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大和村落(1 / 1)

天道歸於墟 3IM 7724 字 2024-03-17

南唐工部侍郎唐溪知便有宅院落於大和村內,自唐溪知祖上起,唐家便在居住此地,逐漸開枝散葉,一直人丁興旺,直到南唐王朝建立,唐家祖先追隨開朝唐皇踏平南疆,立業建功後,唐氏一族便飛黃騰達,每一代人及親屬旁係均有朝中為官,三品;二品;更有一品者也。   唐家府宅,院外灰墻環護,綠柳周垂,三間垂花門樓,四麵抄手遊廊。院中甬路相銜,山石點綴,五間抱廈上懸“海納百川”匾額。整個院落富麗堂皇,雍容華貴,花園錦簇,剔透玲瓏,後院滿架薔薇、牡丹,一帶水池。潺潺溪流在這裡匯合帶出薄薄水氣,有一白石板路跨在溪上可通對岸。亭臺樓閣;池臺水榭;假山怪石;花壇盆景;藤蘿翠竹;點綴其間,映在蒼鬆靑柏之中。亭中放著一張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著各種名人法帖,並數十方寶硯,各色筆筒,筆海內插的筆如樹林一般。那一邊設著鬥大的一個汝窯花囊,插著滿滿的一囊梔子花朵。左邊紫檀架上放著一個大觀窯的大盤,盤內盛著數本名家典籍。右邊洋漆架上懸著一個白玉比目磬,旁邊掛著小錘。院中隻覺異香撲鼻,奇草仙藤愈冷愈蒼翠,牽藤引蔓,累垂可愛。奇草仙藤的穿石繞簷,努力向上生長。   一段悠悠朗聲的讀書聲音在院中灑脫飄出。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   閉門就是深山,讀書隨處凈土。   讀書當將破萬卷,求知不叫一疑存。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書中可達龍門,書中自可築廬。   少爺,您今日可是詩興大發,快意絕倫呀。一位身著綠色繡衣的美艷姑娘笑道。   小浣浣,這都被你看出來了嗎?正所謂立身以立學為先,立身以讀書為本,看來我的書讀的還不夠多,還未做到書中所說喜怒不形於色啊。   回話的少爺一襲白衣書生打扮;相貌俊美;月眉星目;器宇不凡;既有幾分浪蕩不羈,又有幾分高貴清冷,腰懸長劍;手搖折扇,風流倜儻。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   唐家這一代子女有三,大小姐唐錦瑟;二公子唐華年;三公子唐生煙。   此刻吟詩的俊美書生少年,正是唐生煙,大和村文高八鬥,武高三鬥的文武全才。小浣浣正是從小陪他長大的貼身侍女。   唐生煙自幼天資聰穎,典籍;武學均有涉獵,學習極快,唐溪知更是對三個子女管教甚嚴,請了南唐都城最好的文壇才子傾囊相授。唐生煙隨著對典籍知識的各項了解,逐漸對征戰沙場,學武修道產生了極大興趣,唐溪知耐不住他的軟磨硬泡,又不想他將來戰場廝殺有去無回,便請了南唐境內小有名氣的修道之士前來相授,權當給唐生煙了結心願,強身健體了。   所以,才高八鬥是因為文壇大家傾心相授。   故而,武高三鬥是因為小有名氣強身健體。   儒家,天下士子也;書院也;官場也;王朝也。唐生煙自幼在儒家家庭氛圍中長大,授業恩師均為南唐知名儒家子弟,故而儒家思想深植心底。   建功;立業;殺敵;報國;儒家信的道就是立國立人,扶濟天下,唐生煙自小便如此想,小小念頭至今已經二十年。   九萬裡風鵬正舉,舉目起壯誌,一百年長河浩蕩,蕩胸生豪情。   遊目八方,河清海晏窮寥廓,多難殷憂興國運,生於亂世,興於盛世。   為天下建立太平天國,這便是唐生煙的道。   我要一個太平盛世,不再有殺戮的盛世,一個安居樂業的盛世。   這一年,唐生煙年滿二十歲。   儒家堅定擁躉,下三境修道之人,辟穀境窺探入門,一個憂國憂民,心憂天下,恨不能戰場殺敵的儒家傳人。   在唐溪知看來,小兒子不過一書生而,空有滿腔熱枕,卻尚不成熟,極其稚嫩。   無論是在官場,還是儒家,更別提境界修為了。   南唐宮闈,始建於三百多年前,大修士唐寅所創,唐寅飛升前將王位傳於唯一弟子唐明黃,歷今已三百餘載,由於南唐是新生朝代,幾乎是靠唐寅帶領南疆數家宗門及鐵甲騎兵在北遼;東漢;西蜀三國之中各搶占一洲後建立,故三百年來,三個王朝一直對南唐討伐不止,所幸依靠南疆各方宗門勢力與六十萬鐵騎,配合山川險要;蛇蟲瘴氣方才險險自保。   直至道門分家,一分為四,天師道門不知為何,陸續分為武當;太平;正一;黃老四支道門。分家之前天下隻有一個道門,道門內修道稱之為道士,境界有成者稱之為天師。道門拆分後,隻有正一道門,還維係著上三境稱之為天師,其餘三道統均無天師稱謂,隻有境界了。   直至百餘年前,一名叫黃羲之的道士雲遊四海,遊至南疆天渡洲時,天降異象,發現一處名為“老山”的洞天福地,遂在此落居,開宗立派,因其道法高深莫測,養生、方術、兵法、謀略無一不精,並以四本古書渡化世人,並受南唐朝廷極力推崇,百餘年間便在南疆紮根發芽,成為四大道門之一,世人稱之為黃老道門。   黃老道門門內得道者甚多,深不可測,黃羲之更是開宗立派的宗師存在,雖隱世不出,但震懾四方。黃老道門內平日並不涉及朝政,隻在邊疆紛爭中偶有出征。   四大疆域,一直有一個不成文的約定,天地無極境界的陸地神仙,不可參與戰爭紛爭,否則必遭天譴。因為一旦到此境界者,非凡人可傷,一人便可決定戰場走勢。   故而,戰場殺戮中,修為境界最高者為上三境,是最頂級的戰力,羽化境便是這片戰場中的殺戮之神。   一劍斬首三千鐵甲。   一槍刺穿三千盾甲。   這便是上三境大修羽化境的可怕。   但是即使再可怕的上三境大修,麵對如潮水般的軍隊,也有真氣耗盡之際。   歷史猶存,一位羽化境大修,竭盡體內真氣守衛邊境民眾不被破城屠戮,一人獨守孤城三天,最後戰死。   三天。   殺敵數萬。   力竭而死。   一劍殺三千,二劍又三千,三劍亦三千。   十劍後,騎兵數萬人已至身前。   一而再,再而三,三而竭。   羽化境界,千餘年間修道大才,胸有大道,參戰者,寥寥無幾。   天下誰人所得,道亦在。   非心係蒼生之人,必不會身赴疆場。   修道難,難於上青天。   青天之上,便是飛升,這才是修道終極目標。   可唐生煙不同,唐生煙修道是希望保家衛國,廝戰疆場,光耀南唐,儒家一統天下修道法門。   儒家的道,便是天地正道。唐生煙的道便如此。   夜半時分,南唐朝廷宮闈中,殿內的金漆雕龍寶座上,坐著一位睥睨天下的王者唐王明黃,十位臣子整齊有序站在堂下,金色的宮殿雕龍畫鳳,化典雅為簡樸,法效天地之形而製,龍椅圈為圓,象征天,取意天圓;坐板為方,象征地,取意地方,人端坐在中間,達到《中庸》中所說“致中和,天地位焉,成物育焉”、“與天地焉”的“天地人三才合一”之境界。人從容於天地之間,盡顯主人的“內聖外王”的非凡氣度。椅圈的月牙狀設計對端坐的人形成環抱狀,而連幫棍彎曲如雙手捧物狀,對端坐的人形成拱扶形,暗合“環抱有情,拱扶有義”。古人最樸素的宇宙觀認為,大地是由一隻巨大的神龜馱著,漂浮在浩瀚的大海上,龍椅效法天地之形,最底部的龜足象征著神龜的四足,恰如龍龜背馱著天地運行之意。好工、好料、好器型,做工精細,榫卯嚴謹外,還有一種皇家風範,奔放卻不粗豪;靈秀卻不纖弱;華貴卻不俚俗。臺基上點起的檀香,煙霧繚繞,毫無深深宮邸,糜爛與紙醉金迷,將人性腐朽殆盡的感覺,有的隻有肅穆典雅質感。一彎新月劃過精致的角樓,給高墻內灑下一片朦朧昏黃的光,皇宮裡顯得神秘而安靜。遠遠望去,那一座座深紅的宮殿像嵌在蒼茫大地上一樣。坐落在中央的宮殿,露出一個個琉璃瓦頂,恰似一座金色的島嶼。那華麗的樓閣被華清池池水環繞,浮萍滿地,碧綠而明凈。那飛簷上的兩條龍,金鱗金甲,活靈活現,似欲騰空飛去,金黃的琉璃瓦在陽光下閃著耀眼的光芒,在湛藍的天空下,那金黃色的琉璃瓦重簷殿頂,顯得格外輝煌。上好的白玉鋪造的地麵閃耀著溫潤的光芒,遠方似有裊裊霧氣籠罩著不真切的宮殿,檀香木雕刻而成的飛簷上鳳凰展翅欲飛,青瓦雕刻而成的浮窗玉石堆砌的墻板,一條筆直的路的盡頭一個巨大的廣場隨著玉石臺階緩緩下沉,中央巨大的祭臺上一根筆直的柱子雕刻著栩栩如生的龍紋,與那宮殿上的鳳凰遙遙相對。宮殿金頂、紅門,這古色古香的格調,使人油然而生莊重之感,這些大殿的內柱都是由多根紅色巨柱支撐著,每個柱上都刻著一條回旋盤繞、栩栩如生的金龍,分外壯觀。大殿的四周,古樹參天,綠樹成蔭,紅墻黃瓦,金碧輝煌。隻見大殿內雲頂檀木作梁,水晶玉璧為燈,珍珠為簾幕,範金為柱礎。六尺寬的沉香木屏風懸著鮫綃寶扇,風入殿內,如墜雲山幻海一般。殿中寶頂上懸著一顆巨大的明月珠,熠熠生光,似明月一般,地鋪白玉,內嵌金珠,鑿地為蓮,朵朵成五莖蓮花的模樣,花瓣鮮活玲瓏,連花蕊也細膩可辨,赤足踏上也隻覺溫潤,竟是以藍田暖玉鑿成,直如步步生玉蓮一般,那鮮紅色柱體上的兩條龍,金鱗金甲,活靈活現,似欲騰空飛去。   唐王明黃深沉的聲音緩緩響起。   邊境安寧三十年未到,三國兵鋒又至,眾卿以為如何應對?   話音落下良久,一位身披甲胄的中年將軍作禮道:陛下,末將有話上稟。說話之人黑亮垂直的發,斜飛的英挺劍眉,細長蘊藏著銳利的黑眸,削薄輕抿的唇,棱角分明的輪廓,修長高大卻不粗獷的身材,宛若黑夜中的鷹,冷傲弧清都又盛氣逼人,孑然獨立間散發的是傲視天地的強勢。   段卿但說無妨。唐王隨意揮手道。   說話之人,南唐邊境三大將軍之一。   段舍離。   武道巔峰,上三境,初入築廬境強者,轄鐵甲騎兵二十萬,守護南唐東部邊境。   三十年前,守護邊境與東疆東漢王朝四十萬盾兵交戰一年有餘,力保南唐邊境防線重鎮“南陽城”寸土未失,並在此戰中一躍沖破上三境,達到武道巔峰,踏入築廬境。   陛下,此次北遼;東漢;西蜀僅僅相隔三十載就來犯,恐怕於最近天下盛傳的真仙轉世南疆褚安洲有關,定是想趁此機會,一舉達成找到真仙降世之人,滅我大唐之果。段舍離稟道。   話音剛落,右側位列第一人的黑袍文士附聲道:段將軍所言極是。陛下,此次三國同時進犯,必是與轉世真仙降臨褚安洲有關,前幾日我與鐘疏掌教已經詳談,初步有了應對之策,正想近幾日謀劃完全後再行奏報,現在看來與我所料一致,隻是三國發兵之快確實出乎我的意料。   聽聞已有對策,唐王明黃臉上不由得浮現一絲笑意。三百年來,每五十年左右,南唐便要抵禦一次戰爭,北遼;東漢;西蜀不時侵犯而至,時而兩國聯合侵犯邊境,上次更是三國同時兵鋒襲來,一場衛國之戰打了兩年之久。這次三國又一次同時來攻,唐王心中並無把握。   無論在人口;經濟;兵力;疆域麵積;修道者;宗門質量,南疆都是最新的存在,也是最弱的存在。但是天降大任於斯人也,三百餘年間,蒼天待南疆南唐不薄,除了給南唐帶來黃羲之黃老道門創立一事,更是天降儒家大才陸巡的出現。   陸巡,儒家奇才,讀萬卷書,也行了萬裡路。即求與知,亦落與行,知行合一,謀略無窮。十六歲便名滿天下,號稱天下書卷,已閱百家,所知七八也。   “地榜”提名,名列探花。   十八歲南唐科舉考試第一名,滿分。   殿試,唐王明黃親自出題問之,滿分。   唐王明黃贊不絕口,視為奇才,國之棟梁。   同年,儒家陸巡入朝為官,就任南唐文臣之首。   褚安大學士。   大學士南唐共有三人,分別為褚安大學士;南原大學士;天渡大學士。   陸巡,文官之首,大學士之首。一件漆黑的直襟長袍,衣服的垂感極好,腰束月白祥雲紋的寬腰帶,其上隻掛了一塊玉質極佳的白玉,形狀看似粗糙卻古樸沉鬱。烏發用一根銀絲帶隨意綁著,沒有束冠也沒有插簪,額前有幾縷發絲被風吹散,和那銀絲帶交織在一起飛舞著,顯得頗為輕盈,劍眉朗目,英俊瀟灑。   而今,陸巡剛剛年滿四十,自上次衛國之戰後入朝為官掌管朝政至今二十載,國力有所恢復,再次出現繁榮昌盛局麵之際便麵臨三國犯唐之險境。然而,陸巡卻並不慌亂。稍微整理了一下思緒,朗聲開口道:陛下,我南疆當年開國之戰,從三國版圖之中各取一洲形成今日之勢,三國便恨之入骨,立國至今三百餘年,大小戰役十餘次,寸土未失,此為國威與軍威,威在氣勢便在,此為致勝之道一。   其二,幾百年來,陛下英明;理國有方;任用賢臣;遠離奸邪;朝中風清氣正,上下一心,此為致勝之道二。   其三,天降真仙轉世與南疆褚安洲,更是大唐都城所在之地,這是興盛繁榮的征兆,也便於我們近水樓臺先得月尋得此人,此為致勝之道三。   其四,修道法門昌盛,道門出現黃羲之黃老道門;儒家翰林書院;藥門五毒宗;法家東來瞬;武道巔峰邊境三大將軍;再次補充滿編的六十萬鐵甲騎兵,綜合算來我們的國力增長速度位居四國之首,隻要我大唐依據險要據守,還是有七分把握的,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此為致勝之道四。   其五,據臣所知,北遼與西蜀朝局不穩,三國能否親密無間,尚有極大變數。東漢依靠盾兵,北遼依靠騎兵,西蜀依靠槍兵,其中北遼騎兵最為迅猛與強盛,依我推測北遼兵鋒定會第一時間抵達戰場,所以我們要針對北遼與西蜀多做動作,而東漢方麵軍隊就由段舍離將軍據險堅守“南陽城”,伺機出擊即可,東漢軍隊聞段將軍名聲人心盡寒,難有作為。   說罷,話鋒微微一頓,轉首看向一旁的鐘疏,說道:剩下江湖的事,就由鐘掌教向陛下詳細上稟。   南唐朝臣相會分為兩種。   一種是戰時,即如此。朝廷與修道宗門一起朝會商議對策。此為朝野相會,在隱秘中舉行。一種是盛世,修道宗門不宜涉入,在金鑾寶殿文武百官公開闊論。   但修道宗門的涉入歷朝歷代皆有不同,有的道門宗門並不熱衷於參政,托辭不問,有的則涉入極深,每次戰爭出現均有門下子弟直接參戰。由於南唐是有大修士所建,成立至今時間甚短,更是一直被討伐侵犯,故江湖宗門涉入較深。   當然,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則是唐明黃雖為帝王,但也是一名修道之人出身。   道門唐寅,道門唐明黃。   沒人見過唐王出手,但世人皆知,唐王貼身的暗影護衛團隊,百餘人均為中三境高手。   暗影,即是護衛,又是陪練。   所以,南唐是一個獨特的存在,獨特的王朝,是江湖與朝廷合治的國家。唐國用人不拘一格,不限製出身,堅信人盡其才,即使出身寒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