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了競賽畢業高考一波三折,王燾那點上進的心又丟得乾乾凈凈。整個暑假,除了看閑書,就是找劉忻玩兒,還有就是去附近逛街,來濟南兩年多,他不是頭一回得空出去逛嘛。鄉下孩子兩年以後終於進城了。 王燾家附近有個大書店,叫東圖,因為它在東圖大廈裡邊兒嘛。那個大廈坐在經四路大緯二路口。那年月路邊一溜都是擺攤的,賣零食烤地瓜的,偶爾也有賣羊肉串的,城管就來抓,一來就跑,一走再來。更多的是賣亂七八糟雜誌,就那種軟軟的花花綠綠封皮,上麵都是港臺明星,泳裝女子,那時候賣盜版VCD的還沒出來呢,隻能看紙的。東圖裡麵也賣雜誌,當然是正版的。王燾就跑到三樓看武俠,那時候溫瑞安正火,四大名捕,神州奇俠,王燾好多都是站在東圖看的,還有王度廬的鶴驚昆侖,臥虎藏龍。隻看,不買。那書老貴了。要便宜一點的書也有,你得去英雄山文化市場,那邊兒都是個體書販子,能打八折。可打八折的書不也要錢嘛,能站著白看,乾嘛要買。 東圖書店馬路對過就是濟南有名的大觀園,號稱“曲山藝海”。1990年大觀園第一次擴建,建成5層高的營業大樓;灰亮灰亮的玻璃幕墻,正當中嵌了個大大的紅紅的大觀園標誌,遠看就好像國徽。據說這大觀園是好幾十年前按著南京夫子廟、上海城隍廟的模樣造的。城隍廟王燾去過,他覺得這大觀園倒更像他小時候大院旁邊的集市。大觀園就是個特大的集,正中央是大觀電影院,濟南最早放映有聲電影的地方。集裡麵有飯館兒,像狗不理包子,老馬家館兒,油旋兒;有修眼鏡的,修鐘表的,賣綢布鞋帽的,賣玩具的,也有賣書的;有照相的,有理發的,有鑲牙的,還有最早一批洗頭的;有拆字算卦的,有打拳賣藝的,還有說書唱戲的。高級一點有劇院跟茶社,裡麵有京劇清唱,還有相聲曲藝。王燾轉悠了一陣子,覺得意思不大,還不如在東圖看書。 從那時起,王燾就注定了是個宅男,從來不會自己主動去遊山玩水,雖然他後來跑遍了半個地球。根子上他就隻喜歡燈紅酒綠,或者清燈古卷這兩種格格不入的生活方式。 所以他對大上海還是有一點向往的。因為上海有燈紅酒綠,也盡多清燈古卷。當然他不曉得四年以後他會如此討厭上海,以至於想迫不及待的逃回家。 第一次要離開家了,王燾卻跟沒事人一樣,既不興奮,也不緊張,全沒把去念大學當回事。這也是他一輩子的性格,什麼都是無可無不可,除了去花天酒地之外。忙裡忙外的自然是王燾母親,傾盡所能的給王燾買這買那。家裡一直不富裕,可王燾吃的用的,一向都不差。老大一個箱子,被王燾媽媽一點點塞滿了,衣服,鞋,被褥,毛巾,臺燈,連牙刷牙膏都夠他用一整年的。 八月底一家人一起去上海,送王燾去交大報到。王燾剃了個寸頭,穿了一身阿迪達斯白色黑條紋球衣短褲(後來才知道是尤文圖斯隊服),球衣束在短褲裡邊,還紮了根腰帶!那是王燾家裡人頭一次穿那洋玩意兒,外國名牌啊。放在現在看,整個一民工進城,那時王燾可還覺得時髦得瑟的很呢。 出乎王燾意料的是,交大是在農村。 那一年交大新生,頭兩年是在閔行校區。離SH市中心31公裡,距徐匯校區23公裡。閔行當然比小城繁華一點,不過畢竟是郊區,那時候還沒有發展起來。談不上荒山野嶺,差不多當時那種江南發展得比較好的大農村模樣。 盡管如此,王燾初見交大時,還是被小小的震撼了一下。閔行校區談不上漂亮,連山大老校那樣有味道的後門都沒有。 可是,交大真大呀!交大! 瞧瞧那“拖鞋門”! 那時候,醜的讓人哭的東大門(俗稱廟門)還沒有蓋,不能說難看但是跟周遭格格不入的南大門(俗稱凱旋門)也還沒有,那些,都要等十五年後毀景不倦的天才設計師們。拖鞋門是座校門橋,有根從橋北側向上向前弧起的拱梁,在半空分成兩根,撒落在橋的南邊,張開著表示歡迎。據說這是學校提出的不搞可關閉式的校門,以示“開放”的理念。整個校門橋大半是白色的,下麵貼有瓷磚,橋就是門,門就是橋,它的身份證號是東川路800號。拖鞋門一開始起名叫淩雲門,取義杜甫“庾信文章老更成,淩雲健筆意縱橫。”後來改名叫做“思源門”,出處是學校的校訓“飲水思源,愛國榮校”。拖鞋門簡簡單單的不能說多好看,但就一個字,大氣! 可是不管蘊涵著什麼理念,它不就是一隻人字拖嘛!腳後跟朝外,腳趾頭沖著校園。學生們踢踏著拖鞋,三三兩兩往學校裡麵走。門裡門外一樣的開闊,王燾覺得有實驗中學一百個那麼大,有山大老校十個那麼寬廣。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寬廣的校園在綠樹間水泥馬路邊點綴著座座樓房。人行道、教學樓、行政樓大多是深紅色的,遠遠看去不算太大。那是因為交大太大了,每一棟樓,都比實驗中學最大的樓大三圈。 一家三口就在長長的路上拖著行李走呀,走呀,走好久才看見宿舍樓。宿舍樓靠路的外墻是灰白色的,嵌著白色的橫道道跟磚紅色的豎道道,對稱著湊在路邊,外墻上寫著大大的暗紅色的號。正墻一層層都是很長的內置陽臺。每一邊的樓從中間劈成兩截,或者說每邊是兩棟樓,中間拿過道連著。待進得樓去,地上都是大塊白色光滑的瓷磚,簡直就是高級賓館呀!王燾的宿舍在一樓,正好靠著連著兩棟樓的過道。107號!窗明幾凈!宿舍房門是淡黃色的,地上也是瓷磚,暗色帶花格的。天花板上是長長的日光燈管兒,居然還有吊扇!一個宿舍住四個人兒,房間兩側一邊兒兩張床,上下分層,上麵是床,下麵是黃色三合板的整體嵌入書桌,光滑的仿木紋表麵,還帶壁櫥!當時宿舍房間裡麵還沒有洗漱龍頭,可是那水房又大又敞亮,還有淋浴房! 對於1991年的中國,這當真就是奢華的高級賓館呀!王燾的父母,比滿意還要滿意。王燾摸摸這個,摸摸那個,開心。 後來王燾才知道上海的一句俗話:“住在交大,吃在同濟,愛在華師大。”所謂住在交大,指的便是交大閔行宿舍。 所以呢,交大的夥食從來就是乏善可陳,而交大女生如大熊貓一般稀少。這世上,總還是有一點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