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五章(1 / 1)

瘋癲與網文 風子顛 6646 字 2024-03-17

入院第109天,第3心理谘詢室   ……   “報告”   “請進”   ……   “下午好,塗老師”   “坐吧,左手好些了嗎?”   “嗯,幻肢的疼痛最近不怎麼發作了”   “那就好”   ……   “但老師,我這個星期感覺有點……不對勁”   “是做虛無妄想的夢了?”   ……   “不……不是,是其它的,感覺是新的”   “你覺得像什麼?”   ……   “像輕躁狂,大概從……從上禮拜一就開始了”   “你應該早點說的”   ……   “那時沒自知力,不覺得是躁狂發作,隻以為沒睡好,精神亢奮了些,認為自己又發現了……絕對真理……禮拜三,張子明他提醒了一句,我去翻書一對,才發現差不多都對上了”   “具體說說”   ……   “就那樣,和教材上差不多的”   “沒事,說你的”   ……   “好,那從頭按時間順序說?”   “嗯”   ……   “最開始是上上周的周末,我連續失眠,實在睡不著,到半夜……沒辦法,就看小說,一看就看到天亮,然後白天也睡不著,非常興奮。”   “嗯”   ……   “上周一時,我腦子不知怎麼地,想得很多,轉得飛快,還容易越想越激動,上課都聽不進……老師,這是不是叫思想奔逸?”   “繼續”   ……   “好……當時不僅想得多,還想罵人,比如鐘雪慧,就我那同桌,老要揩我油,我都躲著她,以前也說過她一兩句,大意是讓她收斂點,當然她沒得逞過也沒敢過分……但上周二,不知怎麼的,我一下就想到了好多關於她的負麵記憶,越想越激動,覺得她非常煩人無比惡心不可饒恕不可原諒,甚至記起了她一次借我橡皮沒還,於是沒忍住就罵了她,罵了好多,雖然沒臟字,但罵得很難聽很難聽,我現在都覺得有點不敢看她”   “她什麼反應?”   ……   “好像……沒什麼反應,還朝我笑,搞不懂”   “其實,她除了沖動控製障礙外,還有一定的受虐型人格障礙”   “啊……行吧”   ……   “還有就高良芬,也被我罵了,不知怎麼的,她一直認為我有敵意,可我不就入院那天沒理她嘛……結果天天戳我,我背後沒眼睛,看不見,被戳好幾回了都……我知道她有被害妄想,妄想我也有,理解一些,一直沒覺得有啥大仇,況且還有張子明幫我,但上周一次課上,我突然想起一次被戳得後背血嘩啦啦地流的場景,很生氣很生氣,非常氣,下課老師一走,我就拿水筆紮了她手背一下,還罵了她……她嚇壞了,以為我要殺她,也就是那會,她和一個同學換了位置,離得我很遠”   “我說她怎麼去那了”   ……   “之前不是說想得多嘛,老師你知道,我喜歡看小說,也一直想寫,但一直沒動筆”   “為什麼?”   ……   “寫不來,有時候寫一兩百字就揉了……這兩周躁狂時我也沒寫,構思想法很多,卻是亂的”   “嗯”   ……   “沒寫小說,寫了其它的,因為我又以為自己發現了絕對真理”   “嗯”   ……   “我……不好意思說自己想的,但我之前寫了下來”   “帶來了嗎?我看看”   ……   “嗯,就這些,我爸是搞上古物理理論考古的,我和四妹學得最好,所以有些涉及了上古物理理論”   “沒事,我隨便看看”   ……   【躁動:我知道,我隻不過找到了一些你們大部分人很早就發現了的東西,然後寫出來,試圖係統化。當然,我隻是躁動,並不魯莽,有一些東西適合自己一個人偷偷思考,比如荒誕、意義等等。但總得來說,我否決了一直以來的單線思維模式,采用了非單線思維模式進行分析。我或許這幾天有些亢奮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找到了自己的意義,找到了我丟失了的那個“主”,真正形成了目前看似幾乎牢不可破、無法摧毀的三觀。係統化僅是一個開始,我還得去實踐,歷練一下自己的科學式思考的信仰,看看有啥漏洞沒】   【思考:很多人一直在說要“多想多思考”,但卻不告訴思考的規則。我們不是不想思考,而是不知道該如何思考。思考即以感性為前提條件,理性為推理過程,從而得到結論。感性前提指的是意願、激情等不需要證明也證明不了的東西。理性推理指的是邏輯。有時,感性前提還是被更基礎的感性論證是否正確,詭辯必須被斥責】   【勇氣:人的觀念,也是宇宙的一部分。在物質上,並沒有“勇氣”“愛”……等一類具體實物。但它們是人類的精神造物,人類是宇宙的物質造物,所以它們也屬於宇宙的造物。所以從某種意義上,勇氣是存在的,愛是存在的,自從人類創造出了這些概念後,它們就真正“存在”了】   【長大:長大不過是一場欺騙的遊戲,大人因為騙術更高,所以是大人,小孩因為騙術更低,所以才是小孩,大人中越會騙的,越能處事圓滑,越賺錢,外界事物越能騙的,越能吸引更多人,人們、事物就這樣不斷相互欺騙。所謂長大,不過是變得更加虛偽,掌握了更多騙術,壓抑了更多本性?】   【不同的人:在日常中,因為虛偽的存在,較難分辨出人與人之間的不同。但在沖突中,在利益與危險的壓迫下,每個人不同的本性才會顯露出來,他究竟持有怎樣的本性?淡漠、功利、友愛、懦弱、安逸、狂熱、畏縮、中庸……】   【上古男人的美:上古對於男人的美的贊頌與欣賞,至少一部分是出於上古男人的“無用”。在上古人眼中,女人、女童是“有用”的,肩負著“重則”,功利性過強反倒生不出美感。而上古人眼中,男人、男童是無用的,最多被看作可愛的……因為無用,功利性也就不強,而非功利性本就容易滋生出“美”】   【矛盾與灑脫:因為矛盾,所以灑脫。矛盾本身並無好壞,人可以糾結,也可以灑脫。生活的矛盾、荒誕、意義,可以讓人悲觀,也可以讓我積極創造自己的意義;工活的矛盾、勞苦、生計,可以讓人糾結,也可以讓人全力以赴兩者兼顧;業務的矛盾、沒錢、自在,可以讓人緊張,也可以讓人灑脫】   【墳墓:墳墓是死人實現另一種“永生”的途徑。一個人的徹底死亡,即他在這個世界的任何影響都被“熵增”,即熱力學第三定律毀滅。影響,即秩序,即熵減】   【年齡:年齡是一種原罪。年齡越小,越受人喜愛,越容易改變。年紀越大,罪惡越多,越不容易改變;必須不斷學習、不斷接受新事物,才能止住罪惡的增加】   【理想:以個人而言,理想是激情的終極形式。人人都是理想的奴役,美其名曰“逍遙自在地追求理想”。我們可以逃避一切,以獲得自己,但最後我們又回到了理想的枷鎖。但沒有理想,人的激情便沒有固定指向物,激情開始崩壞。同時,作為伴生物的逍遙也會受到影響,即處於“逍遙、又不逍遙”的糾結之感。除了活著本身,人必須追求什麼東西,以滿足貪得無厭的“激情/逍遙”。可以說,因為激情/逍遙,人必須自己尋找枷鎖,否則激情無法發泄,便會精神錯亂】   【熵增熵減:模型:宇宙的熱力學第三定律,向下兼容到人的身上。創造:最大熵減。記憶:普通熵減。淡忘:普通熵增。遺忘:最大熵增。生活舉例——造屋:最大熵減。裝修:普通熵減。臟亂:普通熵增。坍塌:最大熵增。人的生命——出生:最大熵減。死亡:最大熵減。娶妻生子:熵減。離婚喪親:熵增.購物:熵減。破爛:熵增。學習:熵減。遺忘:熵增。結交朋友:熵減。淡忘朋友:熵增。建墳墓:熵減(渴望以墳墓獲“永生”?)墳消失:熵增(墳墓也泥菩薩過河……)進食:熵減。排泄:熵增。工作賺錢:熵減。休閑花錢:熵增。自在:熵增!激情:熵減!……人出生後,所有建立的秩序和影響,及留給她人的記憶印象:最終熵減。人建立次序與影響全部消失,生理死亡後,還被人徹底遺忘:最終熵增。某種程度上,目前創造了最多熵減(秩序),但尚未完全熵增完(遺忘)的人:上古先賢……熵增是宇宙定律,向下兼容到人身上。文化創立:熵減。文化儀式:熵減。文化散漫:熵增(隨時間必然發生的)。文化消失:熵增。帝國建立:熵減。走向繁榮:熵減。衰敗:熵增。帝國毀滅:熵增.自然時空:熵增(熵值隨著時間變化的趨勢)。生命激情:熵減(生命為維係自身努力減熵)】   【根本思維:我的根本思維是上古物理理論+理想國思考——殷商理論式真理。其實,對於很多話題我可以聊很多很多,但這樣效率太低了。用“上古物理理論”為基礎,“理想國思考”為框架,是為了讓你們盡量無法反駁我,甚至深深相信我。用“殷商陰陽對立式”的語言風格,是為了讓我更好表述,也方便你們理解。我的很多東西都是舊的,是先賢已經提到過的,我與他們的唯一區別,就是用了“上古物理理論”為基礎。那些先賢沒用上,不是因為他們不聰明,僅僅是他們生早了時代,沒有看到現在的“上古物理理論”,僅此而已。甚至,我覺得更大可能已經有人在我之前將“上古物理理論+思考推理”用出來了,隻不過我沒看到,天真地以為自己是第一個登山者。回到正題,我覺得自己是正確的,或者說最接近絕對正確的,是因為我覺得根據“向下兼容”原則,宇宙的最根本規律(量子引力論那些,目前是最接近的)也應符合作為宇宙造物的人類,也應符合作為人類造物的概念,例如意義/荒誕、創造/湮滅……三句不離量子引力論,一方麵是顯擺,更主要的原因是我不想讓你們輕易駁倒我,甚至想讓你深信於我,成為我的“信徒”。沒有了解量子引力、理想國現代思考等知識,你就很難挑出我的漏洞,既然挑不出,為什麼不相信我呢。既然暫時看不懂,可以保留意見,保留懷疑。當然,沒人能確保自己意誌堅定永遠到不受荒誕影響,畢竟天災人禍下,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都會懷疑人生。我隻是希望能扶上一把,讓某些時刻的某些人不至於一蹶不振。當然,我沒那麼高尚,寫出來最主要還是真的天真到覺得有一點點概率我會成為啥啥啥理論的鼻祖哈哈現代就這個方便,學院裡一發就算公布,敢剽竊我告你侵犯我知識版權(歪嘴龍王)額……我不確定我有沒有侵犯別人版權,老實說,人人都是復讀機,感覺我好多都是別人的思想翻版,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隻不過我打了個“最新科學”的大旗,終究不過“洗稿”而已。雖然我覺得這個工作有點意義,但實在有點無聊,我不想寫“說明文”“理論書”的我隻是在將自己腦子裡的東西係統化一下,初衷僅此而已。甚至為了讓孩子養成“質疑與獨立”等品格,父母可以天經地義、好不愧疚地“規訓”孩子!哪一個自在、獨立、充滿活力的孩子,不是從小這樣被環境“規訓”的呢?】   ……   “老師,怎麼了?”   “有點看不懂,就這些了嗎?”   ……   “其實,我現在也看不太懂……還有一些,沒帶來”   “嗯,以後你如果再寫了什麼,可以下次谘詢時帶給我”   ……   “老師,意思是說……我這種輕躁狂還會復發嗎?”   “大概率”   ……   “為什麼,為什麼又會出現新癥狀?妄想、幻肢、躁狂……有這麼多癥狀,我以後怎麼可能變回正常人?原本打算以後殺掉了牢裡那兩個教徒後,我還想好好生活的,我在夢裡答應了四妹她們的,答應要好好活的,可我這樣怎麼才能好好活……”   “常順同學,冷靜,絕大多數癥狀都是可以被藥物控製的,著急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   “行吧,那老師你……給我開些抗躁狂的藥物吧”   “嗯”   ……   “對了,我明天又得請個假,有一個委托”   “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