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神童(1 / 1)

最北方 紅·上弦月 6206 字 2024-03-17

自從張姥姥把兩個沒娘的孩子帶回來後,家裡的生活就更窮困了。   家裡還有三個兒子沒娶媳婦,大的今年二十多歲了,早就到了結婚生子的年紀。最小的兒子剛十歲,是十個孩子裡年齡最小的,張姥姥生他那年已經四十多歲了。家裡除了三個兒子還有倆未出嫁的姑娘,大的十九歲,小的十四歲。   孩子多又沒啥家底,一家子本本分分種了一輩子的地,也沒有其他賺錢的門路,所以一直很窮。   三間茅草房夏天漏雨冬天漏風,總是修了又修堵了又堵,就這樣一年又一年的熬了過來。   終於熬著把兒女們都拉扯大了,日子剛有點好轉,這又帶回來倆沒媽孩子,偏偏這倆孩子還沒有土地沒有生活費,吃飯穿衣隻能從家裡其他人的身上往出擠。   低矮潮濕的三間草房住了張姥爺張姥姥一家七口人。   老夫妻倆平時住在東屋南側的土炕上,三個兒子住大屋的北麵土炕。兩個女兒住在西屋。   西屋比東屋更破舊,外邊下大雨屋裡下小雨,想找個乾爽的地方睡覺都困難。現在又多倆孩子,本就低矮陰暗的茅草屋顯得更擁擠了。   張姥爺是個地道的農民,他老實憨厚脾氣好,是村裡有名的老好人。他很勤勞能乾,辛辛苦苦種了一輩子地,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勉強養大了一堆兒女。   生產隊沒包產到戶的時候,大家都靠掙工分領糧食。張姥姥家人口多,孩子沒咋上過學很早就跟著上工掙錢,但是因為年齡小也掙不了幾個工分,一大家子就靠著倆勞動力養活著,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是村裡有名的貧困戶。   王二嫂更忙了,她每天急著把自家的活乾完,就抱著小寶風急火燎的往娘家跑。   她想著多幫張姥姥分擔一些,多幫著乾點活。除了幾個弟弟妹妹的縫縫補補,小華小靜的吃穿用她也幾乎全包了。   盡管自家也不富裕,但善良孝順的她還是想多出點力。   好在王二哥是個大氣懂道理的人,自己媳婦總往娘家倒騰東西也不生氣,很理解她的難處,一直很支持。   王二嫂很忙,除了乾各種活還得照看小寶,就沒有時間顧得上小狗剩了。   王二哥不放心女兒自己在家,於是每天上班就把她帶到學校,放學了再帶她一起回來。   小狗剩也特別乖,去學校不吵不鬧安安靜靜坐著。她很喜歡跟爸爸去學校,看到那些哥哥姐姐們就開心。有時候玩的高興了,下班了也得賴到學校待一會。   王老師教的五年級畢業後,暑假開學重新接了新的一年級,現在是一年二班的班主任。   那時候農村孩子多,對上學也沒那麼重視。有的孩子上了兩三年學就不念書回家種地去了;還有的家裡窮連書本都買不起;還有的上學特別晚,十歲了才上小學一年級。   王老師這個班級年齡更是參差不齊。最小的八歲,最大的虛歲快十一歲了。   最大的這個男學生叫王成,是村長王啟德的大孫子,平時又淘又壞,總是欺負比他年齡小的孩子。   王啟德一家是山東的“過來戶。”看這一大家子拖家帶口可憐,當時的村長楊恩貴就收留了他們,給他們在孫好幾落了戶。   王啟德在孫好幾落下了腳後,他的兩個哥哥一個弟弟三家人也都投奔了過來,也在這裡落戶定居了。   從此這王家人靠著人口多兄弟多成了村子裡的大戶。   這兄弟四個很抱團,性子也狠。誰要是惹到了他們,兄弟四個扛著鋤頭鐮刀堵人家門好幾天。   嚇得很多人家就算吃了虧也隻能忍著,村子裡沒有誰敢惹這一家人。   沒幾年,他們就想辦法擠掉了他們的恩人楊恩貴,選舉王啟德當了村長。   王啟德當了村長後,兄弟幾個家裡的日子過得都不錯,兒子們也都陸陸續續娶妻生子定居在孫好幾。現在這個小村莊裡最少得有將近二三十戶人家都跟他們沾親帶故。   王啟德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女兒嫁到了外縣,大兒子家生了兩個男孩,小兒子家生了兩個男孩一個女孩。   王成是王啟德的大孫子,俗話說老兒子大孫子爺爺的命根子。   這個孩子被爺爺寵的無法無天,到處闖禍乾壞事。王成他媽也仗著自家公公是村長蠻橫不講理,賊護犢子。   有的孩子受欺負了,家長去找他們評理,不是碰了一鼻子灰就是挨一頓罵,後來隻能自認倒黴。   從此孩子們見到他們一家人都繞道走。   王成壞,不愛上學,在家總是調皮搗蛋。不是打了別人的孩子,就是偷了人家的雞,還帶著一群小孩把剛種的種子從地裡給扒拉出來……。   快十一歲了才被爺爺強逼著來學校。   他剛上學沒幾天,看到老師表揚別的同學就生氣,看到有孩子學習好就嫉妒要命。   這不他又動起了壞心思。   課間休息的時候,他帶著倆小跟班跑到大墻邊撒了潑尿,又抓了幾把土蓋到尿上邊。   忙完這些他壞笑著,派一個小跟班去叫那個學習好的孩子出來。   學習好的孩子叫馬文,是隔壁村的孩子,今年八歲,很聰明懂事。   他正在看書,不明所以的就被叫了出來一臉懵。   他跟著來到大墻邊,剛剛站穩。王成就狠狠一推,小馬文一下子摔倒在地,臉就貼在了地上,不偏不倚的躺進剛才那個尿坑裡,嘴裡臉上沾了滿滿的一層泥,混合著尿騷味刺鼻難聞。   馬文又氣又委屈,哇哇哭著找老師告狀去了。   那幾個混小子撇撇嘴毫不在乎。   王老師氣的夠嗆,他把仨淘小子叫到辦公室罰站道歉,開始這仨還不服氣,就是不承認錯誤。   王老師扯著耳朵愣是給提溜著站了起來。   俗話說軟的怕硬的,硬的怕不要命的。   這仨外強中乾的半大小子不知道是耳朵被扯疼了,還是被王老師的怒火嚇到了,終於規規矩矩認錯道歉,乖乖回去上課了。   下午第二節課是語文課,王老師帶學生們讀了一遍昨天古詩後點名提問   “楊玲,你背誦一下‘鋤禾‘這首古詩,”女孩子吭哧半天沒背出一個字。   “馬文,你背一下,”還在委屈掉眼淚的馬文磕磕巴巴隻背了一句“鋤禾……,鋤禾日當午。”   “王成,你來背一遍,”王老師又點了在底下嘀嘀咕咕的王成。   王成臉憋得通紅傻愣愣站著一句沒背出來。   “同學們,誰會背請舉手……,”教室裡一片寂靜。   王老師有些失望了,這首詩昨天就已經帶他們讀了好幾遍,今天竟然一個人都不會背。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一個稚氣的小奶音從教室的最後排傳來。   坐在最後排的小狗剩放下手裡的小人書,大聲背著。   她說話吐字還沒有那麼清楚,但一首古詩就這麼完整的背了出來。   學生們都驚呆了。   有個女生好奇地問“小妹妹,這首詩你以前學過嗎?”   “沒有學過,我剛才聽爸爸帶你們背了一遍就聽會了。”小狗剩眨巴著純真的大眼睛說。   王老師也很驚訝,雖然好奇女兒的記憶力,但他穩住了心神沒說什麼繼續上課。   三天後,到了周末數學小考了。孩子們都緊張地照著黑板上的題寫著算著。   小狗剩也拿著紙筆認真地寫著畫著,不小心鉛筆芯斷了。可她太小了不會用削筆刀,急的用牙把鉛筆嗑出了小半截鉛筆芯出來。   學生們交卷後,王老師挨個批著卷子。   簡簡單單的二十道計算題竟然沒一個全對的,他皺眉嘆了口氣。   最後一張紙沒寫名字,歪歪扭扭的數字寫的很醜,紙上還有一大片鉛筆芯蹭的黑漬。   他耐著性子批改完,眉頭逐漸舒展開來。   “這是唯一一個全答對的滿分卷子,這個是誰的,得好好練練字了。”他舉著手裡的紙問   同學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又看了看王老師手裡的卷子搖了搖頭。   “這字實在是太難看了,跟蟑螂爬的似的,”王成嘲笑著。。   確實這字實在是太醜了,1不像1;2不像2,跟沒有學過寫字一樣。   “爸爸,這是我寫的。”   小狗剩怯怯的小奶音傳來,她的嘴巴上還殘留著剛才嗑鉛筆芯蹭的一大片黑印,聽到大家說她字醜,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   “閨女,真是你寫的?”王老師震驚了,同學們也震驚了。   教室裡瞬間一片寂靜。   王老師地顧不上許多,走過去一把抱住小狗剩“告訴爸爸,沒人教過你寫字和算術,你是怎麼會的?”他激動地問。   “我這幾天聽你教哥哥姐姐們上課,看他們寫字就學會了。”   小狗剩眨巴著清澈的大眼睛愣愣地看著爸爸,她不太理解爸爸為啥這麼激動。   學生們靜靜地聽著父女倆的對話,幾秒鐘的寧靜過後教室裡沸騰了。   “神童,真是神童啊……,”一個孩子說。   “真是神童啊,這小孩子太聰明了,”另一個也說。   王成慚愧地低下了頭。   晚上王老師帶著小狗剩剛下班到家,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他家有個神童的消息都已經傳遍了全村,大家都議論紛紛。   張大爺說“小狗剩我一看就不是普通孩子,春節的時候去我找王老師寫對聯,他爸爸剛寫出上聯來,這孩子就能對下聯了。”   其實倒也不是小狗剩能對出下聯,隻不過是爸爸寫對聯的時候她總在旁邊看著,爸爸有時候邊寫邊念,小狗剩也就記住了。   “這孩子福大命大,有句話不是說得好嗎,大難不死必有後福。”楊奶奶附和著。   “對呀對呀,這孩子長得小模樣多俊,這走路跟小柳樹似的,一點也不像農村孩子。”西院劉嬸細聲細氣地說、   還有打罵孩子的“你個小兔崽子,念的書都喂狗了?還不如一個五歲的孩子。”   有帶著酸味的“還得是當老師的會教育孩子,你看人家孩子多聰明……。”   王二哥二嫂聽到這些議論,緊緊地關上了房門。   “她爸,這可咋整?孩子聽到這些可不好”王二嫂愁夠嗆。   她擔心聽到太多誇獎會影響到孩子的成長,她希望小狗剩能夠在正常的環境長大。   “沒事,沒事,等過幾天就消停了。這兩天你多辛苦點,我就不帶閨女去學校了。”王二哥勸到。   “要不讓咱閨女提前上學吧?”王二嫂提議。   “孩子太小了,還不能自己照顧自己呢,就是想上學怎麼也得等一兩年。”   王老師表麵不動聲色,心裡卻從來沒有過的舒坦和開心。   “我女兒真棒。”   半夜,王二哥在夢中笑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