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善人(1 / 1)

天刀狂歌 百草之英 6383 字 2024-03-17

噠噠噠!   騎著大黑馬,徐子語來到了兆龍寺。   兆龍寺門口,放著一個臉盆大的銅魚缸,圍著一群小女孩垂釣。   那個穿紅衣服的小孩,把魚竿丟往地上一丟,垂頭喪氣道:“又沒有釣到,我都好幾年沒有吃到鱸魚了。”   另一個釣魚小女孩看起來隻有三四歲的樣子,她怯生生地說,“隻聽你們說這裡可以釣魚,又說魚兒味道鮮美,可打我來後,就沒有吃過魚,莫不是騙我?”   “誰有興趣騙你呀,真是的。”胖乎乎的小女孩氣紅了臉,她是最後一個撿起魚竿釣魚的。   “本來是讓你開開眼界,但運氣不好。”紮著馬尾辮的女孩插話說。   “別逞能了。我們這裡就沒有人能釣起來過。我聽說,連師父都沒有!”   “師父是出家人,又不吃魚,她釣魚乾什麼?”   幾個小孩在那裡七嘴八舌聊天,紅衣服的女孩看到有人進來,就向來人招呼,“要不,我們請這個大哥哥試試?”   我?徐子語沒想到,初來乍到就有表現的機會。   逗小孩玩,他最擅長了。   徐子語應了小女孩的盛情,走到魚缸邊。他接過魚竿,發現這個沒有魚餌。他打算把魚竿放進魚缸時才發現,這真的隻是一個洗臉盆。水淺得隻夠掬水洗臉,水清到一眼看到底。   “開什麼玩笑?就這?還釣魚?”   現在的小孩玩釣魚遊戲也玩得有些過了,跟某些衙門似的。   徐子語皺著眉頭,欲言又止,所有的小孩都看著他,他看到眼神裡的渴望以及嘴巴裡不輕易流出的口水,有些人的想象力確實比較豐富,看到魚竿就能想象出魚的味道。   這是吃貨當道的世間啊。   “反正也是玩玩!”   徐子語把魚竿往臉盆裡一甩,假裝在釣魚。   “冒泡了冒泡了!”   “有魚了有魚了!”   “不會這麼邪門吧?”   徐子語往盆裡一看,魚鉤上真的來了條大頭魚。它就這麼咬在無鉤的線上,緊緊的。   “大頭魚大頭魚。”   “快拉快拉,不然它跑了!”   徐子語趕緊用力往外拽,淦!   真的是鱸魚,嘴巴很大,魚鱗很細,這魚得有五斤吧。   “快看快看,這魚是四鰓的。”   吃驚自然不隻是徐子語,還有另一個小女孩。   這洗臉盆能釣出魚本身就令人覺得不可思議了,還是聞所未聞的四鰓鱸魚。   這個時候,緊閉的兆龍寺門打開了。   走出一位素衣尼姑,她朝著人群道:“來了貴客,讓這群小娃有口福了。”   小孩看到尼姑,頓時變得鴉雀無聲,恭恭敬敬地向她行禮。   “去找黃鶯阿姨,她最善於做魚。我與這位大哥哥聊聊。”   她揮了揮袖,徐子語麵前出現了一個大瓷盆,徐子語知趣把魚放進去,四個小孩興高采烈地抬著瓷盆走了。   “走慢點,別讓魚跑了!”尼姑不忘叮囑。   四個小女孩放緩了腳步,慢悠悠地離開。   徐子語看素衣尼姑身上,看不到絲毫的塵埃,甚至,他無法估計出她的年紀。她瓜子臉,高鼻梁,眼睛清澈到底,無雜質。耳朵卻很小,看起來精巧極了。   徐子語最近才知道一個常識,人的耳朵在小時候就成型,大了也不會長太多。他自己的耳朵就大,他以為得益於父親與師父的教誨,他們動不動就揪他的耳朵。   後來才發現,並非如此啊。耳朵是揪不大的,是天生的。   尼姑的聲音,入耳後,舒服得很啊,癢癢的綿綿的。就好像去掏耳朵,那麼酥麻。   徐子語萬萬沒有想到會見到這樣一個人,可是他看到這個人,又覺得很眼熟,感覺在哪裡見過。   她邀請了他進寺。   這是一座正在翻新的寺院,裡麵堆放了各種材料,戰聖像、地母像、財神像。   “維修的時候,在梁上還發現了以前蓋廟時候鑲進去的碎銀子。”   尼姑指著橫梁說。   “不管多窮的時代,總有人寧願付出許多。其實菩薩也愛錢,不然,怎麼會在自己的像前到處設功德箱?”   尼姑語出驚人,徐子語點頭稱然。   本來他想說,這是人為的。但恐怕尼姑會反駁,你怎麼不知道人不是受到神意?   “這裡開始隻有一位神像,後來才有財神,現在多了位新神地母。以後還會有別的,來的人有不同地方。”   邊走邊介紹,他們已經穿過了大雄寶殿,來到後院的住宿區。這裡有一個亭子,名曰“有日”。   尼姑請徐子語坐下,為他倒了一杯茶。看來她未開門前,正在這裡喝茶,風爐裡炭火正旺,水歡快地發出叫喊聲。   “還未請教?”   “徐子語。”   “來做什麼?”   “喝茶。”   “哦”哦一聲後,尼姑又不動聲色地問道:“是鶯兒讓你來的?”   “正是。她說你是真正的茶藝大師。”徐子語回答道。   “你知道不知道地母的生日?我們請來地母才發現,不知道她的生日,沒法祭祀。”尼姑換了一個話題。   徐子語覺得腦殼疼,廟宇裡可供選擇的神仙很多,但要請哪位,確實需要動腦筋。但神仙的生日相對隱秘,不容易知道。巧的是,徐子語在文秀樓讀書的時候,恰讀過地母的事跡。   “十月十八。”他很肯定地說。尼姑有些贊賞地看著這位年輕人,她遞了一本《地母經》給他,“大地母親,萬物之靈,希望你讀讀。”   徐子語放下茶杯,接過書,放入袖中,恭謹道,“我會好好讀。”   “茶非常好,切齒,潤喉,走手心。”   尼姑微笑道:“會釣魚,會品茶,還讀得進經書,這樣的年輕人不多了。”   她很嚴肅地合起雙手:“地母保佑你!”   徐子語跟著她合起手。   “我們出去走走。”   他們來到一處黑色的石碑前,一眼看不到頭的寺院功德碑。   “我建寺的時候,出去化緣,有很多人支持我。”   功德碑上人很多,一個名字,一份功德。   王希遷,五兩。   在某處的檔案上,王希遷是為員外,被新納的小妾所殺。   趙一龍,二兩。   在某處的檔案上,趙一龍燒殺奸淫,無惡不作,在酒館死於非命。   保樂觀,十兩。   在某處的檔案上,保樂觀是富家公子,喜讀書,愛交友,喜歡逛勾欄,現在已經失蹤三年。   順著功德碑一路過去,看到最後一個名字:“吳江。”   “四十兩。”   徐子語對這個名字印象深刻,在司房案牘庫裡,他讀過這個人很長的卷宗。   吳江是一落第秀才,本在鄉裡教書育人,但某夜覺得不甘心,自己滿身才華,憑什麼窩在鄉裡。於是懷疑別人上位,是其他原因所致。   他把鄉裡高中之人,一一寫信舉報,說他們考試作弊,還到各鄉裡張貼大字報,造謠生事。吳江事情鬧得大,名聲亦大,禦史臺出麵全麵核查,發現吳江乾的都是誹謗之事,便不再管他的言論。   吳江去隔壁縣貼大字報的時候,被捕快逮個正著。他寫的內容別人不管,但覆蓋政府公文是有罪的。   於是就吳江抓起來,審理的時候,吳江抬頭一看,喲,公堂上坐著是自己的發小張萬年,原來他進士及第後做了隔壁縣的縣令,剛到任不過兩日。   二人先是在公堂上敘舊、痛哭,但張萬年接著了海報內容一看,先是驚訝,繼而憤怒,“你居然連老師都舉報,發出的都是誅心之論!”   吳江在牢房待了七日,越想越憤怒,對發小更是怨恨。   “他還沒有褲子穿的時候,還是我娘送了他一條。”   “他墨汁用完了,還是我爹送了他一盒。”   “你讀的書還沒有我多,我對《論語》的理解遠超你!”   “為什麼是你坐在那裡,不是我!”   吳江出獄後,找張萬年道歉,表示自己洗心革麵,畢竟是同門,一個為出獄洗塵,一個為遠道接風,喝著喝著就醉了。   稍晚一點,丫鬟才發現,縣令已經倒在地上,他的妻子衣冠不整倒在一邊,三歲大的小孩也倒在血泊之中。   吳江銷聲匿跡多年。   “想不到做了這裡的善人。”徐子語有些感慨。   “這樣的善人還有很多!”尼姑說。   很快他給出一個數字:“三百五十七個!”   “不錯。很感謝他們,每月十五,我們焚香禮佛,吃素念經,為他們超度。”   “很難相信,這些人都是……”徐子語看不出這位法師的深淺,但有能力把那些兇惡之徒都乾掉,應該很厲害。   “是我們!不是我!我們有很多人。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   “女人要殺男人,自然會有很多法子。”   “保樂觀看起來麵善,到處供養人,但他喜歡小孩,被他欺負過的孩子現在都有些癡呆。”   “王希遷連娶五個小妾,因為生的是女孩,都被他棍棒驅逐。更可憐的是那些孩子,被賣給青幫。你剛才看到的那個胖乎乎的女孩,就是她的女兒。”   “趙一龍把他生平所有的積蓄都捐給了寺院,他死前很懊悔自己所做的一切。”   “不是每個人都看起來像表麵那麼好,也不是每個都那麼壞。”   “我為什麼要跟你說這麼多?因為你釣了魚,讓孩子們開了葷。打她們來到這裡,就過上了出家人的生活。”   徐子語其實很想問問,那個古怪的銅缸是怎麼回事。   尼姑好像讀懂了他似的,她搖了搖頭。   “我也不知道。你是第二個從裡麵釣出魚的人。”   “我能請你幫個忙嗎?我們這裡不太來男人。”   “什麼事?”   “幫我去刷一刷關聖的臉。”   “我也是最近才知道,他的臉是紅色的,而我們之前,把臉弄得太白了。”   “我會記你一份功德。”   “千萬別。”徐子語本能地拒絕了,他可不想自己的名字被寫到功德碑上。   “不過,我會想辦法為寺院募捐點錢。”徐子語道。   尼姑聽到他不願意上功德碑,很是惋惜地嘆了口氣,接著又聽到有錢捐,又用牙齒咬了下舌頭,眼角一挑。   徐子語看著她,有些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