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利益最大化(1 / 1)

六繩護主 東方紅不敗 3585 字 2024-03-17

李蔚玨喜歡這個先生是有道理的。   能不把金錢說成“銅臭”的實在讀書人,至少夠真誠。   不止這一點,先生還明說了:“這書,你不想以你的名義公布於世是對的,因為沒人會信;   要不是我知道你家沒有讀書人,我也不會相信;   孩子,你才十歲,就有如此之能,老夫都自慚形穢了;   但我也不會欺世盜名,我會向外宣布,這書有你的參與,等十年之後,唉,十年,我也不知道能不能再活十年……   這麼說吧,我死前,一定會澄清這書是你編寫,當然,我也得給自己臉上貼金就是了;   到時候,你的名聲也傳出去了,我的名聲也不會減弱,你是千裡馬,我就是伯樂嘛!   咱爺倆,名利都得拿著,隻不過我早點兒,你晚點兒便是了。”   看吧,先生並非像他妻子想的那樣,把別人的成果據為己有;而是在機會來臨時抓住機會,並將其能帶來的利益最大化而已。   先生所選的時機也合適。   正如他所說,知縣大人正為院試成績發愁。   當官的總是能比考試的先一步知道成績,所以在放榜前,知縣就已經知道桑柴縣再次全軍覆沒的結果。   他之前的知縣,在任期內好歹還有一次出過一名秀才的記錄,到他這裡,他積極主動地抓了一年多教育,卻絲毫未見成效。   這就是小縣城的悲哀——讀書的沒幾個,參考的更是沒幾個,每次考來考去總是那幾個人。   或許還有所減少,因為讀書是很費錢的事,家庭負擔太大,考不出來也就不考了。   這一次院試的結果不過是再次印證下縣無人才而已,或許不至於讓京城來的官員怪罪,最多是讓知府大人麵上無光,私下裡狠狠訓斥一番。   可還有兩樁案子火上澆油,一個是四具孩童屍體的拋屍案,一個是本縣女子失蹤案。   年前的兩樁兒童失蹤案還沒有破,又出來四具孩童屍體,這便涉及六名孩童了。   再說本縣女子失蹤案,共報上來兩起案件,都是十五六的女子失蹤,其中一名女子叫代大丫,疏河村人。   就在知縣煩惱不堪的時候,聽說有位學塾先生來求見,本不予理會,但讀書人的事可大不可小,還是得見。   “大人,您看看這個,”先生直奔主題,上來就把《三字經》奉上,同時說道:“人生百年,立於幼學;   幼兒開蒙,需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但淺要多淺,何時加深,卻因人而異;   古雲:‘子能食食,教以右手’,學生以為,同樣可以能說話為標準,開始教導幼兒誦讀;   此《三字經》,三字為一句,四句為一組,朗朗上口,更適合幼兒開蒙……”   不用先生多做介紹,千餘字的冊子,知縣大人很快翻完,然後又從頭認真看起。   《三字經》六個部分內容,知縣大人看得是熱血沸騰。   從教育之功,到禮儀為首,再到必知常識,之後介紹四書五經、諸子百家,再講朝代變革與更替,最後強調為學之道。   大勵朝的歷史,與李蔚玨學過的歷史幾乎完全重合,直到隋朝之後開始才有變化。   所以李蔚玨刪刪減減後的《三字經》,隻剩下一千二三百字,比《千字文》沒多多少,對孩子來說,三字一句,更適合小兒發音,完全可以當兒歌唱念。   先生“獻”上此冊,雖然隻做介紹,未言其他,但時機選得好,知縣大人一下子就對幾日後去府城述職有了信心。   ……   前腳聽說先生去找知縣,後腳李蔚玨就去找了黃主簿:“黃大人,聽說您家有處書坊?”   黃主簿家的確有處小作坊,卻稱不上是“書坊”,因為那是一處小小的印刷作坊,隻能接到一些印製年畫、門神等木板刻畫的生意。   若說書籍也可以印,但是沒人找他們印啊!   印刷不算貴,貴的是刻板,對於窮人來說,年畫有人買,書可沒人買;而對於窮書生來說,能抄書,就不會花錢去買書。   所以黃主簿的小作坊生意是半死不活。   李蔚玨就喜歡這種半死不活的作坊,便宜,關鍵還是黃主簿家的。   “黃大人,小子想拜托您幫忙印製五十本冊子,要用最好的紙張。”李蔚玨說道。   李蔚玨算了算,京城工作組下來,全府城的官員幾乎都得到場,揀關鍵的人發放,五十本應該夠用。   《三字經》拿了一份給黃主簿看,並提醒他,這是先生寫的,已經報給知縣,知縣有很大可能性會帶去府城。   如果黃主簿能在知縣出發前備好印刷冊子,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知縣大人肯定會非常高興。   李蔚玨把印刷的任務交給黃主簿,並說:“五十本之數,是我估算的,您看多少合適就印多少;   但這隻是第一批,必須用好紙,算是精裝本;   第二批開始,可以印製簡裝本,畢竟沒多少字,很多人會選擇抄書;   但如果有簡裝本就不一樣了,普通的家庭也能舍得買來給孩子當做禮物。”   討好知縣、還有錢賺的事情,黃主簿不怕多,就怕不夠呢!   黃主簿把李蔚玨遞過來的定金直接推回去:“好孩子,錢你拿回去,黃伯伯不要!   你這可是給黃伯伯拓寬財路呢,黃伯伯不但不要,還要分你一成利,你看如何?”   都“好孩子”與“黃伯伯了”,李蔚玨還能不打蛇隨棍上嘛:“黃伯伯,小侄就是想替老師宣揚一下這本好書;   老師為天下學子操心,小侄不想讓先生的心思落空而已;   您不肯收錢,是您也看重先生的品格,小侄怎能厚顏與您分利呢?   不過您放心,生意不會隻有這一本《千字文》,以後小侄幫您多拉些生意回來!”   於是幾天後,知縣大人原本隻想帶著縣丞去開會的,竟破例叫上黃主簿一並去了!   又二十天後,在駱毅帶著胡澤胤和黃酉忙乎著曬乾菜、製作醬菜,而農人們也在打穀場上翻曬收獲的粟米時,黃主簿家的生意紅火起來了!   不僅本縣學子,連府城都有不少大戶派人來買“正宗的”《三字經》。   而李蔚玨已經開始設計插畫版《三字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