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生人生》之7、不生孩子是我對孩子最大的負責! “不生孩子是我對孩子最大的負責!” 這是一對丁克夫妻分別說出的話。 丈夫是工程師,妻子是博士。生孩子養孩子都不是問題,問題是怎麼把孩子養成一個身心健康的人? 丈夫父母早亡,自覺是不完整的人,沒有資格陪著“另一個人長大”。 妻子家庭成員簡單,但父母從她記事起就沒完沒了的吵,什麼熱戰、冷戰就沒幾天消停。她的父母對彼此罵盡了人世間所有不堪入耳的話,用各種生殖器問候了彼此的十八代祖宗,更有罔顧人倫隔代甚至人//畜的淫//臆,且從來不避諱在場的她。她從小最大的願望就是父母離婚,並且暗下決心“我絕不要我的孩子經歷我經歷過的一切”。成年後,她發現,其實身邊絕大多數的人都有各種各樣的心理創傷和性格缺陷。 人的性格形成大多在12歲前完成,之後會在各種際遇、經歷中微調。那種特殊人的特殊經歷致使該人發生巨大變化的畢竟是極少數。 這對丁克夫妻在相戀初期就確定了彼此共同的想法:我這一生都在為自己的心理創傷買單,也不知道怎麼做一個合格的父母,更不知道怎麼引導一個孩子成為健全的人,如果不能保證自己能養一個心理健康的孩子那就別糟蹋孩子了。既然我沒辦法為“另一個人”的人生負責,那麼最負責的做法就是不要把無辜的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來!這是我們作為“父母”唯一能為孩子做的! 喵姑娘第一次在我身邊住了三四個月,然後回到我父母身邊。第二年,她再次因為同樣的理由來到我身邊時,已經一歲半,是個大姑娘了,相當於人類的18歲。隻是半個月後,我就發現她“突然”身體異樣,竟然是發情了。打電話問父母得知,喵姑娘這種狀況已經持續數月,他們讓我不用緊張,過幾天就好。果不其然,幾天後,喵姑娘癥狀消失,又是活潑、美麗、端莊的Lady小姑娘。 然而,好景不長,約莫過了20來天後,她再次發情。看著她難受的樣子,我才終於明白,敢情貓咪發情不是一次性的,而是跟女人的月經周期一樣。 老人沒有給喵咪做絕育的概念,但我這樣的年輕人不能置之不理呀! 經過學習、谘詢得出結論: 方案1、按著天性,每次發情都給她配貓,讓她生; 方案2、讓她生一次,做一次母親,不要浪費老天賦予她的能力,然後絕育; 方案3、立刻帶去醫院絕育。 方案1直接不考慮,方案2和3在糾結數天後,放棄2,選擇了3。說服我自己的理由是:喵姑娘一胎未必隻生一個孩子,多養一隻貓我可以接受,但多了怎麼辦?到時候我舍得送人嗎?應該是不舍得吧,但要是都養著……難以想象!! 而沒有生育過的貓咪要比生育過的貓咪長壽,還可以減少或避免生殖係統方麵的疾病,這是有科學定論的,無論是公貓還是母貓。 喵姑娘打完麻醉送進手術室時,我看到她大睜著雙眼。醫生告訴我,動物大都這樣,包括它們死後。它們以此在野外作為恐嚇敵人的最後一道屏障和保護自己的最後一道防線。 喵姑娘手術的半個多小時裡,我候在手術室外,忐忑不安且十分愧疚。 我覺著我剝奪了她的生育權,盡管這樣對她身體好,她將終身受益,但還是私自決定的,喵姑娘在這件事上沒有喵權!我暗暗發誓,為了彌補這份愧疚我會養她一輩子,為她養老送終,不離不棄,負責到底!!! (本節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