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高中(二十四) 學校愛缺水(1 / 1)

4年高中 作家mpoZRf 4187 字 2024-03-17

住校缺水是印象深刻的記憶。那個時代,冬天學生在學校洗澡是稀有事情,我們都是回家才洗澡,一周一次就不錯了。所以無論誰平時都不洗澡,學校老師或老師的孩子是怎麼樣,不清楚。在學校,水主要是拿來洗衣服、洗碗、洗臉、刷牙、洗腳等等,故用水量並不大。為什麼那時老缺水?現在也不知道了,估計是自然條件的原因,非人為有意控製。   有自來水時不覺得缺水的麻煩,就像有錢人不知道窮人的辛酸苦辣一樣。缺水了想克服一下非常不舒服,因為不洗臉不洗腳睡覺難受。為了找到水就提一個洗衣服的桶到附近有井的地方打水。學生本來時間就緊張,遇到缺水,出去打水的時間一般是下午。那時學校大門開著,沒有保安、門衛之類管理校門,東南西北出去都方便。   記得學校附近井並不多,最近的是飯堂斜坡下麵有一個大井,估計五米深、井口直徑約80厘米,裡麵直徑應該在2米左右。平時,水井上麵有一個小水桶,公用的,我們用小水桶可以打水倒進自己帶的水桶中,然後提回學校。順利的話,來來回回需要20多分鐘。如果人多或水少,需要等待,需要時間就更長。如果把打水當作鍛煉身體或社會實踐,倒也有點高興,現在是解決生活困難問題,心情可沒有那麼淡定,總感覺這是一個麻煩。   水打回來,放在宿舍,蓋好,懷著滿充實的心情就像現在遇到疫情發生時家裡吃的足夠、口罩很多,去晚修。不過是晚修下課了在教室多討論了幾個問題,回到宿舍高高興興想刷牙時,發現水桶的水很少了,這時肯定要問:我的水呢?宿舍同學七八個在,沒有人回答。想生氣,又顯得小氣,不生氣,又氣不過自己勞動成果被懶人享受。我也不想去猜是誰悄悄用了我的水,我有辦法,等會所有宿友都回來,請周同學主持公道。周同學是意氣公正之同學,他說別人辛辛苦苦打回來的水,手都提酸了,你不勞而獲,好意思嗎?是男人嗎?是女人生的嗎?……   今天這事就不追究了,明天誰在偷偷用別人的水,就是懶婆娘生的。然後,一個一個同學征求意見:你們同意我的說法嗎?大家都沒有意見,同意。本來嘛,我們一個宿舍同學,都是農村孩子,其實沒有誰是那種手腳不乾凈的或思想特殊的。所以,後麵再也沒有悄悄用別人水的事情。確實想用,大大方方開口,大家都不會拒絕,我更加不會,因為我家一到冬天也缺水,理解這種心情。   不僅僅男生宿舍缺水,女生宿舍也一樣。所以下午又會有男女同學結伴打水的現象。那種場麵,你繪成一副畫麵,一定很苦美,現在回憶也許是甜美。下午吃了飯,六點的時候,三五同學,提著五顏六色大大小小的水桶,有說有笑,不是去勞動不是去表演,而是去解決晚上刷牙洗臉洗腳的艱巨任務。   人多打水要排隊,我們缺水,其它地方也不會多水,整個地區大家是息息相關的。所以即使五米深的水井拚命地工作,到下午的時候水井裡水是這樣種狀態:水井裡隻有不到10厘米左右深的水,旁邊人工砌的石頭上滿是青苔,水裡不是清澈見底,而是混濁狀,還有少數雜物,看不清是什麼。用小桶打水隻能打起來半桶,而且是混濁的。   水的質量這樣,放棄嗎?可以,在一公裡外還有水井,那裡水的質量肯定好一些。如果有足夠力氣與腳力,五公裡外的水井的水清澈見底,滿滿的一井水,沒有多少人打。我與一個老師曾經到五公裡外打過一次水,那是周末,時間充足,且老師帶路,才有那信心。如果是吉同學或潘同學,那個與我關係不一般的同學,她要求我去,我不一定答應。不是愛她不夠深,是危險。離學校太遠,人生地不熟,萬一遇到好色的壞人,突然起了歹心,怎麼辦?所以,陌生的地方不是有熟人或厲害的人同行,原則上不要去,高中生至少要知道這些安全原則。   水質量堪憂,但沒有更多選擇。你不要,後麵排隊的同學多呢,所以即使渾水,也裝滿桶。生活經驗知道:過幾個小時它會澄清一些的,至少刷牙洗臉還是勉勉強強。   另外還有一個必須選擇的重要原因,七點半要晚修,不能遲到,遲到了班主任要批評,你回答去打水的理由不能夠得到班主任的理解與原諒,因為大家都一樣。   缺水現象是整個學校都覆蓋,老師們也缺水。不過老師們可以在上午有空的時候去挑兩桶水回家,這個時候打來的水才像井水,直接可以喝。飯堂也是這樣,他們派幾個人出去挑水。   下午因為輔導或搞活動或其它原因,也有晚修後出學校打水的。那時學校也沒有明確規定晚上不能打水。但門肯定關了,我們就從圍墻爬出去。那時的學校也不是真正封閉,雖然有圍墻,但能夠出去的地方很多,所以晚修後出去打水倒沒有阻礙。   記得一次,吉同學、*英同學、劉同學和我四個人去飯堂下麵那個水井打水。井裡水不多,晚上打水視線不好,我們打水好辛苦。那個桶的繩子不知道原因變短了,為了能夠打到水,必須爬著,但爬著還擔心不安全,於是一個人打水,一個人打手電筒,另外兩個人就抱著打水人的腿,你可以想象那是什麼樣的畫麵?兩個男生、兩個女生,四個人合作打水,要抱著,這比學校搞文藝活動男男女女要抱著還辛苦。為了打滿四桶水,我們四個同學可是辛苦。我的腿給吉同學抱了好久,手都酸了。邊抱她還開玩笑:抱不住了,要鬆手了。*同學聽了,以為是真的,手電筒也不打了,也過來抱我腿,怕我掉到水井裡。其實,掉下去也沒有什麼害怕,因為我會遊泳,沒事的。我們家缺水時,家旁邊的水井水太少,我們都是下井去舀水,太辛苦了。   我們就這樣友好合作,順利打滿四桶比較渾的水。回宿舍路上,我們兩個男生主動幫助女同學提,女同學在前麵打手電筒。前麵說過,井在學校飯堂的斜坡下麵,所以回學校要爬坡。我們四個人有說有笑,每個男生提兩桶水,開始不覺得累,提了一會兒手還是有點酸。就休息一會兒,然後繼續走。本來這樣提挺好,那個吉同學好心,幫助提我一個手中的桶,因為又在說話,這樣突然不平衡,結果一個桶中水倒出來了。可惜!我們損失了半桶水。那個劉同學,本來好好的,看到我們這裡出情況了,就偷偷笑。結果隻顧笑,沒有細看爬坡的路,也出狀況了:兩桶水都倒了很多出來。辛辛苦苦打水,等到了學校裡麵一合計,相當於剩下兩桶多少,傷心!不僅如此,在最後上坡時,吉同學還摔了一跤,雖然不嚴重,但肯定腳崴了。   高高興興打水、辛辛苦苦合作、高興中麻痹大意,結果是水損失嚴重。最後,我們男生保證了兩個女同學有大半桶水,我們兩個男生就隻有小半桶水。這個時候應該10點半了,我們趕快各回宿舍,一切都不多言。   第二天早讀下課吃早餐時,明顯看到吉同學走路有點歪,知道肯定是晚上受傷原因。鑒於這種特殊安全“事故”,我承諾主動幫助吉同學打一周水。不過還好,第三天自來水就來了。   缺水對生活學習影響不小。下午在學校周圍到處找水的場麵讓人感想很多。缺水的大環境下,飯堂的飯菜和油餅也黯然失色,感覺少了一種香味。高中讀書歲月,缺吃少穿、天熱天冷、上學路途遙遠、缺水等等,都是不利的條件,但除了接受與堅持,沒有更多好辦法。在這種條件比較艱苦的情況下,磨練了性格,深化了友情、培養了不怕困難的精神,一分為二看也是人生發展的好事。我們再苦,沒有六七十年代的父母一輩苦,更沒有解放前的所有人苦。我沒有見過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原因很簡單:他們那個時候太苦了,生孩子都可能失去生命,一場感冒都可能釀成大病,然後沒有及時醫治,幾年後就病入膏肓。那時是常有的事情。現在各方麵條件好了,一切才比較快樂。   缺水但還可以找到水就是希望。學習不好沒有辦法找到提高的辦法,對我們學生來說才是最痛苦的。*老師與我單獨去打水時來來回回兩個多小時給我說過這樣的話。*老師言語不多,但言簡意賅,有點愛憎分明的性格,平時不喜歡與人拉拉扯扯。他在學校學生中地位很高,在老師中同樣有名聲。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但他不是那種會耍小手段的人,平時不喜歡與人拉拉扯扯,更不喜歡到領導辦公室坐一坐或私下給管事的領導說東說西的,他就是認認真真工作的人。   老師與學生還是有交流鴻溝,我不過是善於觀察而已。一個單位誰做人真正光明磊落或工作認認真真,非常清楚;誰喜歡做表麵功、誰喜歡搞些囉囉嗦嗦的事情,誰喜歡搞小集體大家基本上都清楚。大環境不是那麼風清氣正,或文字上是風清氣正,但現實卻是動不動就吃吃喝喝、唯吃吃喝喝才能搞好關係的、唯吃飯喝酒抽煙送茶才能處理好各種關係的陳規陋習一直是存在,這在農村表現得特別明顯。   *老師說做老師不容易,將來你最好認認真真搞點研究,或在機關工作,比較好。我那時沒有太多明確的人生理想,就是不想做農民而已。*老師說學習要肯鉆研,必須做多一些題,如果有條件還是應該去大學校讀書。像學校這些缺水情況,不是一次兩次了,幾年都這樣。原因是鎮上凈水設備破舊,馬力不行。我問老師:學校可以自己打井嗎?老師笑了:學校那樣大斜坡,打井也沒有多少水,也沒有那麼多錢。地勢低或有泉眼的地方才有水。我想也許是這樣。   經濟好或重視人才的地方才有發展的希望,在經濟落後又陋習非常多的地方怎麼可能短時間內有發展。與學校大斜坡很難儲備到水,就是掘地100米也可能沒有水,道理差不多。老師在快到學校門口這樣說。老師提一大桶水也非常辛苦,我想幫他,他不肯。我也沒有多少力量,僅有那份心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