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大雪【奔出東洋沖】(1 / 1)

奔出東洋沖 劍夫子 1747 字 2024-03-17

★作者劍夫子   【小序】《2002年的第一場雪》-憑借刀郎帶著它,走遍了全國,一直在路上;2024的第一場雪,牽手小年創造奇跡,我相信,很多人也會難以忘記。   一年就是一年,不可能變成兩年,時間-它畢竟不是橡皮筋。但過年就不一樣了,一年可以卻過上兩次,我們創意的祖先,於“大年”之外又加了一個“小年”。   民間傳說,這事兒的源頭,還扯到了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頭上。據說,朱皇帝幼時貧窮,連飯都吃不上,有一次說狠話,以後發財了一年要過兩個年。沒想到後來真的發達,還當上了皇帝。無意之中想起了這檔子事,皇帝說話“金口玉言”,於是就傳下“聖旨”,從此開始過“小年”。北方地處皇城根兒,近水樓臺先得年,小年就是臘月二十三;南方的路實在太遠,就隻好遲一天過小年了——要怪就隻怪那時候還沒有手機——此說是否當真,朱皇帝躺在明陵中,自然也無從考證。   在我的記憶中,家鄉的小年,沒有很深的特別印象,隻能來一個“小年猜想”:或許在那困厄的年月裡,光是籌辦一個大年,已經使盡了九牛二虎之力,再添一個小年,這物資的供應鏈或多或少會出現問題,於是就選擇性地遺忘了。又或者是籌辦“年事”,事務繁多,家裡人手不夠,忙不過來,於是就乾脆省略。也可能是一進臘月就是年,過了冬至殺年豬,隔天又有“年豬飯”,於是就把這小年忽略了。更有可能是我年紀大了,當時的小年飯實在過於樸素,以致痕跡太淺,沒有自動存儲,自動把它過濾掉了……   當然,說起這小年的事,我們也不好怪朱皇帝小氣,畢竟“貧窮限製了想象”;但家鄉的祖先在這方麵可比他大氣多了,小時候就常聽老輩子人說,“有朝一日翻了身,天天像過年。”——進入新世紀,當時的話果真兌現了,如今一頓家常飯,直追甚至超過了當時的“團年飯”。既然“天天像過年”,對這小年也就不怎麼放在心上,我替小年有點委屈,不過網上倒是挺熱鬧的,那些圖片/小視頻/問候語啊,像雪花一樣飄飄灑灑……   還告訴你一個小秘密,盡管潛意識裡,沒把這小年當回事,但我們家裡卻過了兩個“小年”。臘月二十三,我老婆的生日,順便邀請小年一起過,也算是“南人過北年”;昨天臘月二十四,才是我們南方人的小年,我們沒有冷落它,但它卻冷落了我們——在寒冷的大雪中,我們過小年。   最後,是有獎競猜測試題:從長沙到慈利,走長張高速,距離多遠?自駕回家,需要多長時間?急性子朋友馬上發來答案,小於或等於3小時,這答案還真不錯,坐大巴也就是三個小時的樣子——如果放在平時,我要恭喜你,你答對了。可是放在昨天——過小年的日子裡,就大錯特錯了。我的一位親人,昨天上午從長沙開車出發,一天堵到黑,一路堵到頭——不,還沒有到頭。半夜12點還被堵在桃源熱市。剛剛,10點前的最新消息:他們已經從熱市出發,他們竟然在熱市窩了一夜……   人們常說,“願賭服輸”——急於回家過年的人們,誰願意誰也不願“堵”,但你沒有辦法,也隻能服輸,都是大雪惹的禍,當然不能怪“小年”。   網上查詢雪情,這雪呀——它不下則已,一下驚人,一直要下到臘月二十八。自駕回家的朋友,開車千萬要小心呀!晚上查火車票,一直查到臘月二十九,竟然全部售完,看來很多人都選擇了火車出行,火車還是很厲害的!   交通運輸部門的工作人員,還有交通警察同誌,你們的責任,重於泰山,你們辛苦了,向你們致敬!   或許,多年以後,人們——特別是自駕的人們,都還會想起2024年第一場雪,這個大雪中的小年!   昨日小年,我的這點文字,今天才發出,又晚了半日,也是大雪惹的禍?……