,經過多次試飛,李林塔爾確認這種風箏的飛行性能十分優秀,如果能放大並解決動力、載人和操縱問題,就有機會成為合格的飛行器。 入夜後的裡希特霍芬莊園熱鬧非常,叔叔和嬸嬸為齊格弗裡德舉辦了熱鬧的生日晚會。除了拉斯維茨、卡爾爵士等莊園常客,還有很多齊格弗裡德不認識的賓客前來,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甚至有些尊貴的客人不請自來,比如布雷斯勞教區的主教格奧爾格·馮·科普( von Kopp)。這位出生在漢諾威的紅衣大主教是一個狂熱的德意誌民族主義者,他熱衷於宣揚日耳曼民族的優越性,並敦促布雷斯勞教區內的波蘭裔教徒德國化。齊格弗裡德作品中對日耳曼民族若隱若現的褒獎正好搔到了科普大主教的癢處,他也希望能借助齊格弗裡德這急速躥紅的人氣,幫助他在教區內推行去波蘭化的政策。因此科普主教這次趁齊格弗裡德生日過來示好,邀請他常去主教座堂走動走動。齊格弗裡德對這位主教的民族同化政策毫無興趣,他再努力也沒用,因為等二戰後這裡的德國人就會被蘇聯和波蘭人趕走。但齊格弗裡德對教堂的管風琴和唱詩班都很有興趣,也不介意利用宗教的資源宣傳一下自己的作品,所以就答應了下來。 晚餐後,齊格弗裡德沒放過這個提高【藝神】任務進度的機會,也彈奏了幾首鋼琴曲。科普大主教被一曲《聖母頌》深深打動,他覺得這個孩子真的是天降神童,心中打算一定要請齊格弗裡德為教區開幾場鋼琴音樂會,多彈奏這些頌揚主高雅聖潔的曲子。但最能讓齊格弗裡德吸粉的還是他原創的曲子,尤其是今天他新抄的《綿雪》鋼琴曲,這首上一世日本音樂家深町純創作的曲子太應景了。那綿細柔滑的旋律,讓來賓們仿佛置身於一望無限的曠野雪地,一邊欣賞著雪花紛紛飛落,一邊又在聆聽冰下的雪水淙淙流淌,浪漫和純潔溢滿在每個聽眾的心間。這一晚,齊格弗裡德終於三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