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同學(1 / 1)

成晨這一代人,是一定要去上學的,至少要接受九年義務教育。所謂“九年義務教育”,就是完全免費入學,必須上完小學六年和初中三年,想上也得上,不想上也得上,強製性要求,沒有任何商量的餘地,除非有極特殊的情況。這似乎是時代的紅利,因為在成晨上一代以前,恰好擁有讀書的機會和條件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說起上學這件事,似乎冥冥中有所安排。   人從出生開始,首先大概最前麵的五六年是待在家裡的,和家人開始相互熟絡,學會吃飯、爬走、說話等等。   接著,如果出生後或者在入學前身患殘疾,比如大腦發育出現問題、手腳行動不方便等等極特殊的情況,可能很不幸的是,要止步於校園的大門了。他們內心可能會感到孤獨無助吧,無奈地遠離同齡人似乎注定會在他們心裡埋下難過的種子。但其實他們也是幸運的,免遭校園裡的嘲笑和傷害,對他們來說可能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再接著,如果更加幸運的話,也應該是大多數人的情況,順利進入幼兒園開始踏入校園生活,開始逐步地學習各種科目的知識,和夥伴們一起學習、玩耍。   然後,在九年義務教育結束之際,隨著中考的塵埃落定,同學之間開始分道揚鑣。同學們,有的因家裡經濟負擔,被迫無奈或者主動地不再進入高中深造,轉入社會“打工”;有的認為“自己不是學習那塊料”,毅然決然放棄高中之旅,投向社會建設;有的認為“讀書無用”,堅決要在社會裡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有的因為中考失利--或決心明年再戰中考,“不破樓蘭終不還”--或坦然接受現實,無心戀戰,灰頭土臉地離開校園;還有一群所謂的“幸運兒”,成功拿到了高中的門票,其中不乏有正常發揮的自信、失常發揮的無語和超常發揮的僥幸,但都還是坦然接受了上天的饋贈,或灰頭灰臉或高高興興地踏入高中這一片新的樂土。   進入高中生活,有的同學仍停留在中考的餘波中沒有回過神來,有的同學卻已經迅速展開了新的追逐。高中三年,多少同學明著暗著爭分奪秒、夜以繼日,隻希望在排名上爭個高低。像“不要讓孩子出現在起跑線上”和“別人家的孩子”這樣的字眼,總會在這時不斷地冒出來。終於,熬過高中,重新像中考結束之際的抉擇一樣,同學們又展開對自己新的人生規劃和選擇....然後,就可能還有大學、研究生、博士、留學等等。   多年以後,成晨聽著周圍同事討論著“幼兒輔導班”、“圍棋培訓班”、“高考補習班”....他才回過神來,原來校園裡有些孩子的“人生道路”,早已經被安排得明明白白。他感念到,所謂的“人往高處走”是多麼地艱辛和幸運。似乎隻要往上爬,就會有多少“屍骨”埋藏在自己的腳下,而且一個稍不留神,他也可能墮入無盡的深淵之中,再也難重見天日。   願我們都安好,再度重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