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前的1些事和高中的1些事(1 / 1)

2002年,是我初三準備中考的年份,作為鄉鎮裡的普通初中。第一次感覺到同學別離的傷感。   很多都是從幼兒園開始的同學。他們因為成績不好,在參加完初中會考後,就選擇了不再上學。因為按照當時的高中錄取比例,他們參加考試,也不能被錄取。   在最後分別那天,我們都買了記事本,讓同學留下祝福墨寶。當然當時最好的哥們兒都是留下最騷氣的話,八個老婆,世界首富等這些美好的祝願。   也會一起邀約去學校旁邊的河邊,擺著最帥的姿勢,留下照片。   在那一年,QQ還沒有傳入我們鄉裡(沒電腦),所以都沒有留下任何聯係方式。現在回老家過年,也都不再有機會相互遇見,也許見麵也隻有一個寒暄,兒時的記憶是那麼的遙遠,又是那麼的不知道怎麼提及。   在班主任找他們溝通後,他們選擇了不再繼續參加後續的學習。看著平時50人的教室,剩下不滿25人.老師把多餘的桌子搬到教室最後麵堆著。我們每個同學座位按照考試時的狀態,每天進行刷題,知識糾錯。日子在老師的鼓勵和同學之間相互的暗自較勁中很快過去。接著參加了2002年的中考。   因為是我的中考,父母決定2002年不出去工作,在家裡務農,最主要是能及時關注我的狀態,並希望我能考上高中。   對於我來說,雖然是排名年級前10名,但我相信能考入高中。當時是村裡的喇叭,在早上9點準時廣播成績。我的分數超過了省重點高中的錄取線。我很開心,但也不開心。開心是因為超過了省重點分數線,是能去縣城高中讀書。不開心是因為我覺得我也許還能考的更好。   從現在來看。在全市來看,我確實成績不是優秀的,我能通過省重點的錄取分數線,完全是2002年大學擴招,高中擴招。   接下來,就是和父母商量去鎮上讀高中(可以進重點班,都是超過省重點線的考生),還是去縣裡讀高中(省重點)。父親說:寧做雞頭,不做鳳尾。去鎮裡的重點班讀吧。我聽從了父親的建議,因為我覺得父親說的對。   2002年的9月,父母帶著我,來到了鎮上的高中,編入了重點班-8班。一個年級8個班,讓我感受到比初中時更大的競爭。從全市看,我更加是成績算不上優秀的一個普通高中生。從全國統招看,也是我最後復讀才考上一個大專的原因之一吧。   回頭看,把我學習成績變差的教訓寫下來,供大家參考和引以為戒。   在高中這種知識點多,學科較多的情況下,一定要按照老師的要求,進行相關知識的預習和復習,練習。上課要認真聽講,聽懂老師講的做題方法和知識點。如果不會,一定及時補救。   高中時的生活就是每天早起6點半上早自習,吃早飯,上午四節課,午飯,下午四節課,晚飯,晚自習,晚上9點半下晚自習,睡覺。每兩周放假三天,可以回家裡換洗衣物,被套。周而復始,月而復始。   說幾個在高中就發生變故的同學吧。   A同學是我們村的,在中考後,沒考上高中,就在鎮上和一些開遊戲室和網吧的人一起玩,並也成為其中一員,也成了我們口中的混社會的。他們每天都到處玩,也能有錢花。我每個月是600塊錢生活費,主要是學校食堂的一日三餐。   在我高二時,母親說A死了,因為去隔壁鎮上打架,被人捅了。我當時覺得他有義氣,隻是運氣不好。因為除了他,其他人沒有死。現在想想,也許這就是他選擇的路,讓他走完這短暫的一生。   人在彌留之際,會舍不得養育自己的父母吧,我猜他一定有後悔的念頭閃過。也許他也更希望父母平時的管教更加嚴厲,監督他不參加聚眾打架,而讓自己沒有這樣的結局。   孫小果的惡,也來自於他母親的溺愛和縱容。對他人和家人的傷害,都是惡。   走正道,是父母對孩子的監督和要求。也是青春期孩子需要堅守的路。   B同學是我初中同學,考進了省重點,去了縣城讀書,成績還不錯。   2003年是中國網遊市場全麵爆發的一年。大量的國際知名遊戲進入國內。   比如:《無盡的任務》,大家熟悉的《魔獸世界》就是借薦了其中的仇恨係統,副本區域,團隊活動等。   《天堂》,《傳奇》,《泡泡堂》,《征服》,《天驕-秦殤世界》   因為高二時晚上經常偷偷跑出去網吧上網,迷戀上了《傳奇》,升級,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打怪,爆裝備,組團任務,個人PK。畫質精美。氪金玩家的刺激。讓很多從同學都沉迷在遊戲中的快樂。因為網吧為了業績最大化,兩種收費時間段:在白天的收費是3塊錢一小時。包夜-是從晚上10點到早上6點,整夜10塊錢。   B同學,一開始是周末晚上包夜,白天就在宿舍睡覺。後來上課期間睡覺,晚上偷偷跑出去包夜。逐漸的,也從教室中間位置,到了教室最後一排的角落。在老師和家長多次溝通後。B同學退學了。   現在的網遊,手遊無論從畫質,可操作性,娛樂性,讓玩過的人,有再玩一次的沖動。   國家已經針對未成年人的遊戲時間,做了更詳細的限製和要求。我相信國家的初衷是為了讓孩子們適當娛樂,也希望父母在孩子的遊戲時長上多加確認,防止孩子因為遊戲,錯過了老師的課程,從而讓成績出現大幅度下滑,失去對知識的追求。   C同學是暑假和兩個朋友去河邊釣魚,其中一個去遊泳時,溺水了。他不會遊泳,四下呼救無人,另一個去找大人了,他嘗試用魚竿去救溺水的。最後也被拽下去。   這種事,在當時的暑假鄉下,時有發生。大量的留守兒童會在暑假去河邊釣魚,遊泳。而忽視了安全。   生命隻有一次,父母能做的是讓孩子增加對於每一件事危險係數的判定。   野外遊泳,就是不能去。不安全的危房,過馬路,開車門等,需要確認安全。出門之前,就是需要多次確認煤氣,水電的狀態。讓可能的危險,遠離我們,不傷害到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