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高中(二十六)過年時掛在房梁上的魚(1 / 1)

4年高中 作家mpoZRf 5215 字 2024-03-17

讀初中的時候從來不敢請同學到家來做客,特別是留級和復讀的歲月,原因很簡單:麵子上覺得那樣做丟臉。高中讀書過程中,請了三次同學到家來做客。原因是成績還不錯,還有點麵子。   在金埡高中讀書的第一學期結束就是1987年的春節,兩個女同學約好正月十四到我家來。為什麼選擇年後那麼晚,是為了報名方便,到我家過大年(我的家鄉稱正月十五為大年,海南卻稱為小年)後就一起去學校報名。   八十年代的春節我家是這樣一種狀態:春天前家裡所有被子會洗得乾乾凈凈,媽媽姐姐妹妹負責;家裡房前屋後打掃乾乾凈凈,爸爸媽媽一起完成;過年的所有吃的穿的東西爸爸媽媽都會精心準備,特別是每個人都會買新衣服,媽媽負責安排,父親配合;家裡一定會做臘肉,是自己家養的豬做的,但那時條件還不好,大的豬要賣錢,賣豬的錢是家裡的主要經濟收入。自己家吃的豬養的時間不長,最多7個月左右,一般不超過130斤,變成豬肉大致90斤左右。還會送鄰居親戚一點,剩下基本上就拿來做臘肉。那時,四川人唉磕瓜子,愛吃糖,所有這些父母都會準備。青菜家裡非常多,不用擔心市場青菜貴,這就是農村的好處。大姐和大姐夫一家年年都與我們一起過年,所以家裡人多,比較熱鬧。   同學要來,我告訴爸爸媽媽這事。爸爸媽媽也沒有反對,高中生認識幾個好同學是好事,前提:不是談戀愛。更重要的是我期末總評年級第二,得了學校表揚。爸爸媽媽高興,決定過年買幾條好魚。   小時候,在我們記憶裡,食物的排名順序是雞魚肉蛋麵。雞家家有養,吃到雞肉很正常。但魚在那個年代比較少,特別是好吃的河魚或水庫魚,所以河魚或水庫魚還是不容易吃到,在招待客人的飯桌上有這樣的魚,無疑是非常體麵,讓客人也非常開心。爸爸認識水庫裡一個姓郭的負責人,比父親小十歲,但關係特別好,好到我讀書隻要差學費,爸爸向郭叔叔借,他一定答應,所以爸爸親自去說魚的事情,結果年三十那天上午十點多父親提回家五條每條三斤多的鱅魚。父親說想去水庫訂魚的人特別多,為搶魚差點打架了,一般是拿魚來送人的。   父親回來時已經十點多,母親和大姐都在忙做年午飯。四川農村上個世紀沒有吃年夜飯的風俗,都是中午吃最好的。吃之前,要去墳墓現場拜祭逝去的先人。除了少數在家的女性做飯菜外,其它人都要求去。十多人或者更多一起出發,很是熱鬧。在墳墓前擺酒肉、燒紙、放鞭炮,有時候要去好幾個地方。也辛苦也熱鬧也高興!但先人的墳墓現場不能高興,要求嚴肅,長輩們怎麼作揖、磕頭、講話,晚輩們要模仿,要認真,要心存感激之心。   因為要給先人拜年才能回來吃年午飯。父親都沒有空殺親自殺五條魚,放水桶裡養著。其實,過年時,大家都忙。父母忙吃的大事,大姐忙煮飯菜。其它姐姐妹妹忙放牛或給老母豬準備幾天的豬草或洗衣服等。   四川的春節非常冷,天寒地凍的出去給豬找豬草可不是容易的事情。放牛也是,一種牽著牛找牛愛吃的草外要走很多地方。洗衣服更加冷,那時沒有洗衣機,家裡也沒有自來水,洗衣服要到一公裡外的河溝裡洗,一般是妹妹去洗,二姐三姐要打豬草。洗衣服回來時,一般都是雙手凍紅了、白白的。大姐不僅僅做飯,還要照顧外甥女,畢竟外甥女那一年過年時才五個月大。我一般是放牛或在家學習,五歲多放牛到至少初二,也是非常資深的放牛娃,上初三後因為土地承包到戶,我們家沒有分到牛,就再不放牛了。如果安排我在家看書,也舒服,但年三十還看書做題,有點心不在焉,母親發現了,還是要批評。   魚是大姐夫幫助殺的,從背上剝開需要技術,鹽醃四條展開後掛在樓上房梁上,另外一條宰成方塊中午紅燒吃。年三十中午的臘香腸、臘豬肝、臘瘦肉、羊角菜炒臘肉、涼拌蘿卜、涼拌海帶、蘿卜臘肉湯、爆炒雞肉、炒花生、滑肉湯都好吃,但魚更好吃。大姐做的,媽媽吃魚最有水平,從來沒有卡過咽喉,媽媽吃得開心,最後連盤子裡的調料都一起吃光。   從除夕到整個過年,我在樓上睡覺。那四條魚就在一米多遠處掛著。家裡自然養貓,老鼠和貓都會偷吃東西,魚不會例外。但我在那裡,它們都不敢來。魚自然有腥味,但水庫魚運動多,吃泥少,腥味沒有那麼重。所以不影響我的睡眠。   我那幾天睡覺前都在魚旁邊仰視,它是年的體麵,是親戚或同學的美味。我沒有想到在水裡遊的比地上跑的、天上飛的還稀奇。人就不一樣,天上飛的是飛行員、空姐和有錢的人,比地上走的、天天在水裡工作的農民就洋氣多了。   初二二姐的男朋友來拜年,媽媽叫我去拿一條魚下來。我特別挑了一條肉相對多一點的魚。初二中午的午餐因為有魚,而且是大魚,蓬蓽生輝。   正月初三中晚上又吃了一條魚,還是我去拿的。我特別選擇頭相對大一點的一條魚。晚上,爸爸有幾個好朋友來喝酒。媽媽猶疑了好久才決定安排一條魚招待。   正月初三晚上,我在床上,晚上十點多鐘,夜深了,隻有兩條魚掛在房梁上了。那時沒有手機,沒有mp3,我一個人在樓上,外麵好像下雪了。   我就認真地看著那兩條魚,久久不能入眠。……   五條這麼快變成兩條,說明家裡貴客連連,也高興也糾結!   我心裡是有想法的:同學來了,應該有一條魚招待。同學雖然是學生,是孩子,但他們將來前途無量,應該好好招待。   初五大姐生日,大姐生日一定有客人來。毫無懸念,初五又吃了一條魚,一條顏色特別漂亮的魚。剩下一條魚:三斤多沒有問題,但頭不大、肉不肥、顏色也不好看,但因為是魚,掛在房梁上,遠遠看起來,還是效果不錯,即使是五條魚中最不漂亮的,認真看起來依然不錯。父親的眼光和水庫負責人的情誼不可能給父親一條普通的或有明顯瑕疵的魚,朋友的友情是值得信賴的。工作多年,我的朋友就是朋友,不會中間變卦。我做別人的朋友必是一生的朋友,不會“移情別戀”。   從初五開始,我一方麵跟爸爸媽媽說同學要來的約定,一方麵希望家裡再有客人來不要動這條魚。必要的時候去街上買一條吧!那時的市場不像現在活躍,市場的魚不多,特別是比較大一點的。有,也是農村孩子到水溝裡抓的,一般是鯽魚或鋼大片(不知道學名什麼魚)都不大,能夠有半斤都不錯了,一斤多的魚擺不上席桌,太小了。那時農村很少蒸魚,都是切成塊紅燒,方便夾,可能是炊具缺乏的原因吧。   在農村吃東西有規矩、有講究。坐席,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坐著朝向門的方向是上桌,客人坐或長者坐,小孩子一般不能坐不能。小孩子隻能坐上桌的對麵下桌。席桌上的菜,也分四個方向,一般不同位置隻能夾離自己最近的方向的菜,如果筷子動來動去或夾其它方向的菜,是不禮貌的,是缺乏教養的人。如果是蒸魚,在吃上就不方便,尾巴朝向你你就吃尾巴,魚頭按理來說是朝向客人的,讓客人吃魚頭也很尷尬,魚頭沒有什麼肉,不好吃。總而言之,蒸魚在以前農村遇到非常少,唯有方塊魚在盤子四麵八方都均勻排列,方便每一個人夾取。這是我琢磨出來的道理。   四川的年一般過三天,年三十不算。初一到初三為過年年。初一早上必須吃湯圓,且穿新衣服;初二早上必須吃麵條,麵條裡一定有臘豬腳燉海帶,特別香,有時還有豌豆葉。初三吃米飯,一般不吃麵條、湯圓。我從懂事起到大學畢業,這種習慣沒有改變過。現在,人們的觀念改變,基本上沒有這個年的習慣了。   從初五開始,我每天都牽掛著同學來、每天都看好那條魚。雖然,後麵陸陸續續也有親戚來,但媽媽非常有辦法,想方設法做菜,總能讓客人感到沒有魚同樣非常開心。母親做菜是非常能乾的,合理配備上、精打細算上、節約上都是我和我比較宅與懶的內人望塵莫及的。母親現在86了、大姨89了,都能夠做飯菜,她們那一代人厲害。   魚掛在房梁上,通風、乾燥,沒有老鼠或貓敢打主意。表麵上,魚的變化不大。但我細細觀察,到初十時,魚的水分明顯少了,從魚眼睛就看得出來。到初十一,我發現魚上有特殊的東西了,但不確定是什麼。我告訴媽媽,媽媽看了,沒有說什麼。我開始擔心起來,如果同學初十來,該多好!   那個年代,農村沒有冰箱,即使是天氣寒冷,也不過0度上下一點,所以食品保鮮時間最多兩天。我們家年三十會煮很多臘肉,然後放在櫃子裡儲存。我知道了,過三天後,肉就開始有點點“xuan了”,過七八天,基本上就會長蟲子。所以,一般要求五天內吃完,勉勉強強還正常。魚掛在房梁上,雖然通風乾燥,但十天以上基本上要變質了。   果不其然,年初十二,離同學到來還有兩天。我細細觀察那條“希望之魚”、“友誼之魚”,在魚鰓附近有小蟲子在爬動了。我看到那小蟲子,我巴不得是我眼睛沒有看清楚,我巴不得我什麼都沒有看到,但我分明看到了那慢慢蠕動的蟲子。白色的,伸出一半的身體,在左右擺動、觀望。我熟悉這東西,平時見多了。我想大吼一聲,把它嚇回去。但這是掩耳盜鈴呀!嚇回去,它也存在。魚長咀了,這是不爭的事實。我恨那咀,長得不是時候,還有點恨魚。   魚似乎非常委屈。我好像聽懂魚在解釋:我已經盡力了,別的魚恐怕十天就堅持不住了,我堅持了十二天,我真的非常努力了、夠優秀了。主人呀!趕快把我“紅燒”了吧,赴湯蹈火,我不怕,我還可以給你們迷人的美味。   我仰視著那條有點乾枯和濕潤的魚,有點熱淚盈眶。我沒有理由恨魚,我應該恨我在農村,沒有冰箱,沒有自己的魚塘。有的話,多愜意,想什麼時候吃魚,去抓活的,多新鮮、多自然,多綠色!我沒有恨魚,我反而非常感謝那條魚,它應該可以再堅持兩天。   母親知道魚的情況,做了兩個決定:一是去掉已經生蛆的魚鰓,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減少魚的痛苦。二是在魚上撒了很多鹽,並放在水缸附近保存,那裡溫度低一點。   我好感謝母親,她的智慧讓我對同學年十四的到來充滿了希望。   年十三晚上,房梁上沒有魚了。我朦朦朧朧看到無數條魚在空中時隱時現,非常耀眼。想到最後一條魚能夠堅持到同學帶來,它也承諾能夠奉獻出美味給同學。媽媽也說,沒有問題,魚鰓處本身就容易生蛆,其它地方沒有壞,同學來了吃與前麵一模一樣的紅燒魚保證沒有問題。   我相信母親。工作幾十年,相信過很多人。雖然,有些人後麵不能讓我相信了,但母親或很多親人朋友,卻是一輩子都永遠相信的人。   今天是元宵節,給母親打電話。母親說家鄉昨天立春,天氣晴,預示今天家鄉風調雨順。母親還說,今天幾家人請她去耍(吃飯的意思),都很誠心。我笑了,說:媽媽,你每家都去耍一會兒嘛。媽媽也笑了,人老了,跑來跑去辛苦,還是去兒女那裡過元宵節,外孫女婿等會開車來接。   36年前的元宵節,我和我的兩個同學一起吃魚。我忘記了那十多天的任何魚的事情,我隻記得那天中午我吃了好幾塊魚肉,同學們也吃了很多,媽媽最後吃完了整個盤子中所有的魚和調料。   很多故事,對你來說很小,對我來言,很大。   很多故事,可以慢慢忘記,但總有一些故事,永遠難以忘懷。不是念舊,是滲透到骨頭深處的情愫。   美好的記憶可傳承,傳承一種平凡而永遠的愛或友誼或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