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5(1 / 1)

風雲神霄籙 MarsMoon 3884 字 2024-03-17

被兒子們的儲位之爭搞得精疲力竭的唐太宗,風燭殘年,日薄西山,在長孫無忌的堅持之下,最終立柔軟無能的晉王李治為太子,立儲之後,為盡孝道,剛滿二十歲的李治去往洛陽白馬寺,這個曾被高陽公主玷汙的釋宗勝地,為父王祈福。   祈福漫長而枯燥,太子李治一個人跪在大雄寶殿的藥師王菩薩座下,已經5個時辰,雖然是饑腸轆轆,口渴難耐,但聽話的他卻是盡量保持著自己的姿態,希望菩薩看到自己的毅力,被自己的孝心和虔誠感動,讓沉屙的父王能夠擺脫病魔的折磨。   夜幕逐漸降臨,大雄寶殿愈加昏暗,一個小沙彌進來將屋裡的蠟燭點燃,紅彤的燭光下,藥師王菩薩顯得更加威嚴,李治看著眼前的佛像,恍惚中像是進入了另一個世界。   “請太子殿下用膳。”   小沙彌的話,將李治拉回現實。讓他感到奇怪的是,自己明明已經宣布要齋戒祈福,為何還有僧尼送餐,不過天性溫柔的他,並未多想,隻是吩咐把飯菜放下。   哐當一聲響,放好膳食之後,小沙彌卻不慎將端在手中的餐盤摔落,嚇得連忙跪在地上,戰戰兢兢的說到:   “請太子殿下恕罪!請太子殿下恕罪!”   生性善良的李治,隻能站起身來,走到小沙彌跟前,無可奈何的說:   “沒事的,你先退下吧。”   小沙彌如蒙大赦一般,感激的抬起頭來,對太子李治說到:   “謝太子殿下!”   一張熟悉的麵孔映入李治的眼簾,那正是他在夢中千呼萬喚的愛人,那年母後去世之後,父皇李世民將自己搬到相鄰的宮苑,好照顧這個體弱多病的孩子,原本就內向的他,在威嚴的父皇管教之下,更是沉默寡言,鬱鬱寡歡,身體愈加不適,幸虧一位不受父皇青睞,活潑開朗的妃子,經常來他的住所,找同鄉的婢女玩耍,才讓冷清的宮殿有了歡聲笑語,不久,李治也加入她們的遊戲當中,失去母親而孤獨的晉王又找回溫暖,身體也好起來。時光流轉,深宮裡麵兩顆同樣年幼而孤單的心靈越走越近,晉王竟跨越倫理,與這位愛笑的妃子產生了情愫,有了肌膚之親,後來,父皇覺察到了這微小的深情,不顧他苦苦哀求,將這位妃子交由長孫無忌處理之後,再無下落,自己則終日如同喪妣,行屍走肉一般的活著。   “媚娘,真的是你嗎?!我想得你好苦啊!”   李治將跪在地上的小沙彌擁入懷中,用力的抱著,激動的淚水止不住的落下,生怕她從此又不知所蹤。   “是我,善郎,真的是我,我也好想你啊!”   媚娘也被李治的深情感染,收回移魂大法,啜泣起來,抱著李治,感受著他的體溫,享受愛情的甜蜜。   李治用手輕輕撫摸著媚娘的臉,將她的淚水擦乾,懷中媚娘的身體逐漸升溫,一股幽蘭的香氣誘惑著李治,終於,他沖開一切桎梏,與媚娘激烈相吻,一番雲雨過後,李治如登極樂仙境一般,說不出的舒暢。   “媚娘,我一定會帶你回宮中,在我身邊,永遠不分開。”   藥師王菩薩之前,年輕的太子抱著嬌艷欲滴的媚娘,鄭重的承諾到。   “善郎,我不想你為難,不想你因為我,跟父皇不合,能夠像這樣與你相遇,媚娘已知足,就算當入黃泉,也是死而無憾。”   媚娘躺在太子的懷裡,楚楚可憐的說到。   李治突然站起,對著藥師王菩薩說到:   “我,李治,在此立誓,定於媚娘此生不分開,生當同寢,死當同穴。如違此誓,不得好死。”   媚娘用手捂住李治的嘴唇,撒嬌的說:   “我不要你如此。”   然而,嘴角卻是露出滿意自信的微笑。   回到長安的李治,還來不及向父皇稟明自己的心意,功蓋千秋的一代帝王李世民,就因病情加重,不久便撒手人寰,臨終之際,托孤長孫無忌,褚遂良和李世勣共同輔政,李治登基之後,史稱高宗,長孫無忌出於政治需要,拉攏曾被自己打擊的關隴貴族,立太原門閥貴族王氏之女為皇後,後又為安撫立儲之爭中,擁戴有功卻未實際獲利的宋國公蕭禹,將其侄女蕭美人納入宮中,封為僅次於皇後的淑妃。   李世民病薨李治繼位的消息,布告天下,身處白馬寺的媚娘喜上眉梢,想著自己這麼多年的努力終於開花結果,每天都在廟口等著李治宣她進宮的聖旨,然而,李治的消息如同石沉大海一般,毫無回應,媚娘每一天的失望都在加重,恍惚不可終日,身影逐漸消瘦,一日與寺中水井打水之時,看著水麵上已然形如枯槁的自己,失望之下,竟欲跳井自盡,好在被巡視的僧人攔下,本以為自己意欲投井自盡的消息能夠引來高宗的回心轉意,然而依然是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心如死灰,對愛情不再抱任何希望之下,媚娘想到了道宗宗主,修書一封乞求他的幫助。   其實李治並非薄情之人,無奈登基之後,舅舅長孫無忌不光把持朝政,內廷之事也盡在掌握,所有旨意須得他同意之後,方能發出,高宗終日俗事纏身,找不到機會迎媚娘進宮,無奈隻能一等再等,一拖再拖,時間很快過去,轉眼就是他登基的第二年。   除了媚娘的憂愁之外,身處東海陳唐關,協助大將軍蘇定方抗擊高句麗泉蓋書文的儒門聖人李淳風也同樣擔憂,為履行當年對虯髯客的承諾,李淳風隨太宗禦駕親征,功敗安市城下,太宗回朝之後,自己因愧疚留在陳唐關,協助調配後勤物資,防止泉蓋書文入侵,但已盡失京畿權勢之心。   又因辯機大師自盡一事,釋宗明麵上告罪自罰,私底下卻是義憤填膺,尤其是達摩院的羅漢,更是為報辯機之仇,暗助吐蕃鬆贊乾布,擾亂大唐西陲之地,李淳風東奔西走,為大唐的邊境防守絞盡心力,協調各地儒門出身的太守輸送物資,但各地自重之心卻是越來越重,李淳風感到心力憔悴,力有不逮。   太宗末年,儒門卷入儲位國本之爭,李淳風深感大事不妙,雖身為聖人,也隻是代文廟天下行走,現今天下郡縣太守,雖大半為儒門弟子,然京畿權勢卻依然在開國元勛之手,而儒門之內的世家權貴,如清河崔氏、範陽盧氏、隴西李氏、滎陽鄭氏此等,根本不聽他勸說,為自身利益,挾裹部分門人爭權奪利,敗於長孫無忌之手,如今他隻手遮天,權傾朝野,隻怕借著天威浩蕩,對付儒門,當即修書一封,要求翰林院諸人不得參與朝野之爭。   但他的擔憂卻是多餘,永徽二年年中,洛陽城中彗星劃過,將黑夜照明如同白晝,天空中現日月同升之象,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道宗三清算出卦象,天魔降臨,並明言此天魔為女性,消息傳到長安,京畿惶恐,權臣之間互相猜忌,加重了已經失寵的王皇後的疑慮。   王皇後自小嬌生慣養,未學女經,不知婦德為何物,性格乖張暴躁,入宮之後,常因瑣碎之事而大發脾氣,導致高宗對其產生厭惡之情,承歡之事多半胡亂一通,草草了事,一直無法受孕,情急之下,納宮人劉氏所生高宗之子李忠為太子,以保皇後之位,然而,蕭淑妃入宮之後,深得高宗之心,其宮殿夜夜笙歌,歡聲笑語,與自己的清冷形成鮮明對比,天魔降臨的消息傳來,感到後宮之主的位置壓力倍增的王皇後,顯然將蕭淑妃當作了天魔,到明玉宮朝拜三清,希望借道宗之力,消滅天魔蕭淑妃,老道的袁天罡借此機會,送出箴言一封,上書一語,引虎驅狼。   愚昧昏庸的王皇後,找來自己的舅舅柳爽相商,柳爽昔日曾問道龍虎山,修道於白雲真人座下,是袁天罡的未記名師弟,受袁天罡所托,柳爽將頭腦簡單的王皇後的目光引到了白馬寺媚娘身上,謀定計劃,接媚娘入宮,與蕭淑妃一爭長短。   半月之後,洛陽城中,白馬寺外,一頂轎子在午夜時分,借口為老家之人做法事,將一名瘦弱的小沙彌從後門接出,終於等來入宮機會的媚娘,早已是物是人非,冷峻嚴厲的雙眼代替了天真爛漫之心,回想自己豆蔻年華被選入宮中作才人以來,在李世民,長孫無忌,袁天罡和李治手中所受的遭遇,咬緊牙關,惡狠狠的說到:   “我定要這個大唐,雞犬不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