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1 / 1)

浮休之間 作家wESHm3 2049 字 2024-03-17

當天下午,早早的下班後,立即踏上了尋找二舅的征程。我駕車沿著縣道304線向西行駛,注意力高度集中,不斷的向路兩旁張望,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出現線索的小路。期望著也許會有所發現,期望路邊哪個一閃麵過的行人是二舅。   這是人的自然反應,是希望引領我們前進。如同買彩票,盡管人盡皆知是一場浩大的騙局,但是每一注選中的數字,哪個不是寄托了我們草民無限的希望?選定的數字,前後順序,在當事人看來,皆天選之子。一旦中,有可能翻身,無限小的概率被希望放大到無窮大。   希望總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魯迅先生早己作古,其實先生未遠,通過他的作品,領略世界的貪婪與狹隘。他所描繪的世界如電影般再現於世間。他所說的阿Q正在人間遊蕩,或許你我及形形色色的身邊人也是阿Q的分體,不那麼正宗,也有一點多點的影子。   下304去花馬莊的小路,拐彎抹角經班山村,行經村北,有一座年輕而古老的寺廟——啟玄寺。這座寺廟歷史悠久,悠久的歷史是曾經,年輕的則是現在。民間傳統稱呼的名字則是洪裡洞。據可考的歷史,此寺始建於北魏年間,與去龍山的興化禪寺大佛同時期。後幾經毀建,至20年前左右,逐漸恢復到現在的模樣。   啟玄寺的建築風格談不上獨特,也不像大廟一樣莊嚴肅穆。寺廟的大門緊閉,但我能想象出裡麵的香火凋零,有零星半虔誠者祈禱的場景。或許,在這座寺廟中,隱藏著我所尋找的線索。菩薩保佑,佛也能保佑。   我停下腳步,看了看啟玄寺,試圖從它的古老墻壁和滄桑痕跡中找到一些提示。然而,寺廟靜悄悄的,沒有給我帶來任何明顯的線索。   天道裡的老和尚,這裡是沒有的。   幽幽古剎千年鐘,都是癡人說夢。   王誌文說了,那還有什麼可說的。   我所追尋的目標是寺後的山洞,那是當地久負盛名的景觀,兒時曾玩過。據當地村民傳說,此洞為天然溶洞,洞為內有洞,綿延幾裡路,可至地下河。   來不及細看,急急尋找要緊。   洞外所見的舊時風光已經不在,現略有模樣。拱形的通道及飽經風霜的碑見證歷史的遺跡,石壁雙鉤刻著啟玄寺洞三字。下至洞內,數百平方米吧,供著菩薩,不知哪位仙人。   四處看看,未見任何有價值線索。   再推論,有人管理的寺廟,若人到這裡,被發現的概率百分之百。   念及此,理清思路,立即出發。   出此寺廟時,有所感慨。一座寺廟從信眾修建到毀再到修再到毀之後再修,風雨無數,現在看不到的是過往的依附在寺廟上的大眾,能看到緣起再來的黃墻紅頂。   雖然追尋無果,但我並不感到失望。啟玄寺的毀建讓我更加堅信,我所追求的答案就在不遠處。我繼續駕車前行,前路不平,但心中懷著對線索的執著和對未知的期待,心中懷著不安與渺茫的希望。路不平,在車,而在車上,除了顛簸一點,心緒是平的。   下車,炸藥庫,荒蕪的宕口,坑塘,舊屋,廁所,孤零零的小房子皆留下我的足跡。每到一處,三件事,喊話:有人麼,二舅,你在裡麵麼?二是扔塊石頭進去,聽聽動靜三是到裡麵找找。   每一次的尋找都是一次挑戰,但我堅信,隻要保持決心和耐心,最終我一定能夠找到。我的腳步將繼續前行,直到謎底揭曉的那一刻。   其實,每一次的未知都是希望,可最終都是以失望結束。   車跌跌撞撞行在一個人字路口,從地圖上看,已經沒路了。但明顯有路眼,特別小的山路。車總不會拋錨在這裡吧。選定右邊的下坡,踩剎車向下行。轉過小彎,豁然開朗,明顯看到去花馬莊的路,僅容一車通行。好在視野根本沒有人或車。   向前遠遠的是村莊,平靜而祥和。身後遠遠的是寺廟。   不禁感嘆:一方凈土,三柱清香,願我心所願,皆能如願。   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