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江陵(1 / 1)

江陵,城中一宅子門前,王勇上去叩門。   “王勇大哥,你來了啊。”打開宅門的小五,看見門外的王勇等人,宅子內鐵柱也迎了出來。   王勇點頭,大家安好。然後請徐庶甘寧二人入內。   徐庶饒有興趣地望著這一切,意味深長。這已經不是狡兔三窟了,就是狐貍都沒有那麼多窩。   甘寧卻是一臉好奇打量這處宅子,以及裡麵的人。   原來半個多月前,王勇、徐庶二人,從夏口拐跑了甘寧及甘寧部眾,一乾人等分批次經過烏林進入江陵。   王勇與徐庶甘寧分析道:“劉表現在病得很重,不久就要死了,劉表一死,荊州必定生出禍亂。曹操肯定也在此時南下,到時侯一場大戰在所難免,主公僅有新野樊城區區彈丸之地,兵少將寡,無論如何也是抵擋不住曹操的,所以必須趁早謀後路。”   徐庶道:“有孔明在主公身邊,要謀取荊州想必也不是什麼難事。”   甘寧也說道:“荊州將領中,蔡氏宗族多是草苞之輩,對付他們應該不難。”   王勇說話:“以主公仁義之名,依我對主公的了解,主公必定不肯做出趁劉表死了強奪荊州之事。”   甘寧道:“劉表一死,蔡氏肯定立劉琮為荊州之主。”   徐庶道:“沒錯。所以當曹操大軍壓境,蔡張等人會逼迫劉琮投降曹操。”   王勇說:“所以,到時主公腹背受敵,九死一生。我們等人得先弄個根據地,給主公留個退路。”   徐庶乃是智謀之士,甘寧亦是通讀史策兵書,於是共同將目光鎖向江陵。然後安排人手分批混入江陵。   三人喬裝進城之後,王勇便帶著兩人徑直往這座宅子奔了過來。   早加入新野劉備集團之前,王勇便讓鐵柱和小五先行一起到江陵安頓,宅子是多年前就已經安置。   任何時代,不得不說,隻要有了錢,哪裡都可以是家。   進了宅子,直奔內堂,內堂空間廣闊,與這個時代的傳統模式的廳堂風格迥異,不管是的大戶宅還是官府衙門,他們的布局多是主桌、副桌、依次排列,座位皆是席地而坐。   這個宅子的布置卻是大大不一樣,墻上錯落有致地掛著各種裝飾物品,寬闊的內堂中間,有大圓木板桌子一張,環繞圓桌,邊上有數把扶手靠背木頭椅子,兩側另外存放有多把同樣的椅子。   徐庶和甘寧兩人仿佛來到了新的世界,一臉驚奇地望著眼前奇特的物事,至於鐵柱和小五二人,早就過了吃驚的日子。   知道兩人不明所以,王勇自己率先走到桌旁,拉開椅子,坐了下去,雙手搭著扶手,背靠著椅背。   “來來,元直興霸都坐下說話。”並叫小五讓人徹點茶水過來。   徐庶和甘寧分別有樣學樣地拉開一把椅子坐下,好奇的感受著這新鮮的玩意,不得不說,比起跪坐來,舒服得太多太多了。   “你又是哪裡弄來的這些物事,這東西坐著可真是舒坦。”徐庶開口。   “哈哈,我自己畫的圖紙,找木匠幫我弄的。兩位感覺如何?”王勇一臉得色開口道。   “確是新奇,也確實舒坦。”甘寧說道。   正說話間,有人端茶上來,給各人麵前放了一盅。王勇端起茶盅小喝一口,然後斜靠在椅子靠背上。徐庶甘興各自品了一口,茶香濃鬱,然後也搭著扶手靠在椅子上回味。   片刻的寧靜過後。   “我突然什麼也不想做了,就這樣過個小日子好像也是很滿足了。”徐庶開口說道。   “我也是有這種感覺,什麼英雄,什麼功業,好像都不如這種慵懶又恬靜的生活。”甘寧也附聲道。   “哈哈,我們是可以有這樣的追求,但前提是天下沒有爭端,朝政清明,百姓安居樂業,如果三天兩頭的混戰,各種苛捐雜稅強加,盜匪橫行,這世間就不可能有一處安寧之地。”王勇正色說道。   “是極。”徐庶甘寧二人贊同道。   …………   新野,甘寧入拜見劉備,奉上了王勇書信。劉備細細讀完,遞給諸葛亮。   “主公見信如唔:罪臣王義山叩首,前番義山擅離樊城,前往許昌追徐元直,徐母與徐元直皆已安全離開許昌,中途遇夏侯惇率領伍佰騎兵追趕,全賴主公洪福護佑,得以擊破曹軍而回。   途經江夏之地,遇得巴郡臨江人,甘寧甘興霸,與其交手,其勇不輸我等,此人有勇有謀,數年前東吳率軍攻打江夏,黃祖全賴其相救,甘興霸射死孫權部將淩操,保全了江夏。但黃祖不能用人,反時常辱其出身,致使甘興霸鬱鬱,甘興霸欲離黃祖而投江東,臣鬥膽與徐元直共勸甘興霸投效主公,望主公善待之。   曹操不日南下,臣義山與徐元直頗為擔憂,若曹軍舉大軍前來,恐新野樊城兵少不能久守。主公仁義,不欲取荊州之地,因而臣義山與元直商議,荊州益州之間白帝城為無主之地,今特向主公請二千兵馬,為主公取之,若曹軍南下,萬一事態不利,亦可往此處據地而守。   罪臣王義山敬上”   諸葛亮讀信其間,劉備連忙走下堂扶起甘寧,道:“興霸快快請起,興霸不嫌棄劉備名微德薄,備深受感動,吾得興霸來投,真乃天助我也,一路車馬勞頓,備當為興霸接風洗塵。”遂即吩咐人去安排接風。   甘寧見劉備如此,疑慮之心盡去。拜道:“主公在在,受甘寧一拜,主公如此重視甘寧,為主公之大業,寧願效犬馬之勞!”   劉備急忙扶起,拉著甘寧說了許多,又問徐庶與王勇情況,甘寧按照三人在江陵商定的,一一對答。   諸葛亮讀罷書信,對劉備道:“義山請兵之事,主公如何處之?”   劉備問:“軍師之意若何?”   諸葛亮道:“主公不如許之,我料徐元直與王義山一文一武,必定能獲得驚喜成果。”   劉備大笑道:“那就依軍師所言,許之,我相信義山與元直。”   劉備言語,毫無做作成份,一切言行發自內心。見此情形,甘寧心中更被劉備所折服。   既能折節下交,又能用人不疑,毫無保留給與信任。有如此胸懷,將士豈有不用命之道理,難怪曹孟德,這個被許子將點評為治世能臣亂世奸雄的一代梟雄人物,也將劉備點為英雄: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爾!   劉備家道中落,出身孤苦,從破黃巾而起,轉戰四方,雖然多有挫折,但始終矢誌不渝,雖無基業,但身邊匯聚英才卻越聚越多,桃園結義之關張,公孫瓚下的趙雲,簡雍孫乾陳到等始終相隨,糜氏兄弟更散盡家財一路追隨,雖多次戰敗,但身邊文武卻是越來越多,勢孤力窮入了新野,卻反得眾多大賢追隨。   甘寧心中不禁回想起臨行前王勇的言語:我等武人,建功立業當隨明主,前番徐元直所言,興霸此行去見主公,可親自去了解發現。主公此人,胸懷格局非常人所能及也,主公乃潛龍在野,所欠者不過一機緣也,荊州乃是其轉運之地,過了此局,必將戰龍在田,飛龍在天,以興霸之才,雪中送碳日後定能得主公厚待也。   ……   夜,孔明與甘寧會麵。   諸葛亮問甘寧:“元直與義山請兩千兵,果真欲取白帝城嗎?”   甘寧說道:“果不出元直與義山所料也,元直臨行前曾有交待,如遇軍師相問,可如實相告。”   諸葛亮道:“我有所料,但不是很清楚二人打算如何行事。”   甘寧道:“在夏口之時,我等三人共同商議,主公必然不願取劉景升之荊州據為己有,此舉有違主公仁義之心。   但曹操幾十萬大軍不日南下,新野彈丸之地,即便所有人拚死相抗,也不會是五六十萬大軍的對手。   最為擔憂的是,劉表如果一死,劉琮必在蔡氏扶持下立為荊州之主。   荊州之人,多有向曹之心,屆時必會逼迫劉琮投降曹操,以我等新野彈丸之地,萬餘兵卒,胸背受敵,如何會是前後百萬大軍的對手,必然是九死一生也。   所以我等想趁機取江陵為主公後路,如若順利,當然白帝城也一並取了。”   諸葛亮細思道:“取江陵有何計劃否?”   甘寧道:“我原先有部曲百餘人,已分批進入江陵,江陵城中,王義山早先布置的數間民宅可藏之,現在統一歸徐元直調派。”   諸葛亮眼睛一亮:“王義山在江陵置有宅子?”   甘寧道:“軍師不知道此事?王義山曾說起過早此年就與軍師相識了。”   諸葛亮道:“他又沒有與我提起過,我怎麼會知道。”   甘寧一臉古怪道:“我與徐元直一開始也不知,直到領我們進入江陵,輕車熟路到了門口,當真是令我大為震動,不過我看徐元直也不知情,但他好像不甚驚奇,似乎在意料之中。徐元直與我都曾做遊俠,與之一比,人家這遊俠做得,真是令我們嘆為觀止。”   諸葛亮聞言,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再次回想起那笑瞇瞇的眼神,嘆道:“以王義山的行事作風,不同於常人也是情理之中。”   甘寧也嘆道:“正是,其行事總是出人意表。”   諸葛亮又問:“如此說來,江陵很快便可以入手?”   甘寧又道:“非也,我等不會馬上奪取江陵的。得等劉表死了,劉琮投降曹操後,我們才會動手。不管取了劉表的,還是取了劉琮的,都會有損主公仁義。所以我等需要多些人手,務要等江陵姓曹但又未被曹操接管之時取之。如此大義名份不失,不使主公為難也。”   諸葛亮道:“如此甚好,但為何不向主公明言。”   甘寧道:“徐元直有言道,計劃與變數並存,還是不要讓主公傷神好了,萬不得已時,惡名我等自擔就是。”   諸葛亮拱手:“諸位厚德,令孔明拜服,亮必大力促成此事。”   甘寧抱拳還禮,“還請軍師費心。”   諸葛亮轉身正欲離去,甘寧忙道:“軍師,尚有一事容告知。”   諸葛亮停住身形,問:“是何要事?”   “王義山雲,今黃祖被東吳攻殺,主公宜進言令劉琦守江夏,並多派精兵良將,劉琦不容於蔡氏,心向主公,荊州兵馬留在襄陽到時隻會便宜了曹操。不如令其握於劉琦之手,為日後大戰保留更多有生力量。”甘字說道。   “義山可有說哪些將領之名否?”   “其他人倒是不提,卻是提了文聘。”   諸葛亮一笑道:“能入王義山法眼者,必有過人之處,且寬心,我自有計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