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與天修宰介的決戰之地定在通州灣,是由獄警吳戰的外公、“神州龍行社”裡的老前輩“鐵胳膊”蔡福與安東、鐘衛之三人一起定下來的。 在城隍廟之會後,眾人一起到了吳戰的外公家,拜訪了這位“神州龍行社”的老前輩、老行尊“蔡老太爺”。 果然,蔡老太爺肚子裡有貨啊。 原來,神州龍行社當初成立,也不是刻意立即轉入隱秘與地下狀態的,隻是當時沒有公開在媒體上亮相加以宣傳而已。但後來,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了,隨後,日本侵略者迅速占領東北,東北三省淪陷。 日本鬼子全麵侵華態勢,日益明顯,而抗日救亡成為全國人民,同時也是滬上民眾的共同心聲。 而日本侵華勢力,也視中國抗戰力量為眼中釘肉中刺,在滬上,也針對民眾的反日活動加以破壞。 1932年,在滬上的日本侵華勢力,對上海等地精武會積極投身於抗日宣傳活動予以極大的仇視。日軍搗毀了精武會總部。隨後幾年,對滬上的幫派勢力與武術界的大大小小團體與成員也加以極大打壓與限製,若收買不成便加以打擊,被抓被打傷者有之,被殺者被弄得家破人亡者也有之。1937年“八一三”事變後,精武會再次遭劫。 整個上海淪陷期間,精武會等中國武術力量,被迫化整為零保存力量與流亡外地,或者轉入地下進行抗日活動。 在這樣的背景下,“神州龍行社”就徹底轉入地下了。 但“神州龍行社”的力量在國內外都積極投入抗戰。 然後,從“蔡老太爺”嘴裡,大家第一次聽到了關於“神州龍行社”裡代號花名為“大刀關勝”的“關將軍”的故事。 原來,隱秘身份為“神州龍行社”裡“大刀關勝”的當年“小關”,後來成為了有名的“關將軍”。這個身份,隻有“神州龍行社”裡有限的幾位知道,而“蔡老太爺”恰好是知道的人之一。 這個關將軍,“忠義兩全”“抗戰愛國,百戰成名,戰功赫赫”! 這個關將軍,就是關麟征。 “天勇星”“大刀關勝”。“關勝是三國名將關羽的後代,使一把青龍偃月刀,精通兵法。”蔡老太爺說起“關勝”頓時就雙目烔烔有神,精神頭十足。“但誰就是天生的英雄?當初,吸收小關入社,是杜五爺。小關,那時還隻是陜西一個冷娃……” 隨蔡老太爺話語,眾人仿佛看到“關將軍”的一生行止—— 關誌道,字雨東,1905年生人。漢族,陜西戶縣蒼遊鎮真花磑村人。 那年,杜五爺四十多歲,到陜西去。認識了才四五歲的關雨東,這西北風黃土高原上太陽底下長大的小小陜西冷娃兒,身體精壯如同一隻生龍活虎的小馬駒,頭角崢嶸,活跳亂跳的。 杜五爺就認識了關雨東他老子,與人家結了交,對關雨東他老子說:“關老弟,你這個兒子得好生培養,這是個有大出息的。” 過了十幾年,杜五爺又托了陜西出來一個叫原春雨的人,幫助關雨東,讓關雨東走出關中,投奔南方。 “蔡老太爺”說到這裡,得意地望著大家,“你們知道這原春雨是哪一位嗎?” 大家對這個名字極為陌生,自是不知道,互望了一眼,都搖了一下頭,轉而望向蔡老太爺,期待老太爺解開謎底。 “那原春雨,比杜五爺小上整十歲。杜五爺是同治八年生人,他屬小龍。同治八年(己巳)十一月初三日出生。哦,原來還有時辰,隻是年代久遠,我記不得了。因為當年入社,兄弟夥是要換生辰八字金蘭帖子的。而那原春雨,該著是光緒五年生人。他是三原人。知道三原不?那可是出大兵法家大軍事家的地方。” 安東插話:“李衛公就是三原的。” 蔡老太爺對安東滿意地看了一眼,然後說:“著啊——!”(這“著啊”是音的直寫,是寫作“著啊”還是“招啊”,反正表達的意思,就是“對啊”的意思。)“三原出過李衛公啊。李衛公,大唐開國兩大名將,英國公與衛國公啊,徐世勣徐懋功與李藥師李靖啊。那可是蓋世英雄,精通兵書戰策的。而那原春雨,也是個有本事的,可算是文武全才。” 蔡老太爺說至此,向外孫吳戰伸出手來。 吳戰就把一壺泡得剛剛好的碧螺春紫砂茶壺遞給老太爺。蔡老太爺美美地喝了一口茶,然後閉著眼回味了一下,咂了一下嘴,吐出一口帶著清香的茶氣,才繼續說道: “這原春雨,還用過一個名字,叫劉學裕,是個讀書種子,在縣學考了第一成為秀才,後到西安在關中書院求學,他學的是關學。” “關學,關公之學嗎?”白天方冒味發問。“後來,關將軍打仗的本事,就是這原春雨傳的?” 蔡老太爺沒說什麼,隻是搖了一搖頭,看向眾人:“你們有誰知道,什麼是關學嗎?首先聲明一點,那肯定不是關公的學問,關公領兵打仗,這門功夫,可真沒辦法談。他隻是本人忠義與忠勇,一身武功厲害,講義氣可稱第一……哦,不說關公了……” 安東看著懵然的眾人,輕聲說:“關學,是關中所傳的一門學問,創始人是張橫渠張載。張載是宋時人。生活在北宋,是宋代理學家,他老家就是陜西關中的。因而,他所創立的理學學派,就稱為‘關中之說’,簡稱為‘關學’。” 安東說到這裡,見眾人還是聽得雲裡霧裡的,便不由稍加解釋幾句,介紹一下張載與“關學”: “張載51歲時因故曾中斷仕途,回到橫渠。橫渠是他家鄉生活的地方。此後六年是他創立“關學”思想體係和製訂家規家訓的重要時期。他依靠家中薄田生活,‘俯而讀,仰而思。有得則識之,或半夜坐起,取燭以書……’在此期間,他對自己一生的學術成就進行了總結,寫下了大量著作,創立了‘關學’。” “‘關學’由張載創立的,並由他的弟子和南宋、元、明、清的後繼者一直傳承下來,是在關中地區流行的一個理學學派。和周敦頤的‘濂學’、二程的‘洛學’、朱熹的‘閩學’共同形成了宋代理學的四大學派,史家簡稱為‘濂、洛、關、閩’四學。 “熙寧九年(1076)秋天,57歲的張載終於完成了《正蒙》這部完整體現了他哲學思想和體係的重要著作。其一生哲學主旨,集中體現在被後人稱作‘橫渠四句’的話中:‘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啊,這四句話,說得太好了!而且,有氣魄!”聽到安東介紹張載的“關學”到這裡,那僧人貝見我不由大叫了一聲,自己在自己大腿上用力拍了一聲。 大家聽這貝見我失態大叫,也不以為異,因為幾乎人人心中都同時認可了這四句話。 麻黑芝嘆了一口氣說,“這要‘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人的胸襟,那是要開天辟地啊!而且,這學問要多大啊?乖乖不得了。” 蔡老太爺見眾人被自己的話題撩起了興致,滿意地再看了一眼安東,然後嗬嗬笑道,“這個原春雨,就在關中書院,學關學,拜了幾個有名的人物。清光緒二十四年,哦,就是1898年,他參加歲試,以第一名成績補膳生,被陜西提督學政葉爾愷譽為‘西北奇才’。兩年後,八國聯軍攻陷BJ,慈禧、光緒帝出逃西安。這個原春雨被迫參加‘跪迎’,寫下詩篇,自編成《半哭半笑樓詩草》,後在三原印行。這個詩集是極為大膽的,因為裡麵包含的意思是要反大清啊。那時清廷下令要捉拿他。他就從當時參加會試的北方開封,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化裝逃到上海,化名劉學裕,入馬相伯創辦的震旦學堂讀書。” 安東聽到這裡,頓時明白這“原春雨”是誰了。 他替蔡老太爺往下說下去:“後來,這個原春雨出錢、出關係並聘用馬相伯、葉體裕、邵力子等共同另行籌組復且公學(今復且大學)。再後來,他又創辦報紙。這報紙可與我們有關,叫《神州日報》。為了辦報,他就赴日本考察新聞並籌集辦報經費,在日本得會孫中山先生,並加入了同盟會。他宣傳民主革命,從事反袁鬥爭。哦,就是反對袁世凱稱帝。後來又在上海創辦了上海大學,擔任校長。” 貝見我聽到這裡,不由將眼睛緊緊地盯著安東:“你,你怎麼也知道得這樣清楚?對這原春雨也了如指掌啊?” 安東說:“我是由《半哭半笑樓詩草》而知道他是誰的。因為我是個詩人作家,——當然,是業餘的詩人作家,而且我還愛寫字,喜歡書法。——說起這個原春雨另一個名字,你們可能也熟悉,那就是留著一把大胡子,有‘民國美髯公’之稱的於右任於老前輩,他後來也領兵打仗,當過國民革命軍駐陜軍的總司令,也是民國時代,被稱為國民黨內的一支筆,寫得一手好詩好文章與好書法。” “他既然與杜五爺是朋友,會不會也是我們‘神州龍行社’中人,或者,他就是社裡的‘美髯公’朱仝?”麻黑芝興致勃勃地聯想道。 蔡老太爺橫了麻黑芝一眼,沒有接話,隻是重重地喝了一口茶。 眾人立即停止了一切聲音,等待老太爺的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