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皇權天威咄咄逼人,二宗一門隻能奉昭入職,在三派的輔佐之下,大唐政通人和,國力日益強大,就連一直被視為漢族宿敵的突厥也與西域其他部落聯手稱臣,遵李世民為“天可汗”,太平盛世重現,史稱“貞觀之治”。 如同手指亦有長短,三派境遇也各不相同。儒門門人通過科舉入仕,為皇帝陛下治理郡縣,恢復民生,各地學習儒家經典的學院,私塾,遍地開花,一時間洛陽紙貴,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之書流傳天下,世人以學士為榮。 釋宗入駐中原之後,廣傳佛法,以祥和之義布教天下,萬民收心,社會和諧,更是在被賜予“禦弟”稱號的聖僧玄奘西渡天竺取得真經之後,引來無數善男信女皈依門下,儼然已成為中原第一門派。 反觀道宗,宗主袁天罡雖貴為護國法師,道宗卻日漸式微,不受皇帝陛下的重視,民間甚至有傳言,明著冊封袁天罡為護國法師,守護內廷,實則是道宗的先天乾坤功,霸道無比,數百年來能習成之人,屈指可數,道宗門內亦有雲,先天乾坤功,九九歸宗法,八重以下世無敵,八重以上神鬼辨。即是,共有九層心法的先天乾坤功,在練成八層的時候,天下間已經無人能敵,而八層之後的第九層,乃神鬼之術,功成之後當入陸地神仙之境,但其心性將會大變,是造福人間的神仙還是為禍世間的惡鬼,很難預測。當今聖上懼怕道宗重新出現類似天公將軍張角般人物,袁天罡的先天乾坤功功力已達六層,屬於大天元之位,世間幾無敵手,因此,皇帝陛下將其賜予洛陽明玉宮中,實為囚為質子,以防其作亂。 對於這一切猜測,袁天罡沉默不語,在明玉宮中靜坐修道二十年,儼然一幅世外之人模樣。 然而天道輪回,好景不長,一生勵精圖治,兢兢業業的唐太宗李世民,卻始終繞不開弒兄逼父篡位的詛咒,晚年備嘗惡果。 先是被冊封為高句麗國主的敏英逝世,其幼子榮留王繼位,世家權臣泉蓋蘇文不滿李世民的朝鮮半島均勢之策,將虯髯客統一的高句麗國重新劃為高麗,新羅,百濟三國,發動政變殺掉了榮留王,另立其弟寶藏王為王,並自立為大統帥大莫離支,脫離大唐自立,重新統一朝鮮半島,儒門為踐行與虯髯客之約定,強硬要求皇帝陛下出兵,李世民思考再三,禦駕親征,卻兵敗安市城下,國力受損,而泉蓋蘇文為報復大唐,派薩滿教使者暗入長安,伺機報復,偶然間得知,李世民最為寵愛的高陽公主,沉迷白馬寺主持辯機大師,追求無果,相思成災,遂私下將薩滿教天女降魔舞中的移魂大法相授,希望以此敗壞皇家名節,離間大唐和儒門,釋宗的緊密關係。 隨後事情的發展,遠遠超出泉蓋蘇文預計,原本以為釋宗達摩院首座羅漢,不動明王咒以近小天元之位的高僧辯機的不動心禪功,百毒不侵,女色不近,所行隻能羞辱高陽公主,但辯機他居然降伏在移魂大法之下,終日與高陽公主私通,盡享魚水之歡,事情敗露之後,辯機自盡,朝野嘩然,紛紛指責李世民家教不嚴,對兒女缺乏管束,性格剛強的李世民被這些無端的指責激怒,下令約束釋宗,並親自頒布《佛遺教經》,以皇帝的律法施加於釋宗的戒律之上,引起釋宗信徒的激烈反對。 為掩蓋醜聞,李世民下旨將高陽公主下嫁給尚書左仆射房玄齡的二兒子房遺愛,房氏一族乃山東世家門閥,功蓋北周,隋,唐三朝,房遺愛則飽學儒門經典,將此賜婚視為奇恥大辱,遂與魏王李泰結盟,陰謀篡位。 魏王黨將矛頭直指李世民親立太子,長孫皇後所生李承乾,李承乾雖在政事上有叔公長孫無忌指導,並無過錯,但私底下,卻因自己跛足而心理扭曲,對儒家的心形具修極為抵觸,公然蔑視禮法,好突厥服飾和騎射生活,被儒門部分之人痛恨,擔心其繼位之後,儒門正統學說受辱,遂加入魏王黨,並要廢黜李承乾太子之位,幸得長孫皇後苦苦哀求,才作罷,而後令魏征為太子少保,教導太子向善。 事後警覺的長孫無忌,發現了隱藏在後的魏王黨,也開始集結朝臣於太子身邊,朝廷分裂為兩黨,互相構陷,雞犬不寧,讓李世民倍感傷神。 太子李承乾卻冥頑不靈,依舊我行我素,毫無悔改之意,令太宗李世民重新考慮廢黜他,驚恐之下,李承乾聯合尚書右仆射杜如晦之子杜荷如,因行為不端受處分而心生不滿的大將軍侯軍集,以及同樣性格粗野,藐視禮法的伯父漢王李元昌發動政變,卻被李世民設計反包圍,功敗垂成。 眼看魏王李泰的陰謀即將得逞,長孫無忌聯合開國老臣,李世民娘舅,宋國公蕭瑀,以及手握十萬精兵,鎮守玉門關的大將軍李世勣,極力反對與清河崔氏、範陽盧氏、隴西李氏、滎陽鄭氏,四大貴族門閥結盟的魏王李泰,聯手保舉長孫皇後幼子晉王李治為太子,李世民一時間左右為難,終日苦思如何避免宗廟血食之禍,心力憔悴,漸入暮年。 但魏王李泰心急如焚,時不我待,上位之心,路人皆知,當下不顧謀臣相勸,對同父異母年幼的晉王李治私下進行人身威脅,本就體弱多病的李治竟因此受驚,臥病數日,李世民得知之後,異常憤怒,昔日自己身為秦王之時,身受弟兄相殘之禍,不得已發動玄武門之變,弒兄登位,引為平生大忌,魏王李泰此舉無異觸碰逆鱗,雷霆震怒,將李泰貶為蜀王,驅逐出京。並對與儒門關係頗深的,崔盧李鄭四家進行打擊,限製發展。 一番風雨過後,鼎盛的大唐已是千瘡百孔,岌岌可危,但世間之事,多半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屋漏偏逢連夜雨,貞觀二十二年,長安城突然天降血雨,無數的火球劃過天空,好似末日來臨,惶恐的城中百姓,集聚在明玉宮外,祈求依然保持著清譽的道宗宗主袁天罡能代為祈求上蒼,得到天地的寬恕。 此時的袁天罡,始終將明玉宮的大門緊閉,不問世事,獨自在功坊閉目端坐,等待屋外欽天儀推算的結果。屋外兩位乩童緊張地推演天算,片刻之後,將演算出的箴言折好,送到袁天罡座前。 “宗主,天演結果已出,請宗主過目。” 袁天罡睜開雙眼,接過箴言,打開一看,隻見上麵一首歇語: “蒼天將逝,道宗興盛。歲在武周,道行天下。” 袁天罡略一琢磨,讓乩童退下,手一發功,掌中箴言化為灰燼,走出功坊,看著滿天血色,心中打定主意。 是夜,洛陽城中的白馬寺裡,一間供奉著觀音大士的佛堂燭光昏暗,坐下一個尼姑虔誠的念誦著《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你可願一生長伴青燈古佛?” 佛堂之中突然傳來一句問話,好似菩薩顯靈一般。 尼姑焦躁不安的環顧四周,生怕自己的心事被佛看穿。張望數遍,卻不見一人,尼姑以為是自己心不誠引來菩薩怪罪,連忙更加虔誠的念誦。 “你可願一生長伴青燈古佛?” 同樣的問話,再度傳來,尼姑被嚇得癱軟在地,對著燭光外的黑暗大聲說到: “是誰?誰在裝神弄鬼?” 尼姑感覺自己口舌發乾,空氣都仿佛凝固一般,燭光外的世界,靜悄悄,黑漆漆,好似無間地獄一般,尼姑想起小時候聽到阿嬤講的惡鬼索命故事,被嚇得渾身發抖,大氣都不敢出。 許久,一個人影從黑暗裡走出,來到癱軟的尼姑麵前,用手撫起她的臉頰,厲聲的問道: “你可願一生長伴青燈古佛?” 尼姑的丹鳳眼裡飽含淚水,粉嫩的臉蛋因恐懼和激動而變得通紅,櫻桃小嘴一張一合,吐出馥香之氣,顯得嬌媚無比,但來人對她的相貌卻一點都不敢興趣,隻是冷冷的看著她的眼睛。 “媚娘,奉旨長伴青燈古佛,洗滌罪身。” 尼姑終於看清來人是誰,狂跳的心臟也恢復了平靜,嬌弱的回答到。 “真心話?你費勁心思爬上龍床,失寵之後,又勾引晉王,天生媚骨,怎會安心居於此地?” 來者冷哼一聲,不屑的數落尼姑的過往。 “用你的心回答我,你可願一生長伴青燈古佛?” 來者繼續問著同樣的問題,同時手滑落到尼姑脖子上,用力卡著,尼姑幾乎不能呼吸,不停的掙紮著,眼看就要背過氣去,聲嘶力竭大喊到: “不,我不要。我要飛上枝頭,我要榮華富貴,我要鳳儀天下,我要把李家的男人,統統踩在腳下。” 聽到此話,來者方才露出滿意的笑容,鬆開卡住的手,差點死掉的尼姑喘著粗氣,看著眼前的來人,說道: “袁國師,對媚娘如此相逼,定是有要事相商。隻要國師能讓媚娘離開此地,重回內廷,他日必將作為牛馬,報答國師的大恩大德。” 來者正是道宗宗主袁天罡,袁天罡看著眼前嬌媚之人,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依舊冷淡的說到: “你倒是聰明伶俐,知道老夫找你必有大事,此乃高陽公主所學移魂大法,下月晉王要到此地為聖上祈福,能不能把握住,就看你自己的造化。” 說罷,袁天罡將一卷稿子丟在媚娘身邊,媚娘驚喜的將之拿起,翻過幾頁,確定無疑,將之收入懷中。 “多謝國師成全,此恩德,媚娘願意以身相報。” 媚娘站起身來,尼姑袍無意間滑落半截,露出羊脂般的半抹酥胸和肩頭,一臉無辜的看著袁天罡,純欲香艷的氣氛在佛堂裡回蕩,曖昧之意溢於言表,袁天罡緩緩走了過來,伸出雙手,好像餓虎撲食一般,媚娘閉上眼睛,一幅任君享用的表情,嘴角浮現自信的微笑。 然而事情出乎意料之外,袁天罡隻是將媚娘滑落的衣袍重新係好,冷淡的說到: “心太高,必折腰。我不用你如此,隻需你答應我一事即可。” 被袁天罡的舉動震驚的媚娘,突然嚴肅起來,問道: “何事?” “滅佛。” 袁天罡說完之後,轉身就要離開,媚娘突然想起一事,問道: “我聽高陽公主說過,國師曾另送龍漦香與她,才讓辯機大師失了心智。不知國師可否相贈?” 袁天罡停下腳步,並未回頭,說到: “龍漦香非凡間之物,你有移魂大法足以。切記,多嘴必多禍。” 看著袁天罡遠去的背影,媚娘心想,終有一日,必栽在我的手中。 燭光搖曳中的觀音大士像卻流下兩滴血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