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埡高中在達縣高考成績屬於第四五名的水平,我能夠在那裡讀書,既是幸運的,也是不利的。在偏科的情況下,我的總成績能夠在年級排前幾名,說明這裡學習高手不多。 高一的時候,新的學校達縣中學已經動工。聽老師講,縣中高三一定會從全縣招學生和老師。這種信息對我來說是好事情,我當然想進入縣中,能遇到更多厲害的同學和老師,更有希望上大學。八十年代中期,四川上大學的比例大約是20:1,達縣在全省屬於教育中等水平,所以能夠上大學的比例恐怕比25:1還低。也就是說重點中學一個班可以上十多個本科,普通中學,一個班就兩三個,有些班,一個本科都沒有,可能有專科或中專幾個。 學校高一學段的課程安排並不緊,上午4節、下午4節、晚上兩個小時晚修。我平時還是有時間自由支配時間。那時候文學書籍不多,至少自己的條件下得到的不多。我把自己主要精力用在英語和數理化上。英語是我的弱勢科目,前麵已經解釋過原因。但回憶初中學英語的任何問題都毫無意義。除了想辦法盡力學,沒有退路。高考英語100分滿分,要想不被別人甩太遠,至少要及格。 高中任何一門學科要及格,可不是簡單的事情。我現在所在學校基本上屬於準農村中學了,老師們出的題也不算復雜,但各科都及格的學生微乎其微,這意味著高中內容的復雜與難度。 我怎麼學英語呢?因為讀聽上基本上空白,初中這一塊一直不好,高中真的非常難補,所以不能正確地聽英語和讀單詞句子是一種常態。我那時唯一能夠做的就是寫,死記一些音標和單詞。每天英語早讀寫、下午自我學習時寫、晚上自習時寫、周末繼續寫,我不斷重復英語的單詞、詞組、句子、語法等等,反復重復,逼迫大腦產生記憶。閱讀英語課文,也就是單詞漢語的堆積下的理解,沒有什麼語感。我持之以恒,希望滴水穿石,就是這樣學英語的。平時考試都是六七十分,很少達到80分以上。六十七分對我這種學習方法,應該是值了。就像一個啞巴學語文,能夠學到一般考試得六七十分,你真的不容易,難道不令人佩服嗎? 數理化學習沒有捷徑,上課老師除數學差一點外,其它還不錯。但那時老師都是黑板加粉筆上課,實驗課非常少、課外資料非常少,記筆記變得很重要。一些知識點總結,書上不多,老師總結在黑板上,抄就變成基本功。我也抄筆記,但我總是要理解,高中數理化的知識結構與體係,我一直在積少成多的理解。自己沒有專門的數理化資料,個別同學有,老師有,就借來看。借來看也有好處,逼迫自己認真理解,個別好的題或總結就抄筆記本上。也會問老師,主要是物理。就這樣學,平時考試一般八九十分。 沒有大量的同步練習,沒有視頻,沒有聯考,也沒有人輔導,一切學習就靠自己。除了英語數理化,其它學科我也學得不錯。但其它學科主要是上課認真聽,我聽政史地課,上課基本上不講話,也不會走神。政史地老師各有千秋,都有吸引我的地方。地理老師幽默,政治老師是校長,他有兩個可愛的女兒,歷史老師好像是女的,不知道什麼原因,久了現在真的沒有任何印象了。36年多,有些事情一定會忘記。不僅僅忘記歷史老師了,生物老師也淡忘了。記憶比較深刻是教室的方向,門從那邊進去,黑板在那裡,很清楚。 現在的學生怕數理化的多,分析起來很正常。高中一道數學大題,如果把它比喻成走路過岔道,就是:前麵有很多條路,你要選擇;每條路上分支又有很多。解答一道數學題,少的要選擇三五次,多的要選擇十多次。你可以想象,有多少個學生能夠不在選擇中的轉彎抹角處迷失方向。很多同學麵對第一次選擇就錯了,那怎麼可能達到目標呢?得0分是自然。當然,也有階梯式考試題,第一問比較簡單,可以得兩三分。但化學大題就不能,一道化學推斷題,如果在推斷中沒有思路,沒有推斷成功,後麵的任何一個問題都回答不了,除了0分,想瞎猜得分,太難了。 我高中學習方式中獨立思考與強化記憶是最主要方法。我不喜歡問同學,難題一定要自己想,想不出來就看書。多數問題自己最終都能夠解決。記憶知識是必須的,每天晚上我睡覺前都會回憶白天所學,經常這樣回憶,相當於天天在重復與積累,很多知識慢慢就記住了。不存在,期末考試臨時抱佛腳這樣的情況。 放假的時候,我一定會借老師或同學的資料回家,特別是任老師的雜誌,在家認真看。上高中後,土地承包到戶,大家積極性非常高,家裡農活非常多。但父母親還是希望我多看書,我知道讀書是重擔,不比做農活輕鬆。當然,做農活也不輕鬆,春天的時候,父親挑大便水淋小麥,我幫助過一次。一個上午堅持挑了十多擔,上坡下坡,到完成任務,肩膀痛了十多天。到最後一擔,都快堅持不住了,但父親若無其事,我就知道我不是乾農活的料。那時,帶著眼鏡做農活,在農村是被人笑話的。我記得那個時候,整個生產隊就我一個人戴眼鏡。很多年後,大量的農民工人的子女都陸陸續續戴眼鏡了,全世界也接受近視眼了。農村人見識很奇怪,他們認為近視了就什麼都看不見了,其實不然。我現在發現,我近視比同齡人不近視的還看得清楚,有點奇怪! 我在金埡高中克服很多困難上學習,學習能夠有效因為我在學習上堅持理解與強化記憶比較充分地結合。另外,初中一直積累下的數理化基礎對高中的學習有幫助。語文學科我還不錯,至少記憶課文和寫作文沒有問題。就是高三到了縣中,在數理化學習上我也不差,我多次數學或化學考試在班上前幾名,年級也得過前幾名。我非常認真地給自己的外甥女寫過高中生如何學習的事情。有近2萬字,很具體,限於篇幅,下麵隻摘要一段,供讀者參考。這是真實的、多人反復實踐過的方法,希望對讀者或讀者的子女或朋友讀高中有幫助。 一、要學會快速預習。 高中科目多,內容多,思維要求高,顧得上聽講,就顧不上思考,其根本原因就是沒有主動課前預習。課前預習雖然累些,但卻能換來上課聽講的主動權。預習效果好,聽課才能有針對性;聽課有針對性,學習效率才高。如何預習呢? 1.要分類預習。預習從時間和內容上可以分為三類:是課前預習,二是階段預習,三是學期預習。課前預習,就是在上新課前預習下一節課的內容,階段預習,就是用較長、較多的時間預習一章或多章的內容;學期預習,就是在假期中預習下學期的內容。這三種預習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聯係的,每個學生應該在學習的空閑時間自覺地安排和分類預習。 2.選擇好預習時間。這裡所指的預習時間是課前預習。課前預習最好安排在做完當天功課後的剩餘時間裡,根據時間的多少來確定預習內容的深度和廣度。當然,也可以安排在其他課外時間裡預習。在時間非常緊迫的情況下,抓緊時間在上課前幾分鐘把馬上要講的課文快速瀏覽一遍,也比一點不預習好得多。 3.迅速瀏覽新課。預習時,先把要預習的內容快速瀏覽一遍,使自己對新課心中有數,初步知道新課中哪些是一看就懂的,哪些是看不懂的,然後帶著這些問題細讀第二遍。 4.帶著問題細讀第二遍。通過第一遍對新課的快速瀏覽,自己對新課的內容已有了初步了解,然後帶著第一遍瀏覽時發現的問題,認真細讀第二遍。閱讀第二遍時,速度要放慢一些,一邊細讀,一邊思考與理解,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要停下來反復思考,對不認識的生字、生詞、新概念、新規律、新公式、新反應等等,要立即查工具書搞明白,實在搞不懂的問題,就把它記下來帶到課堂上,聽課時再去解決。 5.要邊閱讀邊記筆記。第二遍閱讀的時間,就是做筆記的時間。預習筆記有兩種:一種是記在書上,另一種是記在本上。在書上做筆記,就是邊細讀,邊在書的空白處或有關內容下圈點勾畫或批注(最好用鉛筆);在筆記本上做筆記,就是一邊細讀,一邊把重點和不懂的內容綱要記在本上。 6.要找出重點和疑點。預習中,一定要把新課內容的重點和疑點找出來,然後把重點和疑點帶到課堂上去。課堂上,當老師講到自己所找的重點和疑點時,一定認真的一邊聽、一邊思考,聽出老師講解的思路。經老師講解後,有些問題仍不明白,就要抓緊時間和機會向老師發問或查資料,直到把預習中找出的疑點弄明白為止。 7.閱讀與查資料相結合。在預習閱讀過程中,對不認識的生字,不懂的生詞和不懂的內容,要立即查字典、詞典和其它參考資料,把生字、生詞在書上注音、注解。英語、語文、政治等學科學習尤其要這樣。 8.獨立思考發現問題。預習成敗的關鍵,就是能夠獨立思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預習中要先思考,後查資料;先發現問題,後提出問題;先看清意思,然後再做筆記。 9.不要全麵預習。預習時,不要一下子全麵鋪開,全麵預習是不現實的,一是時間難保證,二是精力難保證,三是質量難保證。預習要先選擇自己感到吃力的內容先預習,時間緊時,先查出生字、生詞和列出不明白的地方,時間更緊迫時,就先把新課快速閱讀一遍。“磨刀不誤砍柴工”,不要認為作業時間緊,就放棄預習。 10.不同學科采用不同的方法。預習時,不能千篇一律,不同的學科要采用不同的方法預習,抓不同的要點。比如,預習數理化時,要把重點放在數學的定理、定律、公式、概念和原理上;語文、英語、政治、歷史、預習的重點放在排除生字、生詞、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和寫作風格上。此外,要特別注意兩點,一是預習不等同於提前學習,它的直接目的是為了給高效率聽課作好鋪墊,因此不必耗費大量精力時間徹底搞清一切,很多同學在試圖養成預習習慣的開始往往出現此類情況,以至不堪重負很快放棄。二是學習的主陣地在課堂聽講,萬不可因為課前預習、對課上知識已有一定了解就洋洋得意、鬆心懈怠,否則與舍本逐末無二。 二、有效的聽課方法。 聽講時,思想上必須與老師講解的思路保持一致,聽老師對事物是怎樣分析、推理;聽老師解決問題是用什麼方法、技巧;聽老師對問題有哪些提問和解釋。這樣才能把握住聽課的重點聽講中,要把自己在預習中的理解和老師講解的相比較,看自己和老師有哪些相同點和區別點。通過這種比較,一是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二是加強自己的思考、認識與提高;三是能發現自己在預習中的錯誤原因。聽的過程始終伴隨著思。隻聽不思,那是傻聽,隻思不聽,那是走神。聽思結合,同步進行,才叫會聽。聽到的與想到的相契合,想法就得到了印證;聽到的與想到的相矛盾,就要進一步去聽個究竟,弄清到底為什麼。思而不得,聽不明白,就不能輕易放過。在聽課的過程中學會記。聽用耳,思用腦,而記則要動手。 合理地利用筆記本,筆記本具有三個作用:一是做預習記錄,以明確聽課的目的性;二是在課堂上用來記下老師講解是的整體構思或板書樣式,以利於從整體上把握知識結構或知識要點;三是利於課後總結,用它來對聽課內容進行分條縷析的課後整理,為的是消化、吸收和鞏固所學到的知識,並為今後的復習留下一份完整的資料。 請切記:課堂短短40-45分鐘,老師不可能也沒有必要把所有的問題都講明白,他隻能講一些最主要、最精華的部分,很多細小具體的問題都需要學生課下自己解決。老師講課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引導學生自己去學習,學生也隻有通過自己獨立的解決問題,才能真正領悟知識、掌握知識,才能不斷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為考試時的臨場應變打下基礎, 三、合理安排復習時間。 具體可以分為六步: 第一步:課後花費2-5分鐘“過電影”回憶,便可保持電生理活動引起蛋白質的合成。 第二步:午休時間利用15-20分鐘將上午所學內容全部“過電影”回憶一遍,便可鞏固記憶。 第三步:下午安排時間戶外活動、休息,調整心理和精神狀態。 第四步:晚上復習,安排時間將學習內容與存儲在大腦中的信息進行對比以找出偏差和失誤。 第五步:晚上睡覺前再“過電影”回憶,便可把記憶保持兩周以上。 第六步:兩周後再復習便可使腦突觸發生永久性變化。 四、做作業的科學方法。 具體包括8點: 1.提高對做作業的認識。 2.先復習後做作業。 3.認真審題。 4.細心的做題。 5.要認真檢查作業。 6.做完作業後要耐心思考。 7.認真分析批改後的作業。 8.改掉作業拖遝的習慣。 五、重視錯題積累。 實踐證明,自編一本“易錯題集”是避免做題一錯再錯的最好辦法。所謂“易錯題集”,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顧名思義,是指每次考試或測驗之後,將做錯的試題記錄下來,分析錯誤,找出原因,使自己以後不再犯同樣的錯誤。如果學生在平時學習中重視這一環節,及時總結得失,對學習效果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特別是高三復習階段,大量的練習,題海浩瀚,如果想把所有做過的練習全部復習一遍,一則時間不允許,二則眉毛胡子一把抓,抓不住重點。如果你手頭有一本“易錯題集”,復習時主要看曾經做錯的習題,針對考試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再進行認真分析,弄清原因,腦海裡就會留下深刻的印象,再加上學而時習之,何愁不能避免錯之再三的現象?到了最後臨考復習,你會發現,這絕對是一本隻屬於自己的寶貴的資料。 據許多考上北大、清華等重點高校的高考狀元們透露,他們在高考復習中一個最重要的致勝法寶即是建立這樣一個“易錯題本”,該錯題本不僅總結歸納了他們在平時復習、練習、測驗、模考中容易犯錯、命題新穎、實戰性強的典型習題及解題思路,而且還涵蓋了諸狀元在涉獵大量課內外輔導資料、報刊的過程中搜集到的經典題目。這種“易錯題本”與眾不同之處在於:①覆蓋麵廣;②選材獨到;③針對性強;④區分度大;⑤切題率高;⑥實用性好。 錯題本的復習方法:每周把該周錯題本中記錄的題目快速瀏覽一遍;每月把該月錯題本中記錄的題目再快速瀏覽一遍;每個季度把錯題本中三個月記錄的題目再快速瀏覽一遍;大考前把該錯題本中的所有題目認真復習一遍,確保類似題不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