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細作回報劉備,東吳攻殺了黃祖之後,放棄了江夏,又移兵屯於柴桑,打算以逸待勞,等劉表前來報仇,然後一舉攻殺劉表,順勢奪取荊州。 而恰巧此時,劉表也派人來請劉備。 諸葛亮說,這必定是因為東吳攻殺了黃祖之事,來請我等商議報仇之事的,主公往荊州請帶上我,咱們相機行事,到時再作決定。 於是劉備讓關羽守新野,張飛派兵同行,前往荊州,至於甘寧,分批搬兵往江陵去了。 在路上,劉備問諸葛亮,見了劉表,應該如何對答。 諸葛亮說,應該先為襄陽之事請罪,如果他讓主公前去攻打江東,萬萬不可答應,可以推辭先回新野整頓兵馬。 劉備跟諸葛亮同入城見了劉表,行禮完畢,劉備就為襄陽之事請罪,雖然已過去了很久,但後來劉表與劉備一直也沒有當麵見過。 劉表說話:“我已經知悉了蔡瑁欲加害賢弟的事,當時便想斬了蔡瑁給賢弟賠罪,但是一乾人等都來求情,隻好姑且饒了他,希望賢弟萬萬不要怪罪我才是。” 劉備便說了:“跟蔡瑁將軍沒有關係的,這事想必是下人所為。”總得有個臺階下的,不然這天就得聊死了。 劉表又說:“現在江夏失守,黃祖也死了,我現在特請賢弟過來商議報仇之事。” 劉備說:“如果興大兵討伐東吳,如果曹操來了,咱們怎麼辦?” 劉表便說:“我現在年老多病,不能理事,賢弟你不如來幫我吧,我死之後,你便繼為荊州之主。” 劉備說道:“兄長何出此言,我怎麼能當此重任。”一旁諸葛亮使了眼色,劉備又說道:“容我回去好好想想對策。” 於是辭別劉表回到驛館。 諸葛亮問:“劉景升欲將荊州托附給主公,主公為什麼拒絕啊?” 劉備說了:“劉景升待我,恩深禮至,我怎麼能做趁人之危之事。” 得,這邊火燒屁股了,那邊還得恪守仁義,人家主動相送都不敢接受。換了阿瞞或者孫十萬,早就眼珠子軲轆軲轆轉,不給都早搶了。 總有人不喜歡劉皇叔,說其哭出了一片天下。又有甚者,說他種種,不提也罷。不管真仁也好,假義也好,江湖論跡不論心,人家行為上是尊循仁義道德的。 諸葛亮嘆道:“主公真是仁慈之主也。” 二人正說話間,劉琦來了。 劉備接了進來,劉琦進來就哭:“繼母不能相容,恐怕我的性命隻在旦夕之間了。望叔父可憐可憐,救我一救。” 劉備在立嫡的事件上已經摻和了一次,被蔡夫人在屏風後麵聽到了,然後被記恨在心,去年年會,蔡瑁安排刀斧手差點給砍死了。 此時哪裡還敢摻和,開口便說道:“這是賢侄你的家事,怎麼能問我。” 諸葛亮在一邊笑笑,劉備終究還是對劉表劉琦有情份在的,見諸葛亮如此,心知必定是有辦法的,於是向諸葛亮問計。 諸葛亮說:“這是家事,我可不敢聽。”得,是不敢聽,不是沒有辦法。 於是劉備送走劉琦,低聲對劉琦支招:“明日我讓孔明代我回拜你,你如此這般,必定可以有妙計相贈。” 第二日,劉備說自己肚子疼,讓諸葛亮代自己回拜劉琦。 劉琦再三求諸葛亮支招救自己,諸葛亮就是不肯說,這是你的家事,我作為客人,乾涉你家事,事情一泄,到時我不死定了。 劉琦無奈,使出絕地天通大法,騙得諸葛亮上樓,叫人撤了樓梯。 “我求先生解救之策,先生怕有泄漏不肯說,現在上不到天,下不到地,出你之口,入我之耳,萬望賜教。” 諸葛亮愣是不肯說,急得劉琦拔劍意欲自殺。 諸葛亮隻好說了計策,教劉琦請兵守江夏,遠離荊州是非,又想起了當日與甘寧交淡,王勇所說之事,讓其多請精兵良將一並前往江夏鎮守以防東吳。 回來之後,諸葛亮跟劉備說了劉琦之事,劉備大喜。瞧著劉備這架勢,是真當劉表為兄長,劉琦是自己侄子了。 諸葛亮一陣苦笑,看來想讓劉備取荊州之事,怕是遠沒有自己在隆中對提的那麼簡單,而後麵的益州,又是一個劉姓宗親,讓劉備自己出兵去搶,怕是想都不要想了。 想起甘寧轉述王勇等人的言語,於是對劉備說道:“劉琦請求守江夏,到時候劉景升必然會問主公看法。主公可以盡力促成,但麵對江東數萬大軍,得有精兵良將相助,荊州諸將,惟文聘頗勇,待劉景升問時,主公可以建議多派兵馬前往助劉琦一並守江夏。” 劉備點頭說:“理應如此。” 第二日,劉琦向劉表請命,自己想為父親分憂,江夏無人鎮守,不如讓我帶兵前去鎮守江夏,以防備東吳入侵。 劉表聽後心中猶豫不決,又請劉備前來商議。 劉備說了:“江夏重地,本來就不是一般人能守的,務必要劉琦親自前往鎮守。東吳有數萬人馬,常思侵犯,兄長宜多調精兵良將與劉琦共往鎮守。” 劉表又問:“誰可助琦兒前往鎮守?” 劉備說:“大將文聘,有勇有謀,有他前往協助劉琦,想必萬無一失。” 劉表道:“然我調兩萬兵馬並文聘與劉琦一同往江夏,可否?” 劉備道:“善,東南之事,兄父子當之;西北之事,備願當之。” 劉表說:“近來聽說曹操在鄴城弄了個玄武池出來訓練水軍,想來必定是有意南征了,這事不可不防啊。” 劉備道:“這事我已經知道了,兄長請勿憂慮。” 劉備拜辭回了新野,劉表差文聘與二萬兵馬給劉琦一起屯兵江夏,防東吳入侵。 博望坡,夏侯惇望著眼前趙雲稀稀拉拉有氣無力的隊伍,瑪的,這怕不是一群農夫嗎?不對比農夫還要差勁得多了,大笑:諸葛亮你個撲街,還號臥龍,自比管仲樂毅,用這種兵馬跟我的十萬大軍對抗?這不是趕豬羊入虎豹群裡嗎,還是說打算笑死我來完成任務?傳令諸軍,今日務要一戰定新野,生擒劉備、活捉諸葛亮。 驅馬上前,罵了幾句,趙雲大怒上來交戰,拚鬥了幾下,詐敗就走。 就這?我丟,你這詐敗要不要詐得再假點,當我們看不出嗎?夏侯惇傳令三軍追了上去。 跑了一段路,趙雲回馬又戰,沒幾下,拍馬又走。沒錯,明著告訴你了,我就是在誘敵,看你有沒有膽來。 夏侯惇一陣無語,我怕你個卵?!給我追。 韓浩上去來勸,趙雲誘敵深入,怕是有埋伏。 就在這時,一聲炮響,劉備領著另外一群類似民夫模樣的兵卒上來接應。 ……,這要怎麼說? 趙雲,我在誘敵深入,明著告訴你了,前麵有埋伏。 夏侯惇,也明著告訴你了,我知道你會有埋伏。 劉備,我知道你知道我們前麵有埋伏。 夏侯惇,我知道你知道我知道你們前麵有埋伏。 …… 我曰,諸葛亮你的經天緯地之才就這?玩我呢? 馬勒戈壁的,就你這種兵馬,就算十麵埋伏,我怕你個毛,給我追,今天殺不到新野,決不罷兵。 於是乎,劉備、趙雲在前麵跑啊跑,夏侯惇在後麵追啊追。 左邊安林,右邊豫山,路麵狹窄之處,晝風起,夜風緊,烏雲蓋頂,月色無光。道路兩邊都是蘆葦。中軍已過,李典於禁連忙沖到夏侯惇身邊,大叫:都督先停下。 夏侯惇問,乾嘛? 於禁說,南邊道路狹窄,樹木雜亂,如果對麵用火攻,後果不堪設想。 夏侯惇猛然醒悟,馬勒戈壁,光顧著追你們這些撲街了,上頭了。 連忙傳令止住後軍,打算退出去。 諸葛亮,想退出去,晚了。為了引你入來,咱們連繞口令都施展出來了,哪會讓你輕鬆退出去。 背後火光大起,兩邊蘆葦盡著,沒一會功夫,四麵八方全部起火。我丟,諸葛亮你個匹夫,不講武德啊。 趙雲回軍掩殺,夏侯惇冒煙突火而走。李典見勢頭不好,退回博望坡,火光中見關羽殺將過來,連忙趁亂奪路而逃。於禁見到糧車都被燒了,抄小路跑了。夏侯蘭,韓浩兩個憨憨還想來救糧草,張飛一槍刺死夏侯蘭,韓浩再不敢停留,趕緊跑路。 失了指揮係統的曹操兵馬,被殺得屍橫遍野,血流成河。劉備軍從入夜一直殺到天亮,方才收兵。 關羽、張飛相顧而言道:孔明果真牛比也。 開戰之前,諸葛亮請了劉備的尚方寶劍,怕的就是關張二人不服調遣。 想想都知道,你一個大學剛畢業的小青年,一沒功績,二沒實戰經驗,靠刷微博弄了點名氣,突然空降公司成了CEO,還深得董事長信任,一群身經百戰開疆拓土的老臣,哪會聽你瞎嗶嗶。 但沒想到的是,關羽張飛兩人都沒有炸刺,乖乖的就去了,既不用動尚方寶劍,也不用劉備硬頂解圍。 原來在甘寧離開之前,分別找張飛關羽打了一架,同是一流級別的武將,切蹉比試,不下死手的話,其實相差並不是太大,所以都可以打個有來有回。 武人的溝勇,一般都是先打一架,互相認可了實力之後,才會認可你這個人,然後咱們對話才會有可信性,之前王勇如此,後來甘寧也是如此。 也許潛意識認為甘寧不如自己,但也認可他是跟自己同一級別的武將。 然後,甘寧轉述了王義山的話語,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大意就是,孔明還是很牛比的,我多年前與他交往過,智謀上目前沒有遇到比他更牛比的人,要不然主公也不會認可他諸葛亮,所以,為了大局計,如果孔明排兵布陣,且給他一個麵子,先認真聽命,事後觀成敗再說,留個好印像,防止以後被穿小鞋,不聽話日後連功都不讓你立了,也給小弟一點麵子,回頭請你吃酒。 所以當諸葛亮新野點軍之時,關張反應出乎意料之外,搞得孔明心裡忐忑,這兩人怕不是要陽奉陰違,故意坑我一把吧,二人與主公同為結義兄弟,應該也不會為了坑我而坑了劉皇叔才是。 …… 收兵之後,行不多遠,見諸葛亮坐著木頭車而來,關、張伏地而拜,如果前麵是為了給麵子,那麼此拜就是心悅誠服了。 諸葛亮扶起兩人,問,“亮有一事不明,請兩位教我,我知雲長、翼德身經百戰,素來不服我,為何臨戰點將之時,反而聽命得如此乾脆利落?” 二人於是將甘寧轉述王勇的話語相告,諸葛亮頓是又是一陣無語,王義山這個家夥,似乎對關張對我都了解很深啊。這是預判了我的預判嗎? 不多時,劉備、趙雲、劉封等人都到了,諸葛兵收兵,眾人同回新野。 博望坡之火,奠定了諸葛亮的在劉備集團的CEO地位,集團中的諸位將領,上至元老舊臣下到新晉兵丁,都心悅誠服。 後世,新官上任三把火,就是起源於此。 (新人寫書,我量力而行,前麵先一天一章,錯過的天數會補上,後期視情況而定,還望諸位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